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894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1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

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

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

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

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生:

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

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习题

4页3、4、5题

 

数据的收集整理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完成。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

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

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

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生:

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陈小菲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练习:

3页做一做

反思:

 

表内除法

(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除法算式,会写除法算式。

3.通过教学,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写除法算式。

2.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

师: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一分,把8个小长方体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

(生回答后出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生齐说)

谁来说说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学生齐说一遍。

好,我们来读例1。

出示例1:

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么分?

每盘放( )个。

师:

这道题是平均分吗?

(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

(平均放在3个盘里)哦,因为这里有“平均”二字,我们知道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那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

(6),把6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3份,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每份是( )。

请一个孩子连起来说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

齐说一遍。

师:

你们会分吗?

(会)请你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自己分小棒。

分完后请一生板演分桃。

你们的分法跟他一样吗?

(一样)每份是几,(每份是2),也就是每盘放几个,

(2)。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师:

这一道没有难住大家,再来一道。

出示例2:

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这道题是平均分吗?

(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呢?

(平均分)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

(10)请一个孩子来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

表扬:

说得很好!

师:

会分吗?

(会)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

分完后师圈画订正。

二、揭示课题

师:

孩子们真能干!

刚才通过分小棒解决了分桃子的问题和分扣子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怎样分的问题?

(平均分)

师:

对,平均分。

像这样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的问题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进行计算。

今天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齐读课题。

三、教学例1。

认识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

(1)认识除号,教写法。

师:

以前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的运算符号分别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边说边板书“÷”,这就是除法的运算符号,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抽两三个学生来说。

师:

对,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除号,并板书。

生齐读三遍。

在写除号时,要先写一横,要平、要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这两个小圆点大小要一致,要对齐,“÷”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这就是除号,跟师一起书空两遍,并读。

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

(生写,教师巡视)

师:

同学们,第一次写除号就写得很好,以后每一次都要认真写哦,刚才我们写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

(除号)

(2)写除法算式。

师:

对,我们会写除号了,那除法算式该怎么写呢?

请小朋友们看例1,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6),对,我们把分的总数6写在最前面,这道题是怎样平均分的?

(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成3份就写成“÷3”,最后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

(2)那我们就把2写在等号的后面。

(3)读除法算式

“6÷3=2”,这就是除法算式,现在老师告诉你“÷”在算式里读作“除以”,谁愿意试着读一读这道除法算式?

抽两个学生读。

师表扬:

你真勇敢,读得非常好。

师板书读作。

齐读。

(准备6个算式卡片抽一组的孩子开火车读)

(4)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

我们会读除法算式了,你知道算式中的“6、3、2”分别表示什么吗?

可以联系我们这道题想一想,先请同桌的孩子互相说一说。

抽1人说。

师引导说“6÷3=2”表示的意思,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师:

下面请一个孩子来读出这个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2人说,齐说。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例1,知道了在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在写除法算式时要把什么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总数),怎样平均分就除以几,分的结果写在后。

四、教学例2。

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再来看例2,要分的总数是几,(10),怎样平均分的?

平均分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除法)对,你能自己写一个除法算式吗?

(能)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生自己写。

抽生答。

齐读算式。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你联系这道题想一想。

好,先和同桌的孩子说一说。

抽2人说。

师引导集体说,表示: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可以分5个。

10÷2=5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称,那在除法算式当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

(哦,有孩子知道,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叫商。

师边说边板书出来。

齐说。

师引导说,在这个算式中,10是( ),2是( ),5是( )。

抽两人单独说,全班齐说。

(反过来练习说)看“6÷3=2”这个算式,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师: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除法算式,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卡片出示)(4个算式,1人说,女生说,男生说,全班说)

小结:

我们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除号前面的数叫( ),除号后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叫( )。

五、练习。

1.写除法算式。

(小黑板)

今天,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好,老师想考考你们学会了吗?

下面我们来比赛写除法算式,挂出小黑板,请你根据这些题目在练习本上写出除法算式,开始。

抽1人口答,集体订正。

齐读一遍。

2.完成课堂活动1、2题。

看来孩子们都学会了,下面,我们来完成书上的练习吧。

翻到书第78页指着第1题。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叫什么?

(除法),在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呢?

