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5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docx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

1.A.(分别为chā、cī、chāi、chà,B均为jǐ,C“一暴十寒”为“pù”,余为bào,D“屏除”为bǐng,余为pīng)

2、D祈—企、渡—度 (A.祥—详、必—毕、齐—其  B.脏—赃、暗—黯、直—执 C.无)

3、答案:

A(僧多粥少:

比喻不够分配之意。

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

4、答案:

A.(B.“凡是”与“不少”自相矛盾。

C.范围不清,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D.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5、参考示例:

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读出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

我们读曹操的《观沧海》,读出了大海气势磅礴的豪情;

我们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柔情。

6、1.

(1)【答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伤感和政治上失意、急切思归的愁苦心情。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

把握诗人的情感,要从抒情方式入手。

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

间接抒情的,抓意象(人物、事件、景物、器物),通过意象揣摩情感。

如果是以景衬情,要分清是正衬,还是反衬。

用了典故的,要注意区分是正用,还是反用。

还可以通过表现手法反求情感。

  

(2)【答案】用典(借古伤今),使抒情委婉含蓄,发人深思;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秋心”写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4分。

分号前只答“借景抒情”给1分)【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对于典故,首先应确知其本来含义,其次要揣摩作者应用典故的意图,是正用还是反用。

7、D(富庶)

8、A( 因为,介词。

B.于是,连词/却,副词。

C.“的”字结构,代词/无实义,表语气的提顿,助词。

D.他,代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

9、D(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

③表现令狐熙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所取得的成绩。

④写令狐熙果断审决滞留的案件,社会因而令行禁止,这是政绩的体现。

⑥表现作乱的部落首领在令狐熙的感召下,商讨归顺的情景,侧面体现其政绩。

而①写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并非政绩。

②写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

⑤写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

10、B( 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11、

(1)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4分。

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犬马之年六十有一”亦可。

(2)①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3分。

“承”“类”各1分;大意1分。

②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

[3分。

“锁”“诣”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

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

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

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

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

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

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

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

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

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

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

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

“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

”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

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

“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

”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

“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

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

如今我年纪老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

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医药。

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

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12.(6分)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

(每点2分)

13.(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

(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

(2分)

14.(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

1、A.(“阻塞”为sè,余为sài,B.xuè C.bó  D.chēng)

2、D挡—当 (A.屈—曲、斜—邪  B.晨—辰、匮—篑  C.无)

3、答案D。

A.休养生息:

休养:

何处保养;生息:

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B.不堪设想:

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C.情不自禁:

禁:

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D.按下葫芦又起瓢:

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

4、答案:

A.(B.词义用错,“无可讳言”的意思是“可以坦率地说”,可改成“答案是肯定的”。

)C.月明则星稀,说“繁星满天”有“一轮明月”便不合事理。

D.否定失当,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5、参考示例: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洞;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

(每句3分。

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1分;后一句运用比瑜手法1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语意通顺1分。

6、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7.【解析】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8.【解析】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分析略)

【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9.【解析】含意:

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

作用:

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0.【解析】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

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3

1、B.(“着落”为zhuó,余为zháo A.lěi C.chù  D.qiáng)

2、D迭—叠、渊—源 (A.无  B.姆—拇 峻—竣、重—众  C.壁—碧)

3、A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

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

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使用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4、答案:

D.(A.缺介词,在“标有”后加“用”。

B.缺介词,在“本单元相关的”前加“与”。

C.介词误用,“向”改为“到”。

5、示例: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6、

(1)【答案】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

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

(2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

(2分)【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比较中体会诗人感情的异同点。

要抓标题,抓关键字,抓情感字,从而体会作者意图。

(2)【答案】“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

其二,“溪”本是名词,用作量词修饰“月”,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

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

(每点2分)【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炼字题,要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和表达效果。

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

7、B(A.干:

求。

C.责:

要求。

D.复:

反驳。

8、A(A.转折连词,但是。

B.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的,定语。

C.介词,拿;连词,同“而”,来。

D代词,他,主语;代词,他的,定语。

9、C(例句为省略介词宾语。

A.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B.判断。

C.省略D.被动。

10、C(对于选项中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原文并无根据。

11.①那即使是圣贤也难办到,这就是周公和孔子穷困和显达不相同的原因。

(要点:

“此、虽”1分,“所以”1分,“穷达异”1分)

②也请您为我的文章写一篇序言,但要让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篇序言。

(要点:

“序其文”“及我之见”各1分。

另:

①这一点即使是圣贤之人也难以做到,(也是)周公孔子一个通达一个困窘(有如此差别)的原因。

②希望(您)给我的文集写一篇序,这样(可使人们以后能)对我(有所)了解。

(或:

了解到我。

(2)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

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断对两处得1分)

【参考译文】

惟俨姓魏,是杭州人。

年轻时在京城游学三十来年,虽然学的是佛学但是也精通儒学。

喜欢写文章,与我已故的朋友石曼卿非常要好。

曼卿待人无所选择,(无论什么人与之交往)都能友好相处。

惟俨则非贤德之士就不交往,有不符合他的交友标准的,不论高贵还是低贱,一概不予接待,之断绝关系,丝毫也不顾惜。

曼卿普遍友爱,惟俨耿介嫉恶,两人的志趣、性格虽有不同,但交情却毫无隔阂。

曼卿曾经说:

