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5316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docx

中国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解读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深化改革&产业融合,十三五规划关注点发生重大变化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农业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不仅是自15年底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三五”期间农业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与上一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农业政策的主要方向,其主要关注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6—2017年,农业部还先后印发了生猪养殖行业、种植业、饲料行业、疫苗行业和渔业等农业子板块的十三五规划。

农业各子板块十三五规划主要关注点的变化既与农业总体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本行业的特色。

对农业及其子板块十三五规划关注点主要变化进行梳理,有利于了解农业整体及其各细分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表1农业十三五规划文件印发时间

1.1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发生变化是十三五规划关注点转向的根本原因。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一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得到解决使得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农业经营方式粗放、食品安全堪忧、污染严重等;另一方面则是不合理的制度导致新的问题产生并逐渐积累,如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导致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等。

我们将农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及的新挑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业十二五规划对于供求平衡的表述为:

“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可见当时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主要农产品生产不足导致供不应求,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政策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期间,在粮食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的大背景下,国家针对部分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导致结构性问题日益严重,如大豆供需缺口扩大,玉米则供大于求且库存高企。

其次,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

农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

”可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趋势加快,部分农产品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的现象反映出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再次,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

对于环境问题,农业十二五规划仅简略提到“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业十三五规划的表述则更加具体完整: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

”在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重的背景下,农业十三五规划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业十三五规划认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叠加刘易斯拐点来临,过去主要依靠人口红利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单一模式已经走到历史尽头,通过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作用逐渐降低。

表2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变化导致十三五规划关注点转向

1.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三大重要源泉,一是依靠技术进步,二是依靠要素优化配置,三是依靠提升组织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迅速提高,一方面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使得劳动投入要素得以优化配置的结果。

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减缓,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未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主要依靠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提升组织化水平。

在农业十三五规划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制度变革方面主要有两大内涵,一是通过改革部分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实现农产品价格市场化,从而通过价格信号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促进土地要素优化配置;二是通过改革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并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这两大制度性变革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图1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和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

最低收购价和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向市场化定价过渡。

从2004年开始,我国先后对稻谷和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并从2008年开始先后对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实行临时收储制度。

这一制度曾经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以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农产品供求关系结构性问题逐渐积累的制度性根源。

在这一制度下,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扩张导致供大于求、库存高企;大豆等农产品种植面积缩小,导致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提高。

图2主要农产品年末库存/消费量变动情况(%)

图3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变动情况(%)

2014年,国家首先对棉花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并于2015年将改革范围逐步扩大到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2016年,我国首次下调早籼稻收购价;2017年,国家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定为每斤1.3元、1.36元、1.5元,比2016年分别下调了3分、2分、5分,这也是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

图42004年以来我国三种类型水稻最低收购价(元/50公斤)

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进三权分离。

十二五规划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仍持较为保守的态度,表述为:

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比较而言,农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土地制度改革,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以及“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1.3产业融合,发展新型业态

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产业融合。

十二五规划仅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包括“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等”。

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产业融合,既包括农业内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也包括一二三产业间融合。

为促进产业融合,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四大举措:

第一,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

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玉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转移,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

第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级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运输通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

第三,发展农业新业态。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

第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

产业融合是新时期农业企业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内外双重挑战的主要途径。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产业融合,主要是为了应对行业内部变革和国外农产品竞争带来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在经济增速下降和消费萎靡的大背景下,农业主要细分行业先后进入结构调整期,只有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打败竞争对手存活下来,而消费升级也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口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形成巨大冲击,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现象凸显出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的事实。

图5中美猪肉价格比较(元/公斤)

图6大豆国内现货价和美豆进口价比较(元/吨)

受资源环境的限制,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以提高竞争力的路径已经不再适用,而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把控产品质量,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竞争力水平。

产业融合有利于竞争力提升,这在经济学理论和现实实践中均已得到验证: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由科斯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中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

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而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就具有不断扩张的动力。

农业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以及产业间融合本质上都是农业企业边界的不断扩张,并且通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内部转移价格等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

从现实实践中来看,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农业企业基本上均是产业融合的开拓者与先行者。

例如:

在粮食生产领域,国际四大粮食巨头都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等上下游业务;在饲料工业领域,全球前五大饲料生产商既是饲料产业下游的食品提供商,也是饲料企业上游的种植业经营商。

此外,知名农业巨头通过农业与生物医疗、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提升竞争优势甚至形成垄断地位。

表3全球部分顶尖农业企业主要业务

1.4鼓励国际合作,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

从长期看,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除了推进农业科技对外合作、完善农业对外合作服务体系之外,农业十三五规划在国际合作方面新增两点重要变化,一是培育大型跨国涉农企业集团,提高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积极参与涉农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

