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956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5.2.2数据库访问 14

5.2.3开发平台选择 14

5.2.5关键技术 15

5.3采用标准 16

6.系统配置及技术指标建议 16

6.1系统配置原则 16

6.2配置方案 16

6.2.1操作系统 16

6.2.2数据库 17

6.2.3硬件配置 17

7.投资估算 17

7.1投资估算 17

7.1.1项目总投资估算 17

7.1.2软件配置费及专家咨询费 17

7.1.3硬件配置费 17

7.1.4网络建设费 18

7.1.5技术开发服务费 18

7.1.6培训费 18

7.1.7项目配套费 18

7.1.8其他费用 18

1.编写依据和原则

1.1编写依据

建立XX信息系统,对公司做大做强,实施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提高开发管理水平,实现开发管理创新,更好的完成产量任务,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1.2项目意义

XX公司作为一家开发难采储量的油公司,下辖13个四级单位,生产地域分散,环境复杂,开发对象大部分是复杂难动用储量,开发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因此公司急需一套开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开发运行的准实时监控及统计资料的自动处理,以提高开发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该系统的建设以开发运行为中心,围绕开发形势、单井集成信息、产量分析、作业管理、指标分析,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从单井、开发单元、井组、公司、子公司、作业区入手,全面分析各段时期内的开发生产形式,给开发决策、生产运行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该项目通过详细调研公司开发运行生产管理流程,为公司开发运行信息化提供一个高度集成、应用全面、功能强大,易于使用及维护的信息平台,充分开发源头数据库的数据价值,加快开发运行信息的流转速度,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先进企业和国外石油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企业信息化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信息技术成为他们的核心技术之一。

近年来,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提出信息化战略,以应对提高储量、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

国内的大庆、新疆等油田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在此形势下,中石化总部提出了《中国石化上游企业2005-2007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油田企业统一的信息化总体建设框架。

当前,XX公司源头和开发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无论是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力提升公司的信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已采集的源头数据的作用就成为必须的工作。

3.需求分析

受公司生产地域分散、开发对象复杂,在日益严峻的产量任务形势下,生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统计数据层层上报,数据加工统计时效差

在目前的生产管理流程下,油气生产等业务的生产动态数据通常是由基层生产单位进行手工填写或者电话上报,子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统计后,再上报到公司生产管理部门。

这种层层上报文档的方式,暴露出数据统计费时、费力,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历史数据难以汇总的情况。

急需采用信息手段,建立开发生产管理的统计数据库,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汇总,自动处理。

2.分散办公,信息不畅导致生产衔接难度大

公司所属作业区块分散,公司与作业区地理距离少则十几公里,多则十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虽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网络的物理连接,但是由于缺失必要的应用系统,使得前线与管理决策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一定限制。

电话沟通、当面交流依然是主要的信息交流手段。

随着生产运行业务面广扩展,生产衔接难度不断加大,急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

3.开发动态分析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和集约化油藏经营管理的深入开展,开发形势分析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周期越来越短,以前主要以月度分析为主,目前逐渐以旬度或周度分析为主;

二是分析内容要求越来越多,单一因素分析难以满足,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既有以产量形势为主的短期动态分析,也有以开发趋势分析为主的综合研究工作,这给技术人员带来的工作量日益加大,如何快速、有效、准确的实现数据统计,使广大技术人员从“海量”数据统计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开发动态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开发形势变化动态,是开发运行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为了充分、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项目组到各子公司、作业区等基层单位进行了需求调研,对收集到的开发运行管理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各项管理要求。

3.1应用需求

随着公司实力的扩大,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资源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目前的信息应用水平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公司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未来数字油公司发展的要求。

所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开发运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开发运行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目前,公司已经通过源头数据采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如何让这些数据产生效益,为公司生产服务,就需要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加工整理,为领导决策、部门管理快速提供决策依据。

XX信息系统是为开发运行生产管理服务的,因此要求该系统能够围绕开发形似、产量、作业、措施、采油指标等,既能从单井、井组、单元等地质角度,又能从子公司、作业区等行政角度,有效地展现、处理在时间空间上跨度大、结构复杂、海量的数据信息,满足各级开发生产管理部门在查询、统计、综合分析等方面上的功能要求。

通过应用该系统不但能大幅度的降低各级开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做好两方面的服务:

一是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综合统计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的实现产量、作业、指标等的追踪分析,确定其变化规律,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为广大技术人员服务,该系统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出变化较大的油水井,从单井、井组、单元、行政单位、变化原因多层次进行分析,使各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产量变化原因和控制因素,为开发平稳运行提供依据。