“君子应该广泛地与大众友善并与有仁德之人

亲近。

”但惟俨却说:

“不对。

我由于不结交无知乱来之人,所以才能与天下的才智之士结交,如果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那贤德的人怎么还肯和我结交呢?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贤士多愿和惟俨交往。

他住在相国寺,足不出户十五年。

人们到他的住室去拜访他,他都以礼相待,唯恐招待不周。

但是等到这些人一旦做了官,成为公卿贵人,他又从不去登门请求帮助。

但也曾私下感到奇怪,他平生所交的都是当世贤杰,却未看到能有古人那样卓著的功业可青史留名的。

于是他说,世人所称道的贤才,如果不能指挥军队长驱万里,在海外建立功勋,就应当辅佐帝王在明堂发号施令,执行赏罚。

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应当退出官场,不接受宠爱,也不接受侮辱,而是远离尘世,保持清高,绝不屈从。

怎么能只贪图享受富贵生活而无所作为呢?

他喝醉了酒就用这个来讥笑在座的人。

而在座的人也这样回复

他,说抛弃世俗,洁身自爱,在古人容易做到;如果奋进努力,碰上好的时代,就一定要能干出一番大事业,那即使是圣贤也难办到,这就是周公和孔子穷困和显达不相同的原因。

现在你总生活在寺庙中,不被世用,侥幸没有走世人的穷困或顺利的道路,(怎么)却要拿古人已做到的事来要求今天的人一定要做到呢?

不过尽管这样,惟俨傲然地退隐在寺庙的斗室之中,天下的大事,当世的利弊,听他说起来整日都不厌倦,可惜就这样快衰老了啊。

曼卿死后,惟俨也在京城的东边买了一块地准备养老,并收集他自己平时所写的文章数百篇,拿给我看,并说:

“曼卿死之后,您已经为他写了一篇墓表。

也请您替我为我的文章写一篇序言,但要让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篇序言。

”唉!

惟俨不被当世所用,他的才能也没有在当世表现出来。

如果考察他遒劲的笔墨、丰富飘逸的文章,也可以看出他的志向。

庐陵人欧阳永叔作序。

12.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

(1分)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

(2分)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2分)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

(1分)

13.①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2分)②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简单”的有力论证(2分)。

③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的观点(2分)。

14.①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

②人只知道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

③人变成物欲的奴隶,失去心灵的自由。

(6分,每点2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4

1、C.(均为chéng,A.“辟谣”为pì,余为bì  B.“场院”为cháng,余为chǎng  D.“附和”为hè,余为轻读) 

2、A手—首 (B.粹—萃、腊—蜡  C.慨—概、尤—犹  D.旷—犷、背—悖)

3、[答案]A[解析]【A项,“薪尽火传”,薪:

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B项,否定不当,“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

C项,弄错对象,“大人不见小人怪”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

D项,望文生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4、答案:

A.(B.介词误用,“从”改为“以”或“从……出发”。

C.成分残缺,“病例”后加“的情况”。

D.“参观了经验”搭配不当,去掉“参观”二字。

5、示例:

《漱玉词》,一部响彻词坛的人间绝唱,一部感天动地的血泪悲歌;李清照,不拘礼教,追求真爱,是空前绝后的闪耀的一代词宗。

6、

(1)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

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答案: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7.【答案】

(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解析】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8.【答案】

(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9.【答案】

(1)学生形象:

同时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境:

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

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10.【答案】

(1)深刻寓意:

①雪:

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

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

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

1、D.(均为sù,A“困难”为nán,余为nàn B.“角色”为jué,余为jiǎo,C.“脑壳”为ké,余为qiào)

2、A惦—掂 (B.肆—肄、报一抱  C.题—提、诨—浑、卓—灼  D.无)

3、答案:

D【解析】鱼目混珠: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贬义。

4、答案:

D.(A、B滥用介词,A项“在对……的关注上”去掉“在……上”;B项“在对……的问题上”去掉“在……上。

C.在“创作”前加“因”。

5、示例:

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6、

(1)【答案】

(1)“筛,,是“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1分),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2分),化平淡的现象为生动的动作,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1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

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

(2)【答案】作者通过对“柳堤”“竹溪”“鸥鹭”“农父渔翁”等乡村景与人的描写及最后一句的议论(2分),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寄情田园、山水的闲适隐逸生活的情怀(2分)。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

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

间接抒情的,抓意象(人物、事件、景物、器物),通过意象揣摩情感。

如果是以景衬情,要分清是正衬,还是反衬。

用了典故的,要注意区分是正用,还是反用。

7.C(要:

拦截)

8.B(而:

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A于:

介词,在;C与:

介词,跟;D以:

连词,来)

9.D(①②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④不结交刘瑾;③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⑤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⑥邵宝被弹劾辞官)

10.C(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11.①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

(“士不葬亲者”“与”各1分,句意1分)

②邵宝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

(“甫”“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

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

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

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

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

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

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

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

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

“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

”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

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

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

“将要逮捕你。

”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

“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

”邵宝说:

“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

”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

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

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

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

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

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

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

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

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

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12.首先,论述口述历史的价值和作用;(2分)

其次,指出口述历史也会有误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误)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分)

最后,呼吁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

(2分)

13.可以丰富历史记忆的细节;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可以记录和保存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14.应慎重对待口述历史,避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口述信息失真;应给予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年人群体足够的尊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