(把总数平均分的时候就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我们还学习了怎样写除法算式,怎样读除法算式,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希望小朋友们牢牢记住今天所学的这些知识,以后我们还将对除法进行进一步的认识,用它解决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除法算式,会写除法算式。

3.通过教学,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写除法算式。

2.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

师: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一分,把8个小长方体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

(生回答后出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生齐说)

谁来说说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学生齐说一遍。

好,我们来读例1。

出示例1:

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么分?

每盘放( )个。

师:

这道题是平均分吗?

(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

(平均放在3个盘里)哦,因为这里有“平均”二字,我们知道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那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

(6),把6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3份,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每份是( )。

请一个孩子连起来说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

齐说一遍。

师:

你们会分吗?

(会)请你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自己分小棒。

分完后请一生板演分桃。

你们的分法跟他一样吗?

(一样)每份是几,(每份是2),也就是每盘放几个,

(2)。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师:

这一道没有难住大家,再来一道。

出示例2:

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这道题是平均分吗?

(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呢?

(平均分)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

(10)请一个孩子来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

表扬:

说得很好!

师:

会分吗?

(会)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

分完后师圈画订正。

二、揭示课题

师:

孩子们真能干!

刚才通过分小棒解决了分桃子的问题和分扣子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怎样分的问题?

(平均分)

师:

对,平均分。

像这样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的问题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进行计算。

今天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齐读课题。

三、教学例1。

认识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

(1)认识除号,教写法。

师:

以前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的运算符号分别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边说边板书“÷”,这就是除法的运算符号,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抽两三个学生来说。

师:

对,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除号,并板书。

生齐读三遍。

在写除号时,要先写一横,要平、要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这两个小圆点大小要一致,要对齐,“÷”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这就是除号,跟师一起书空两遍,并读。

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

(生写,教师巡视)

师:

同学们,第一次写除号就写得很好,以后每一次都要认真写哦,刚才我们写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

(除号)

(2)写除法算式。

师:

对,我们会写除号了,那除法算式该怎么写呢?

请小朋友们看例1,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6),对,我们把分的总数6写在最前面,这道题是怎样平均分的?

(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成3份就写成“÷3”,最后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

(2)那我们就把2写在等号的后面。

(3)读除法算式

“6÷3=2”,这就是除法算式,现在老师告诉你“÷”在算式里读作“除以”,谁愿意试着读一读这道除法算式?

抽两个学生读。

师表扬:

你真勇敢,读得非常好。

师板书读作。

齐读。

(准备6个算式卡片抽一组的孩子开火车读)

(4)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

我们会读除法算式了,你知道算式中的“6、3、2”分别表示什么吗?

可以联系我们这道题想一想,先请同桌的孩子互相说一说。

抽1人说。

师引导说“6÷3=2”表示的意思,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师:

下面请一个孩子来读出这个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2人说,齐说。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例1,知道了在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在写除法算式时要把什么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总数),怎样平均分就除以几,分的结果写在后。

四、教学例2。

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再来看例2,要分的总数是几,(10),怎样平均分的?

平均分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除法)对,你能自己写一个除法算式吗?

(能)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生自己写。

抽生答。

齐读算式。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你联系这道题想一想。

好,先和同桌的孩子说一说。

抽2人说。

师引导集体说,表示: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可以分5个。

10÷2=5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称,那在除法算式当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

(哦,有孩子知道,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叫商。

师边说边板书出来。

齐说。

师引导说,在这个算式中,10是( ),2是( ),5是( )。

抽两人单独说,全班齐说。

(反过来练习说)看“6÷3=2”这个算式,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师: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除法算式,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卡片出示)(4个算式,1人说,女生说,男生说,全班说)

小结:

我们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除号前面的数叫( ),除号后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叫( )。

五、练习。

1.写除法算式。

(小黑板)

今天,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好,老师想考考你们学会了吗?

下面我们来比赛写除法算式,挂出小黑板,请你根据这些题目在练习本上写出除法算式,开始。

抽1人口答,集体订正。

齐读一遍。

2.完成课堂活动1、2题。

看来孩子们都学会了,下面,我们来完成书上的练习吧。

翻到书第78页指着第1题。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叫什么?

(除法),在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呢?

(把总数平均分的时候就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我们还学习了怎样写除法算式,怎样读除法算式,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希望小朋友们牢牢记住今天所学的这些知识,以后我们还将对除法进行进一步的认识,用它解决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后反思: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