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610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docx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人教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卷教学文档

八年级九单元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副标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题号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

A.河谷地带地形平坦B.光照充足

C.海拔低,气温高D.有灌溉水源

2.青藏地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是许多旅游爱好者向往的地方,长沙某中学的小盼暑假期间和爸爸一起去西藏旅游,在做旅游计划时拟准备下列物品,你认为不需准备的物品是

A.防晒霜B.吸氧袋C.墨镜D.防冻马靴

3.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把时间安排在7月至9月,并准备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氧气包等物品.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可能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武夷山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4.青藏高原分布有高原湿地一--三江源地区,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在青藏地区形成河谷农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河谷水资源丰富B.河谷土壤肥沃

C.河谷地势较低,热量较丰富D.河谷地形平坦

6.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是(  )

A.水源充足,灌溉便利B.地势高,土壤肥沃

C.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D.气温低,没有病虫害

7.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B.唐古拉山脉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是()

A.地热能、煤炭B.风能、生物能

C.地热能、太阳能D.石油、天然气

9.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B.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

C.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D.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10.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其中“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珠江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C.长江、珠江、澜沧江D.长江、黄河、澜沧江

11.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河流多少的影响

1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

B.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冬寒夏热,年温差大,日照弱,日温差小

13.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寒冷干燥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

C.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日夜温差大

14.青藏高原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其最主要原因是()

A.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B.这里水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C.这里地势平坦,利于农作物分布D.河谷地带人口多,利于农业发展

15.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居民日常饮食的是()

A.糌粑B.酥油茶C.牛羊肉D.竹筒饭

16.下列描述与青藏地区不符合的是()

A.雪域高原B.世界屋脊

C.沟壑纵横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7.三江源地区是图中哪三条河流源区的总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8.三江源位于我国的()

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甘肃省D.云南省

19.穿过三江源地区的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A.京广铁路B.兰新铁路C.陇海铁路D.青藏铁路

20.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誉为“中华水塔”

B.干旱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C.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D.湖泊和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如图,读“青藏地区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

(2)图1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______铁路.

(3)从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是______.

A.太阳能          B.石油              C.煤矿            D.铁矿

(4)图2是小云到该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它位于图中①②③三座城市中的______.

(5)下列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是______

A.绿洲农业        B.灌溉农业          C.河谷农业        D.节水农业.

22.读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A是___________,图二是某水文站测得的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图,由图可知该河M、N两次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请解释汛期M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高原上,是黄河、长江和_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江并流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地形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峡谷地貌代表地区,试分析此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3.读西藏自治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__________B:

河流__________C:

铁路__________D:

国家__________

(2)B河河谷和青海的_________谷地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的农业区。

(3)本区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____________,被誉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

2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在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_级阶梯;图中山脉②是_________;河流③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④是_________;⑤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 。

(3)图中⑥所在地形区为__________盆地,属于___________气候,该地形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

(4)图中①所在地形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________(种植业或畜牧业)为主,其特有的农作物或牲畜有__________(填一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

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

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

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

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特征。

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暑假期间,要去西藏旅游,太阳辐射强烈,需要准备防晒霜、墨镜等防紫外线照射的物品;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需要准备吸氧袋;暑假期间,青藏地区气温较低,但是西藏不至于很冷,不需要准备防冻马靴。

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解:

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缺氧,所以携带物品要以轻便实用为主,减轻登山者的负担,同时尽量携带吸氧用具,以预防高原反应(因缺氧导致胸闷、气喘吁吁等症状);青藏高原大气透明度好,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强,紫外线照射强烈,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可以避免光线过强造成的伤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降低,高原上比平原地区气温会低很多,因此要带上羽绒服等御寒的衣物.据此判断张扬考察的地区可能是青藏地区的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故选:

A.

青藏高原地势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很弱,气温低,形成了特殊的高原气候(“高寒”).

利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合理想象出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

4.【答案】B

【解析】

解: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这里的水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源头的河流会干枯的,故①叙述错误.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不发源于此,故②叙述错误.

这里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故③叙述确.

青藏地区的湖泊多为内流湖,大河多数不流经湖泊,故④叙述错误.故选项B正确.

故选:

B.

青海省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江河源头地区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岭连绵.高原上的珍稀动物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白唇鹿等,就是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成长起来的.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偷猎者的大肆捕获,已使藏羚羊等珍稀动物濒于灭绝.国家在此建有亚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珍惜动物藏羚羊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考查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知识点,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

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日照较长。

在一些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解: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故选:

C.

解: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7.【答案】C

【解析】

解:

我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因矿产资源丰富被叫做“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故选:

C.

依据我国四大盆地中柴达木盆地的情况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柴达木盆地被叫做“聚宝盆”的原因,常见的基础题.

8.【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能源。

青藏高原能源资源丰富,有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在西藏,太阳能不仅被用于做饭、烧水,还被用于发电、照明、取暖等,由此可见青藏高原最丰富的洁净能源是太阳能。

根据题意,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的自然景观。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主要的高原动物有羚羊、牦牛等,B正确;“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主要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A错;“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主要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景观,C错;“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D错。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主要河流,牢记即可。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即“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气温的相关知识。

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纬度相近,但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地势高,因此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低得多。

故ACD错误,B正确。

选B。

12.【答案】D

【解析】

解: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日温差大的特点.

故选:

D.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特点.

13.【答案】B

【解析】

解:

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

故选:

B.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而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合发展河谷农业。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居民主食,理解解答即可。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青稞、豌豆、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当地畜牧业发达,牛羊肉是常见的食物;酥油茶是当地的特色饮料。

竹筒饭是傣族的特色食品。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呈现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的景观,被称为雪域高原;而“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名称,读图解答即可。

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③是澜沧江,④是怒江,⑤是雅鲁藏布江。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三江源所属的省区,牢记即可。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读图解答即可。

读图可知,图中穿过三江源地区的铁路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从青海西宁到拉萨。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高寒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故B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高寒;海拔(地势)高,气温低;青藏;A;③;C

【解析】

解: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图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

(2)2019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

(3)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4)图2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高117米,长400余米,宫殿依山垒筑,楼群鳞次栉比,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灵塔.相传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和③拉萨市的象征.

(5)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答案为:

(1)高寒;海拔(地势)高,气温低;

(2)青藏;(3)A;(4)③;(5)C.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一致,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其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考查青藏地区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22.【答案】

(1)松花江 春季 夏季 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河流水位上升,形成汛期

(2)青藏 澜沧江 雪山和冰川融水

(3)横断山区 高山深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一可知,河流A是松花江;读图二可知,松花江M、N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春季和夏季。

因为松花江冬季及初春流域内因气温低于0℃而长期累积的冰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河流水位上升,形成春汛;夏季受降水多的影响,形成夏汛。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3)读三江并流区分布图可知,三江并流区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是世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