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4412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docx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汇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况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

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国家守夜人角色的不作为和鼓吹公司自由市场自由导致了资本家们的盲目追逐私利,从而引起了公司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公司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严重。

于是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纷纷对公司法进行修改,加强了对公司行为的限制,那种漠视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做法受到一些大公司的经营人员和立法者的抛弃,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主张引入利益关系者参与公司的管理。

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传入我国以来,“社会责任”一词便借助现代媒体在我国国内迅速而广泛地散播开来。

尤其是近些年来,“社会责任”、“责任”、“履行责任”、“企业公民”等词汇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社会责任”一词至今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说法,以至于有人顾名思义,将“社会责任”内涵和外延无限放大,甚至将“责任”统统视为“社会责任”。

 

通常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面的利益,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等等。

其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

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即企业在经济领域。

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负有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法定责任和道义责任两种。

法定责任带有强制性,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

道义责任则是非强制性义务,可量力而行或者自愿承担,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企业家的人文素质与价值理念。

3、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指跨国公司为了保护公司品牌和信誉,推行社会责任守则,监督供应商及其合约工厂的劳工问题,协助所有商业伙伴提高劳工标准,向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社会责任形象的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各国劳资关系力量处于一种极端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贫困的全球化,劳工权益保障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国家兴起,并逐渐演变成一股世界性潮流。

4、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派别

企业社会责任在学术界所存在的争议,实际上是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权衡,因所依据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单纯营利论”、“功利主义论”和“理想主义论”。

单纯营利论认为,社会领域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各有不同的功能。

公司是私人领域的组成部分,其董事与经理人的目标是“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功利主义论认为只有那些能使企业获得益处的社会责任行为,才值得公司去做;理想主义论认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

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汇报社会。

主张公司不应一味以“成本与收益分析”的经济尺度为决策基准,而强调把道德因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二、企业在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随著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企业正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正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企业经营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相适应已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1、企业在员工工资保障等合同权益中的作用

我国一直以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见长,因此劳动力市场也一直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供求双方中沦为弱势,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例屡见不鲜:

个别企业利用劳动者的法律知识欠缺,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随时解聘员工;企业偷逃综合保险费案件大增;用人单位无限期地延长试用期,以此为手段付给求职者较低的薪水;不少单位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开始提出高额毁约金;一些用人单位加班没有加班费,恶意苛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

而劳动者往往只能敢怒不敢言,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企业注重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和劳动合同制度,重大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厂务公开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关心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性,组织上门慰问离退休职工、特困职工和患重病职工,出台职工体检制度,综合保险制度等,让职工充分地当家作主,有效地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2、企业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不仅是赚钱组织,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持,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反哺作用。

信用企业发展以后,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投资教育,捐助希望工程和受灾害地区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有效地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企业在增加价值和业绩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工作。

信用企业在工益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企业在推动诚信建设体系中的作用

企业是推动诚信建设体系的基本细胞,当代企业诚信管理已经突破了单纯的道德规范的范畴,不断转变为企业新的管理职能,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企业不断重视诚信建设,创新诚信管理模式,许多企业开始制定诚信建设目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获取相关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有效的防止了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行为的发生。

企业加强对信用知识教育的培训力度,增强了信用文化建设,培养了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企业围绕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结合我国诚信文化传统,吸取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推进企业诚信管理实践创新,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信用企业在诚信建设体系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信企业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责任关系

当代环境问题急剧恶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污染所致,特别是大工业污染所致。

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当认识到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污染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行为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关系到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

同时,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5、企业在依法纳税中的地位和表现

税收来自企业和居民,但归根结底来自企业。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也是企业构筑诚信体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容。

随着税收政策宣传的不断深入,依法诚信纳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税收缴纳的多少已经成为企业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小的衡量,也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信用。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而依法诚信纳税则是衡量企业商业信誉的标尺,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传播着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它预示着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才会赢得较高的商业信誉和更多的商机。

依法纳税,是企业服务国家建设、体现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所有的企业都应从“诚信立企”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企业的税管工作,努力做到依法纳税与规范企业运作、提升企业信誉和体现企业价值的有机结合,在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更关乎企业的社会形象。

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求得发展,诚信是一项很关键的指标,而依法诚信纳税恰恰是衡量企业诚信与否的一块试金石,诚信纳税还是企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6、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作用

未来的企业管理将逐步过渡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日趋重要。

企业文化和企业信用理念是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发展中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企业文化早已被人们称之为企业的核心,那么企业的信用理念就应该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的发展既表现为企业文化的拓展,也表现为企业信用的扩张。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企业文化引导和制约着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信用理念同样作用着、左右着企业价值取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一个企业从它组建开始,乃至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孕育、锤炼和塑造着自己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就会形成巨大的内在动力。

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塑造承载现代信用理念的企业文化。

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

1、SA8000的产生背景

SA8000的产生既有人文社会发展的原因,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劳工保护的关注。

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上竞争格局失衡的产物。

迫于消费者不断增大的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制定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

同时,公众和消费者对跨国公司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内部监管也不满意,公司和消费者都希望制定一个类似ISO9000标准的、全球通用的社会责任标准,同时建立一套独立的人证许可机制,提高社会责任审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审核。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应运而生。

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的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1997年10月公布。

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范的企业。

SA8000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皆为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它主要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和环境.SA8000只有一个国际统一认证机构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即社会责任国际。

