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5510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doc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Ⅱ卷化学试题分析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盛长青

一、总体评价

随着新课标高考改革的深入,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全国I卷和全国Ⅱ卷。

全国I卷适用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全国Ⅱ卷适用于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化学试题遵循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在创新中立足基础,注重能力。

试题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为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试题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

主要表现在:

   1、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保持试题稳定

   2013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化学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均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突出所考查范围的主干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试题的落脚点比较基础,即高起点低落点。

例如物质的分离、提纯,同分异构体,元素构、位、性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化学反应类型等考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命题原则。

   2、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013年高考在能力测试方面突出下列特色:

   

(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

   201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保留了2012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的题型特点,全国Ⅱ卷必考题第13、26、27、28题和选考题第37题均对考生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考查力度。

命题时没有刻意设计一些“玩味”计算,体现基本化学计算思想和化学计算的实用价值。

   

(2)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

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全国Ⅱ卷第26、28题便是如此;第28题根据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总压强(p)数据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

   (3)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考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如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Ⅱ卷28题第(5)问,如果考生不能根据试题提供信息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想物理知识,对该问就不能做到准确解答。

   3、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弱化趋势,2013年是这几年中最弱化的一次。

7道选择题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求均不高,非选择题部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力度也不大,其他物质性质或反应方程式均是课本以外的,这种命题形式使考生从死记繁多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备考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逐题分析

7.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答案】C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油脂的性质和资源分类、化学与生活。

注意高分子的概念,油脂不属于高分子。

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只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橡胶等。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答案】D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基本反应及产物、注意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X2)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光照条件下取代发生在侧链上,FeX3作催化剂时取代发生在苯环上。

9.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O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答案】B

【命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有关NA的计算与判断。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

2Na+Cu2+=Cu↓+2Na+

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

CO32-+2H+=H2O+CO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

3Mg(OH)2+2Fe3+=2Fe(OH)3+3Mg2+

【答案】D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

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

NiCl2+2e-=Ni+2Cl-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答案】B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原电池基础知识。

【解析】电极反应:

负极Na-e-=Na+①;正极NiCl2+2e-=Ni+2Cl-②。

电池反应(①×2+②):

2Na+NiCl2=Ni+2NaCl。

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3/2O2(g)=SO2(g)+H2O(g) △H1

2H2S(g)+SO2(g)=3/2S2(g)+2H2O(g)△H2

H2S(g)+1/2O2(g)=S(g)+H2O(g)△H3

2S(g)=S2(g)△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2/3(△H1+△H2-3△H3) B.△H4=2/3(3△H3-△H1-△H2)

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

【答案】A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盖斯定律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则④=2/3(①+②-③×3),故选A。

13.室温时,M(OH)2(s)M2+(aq)+2OH-(aq),Ksp=a,c(M2+)=b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

A.B. C.D.

【答案】C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溶液pH值的计算。

【解析】[OH-]==→pOH=-lg[OH-]=-1/2lg(a/b)=1/2lg(b/a)→pH=14-pOH=14-1/2lg(b/a)=

14+1/2lg(a/b)。

26.(15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Na2CrO7

发生的反应如下:

△H2SO4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

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命题思路】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分离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

【解析】首先搞清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取并分离正丁醛,正丁醛和正丁醇是互溶的液体,应该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的是二者的沸点不同;正丁醛微溶于水,蒸馏后仍含有少量水,再通过分液方式分开,水的密度大于正丁醛,故水层在下,从下口放出,正丁醛从上口倒出。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7472

4.03.89g

所以正丁醛的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2.0/3.89×100%=51.4%。

【答案参考及评分标准】

(1)不能,易迸溅(2分)

(2)防暴沸(1分)待溶液冷却后再补加(2分)

(3)分液漏斗(1分)(直形)冷凝管(1分)

(4)c(1分)

(5)下(1分)

(6)保证正丁醛被及时蒸出,防止被进一步氧化(3分)

(7)51.4(3分)

27.(14分)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

在本实脸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

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

则x等于。

【命题思路】本题属于无机综合题型。

主要考查常见工艺流程中涉及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

【解析】含有杂质的ZnO(Fe2+、Mn2+、Ni2+),其中Fe2+和Mn2+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3Fe2++MnO4-+7H2O=3Fe(OH)3↓+MnO2↓+5H+,2MnO4-+3Mn2++2H2O=5MnO2↓+4H+),最终通过调节溶液pH值的方法使Fe3+变为Fe(OH)3沉淀。

除掉了Fe2+和Mn2+之后,再加Zn除掉Ni2+,最后再将溶液中的Zn2+转化为ZnCO3沉淀,对ZnCO3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灼烧处理即可得ZnO。

