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165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docx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九新人教版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章末综合检测(九)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

选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与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

2.在①丙烯 ②氯乙烯 ③苯 ④甲苯

四种有机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选B。

丙烯、甲苯中—CH3的C与H原子之间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

3.(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选A。

CH3CH3室温下不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A项错误。

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聚乙烯,B项正确。

CH3CH2OH分子能与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以CH3CH2OH能与H2O以任意比例互溶,而CH3CH2Br难溶于H2O,C项正确。

乙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均为C2H4O2,但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项正确。

4.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解析:

选C。

油脂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误。

5.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O3,一定条件下,A与碳酸氢钠、钠均能产生气体,且生成的气体体积比(同温同压)为1∶1,则A的结构最多有(  )

A.13种B.11种

C.12种D.9种

解析:

选C。

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3,一定条件下,A与NaHCO3溶液、Na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1∶1,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COOH、1个—OH,该有机物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分别被—COOH、—OH代替,若C4H10为正丁烷:

H3

H2CH2CH3,2个H分别被—COOH、—OH代替,羧基在1号碳上,此时剩余等效H有4种;羧基连在2号碳上,剩余等效H有4种;若C4H10为异丁烷:

H3

H(CH3)CH3,羧基位于1号碳上,剩余等效H有3种;羧基连在2号碳上,剩余等效H有1种;所以共有12种同分异构体。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盛有CH4与Cl2的集气瓶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

气体颜色变浅,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B

将乙烯在空气中点燃

火焰呈蓝色并伴有黑烟

C

向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

液体分层,溶液紫色褪去

D

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水浴加热,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加入几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选A。

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气体颜色变浅,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中后三种均为液体,因此瓶内壁附有油状物,A项正确;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B项错误;高锰酸钾溶液不能氧化苯,溶液紫色不褪去,C项错误;蔗糖水解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前

,要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用作催化剂的酸,否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项错误。

7.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Y、—Z。

若三种基团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

,能生成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

A.10        B.8

C.6D.4

解析:

选A。

先将任意一个基团置于苯环上,然后将另两个基团作为取代基,运用“定位组合”策略来推导其可能结构。

譬如,将其视为X代苯的Y、Z的二元取代物时,可将其“等效氢”的位置编号为a、b、c三种:

此时Y、Z依次进入这三种位置的组合方式(前一字母表示取代基团为Y时)有a-a、a-b、a-c、b-a、b-b、b-c、c-a、c-b共8种,但其中a-b、b-a各有邻位、对位两种结构,故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D.甲烷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解析:

选C。

蔗糖与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主要成分均不是纤维素(糖类),B错误;苯不能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错误。

9.某种药物主要成分X的分子结构如图,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不能跟溴水反应

C.X能发生加成反应

D.X水解可生成乙醇

解析:

选D。

X是有机物,分子中不含—OH、—COOH等亲水基,因此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A正确;因为X不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带酚羟基的苯环,所以X不能跟溴水反应,故B正确;X中含有苯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X水解生成的醇为CH3OH,不是乙醇,故D错误。

10.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有机物X是按此规律排布的第19项,有关X的组成和性质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CH4

CH2O

CH2O2

CH4O

C2H6

C2H4O

C2H4O2

C2H6O

①是戊酸;②是戊醇;③是丁酸甲酯;④在稀硫酸中易变质;⑤一定能与钠反应

A.②⑤B.①③④

C.③④D.②③⑤

解析:

选A。

注意规律变化:

第1项是从一个碳原子开始的,每4种物质一循环,即第20项为C5H12O,则第19项为C5H10O2。

C5H10O2可能是羧酸或酯,②、⑤肯定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如图为A分子的球棍模型和B分子的比例模型,A和B均为常见有机物。

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的关系是。

(2)写出A分子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和B都可以作汽车的燃料,被称为“绿色燃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作汽车燃料的原理:

(4)写出B分子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B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和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由A、B的模型可知分别是CH3OH、CH3CH2OH。

CH3OH的性质可由乙醇的性质推导。

答案:

(1)同系物

(2)2CH3OH+O2

2HCHO+2H2O

(3)2CH4O+3O2

2CO2+4H2O

(4)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5)CH3CH2OH+HBr

CH3CH2Br+H2O

12.(12分)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剂,可能是①乙醇、②乙酸、③苯、④乙酸乙酯、⑤油脂、⑥葡萄糖溶液、⑦蔗糖溶液。

现通过如下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7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A、B、C、D、E、F、G后闻气味

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在D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于水而浮在水上层

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

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试给它们的试剂瓶重新贴上标签(写名称):

A,B,C,D,

E,F,G。

(2)写出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解析:

(1)7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无气味;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乙酸呈酸性,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有特殊香味,乙醇易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二者均不与Cu(OH)2和NaOH反应。

(2)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答案:

(1)乙醇 乙酸 苯 乙酸乙酯 油脂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2)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13.(14分)(2016·高考海南卷)乙二酸二乙酯(D)可由石油气裂解得到的烯烃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B和A为同系物,B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4)C的结构简式为。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根据流程图可知,A与水反应生成C2H6O,氢原子数已经达到饱和,属于饱和一元醇,则为乙醇,故A为乙烯;乙醇与C生成乙二酸二乙酯,则C为乙二酸,结构简式为HOOC—COOH,又因B和A为同系物,B含3个碳,则B为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丙烯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αH的取代反应生成CH2===CHCH2Cl。

(2)反应①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

CH3CH2OH,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反应③是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反应②是乙醇与乙二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HOOCCOOH

2H2O+CH3CH2OOCCOOCH2CH3。

答案:

(1)CH2===CHCH3

(2)CH2===CH2+H2O

CH3CH2OH 加成反应

(3)取代反应

(4)HOOC—COOH

(5)2CH3CH2OH+HOOCCOOH

CH3CH2OOCCOOCH2CH3+2H2O

14.(14分)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A中配制反应混合液;②按图甲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大试管A5~10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导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已知:

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无水硫酸钠易吸水形成硫酸钠结晶水合物。

有关试剂的部分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1)配制反应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不必指出液体体积);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其分层析出

D.加速乙酸乙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另一个原因是。

(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

通过洗涤可除去的杂质是(填名称);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

A.P2O5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填字母)。

A.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

B.增加了分液漏斗,能随时补充反应混合液,减少反应物挥发

C.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D.反应容器容积大,容纳反应物的量多

答案:

(1)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乙酸和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只要不先加入浓硫酸均可)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BC

(3)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大量反应物会随产物挥发而损失

(4)乙醇 B (5)ABC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