2、SA8000的性质

关于SA8000的性质,有的学者都认为其具有某种贸易壁垒的特性,有的称之为“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有关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对劳动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SA8000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和贸易壁垒形式的不断翻新,作为旨在关注劳工身心健康和劳工权益的SA8000,它不仅迎合了发达国家借口保护人权和环境,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抑制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也满足了公众和消费者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好奇心,因此,SA8000这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其在推行的过程中出奇地顺利。

有的学家认为SA8000作为一个认证体系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

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

虽然SA8000的宗旨是好的,但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被削减的今天非常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

虽然有的学者认为SA8000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是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认为SA8000不具备贸易壁垒的特征:

从产生过程看SA8000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多种社会责任标准的一致性问题,而不是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社会责任运动的根本基础是公众,而公众不会是贸易壁垒的始作俑者;从标准内容看SA8000具有普遍性与灵活性;从标准的性质看SA8000是由非官方制定的标准,不属于国家行为;跨国公司在要求其供应商获得SA8000认证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出于限制贸易的目的。

3、SA8000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对外贸出口的影响许多学者都认为SA8000在我国的推行对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冲击首当其冲。

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如果实行严格的劳工标准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人力成本提高是无疑的。

SA8000的致命关键正在于它有效地降解了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劳工成本。

因为实施SA8000的认证和维护,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申请和更新,无疑将大大增加成本,使企业不堪重负不仅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构成障碍,同时改变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格局,还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间的合作深度。

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标准规定的水平,将带来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投资,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外资的合作将产生消极影响。

从短期讲,SA8000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带来消极影响;从长期看,却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次提升机遇。

SA8000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中企业竞争新要素,这个要素直接从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从间接影响方面讲,由于SA8000倾向于文化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劳动制度等方面的关注,从较深层次提供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所应具有的模式,这对我国企业摆脱某些落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会产生较大促动,进而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间接影响。

SA8000的实施会使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升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企业人力资源使用负外部性的减少与企业负担的加重、员工权利的增强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抵触风险的增加。

企业接受SA8000标准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以制约,如果在现阶段强制推行SA8000标准将必然使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陷入不利的境地。

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也因此有了制度的保障。

因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制于资本,不能纯粹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便人力资源管理有心维护员工利益,很多情况下还是屈服于资本的力量。

而SA8000的履行要求企业主们牺牲部分利益去维护企业雇员的权益。

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借助于SA8000这个外力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资本障碍。

4、推行社会责任守则的益处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人”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

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即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

所以,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个“经济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

可以赢得公众的信赖,提升企业的形象及声誉,从而获得市场优势;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避免消费者抵制;改善公司守法表现,避免负面的法律诉讼;大大减少客户审核的数量,避免重复审核的成本、时间及管理;对人性化工作标准的清晰承诺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员工的忠诚度及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避免贸易制裁;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情况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得的改革,使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一系些列新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有的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员工待遇不好,还存在着使用童工的问题,甚至在国际贸易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摩擦。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期望我国的企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及其标准体系了解较少,多数企业认识不足和存在偏差,大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标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劳动密集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沿袭的经营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对工人劳动时间、工作环境缺乏重视等问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与SA8000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许多企业认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不适应我国国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怎么紧急;我国实施社会责任标准管理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但总数偏少,广大中小企业适应能力较弱,我国有127家企业通过认证,在全国700万法人中凤毛麟角。

2、现实问题的原因

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是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供大于求导致劳动力价格低廉,另一方面,在业层面,有些企业压缩生产者的劳动力成本所致,我国一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廉价,从而带来产品价格的低廉;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建设管理的原始动力不足,在竞争性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追逐利润最大化,有一种破坏竞争规则、降低道德水准的天然冲动,会自觉不自觉地违背道德、不尽责任。

从工人角度看,没有太高的劳动保护期望,加之缺乏基本法律知识,自我维权不力,致使企业缺乏以劳工保护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管理的内部原始动力;推动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建设管理的外部拉力不够,法律缺失,没有一部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专门规范,也没有其他相关法律中设定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门条款。

3、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公民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责任的具体承担者,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角。

企业应加强学习研究,树立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和正确的企业伦理观。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及时调整、更新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价值观,加强自我道德约束。

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精神,实现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转变;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融入企业管理体系,除了利润目标以外,要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及时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适应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的需要。

通过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企业不仅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更要在观念上、思想上全员统一;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求,积极解决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员工合法利益、改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同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问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获得持续性发展;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制度,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更好的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五、结论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实际上也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思想。

因此,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浪潮,我们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把有益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

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不等于全局利益。

而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

更主要的是,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

因此,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变得相对疏远。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总体上是值得肯定和重视的。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可能会在事实上造成贸易保护的结果,但其本身并非贸易壁垒。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工人基本权利和工作环境方面,并未提出高要求,与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相一致。

社会责任标准的推行,有利于培养员工和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信誉和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内需。

由于我国已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加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等原因,中国将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关注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天仁: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

2、陈炳富、周祖城:

《企业伦理学概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高程德:

《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杜中臣:

《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5、张开平:

《公司权利解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6、经济导报:

《公众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7年1月。

7、卢岚、刘开明: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8、黎友焕:

《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经济出版社,2006年。

9、茅于轼: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东方企业家》,2004年第4期。

10、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11、石少侠:

《公司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2、徐燕:

《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13、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