从短期看,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十三五规划加强了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力度。

在出口方面,巩固果蔬、茶叶、水产等传统出口产业优势,用“互联网+外贸”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在进口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

图7稻谷和大米进出口变动情况(万吨)

图8谷物及谷物粉进出口变动情况(万吨)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

在进口方面,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其中包括:

积极参加全球农业贸易规则制定,加强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监测预警,健全产业损害风险监测评估、重要农产品贸易救济、贸易调整援助等机制。

商务部于去年9月22日启动食糖行业的贸易救济调查,根据正常调查程序6个月的时间期限,我们预计将于3月22日前公布调查结果。

从目前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判断,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或启动针对其他农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和贸易调整援助。

我们认为,十三五规划提出通过贸易救济等措施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一方面是出于解决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当前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美国等贸易大国不断强化贸易救济手段以打击国外产品进口。

2016年,我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

面对当前国际贸易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严控进口以亮明应对挑战的积极姿态。

图92008年以来对华贸易救济立案变动情况

图102016年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构成情况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也与使用过多的黄箱政策有关。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将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并要求各成员国必须进行削减;绿箱政策则是指不需要作出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只产生极小的市场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均属于黄箱政策,不仅导致市场扭曲和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也面临国际规则的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欧美等国家经常以过度使用黄箱政策为理由,对我国提出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

据世贸组织统计,近期全球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调查均针对中国。

在全球农业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新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补贴政策,通过“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竞争力。

1.5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污染防治提上新高度

农业十三五规划将可持续发展提升至重要高度。

相对于十二五规划,农业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作为基本原则,提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进清洁化生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

以生猪养殖为例,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占比仅为44%。

以散户养殖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产生了严重的粪便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为解决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各地政府也纷纷通过设定畜禽禁养区等措施对畜禽养殖行业进行整顿。

表42016年生猪主产区省份畜禽禁养时间表

此外,农业十三五规划还对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

近年来,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虽然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土地污染等问题。

为此,农业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并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量化目标,提出:

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

图112000年以来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变动情况

农业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为了更好地指明农业绿色发展的未来方向,农业十三五规划从耕地保有量、农药化肥利用率、养殖废弃物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表5“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1.6产业扶贫,促进特殊区域农业发展

推进产业精准扶贫。

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们需要将目光重新投向三农领域,开拓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应运而生。

相比于上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产业精准扶贫,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求“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导向,精选市场潜力大、覆盖面广、发展有基础、有龙头带动的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

图122000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变动情况(元)

图132013-2015年东中西部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同比(%)

促进特殊区域农业发展。

农业十三五规划新增促进特殊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区域:

第一,推进新疆农牧业协调发展。

第二,推进西藏和其他藏区农牧业绿色发展。

第三,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

2.农业子板块十三五规划关注点主要变化

2.1种植业

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并对水稻、玉米、大豆、糖料和油料等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作了具体阐述。

表6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向

推进六大区域种植布局调整。

在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发展现状、结构调整潜力的基础上,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十三五规划对我国六大区域的调整重点和方向进行了详细布局。

第一,东北地区:

突出“稳、减、扩、建”四字要领,即稳定水稻面积,调减玉米面积,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

第二,黄淮海地区:

稳字为重,压保并进,粮经饲统筹。

第三,长江中下游地区:

“两稳一提”,稳定双季稻面积,稳定油菜面积,提升品质。

第四,华南地区:

“两稳一扩”,即稳定水稻面积、稳定糖料面积、扩大冬种面积。

第五,西南地区:

稳粮扩经、增饲促牧,间套复种、增产增收。

2.2生猪养殖行业

鼓励规模养殖,加快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处于规模养殖迅速提升期,但规模化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此外,十三五规划对行业规模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量化目标要求:

到2020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2%,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达到75%,生猪出栏率超过160%。

图142007年以来不同规模生猪饲养户数变动情况(万户)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型业态。

相比于十二五规划,生猪养殖行业十三五规划重点强调:

引导屠宰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降低生猪产品流通成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屠宰企业与零售终端直接对接等新业态,扩大生猪及产品电子交易规模。

生产区域布局发生重大调整。

生猪养殖行业十三五规划将生猪养殖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全国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大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将东北三省一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划分为潜力增长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引导生猪养殖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

