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439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

《庄子》故事两则班级:

■文学常识:

1.这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是及其的,

为家经典之一。

庄子,名,时国蒙人。

家,家代表人物。

■词句落实: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

子知之乎?

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过之,

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书《庄子》(曾被奉为道家经典《南华经》),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在《庄子》各篇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惠子。

惠子,即惠施,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为魏相。

其主要思想为“历物十事”,并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名辩的高潮。

对于惠子的博学雄辩,庄子在《庄子·天下》中评价道: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卒以善辩为名”。

后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其出处正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惠子与庄周友善,二人相互切磋学问,著书立说。

《庄子》中多处记载了他们的辩论,如《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庄子·逍遥游》里,惠子认为樗“大而无用”,庄子反驳道: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庄妻去世后,惠子前去吊唁,却惊奇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唱歌。

惠子很不高兴地批评道:

“你不但不哭,居然还在唱歌?

”庄子说,并非没有悲伤,但死是无法回避的,既然这是自然规律,为什么还要哭呢?

……

尽管他们的思想与主张各不相同,但交情却非同一般。

《庄子·徐无鬼》提及“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时,对随从讲到:

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尖上溅了点白石灰,这层白石灰薄得像苍蝇的翅膀,此人素好洁净,就叫石匠用板斧把它削掉。

石匠挥动板斧,一阵风响后就削干净了,鼻子没有丝毫损伤,站立着的郢人依旧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到这件事以后,便招来石匠,说:

“也照样为我来试着削一次好吗?

”石匠说:

“我以前是这样砍削的。

但是,让我削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很久啊!

”末了叹道: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表达了对惠施的怀念,并黯然感叹惠施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

其时惠子已逝多年,庄子仍念念不忘。

只是在互为契友的二人间,曾有过一次不和谐,在《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则“惠子相梁”的故事:

……

想来庄子的心中多少有些酸楚吧,念旧之举竟遭到知交的无端猜忌,所幸他并不求闻达于诸侯,优游自在地藏身陋巷,汪洋恣肆地渺看世情,“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足见庄子的思想境界。

“死了老婆,放声歌唱”——解读庄子及其人生哲学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来自于距我们2400年的这个我们称作“庄子”的人。

纵横生死,豪迈豁达,终其一生,庄子一直对生命严肃而幽默,从未亵渎。

这个夜里我翻开他的书,听他用河南口音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感到彻骨的凉意。

我不知道庄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他在池塘前问鱼,在墓道里问骷髅,在梦里问翩翩飞临的蝴蝶,他的问题穿过了茫茫的光阴,依然使我们伤透脑筋。

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用无数方程解出来的那个结果如此相似,使我们在千载而下依然望着他喜笑颜开,或痛哭流涕,庄子告诉我,这两种表情并无分别。

像哲学一样生存在人间,这也许是庄子对自己的终极认识。

他的哲学本源只有一个字:

道。

道为万有之无。

时间和空间,茫茫的宇宙和一生,所有的存在,所有的“有”,都只是“无”。

当世间的一切都放在你的面前,你就什么都没有。

因为一切都会在刹那间灭失,不,是变化,一个事物不见了,它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世间,一切都没有消失,所以一切也未曾存在过。

死或者生、死在哪里都没有分别,把你挂在树上,你会成为鹰的一部分;把你埋在土里,你就会变成蝼蚁,这无关宏旨。

(一)人和蝴蝶和鱼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人类头疼了几千年的问题。

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双翼飘举,游历花丛,他在花瓣和木叶间大声地笑。

醒来之后的庄子如陷浓云:

是我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我?

如果是我变成了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

如果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庄周的记忆里?

  这个孤独的梦不可言说。

成为中国人心底里永远的浪漫。

多年后有个叫李商隐的青衣诗人高唱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表情无比沧桑。

“鱼们在水里多快乐啊!

”庄子穿着自己编的草鞋,站在水边长长叹息。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施问他。

“咦?

”庄子严肃地反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主观的,客观只不过是主观的一种概率。

你站在历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如果你站在庄子的池塘边,你会知道,事情本来可以有无穷无尽的选择。

庄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时间,和鱼儿合为一体,水象情人的手缓缓滑过,岸上的庄子在水里无比开心。

是的,我知道,游泳是快乐的,岸边的那朵花悄悄绽放,和蜜蜂热烈地亲吻,它也是快乐的,水上的惠施有些忧郁,但他也是快乐的。

“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快乐的呢?

”惠施生气了。

“我知道,”庄子在水底搂着那条鱼笑道,“我知道,不要和我辩论,我知道你是快乐的。

因为知觉。

因为感受。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知道,所以我反而忘记了我知道些什么,我是如何知道的。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要它如此。

如果它不如此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观察它。

我是世间的公理,永不被证伪。

不要说是对还是错,这是哲学。

(二)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

爱情就会永恒吗?