3.2功能需求

系统采用软件技术、网络技术与系统数据库连接,将各种生产数据紧密结合,同时软件的功能要紧密联系开发、生产的实际,需满足以下主要功能:

(1)产量分析: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既从单井、井组、单元等地质角度进行产量分析,又能从公司、子公司、作业区等行政角度进行产量分析;

在日分析对比模块中,通过智能判别技术,可按照油井产量的稳定、上升和下降三大类细分为产量稳定、含水上升、含水下降、液量上升和液量下降五类,同时可自动追踪到单井的生产情况,极大减轻了开发分析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2)开发形势分析: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主要从新井、措施井、老井、稀油井、抽油井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的实现新井、老井、措施井等产量的追踪分析,确定其变化规律,掌握各项增产因素、减产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掌握开发形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作业管理: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查询、追踪作业井的各项信息,发现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跟踪作业质量,为作业井的质量管理考核及提升后续作业井的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4)指标统计分析: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分级分项展示各项采油指标,了解采油指标的变动趋势,对变动幅度超出一定值的指标给出警示,同时构建采油指标分析模式,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单井集成信息:

以单井为中心,全面展示单井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作业数据及监测化验数据,为各级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系统用户界面作为人机信息交流的“窗口”,具有面向日常业务、面向用户习惯的特点,强调简单、友好、实用及高度的交互性。

总的来说,系统界面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对一般用户要求能够通过标准的浏览器进行访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洁明快的原则

此原则规定了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格调。

让用户一接触到系统即感受到一种清新、整洁、朴实无华的风格。

(2)直截了当的原则

在进行菜单设计时,可能有的操作需要若干级弹出或下拉菜单方能完成,此原则要求此时应尽可能地缩短或减少弹出和下拉的级数,一级能完成的操作绝不分解出二级。

给用户直截了当、迅速接近实质、解决问题的感觉。

(3)相似性原则

指针对不同处理对象施以类似功能时,其界面应具有相似性,给用户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减轻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学习和理解负担。

(4)位置固定原则

本原则规定所有的弹出式菜单或提示信息等每次出现是都在同一位置上,而不能这次从左弹出,下次变到右边出现,给用户以捉摸不定的感觉,增加用户掌握系统的难度。

(5)安全性原则

凡是涉及数据变动的操作都有“确认”环节,以防止用户不经意时的误操作。

(6)同类集中原则

同一类的功能相对集中的放在一起,实际上是系统功能分类在用户界面上的反映,功能分类在界面上有直接的映射关系,便于用户使用和掌握。

基于上述原则,系统界面应遵循以下要求:

系统界面简洁、明快、紧凑、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须有正常操作提示,异常操作提示,非法用户操作提示信息,动态帮助信息等。

对于操作过程出现的网络中断、通信故障等异常情况,系统应给予原因提示。

4.建设目标和内容

4.1实施范围

本系统的实施范围包括整个XX公司各主要生产部门及各级生产行政管理部门。

涉及的内容包括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分析、作业管理、指标分析、单井信息集成等。

4.2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

XX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作为基本手段,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开发运行管理系统。

建立具有时效性的数据和资料信息平台,提供全公司开发生产数据的实时跟踪,同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开发运行监控的自动化、统计分析的自动化,以提高开发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产量分析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按照公司开发市场管理流程,以公司、子公司、作业区及单井、井组、单元为视角,把握产量运行的总体态势,了解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产量运行分析、产量波动分析。

(二)开发形势分析

准确把握公司的开发形势,为领导者提供开发管理、生产运行方面有价值的针对性的决策信息是综合规划分析人员的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

该模块通过影响公司产量构成的重点因素逐一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项展现产量构成的开发形势,把握产量变动的主要方面。

产量主要是由新井产量、措施井增加产量、老井产量三部分组成。

产量构成分析主要是从这三方面进行。

按照新井、措施井、老井对产量进行分解,使系统能够清晰地描述其产量构成情况,对产量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警,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逐级深入分析,重点建立起新井、措施井、及老井生产递减幅度较大的单井监控、效果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产量分布、产量构成运行、新井效果分析、措施效果分析和同工同层效果分析等几个部分。

稠油井是公司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稀油产量、稠油产量的构成也是各级开发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该模块不仅为开发人员正确把握公司的开发态势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数据依据,极大提高了综合查询、规划分析统计的效率和准确率,而且便于发现制约开发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作业管理

本模块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针对作业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平台,能够做到从多个方面对作业运行进行逐步分解、追踪分析,帮助找出运行当中不正常的因素以及变化主要原因,进而出台措施,最终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四)指标分析