东北地区未来或将成为承接生猪养殖转移和规模化养殖的重点区域。

表7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目标

图15生猪养殖行业十三五规划生产区域布局调整

2.3饲料行业

行业经营模式和区域布局优化升级。

在经营模式方面,饲料行业十三五规划强调全产业链融合,鼓励农牧一体化以加强国际竞争力;在区域布局方面,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定位发生转变,即从重点发展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和节能环保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和饲料机械转变为重点发展技术研发、投融资平台和企业总部等支撑体系。

目标增速显著下调,产品结构目标发生显著变化。

相对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在目标增速和产品结构目标等量化指标方面均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与饲料行业以及下游养殖业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是相互呼应的。

在目标增速方面,受下游养殖业景气度下行影响,饲料行业从2012年开始相继经历了产能过剩和饲料总量下滑等阶段。

目前,饲料行业开始逐步进入由优势行业主导的兼并整合时期。

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统计信息,2013—2015年,饲料企业数量从一万多家迅速下降到六千多家。

为适应下游养殖业对饲料总量需求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饲料行业结构性变革,十三五规划对饲料行业目标增速作出调整:

十二五规划中,饲料总产量的目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十三五规划中,饲料总产量的目标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9%,下降2.4个百分点。

图162007年以来饲料产量变动情况

在产品目标结构方面,由于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养殖水平迅速上升,对高品质饲料的需求提升。

受此影响,饲料行业产品结构目标发生变化。

十二五规划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目标占比分别为84%、13%和3%;十三五规划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目标占比则分别为91%、5.5%和3.5%。

相比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调高了配合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目标占比和目标产量,调低了浓缩饲料的目标占比和目标产量。

图17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不同类型饲料目标占比(%)

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加大。

为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避免玉米价格下降过多损害农民利益,十三五规划加大了对饲料行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表述为:

“完善玉米收储制度,支持饲料企业入市收购;加大饲料饲草加工机械设备、养殖场散装科自动饲喂设备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2017年2月3日,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发文,支持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统筹研究出台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

通知指出,东北地区三省一区对本省(区)范围内、2015年实际饲料产量5万吨以上、就地采购的饲料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金额原则上不高于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助比例及补贴标准,财政补贴时间建议至底,以刺激东北地区内部玉米需求,扩新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2017年2月14日,吉林省粮食局发布纳入2017年度收购加工玉米补贴范围的36户配合饲料企业名单,并于次日率先下达《吉林省饲料加工企业财政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对省内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给予补贴。

补贴时间及标准为自该办法印发之日至30日期间配合饲料企业收购入库且底前加工2016年新产玉米,每吨给予200元补贴;2月22日,辽宁省也出台具体补贴细则,对符合条件的饲料加工企业予以100元每吨的补贴。

这两个省份出台的补贴标准均与此前出台的对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标准一致。

近期推出的东北玉米补贴政策是依据十三五规划指引作出的,在农业十三五规划层面具有支持依据。

我们认为玉米价格将大概率继续维持低位,补贴政策或将具有可持续性。

图182014年以来玉米现货价格变动情况

2.4疫苗行业

对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监管力度加大。

十三五规划强调对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的监管,尤其是对屠宰行业的监管力度增大。

兽医行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强动物养殖、移动、屠宰等关键环节管理,强化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追溯监管。

科学防范、有效控制、高效管理动物疫病风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适应下游养殖业变化趋势,十三五规划新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动物疫苗主要用于经济动物类产品(猪、牛、羊、鸡等),其中猪用疫苗占比可达54%,生猪养殖行业变化趋势对动物疫苗行业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近年来受猪肉消费萎缩和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下行,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位于历史低位,截至2017年1月份,同比连续为负分别可达38个月和41个月。

受此影响,动物疫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招标苗在竞标中的价格战也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期,散户退出,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上升,养殖户对动物疫苗产品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招标苗产品质量较低,对新疫情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规模化养殖户的防疫需求,目前正在向市场苗过渡。

图192014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变动情况

图202014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情况

为推动动物疫苗行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更高的量化目标要求。

规划指出:

到2020年兽药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型以上生产企业占比超过70%,产能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十三五”末兽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超过80%,生猪代宰率下降10%以上,生猪屠宰场点“小、散、乱”状况得到基本改善。

表8疫苗行业十三五规划主要量化指标

“两进两出”政策开始实施,主要疾病防疫计划发布。

动物疫苗属于政策敏感性行业,由于动物疫苗涉及生物安全,生产受到农业部严格控制,包括定点生产资质、新兽药证书及生产文号的申请等,都需要严格审批。

此外,历史上强制免疫政策的推进也使得疫苗市场规模呈现爆炸性增长。

图21强制免疫推动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亿元)

2016年7月,农业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标志着“两进两出”政策落地,即高致病性蓝耳和猪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