庄子说:

“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们在这世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不可以滥用,我们迟早要将自己交还给冥冥中的那个神祗。

你和这躯壳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象水一样蒸发,象河流一样远走,象梦一样无可追寻。

你珍惜或是挥霍,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

窃钩者人诛,窃国者天诛,没有分别。

庄子在2400年前忧伤地沉思:

那么,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区别吗?

有我或者无我,在宇宙最高处的那尊神看来,有什么不同?

当然庄子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当他面对浩浩长空,面对生死离散,他一定会问自己: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条鱼摇着尾巴游来,乞求庄子的爱情,庄子敲敲鱼的脑袋,告诉它:

你拥有,就会失去。

你若没有生的快乐,就不会有死的痛苦。

所以拥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

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要在光阴中彼此迷失。

我们为什么走那么多弯路呢?

结局清清楚楚地摆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抵达。

他告诉鱼:

你还是回海里去吧,江长湖宽,生命只是一场体验。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死了。

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

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

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

”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

”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

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

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得“道”,因为人有知觉、有形状、有质量。

只有死去才可以。

他在宇宙的最远处看着自己微笑。

(三)在权贵的冷眼中桀骜不驯

终庄子一生,他始终对自己忠诚。

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穿行帝阙,向王候亮出宝剑;他和林间的枯骨、河里的渔夫结成朋友,向飞鸟和青草深情凝视。

他在向人借钱的时候依然不放弃骨子里的骄傲——你可以不借给我,但你不能欺骗我,他笑笑说,鱼渴的时候,你只要给他一口水就行了,不用引来大海。

庄子的哲学似乎和鱼很有缘份,这让我们闻到喷香的海鲜味道,而不象孔子有腐烂的气息。

他从骨头里藐视金钱和名位。

挤脓的得一辆车,舔痔疮的得五辆车,你有这么多车,给当官的舔了几次痔疮?

读这种书让人感觉暑汗顿消,两腋生风。

他自己编草鞋换米,我想他编草鞋的时候嘴里一定还哼着风雅颂的小曲儿,心中无比自豪,出将入相又怎么样?

堂呼阶应、起居八座又怎么样?

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么物质只不过是猫头鹰嘴里腐烂的老腐尸体。

“不要跟我说当官的事!

”他捂上了耳朵,“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涂。

我是一只乌龟,你还是让我在泥里艰难的爬动吧,这样我就能用更多时间来关怀世界,关怀我自己。

庄子留给我们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我感到很开心。

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沉默不语。

庄子及其哲学孙以楷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

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

我认为,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先看庄子所处的时代。

庄子的生卒年,历史无明文记载,据马叙伦先生《庄子年表》的考证,是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与孟子同时。

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之世的中期,是战争最为频仍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其时思想界又混乱不堪,儒、墨二家既各行其是,又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再加上公孙龙等的诡辩,愈益使人迷乱而莫知所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家乡宋国的情况。

宋国为殷微子封地,是一个腐朽的领主制国家,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而宋王偃又是战国有名的暴君,最为荒淫无道,残杀成性。

在他攻袭、撵走其兄剔成自立为君之后,对外与齐、楚、魏三国为敌,对内沉迷酒色,不纳忠言,群臣有敢于劝谏的往往被他射死,他还经常用箭射一个悬挂着的盛血的皮囊,以流血为乐,名曰“射天”,诸侯皆以桀、纣目之,最后激起各国的公愤。

齐国联合魏、楚二国攻杀了宋王偃,灭亡了宋国。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当然不会不对庄子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何况还有其他的种种因素呢。

其次,看看庄子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及其阶级出身。

关于庄子的政治倾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污浊寄予了很大的愤慨,已见前面对庄子处世哲学的分析。

(二)他除了一度做过漆园吏这个小官以外,对宋国领主统治集团是抱着反对与仇视的态度的,他把宋国的黑暗政治比作甚于“九重之渊”,把宋王偃比作甚于凶猛的“骊龙”,他还讽喻那些“昏上乱相”的当权者和迎合统治者的谄佞之徒曹商之流。

(三)他攻击儒、墨,批评当世宿学。

(四)后来他也不愿出仕,不愿做大官,毅然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厚币重聘,宁可“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而不愿受统治者的羁束。

王先谦说庄子“辩多而情激,岂真忘是非哉”,这话基本上是对的。

庄子讲要忘记是非,实际上嫉恶如仇,大是大非分得极其清楚,观点也很明确,不过出之以轻松的笔墨,于平淡中抒其激情而已。

庄子事实上是一个富有正义感,既不屈从统治者而又穷得有志气的风骨凛然的清介之士。

关于庄子的生活态度,固然有消极悲观的一面,但也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他不仅以愤世嫉邪的心情和嬉笑怒骂的态度去评论现实,而且他的不少寓言如《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支离疏忘形》等所描写刻画的都是劳动人民的形象,这就说明他对劳动比较熟悉,对人民也有一定的感情,否则怎么能写出这些通过劳动生活阐发哲理的作品出来。

荀子认为庄子“猾稽乱俗”,不正好证明他关心人民的事情吗?