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以公司、子公司、作业区及单井、井组、单元为视角,展现业务部门最关心的采油指标的变动趋势,以追踪开发生产质量。

主要包括开井率、检泵周期、系统效率、泵效、沉没度等指标。

(五)单井集成信息

以单井为核心,展示相关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作业数据、监测化验数据,为生产技术人员提供信息集成,提高工作效率。

(六)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单位管理、参数维护等。

4.3阶段目标和建设内容

序号

时间

项目进度

1

1个月

现场调研、资料整理

2

2个月

总体方案需求分析

3

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4

3-4个月

程序编制

5

1-2个月

测试、试运行及系统完善

6

整理资料,准备验收

4.4主要创新点

本系统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以源头数据为出发点,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从单井出发,以井组、单元、公司、子公司、作业区为视角,围绕产量、开发形势、作业、指标,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集成的查询分析平台,既方便了信息共享,又提供了分析统计的手段。

4.5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本系统是建立在源点数据和开发月度数据基础之上,因而要求源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要规范、准确、及时以保证源点应用系统的规范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5.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5.1总体结构及主要功能

本系统总体上是由六大部分组成:

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分析、作业管理、指标分析、单井信息集成和系统管理。

下面分别介绍这六大部分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

系统管理

单井集成信息

作业管理

开发形势分析

指标分析

产量分析

***********信息系统

5.1.1产量分析子系统

主要用于把握产量运行的总体态势,了解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产量运行、产量波动分析两部分。

产量运行分析主要按照日度、旬度、月度等时间维,从公司、子公司、作业区、井组、单元分类,按照日度、旬度、月度,展现产量的走势,用于把握和分析公司目前的产量情况,监控其产量运行趋势及运行质量,对于波动幅度进行预警提示。

主要包括开井数、井口产量、计划产量、核实产量、输差及两期对比。

利用月(旬、日)度生产运行曲线来反映开井数、井口产量、核实产量的变化趋势。

产量波动分析是从增产因素和减产因素两方面考虑,主要通过两阶段内的增产因素和减产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阶段同工同层、新投、措施、扶长停等方面的开井情况、产量或占产情况,并能跟踪到单井产量的波动,从中发现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方面。

5.1.2开发形势分析子系统

产量构成子系统由六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稀油井分析

稠油井分析

同工同层分析

措施效果分析

新井效果分析

产量构成分布

由于XX公司稠油生产占有相当的份额,所以增加了稀油井分析和抽油井分析模块。

按照新井、措施井、老井对产量进行分解,使系统能够清晰地描述其产量构成情况,对产量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警,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逐级深入分析,建立起新井、措施井的单井生产预警监控、效果评价体系。

通过稀油产量构成分析和稠油产量构成分析,可以按照采油方式、油藏类型的不同掌握产量的构成。

新井效果是各级管理人员关心的重点之一。

本模块用于掌握新井产量现状及历史变化趋势,监控新井运行质量,并通过跨阶段对比及阶段邻比的方式分析新井产量变化的原因。

通过此模块,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详尽的了解新井的投产情况和进行效果跟踪。

主要包括新井运行分布、新井产量跟踪、新井产量对比、新井单井运行等模块。

措施井措施效果也是各级管理人员关心的重点之一。

本模块用于掌握措施井产量现状及历史变化趋势,监控措施井运行质量,并通过跨阶段对比及阶段邻比的方式分析措施井产量变化的原因。

通过此模块,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详尽的了解措施井的措施情况和进行效果跟踪。

主要包括措施井运行分布、措施井产量对比、措施井产量对比、措施井单井运行、措施井产量跟踪等模块。

老井产量递减是产量下降的主要部分,本模块主要通过老井的产量波动分析,分析统计老井递减率。

稠油井作为公司的重点管理对象,稠油的产量构成及走势是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

5.1.3作业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水井作业

油井作业

作业日报

作业管理子系统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部分的功能:

(1)、作业日报

作业日报用于查询每天的作业情况,了解施工进度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油井作业

本模块从作业运行监控、作业交井、作业井质量跟踪出发,通过分析平台,能够做到从多个方面对作业井进行追踪分析,查询分析出作业井的作业质量,最终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3)、水井作业

水井作业主要是对水井作业质量进行跟踪,把握水井的作业情况。

5.1.4指标分析

该子系统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指标分析子系统

泵效分析

检泵周期分析

系统效率分析

开井率分析

沉没度分析

指标统计分析

采油指标主要是对反映生产运行质量的常用采油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先按照不同的采油方式、进而按照泵径排量构建整个分析模式;

第二、通过图表,展示某阶段的某项指标及指标相关生产信息的现状及历史趋势;