【答案草考及评分标准】

(1)Fe2+和Mn2+(2分)3Fe2++MnO4-+7H2O=3Fe(OH)3↓+MnO2↓+5H+(2分)

2MnO4-+3Mn2++2H2O=5MnO2↓+4H+(2分)Fe2+和Mn2+不能生成沉淀(1分)

(2)置换反应(1分)镍(1分)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加HNO3/Ba(NO3)2(aq),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洗净。

(2分)

(4)ZnCO3·xZn(OH)2————→ZnO

1×(125+99x)(1+x)×81

11.28.1

解得x=1(3分)

28.(14分)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B(g)+C(g)

△H=+85.1kJ/mol。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100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

n总=mol,n(A)=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mol·L-1。

【命题思路】本题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相关计算。

【解析】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提高转化率,使平衡正向移动,采取的措施是升温或减压等;依据T、V恒定,P与n成正比,可以轻松解决第

(2)、(3)问。

【答案参考及评分标准】

(1)升温或减压(2分)

(2)A(g)B(g)+C(g)

起0.100

变xxx

平0.1-xxx

因为T、V恒定:

P与n成正比,所以0.1/(0.1+x)=po/p→x=0.1(p-po)/po→α=(p-po)/po×100%

故平衡时α(A)=(9.53-4.91)/4.91×100%=94.1%(2分)

K=[B]·[C]/[A]=(0.0941)2/(0.1-0.0941)=1.5(2分)

(3)①T、V恒定:

p与n成正比→n(总)=0.1p/pomol

n(A)=0.1-x=0.1-0.1(p-po)/po=0.1(2po-p)/po(2分)

间隔8h

间隔4h

间隔4h

②a=0.1(2×4.91-7.31)/4.91=0.051mol/L

0.10————→0.051————→0.026————→0.065

所以达平衡前每间隔4h,c(A)减小约一半(1分)故12h时c(A)为0.13mol/L。

(1分)

36.[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15分)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

两种锌锰电池的构造图如图(a)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锌锰电池放电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①该电池中,负极材料主要是________,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正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

②与普通锌锰电池相比,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及其理由是_______。

(2)图(b)表示回收利用废旧普通锌锰电池的一种工艺(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金属)。

①图(b)中产物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_。

②操作a中得到熔块的主要成分是K2MnO4。

操作b中,绿色的K2MnO4溶液反应后生成紫色溶液和一种黑褐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采用惰性电极电解K2MnO4溶液也能得到化合物D,则阴极处得到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命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和金属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

【解析】两种电池负极材料都是Zn,失去电子,被氧化,只不过环境不同、效率不同;普通锌锰干电池电解质溶液为NH4Cl(aq),而碱性锌锰干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aq);根据总反应方程式,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MnO2→MnO(OH);改造后的优点从放电时间、发电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作答。

【答案参考及评分标准】

(1)①Zn(1分)NH4Cl(1分)正极反应:

MnO2+NH4++e-=MnO(OH)+NH3↑

②碱性电池不易发生电解质的泄露,因为消耗的负极材料改装在电池的内部;碱性电池使用寿命因为金属材料在碱性介质中比酸性介质中稳定。

(2)①A—ZnCl2(2分)B—NH4Cl(2分)C—MnO2D—KMnO4

②3MnO42-+2CO2=2MnO4-+MnO2↓+2CO32-(2分)

③电极反应:

阳极MnO42--e-=MnO4-阴极2H2O+2e-=H2↑+2OH-H2(2分)

37.[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

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并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

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

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

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配位体是____。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解析】A:

F B:

K C:

Fe D:

Ni

【答案参考及评分标准】

(1)Ni2+:

(2分)

(2)KF(2分)

(3)①K2NiF4(3分)6(1分)

②(3分)

(4)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FeF6]3-F-(4分)

38.[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Ⅰ(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

Ⅰ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③化合物F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④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4)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5)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6)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J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

2:

1,写出J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有机物命名、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解析】A B C D EF GHI

【答案参考及评分标准】

(1)A:

2-甲基-2-氯丙烷或2-氯-2-甲基丙烷 (2分)

(2)D:

(2分)(3)E:

C4H8O2 (2分)

(4)

(2分)取代反应(1分)

(5)

(2分)

(6)18种(3分)

三、教学启示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广度。

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特别是一轮复习)。

  首先是重视课本。

课本是根本,课本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涵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挖深吃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

高考题“理在书内,题在书外”。

  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

  最后是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上下功夫。

  2、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无论是选择题题还是简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