也正是由于庄子这种态度的影响,他的后学才能写出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通过寓言以批判统治阶级、颂扬农奴起义的《箧》《盗跖》等著名篇章来。

关于庄子的阶级出身,史书亦无明文记载,《史记》和《庄子》外、杂篇所录只有以下几条:

“周尝为蒙漆园吏”;“庄周家贫,往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钓于濮水”;“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处穷闾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

外、杂篇虽系庄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史料价值不高,但这些有关庄子生活的资料却应是基本可信的,因为这是在写他们的老师,他们这一学派的创始人,至多有所夸张,而不可能过于失真。

从这些简略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只是一个做过小官吏、家境贫困的穷知识分子,毫无其他之可言。

再次,看看庄子的思想渊源。

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司马迁曾指出,“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是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

而且,庄子的学识也极渊博,“于学无所不”,因此,《老子》只类似一首长篇哲理诗,而庄子的文章则是洋洋洒洒的哲学长篇,已然形成专题论文的风格了。

总括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看法:

(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他不赞成儒、墨二家,尤其与儒家的仁义学说格格不入;他也知道儒、墨大行其道而终于无所施其伎,而他自己仕途既不得意,不为王公大人所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新路子。

于是,只好一方面隐居不仕,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关闭在自己的“自由”的小天地里,另一方面著书立说,培养学生,阐述哲理,发挥老子的“无为”之道来奉劝君主少做一点坏事,人民少惹一点是非。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

正是由于他不是领主贵族,生活比较清贫,所以能够接触下层,深入实际,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正是由于他最终走向消极,所以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而其核心则主要是讲人在乱世中怎样才能全身保性,不为物累;也正是由于他原有用世之志,后来也是愤慨已极,无可奈何,所以在谈哲理时常常流露愤世嫉邪之议,抨击社会的污浊和统治者的罪行,来寄托、抒写他的心声,而形成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林云铭说:

“庄子似个绝不近情的人,任他贤圣帝王,矢口便骂,眼大如许;又似个最近情的人,世间里巷、家庭之常,工技屠宰之术,离合悲欢之态,笔笔写出,心细如许。

”胡文英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还不失为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见解。

■参考译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语出《庄子》的成语典故

望洋兴叹——出处:

《庄子·秋水》原文:

河伯到了海边:

“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朝三暮四——出处:

《庄子·齐物论》原文:

狙公赋茅,曰:

“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释义:

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

后指变化无常。

薪火相传——出处:

《庄子·养生主》原文: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

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

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探骊得珠——出处:

《庄子·列御寇》原文:

“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

释义:

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越俎代庖——出处:

《庄子·逍遥游》原文: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

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螳臂当车——出处:

《庄子·人间世》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

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处:

《庄子·山木》原文: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

释义:

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屠龙之技——出处:

《庄子·列御寇》原文:

“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

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以强凌弱——出处:

《庄子·盗跖》原文:

“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运斤成风——出处:

《庄子·徐无鬼》原文: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

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周梦蝶——出处:

《庄子·齐物论》原文:

“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释义: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亦真亦幻。

捉襟见肘——出处:

《庄子·让王》——原文:

“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释义:

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

『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

「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

「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

生与?

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

“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永恒的乡愁鲍鹏山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吴文英《庄子独见·论略》

在先秦士人中,庄子是很独特的一位。

我认为当时沸沸扬扬色彩斑斓的文士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像苏秦、张仪,唯利禄是求,无什么情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合纵连横,权倾朝野,名满天下。

《孟子》中载景春对孟子的话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确实是大丈夫吗?

他们一怒诸侯便恐惧,他们安居不动,天下也就安定无事”,可见他们的显赫与威风。

纵约长苏秦“位尊而多金”,风度翩翩地来往于六国之间,身兼六国相任,皮包中装着六国的相印,碰碰撞撞地作着舒心的响声,连他的父母都洒扫而郊迎三十里了。

一部《战国策》说尽这些人杠杆天下之势。

这颇使第二类人如孟子者满腹酸醋。

孔墨孟荀等人,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并坚持不放如同身家性命,且还负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

他们暗中羡慕第一类人,却又只能冷眼旁观,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动荡不安、沸反盈天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