第三、分解相邻阶段指标变化的原因,从每项指标中提炼一至二个最为关注的业务点进行预警。

5.1.5单井集成信息子系统

该子系统要包括所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包括静态资料(钻井投产、井身结构等)、动态数据(日度数据、月度数据)、监测数据(示功图、动静液面、水井测试等)、化验数据(油分析、水分析)、作业完井资料(措施数据、完井管柱、射孔资料等),在系统推广的过程中,从而建立起准确、完备的单井资料信息档案,使得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快捷的查阅所需的单井基础资料,全面掌握其各类生产信息,从而为制定单井措施工作以及单井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5.1.6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包括四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系统管理子系统

参数维护

单位管理

角色管理

用户管理

(1)、用户管理:

用户授权主要是根据单位、权限、IP和用户名添加新用户;

用户删除是删除不要的用户;

用户列表主要是查询该系统共有多少用户,有哪些用户,并且还能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修改。

(2)、角色管理:

主要是进行角色的增加、修改、删除,进行权限的分配和定制。

(3)、单位管理:

主要是进行单位的增加、修改、删除。

(4)、参数维护:

主要是进行系统相关参数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多种初始化参数,主要包括油井水井预警值的范围、系统运行时常用的输入时间参数的预设值等功能。

5.2技术方案

5.2.1模式选择

目前系统开发中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

二是采用目前正流行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本系统选用Browser/Server结构(简称B/S结构),B/S结构是网络上一种新型的模式,其结构如图5-1所示。

服务器端是WWW与数据库的集成,它包括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它们的连接软件,而客户端用Intranet上的浏览器作为统一的客户机界面。

它借用Intranet上的Browser(浏览器)作为统一客户界面,来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在Server端(服务器)不但有数据库服务器,还有WWW服务器,以及它们的连接软件,即所谓的瘦客户机-肥服务器。

图5-1Browser/Server结构图

Browser/Server实际上是一种三层结构的C/S计算,其中WWW服务器充当着双重角色,它既是Browser的Server,又是数据库系统的Client。

Server端由Web服务器、Database服务器及其中间件组成,Client和Server之间物理上通过Intranet相连,软件上遵守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Browser通过URL(统一资源地址)和Server端建立连接,从而实现以整个Intranet空间为背景的数据存贮访问。

当Browser发出访问数据的请求时,Web服务器会通过中间件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访问请求,一方面DBMS将Web服务器传来的数据写入数据库,另一方面,DBMS将检索到的结果数据传给中间件,并通过中间件形成动态HTML页面,传给Web服务器,再通过HTTP交由Browser,显示在用户的浏览窗口上。

这种Browser/Server模式的特点,是将应用系统的程序代码、数据及支撑软件全部集中在服务器端,而客户端不必加载更多的系统支撑软件及应用程序,仅通过一个随处可见的浏览器Browser,就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可以传输声音、图象等多媒体信息。

因而在Browser/Server结构中,对使用端几乎没有要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对系统的维护也变得容易,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延伸了客户与服务器的物理距离,它是以开放的Intranet为空间背景的。

5.2.2数据库访问

本系统的数据库层使用ORACLE数据库。

在系统中,涉及了对Oracle远程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在这个系统中用到了Oracle远程数据库的OracleObjectServer的访问方式。

TheOracleObjectServer是OracleObjectsforOLE的主要组件之一,它是一种在运行中的OLE服务器,支持运行在本地或远程的Oracle数据库的可编程对象的集合。

在运行中的OLE服务器是以Windows动态链接库的方式运行,它支持OLE自动化接口。

在运行中的OLE服务器没有用户接口,并且不可嵌入。

可以通过支持OLE自动化的任何应用来访问theOracleObjectServer,并达到访问数据库的目的。

用下图显示其访问方式。

图5-2利用OracleObjectServer的访问方式

5.2.3开发平台选择

系统采用J2EE4层标准架构实现系统的业务功能实现,继承了Java2平台容易进行新功能的扩展,开放性好;

可以不加修改的移植到任何操作系统下运行,可移植性高等优点和特性:

Ø

表现层

为最终用户提供内容表现的界面;

目前常用的应用是WEB应用和打印服务等,在Internet或Intranet中提供给用户的使用界面。

业务逻辑层

承载用户复杂多样的应用程序,通过EJB等中间件完成用户相关的业务逻辑,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数据访问层

连接数据库和业务逻辑层,通过Hibernate等工具实现数据库数据的持久化,将java的JDBC接口封装,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数据库模块

作为最后端的核心应用平台,数据库模块负担着用户最核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为用户提供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