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13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哪项能够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A.蚁穴溃堤B.青蛙冬眠C.蚯蚓松土D.大树底下好乘凉

3.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是()

A.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B.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大树底下好阴凉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4.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下列各组生物中,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A.猕猴和海豹B.鲨鱼和海带C.袋鼠和东北虎D.熊猫和仙人掌

6.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不能直接或间接为人提供

A.氧气B.植物产品C.动物产品D.能量

7.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蛾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8.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9.以下做法对生态平衡有利的是(  )

A.随意引进动植物B.为保护人畜安全大规模捕杀狼

C.过度使用农药D.用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

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B.分解者

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

12.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1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1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15.池塘中的一条食物链:

藻类→水蚤→小鱼→大鱼,如果该池塘被农药DDT污染后,此食物链中生物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  )

A.大鱼、藻类B.小鱼、水蚤C.水蚤、小鱼D.小鱼、藻类

16.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

17.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A.乙表示生产者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D.四种生物可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甲→丁

18.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

A.生产者与分解者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

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19.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B.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

C.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

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

20.蛇为变温动物,也就是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其较不适合生活于何种生活环境(  )

A.热带雨林B.亚热带森林C.温带草原D.寒带冻原

2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A.有利于观察B.减少误差C.容易确定变量D.使鼠妇能自由运动

22.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A.乙

B.丙

C.丁

D.己

23.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0

90

0

0

30

30

40

B

200

350

0

0

3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0

200

0

0

0

0

50

 

A.AB.BC.CD.D

24.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它们耳朵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2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  )

A.温度B.湿度C.光D.周围的环境

二、综合题

2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题:

(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为:

________。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量维持在___________的状态,这就叫做生态平衡.如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_____。

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__。

(4)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食物网中,兔子和老鼠是________关系,老鹰和蛇是_________关系.

27.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

(3)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

“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

(4)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28.2021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

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

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可以作为培养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________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整

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燕子育雏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不符合题意;子女与父母不同说明生物都能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符合题意。

2.B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体现了生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符合题意。

C.蚯蚓在土壤中穴居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BD、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是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

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

故“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要求学生能分辨清楚并能灵活应用。

4.B

【解析】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

5.B

【解析】

猕猴都是野生动物,猕猴营攀援生活,主要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海豹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A错误;鲨鱼和海带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海生动植物,B正确;袋鼠生活在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东北虎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C错误;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属于沙漠生态系统,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名师点睛】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生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6.A

【解析】

试题分析:

绿色植物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氧气是由植物体释放到大气中。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7.C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详解】

A、蛾类夜间活动,白天不出来与阳光有关,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刺与沙漠地区缺少水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候鸟在秋天飞往南方越冬,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又飞回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鸟的影响,C符合题意。

D、山顶的树由于在山顶,风比较大,使得树长成旗形,是环境影响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8.B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图中的食物链有: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所以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鹰捕食蛇,又和蛇都以鼠为食,所以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B正确;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错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下来,源源不断的输入生态系统中。

【点睛】

考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9.D

【解析】

【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详解】

随意引进动植物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A对生态平衡不利;对狼进行大规模的捕杀,狼被捕杀后,野兔的数量将会增多,草的数量因野兔的数量增多而减少,最终草原遭到破坏,B对生态平衡不利;过度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其他食害虫的益鸟、益兽,使食害虫的益鸟、益兽大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C对生态平衡不利;用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D有利于生态平衡。

【点睛】

考查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10.B

【解析】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

11.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植物开始萌发。

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能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D

【解析】

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寒冷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13.B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点睛】

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4.A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母鸡带领小鸡吃米体现了生物繁殖现象;青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婴儿听优美的音乐体现了婴儿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是受人的操纵的,不属于生命现象.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15.A

【解析】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鱼鹰,营养级最低的生物是藻类.所以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

藻类→水蚤→鱼→鱼鹰,则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鱼和藻类,A正确。

16.D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由题目可知,草→兔→鹰,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7.C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增加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

由此得出图中的食物链:

丁→甲→丙→乙。

【详解】

表示生产者的是丁,A错误;甲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甲以丁为食,则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C正确;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D错误。

【点睛】

考查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

18.C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缺少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是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B错误。

非生物环境与生物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正确。

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不会被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

故选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0.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动物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详解】

蛇为变温动物,也就是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外界温度高,蛇的体温高,外界温度低,蛇的体温低,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如寒带冻原,蛇的血液会凝固而导致死亡。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温动物蛇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

21.B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故选:

B。

【点睛】

在设计探究试验时,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唯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

22.B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

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共六条,从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己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丙,所以丙灭绝一定会引起己的灭绝。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3.C

【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如果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

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其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

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从图中可看出A、B、D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C。

【点睛】

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C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

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

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

故选C。

25.C

【分析】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等都相同且适宜。

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6.草5草→鼠→蛇→鹰动态增加消费者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竞争捕食和竞争

【分析】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图中的食物链有: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

(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图中的生产者是草。

图中的食物链有: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最长的是草→鼠→蛇→鹰。

(2)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

如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狸,狐狸以野兔和老鼠为食,所以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增加。

(3)消费者指所有的动物,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因此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