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906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docx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

怀化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比作品

 

题目: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以陇城镇为例

调查人:

人文教育系人文4班李亚非

调查对象:

陇城镇镇政府、陇城镇村民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15日—2010年7月22日

实践团:

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队

时间:

2010.7.28

 

关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研究

——以陇城镇为例

摘要:

我国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开发可再生能源,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纳入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沼气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沼气是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本文以陇城镇沼气开发应用的现状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开发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陇城镇开发应用沼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沼气、开发利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循环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焦点,沼气的开发应用作为发展循环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为建设新农村、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支持。

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而大力发展沼气是发展循环农业、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一、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农村开发应用的优势

(一)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为沼气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7年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2008年底,农村沼气被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农村的沼气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其中明确加快农村的沼气建设,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沼气在农村的发展应用提供了保障。

(二)农村地区丰富的场地和原料为沼气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闲置地较多,特别是山村地区,广阔的空地为沼气池的修建提供了足够的场地。

此外,农村各种作物的种植十分广泛且家庭畜牧业普遍分布,因此会产生的大量的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这也为沼气池在农村的修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展沼气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首先,在农村发展沼气产业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又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大变革。

沼气产业是以动、植物及其生产、加工残余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的生产活动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服务活动。

沼气产生的电能是极佳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沼气能减少农业自身污染,净化环境,除病灭害。

据有关部门测定,经过沼气池发酵的粪液,寄生虫卵总数减少95%,对杀灭病菌、寄生虫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农村发展沼气产业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沼气产业使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其产生的沼渣是优质的肥料,长期施用,有利于作物生长。

沼气肥是人畜粪便、有机废弃物、作物秸杆及生活污水经密封厌氧发酵后的残留物。

由液态的沼液和固态的沼渣相混合的新型有机肥,具有氮、磷、钾养分齐全,总养分含量高,肥效缓速兼备,有机质丰富等特点。

沼气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并把土壤中难被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状态,从而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良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沼气产业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泥、沙石、建材以及畜牧业等产业,并能够拉动农村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最后在农村发展沼气产业能够推动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能源意识与环保意识。

二、通道县陇城镇沼气开发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陇城镇位于通道县南部,东毗广东龙胜,西临坪坦乡、广西三江县,南接甘溪乡,北接马龙乡,距县城23公里。

全镇共辖14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人口11086人,总面积70平方公里,99%的人口都是侗族。

陇城镇年生产总值为6179.0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为1154.25元(2009年),产业结构以养殖业为主,经济作物的种植十分广泛。

陇城镇外出务工的人员大概在4000人左右,占全镇总人口的近40%,每年外出务工流入的资金约5000万,这也是陇城镇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务工引起的留守问题也比较严重,家里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劳动力资源不足。

此外,陇城镇曾被评为“城乡清洁县级示范村”,政府对于修建沼气池出台了较优越的政策。

四年来全镇共修建沼气池300多口,但至今仍在使用的却只有100多口,其中路塘村共150户,已有20户修建了沼气池,仍在使用中的有10户,坪寨村有230多户,其中有三户修建了沼气池,目前正在使用的有一户,竹塘村有267户,10多户修建了沼气池,现在基本上都在使用,中步村有217户,目前没有农户使用沼气。

由此看来,陇城镇沼气的开发和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前景。

(一)调查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1.研究模式图

环保意识

 

 

文化水平

技术支持

政府投入

科普知识

后期服务

政策法规

原料供给

增加收入

拉动内需

沼气

图1研究模型图

2.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总共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问卷说明,主要是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性质及目的,同时向被调查者介绍沼气使用的意义;第二部分是问题设计,主要是关于用户对环保意识、科普知识及沼气相关技术的了解情况及用户自身受教育程度等一些基本信息的调查。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从三个方向搜集数据,即政府、技术员和农民。

我们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7份,有效率为95%,达到了科学的问卷调查回收率标准。

同时我们共走访调查了30余户农户,其中有10户修建的沼气池已废弃,只有10户修建的沼气池仍在使用,其余10户未修建沼气池。

另外我们还对未修建沼气池的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主要是关于他们对沼气的了解程度和需求程度的调查。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陇城镇共辖22个行政村,这里我们选择了路塘村、坪寨村、竹塘村和中步村等几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

1.农民对环保意识、科普知识及沼气相关技术的了解情况

我们在陇城镇共走访调查了30户农民,由图2调查结果显示:

了解相关知识的农户只占15%,这15%的农户目前仍在使用沼气;较了解的农户占了20%,其中少数农户现在仍在使用沼气;不了解的农户占65%,这些农户基本上不用沼气。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着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沼气技术在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乃至改善区域水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

从调研结果上看,愿意对沼气进行投资的农户一般都具有相对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科普知识。

沼气的使用不同于柴、煤等传统能源,需要农户有一定的科普知识。

由此可见农户在这方面的相关知识需求度较高。

图2农民对环境意识、科普知识及沼气相关技术的了解情况图

2.农民对国家关于开发应用沼气政策的了解程度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国家关于沼气方面的政策被调查者中有20%的人了解,25%的人较了解,有55%的人不了解。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国家关于沼气方面的政策知之甚少,从而也说明政府对沼气的宣传力度还不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则可以加深农民对沼气的了解,提高农民对修建沼气池的需求水平。

图3农民对国家关于开发应用沼气政策的了解程度

3.沼气的在增加家庭收入方面的作用

从图4中四个村子已修建沼气池家庭的年人均收入与村年人均收入对比可知,各村修建沼气池的户数占本村总户数的百分比,其中路塘村13.3%,坪寨村4.3%,竹塘村5.6%,中步村0%;在年人均收入方面使用沼气池的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村的年人均收入,沼气池使用多的村年人均收入略高于沼气池使用得少的村。

由图5可以看出已使用沼气的家庭在燃料和照明方面的开支明显低于未使用沼气池的家庭,而在家庭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收入中,已使用沼气的家庭收入则高于未使用沼气池的家庭。

因此在总收入上,已使用沼气的家庭的收入要高。

由此可以说明修建沼气池可以减少开支,增加农民的年人均收入。

村名

总户数

修建沼气池户数

村年人均收入(元)

已修建沼气池家庭的人均收入(元)

路塘村

150

20

800

900

坪寨村

230

10

750

800

竹塘村

267

15

800

900

中步村

217

20(正准备修建)

900

900

图4已修建沼气池家庭的年人均收入与村年人均收入对比图

类别

名称

使用沼气的家庭

未使用沼气的家庭

每年其他燃料开支(元)

100

300

每年用电替代燃料

和照明开支(元)

100

500

每年用于沼气池的开支(元)

200

0

家庭畜牧业的收入(元)

2500

2000

种植业的收入(元)

2000

1500

图5使用沼气与未使用沼气家庭用收支图

4.农民对沼气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图6了解到在调查的100位农户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0人,有6人能掌握沼气的相关管理知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22人,其中15人能掌握沼气的相关管理知识;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6人,其中24人能掌握沼气的相关管理知识;剩下的32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其中有10人能掌握沼气的相关管理知识。

这也说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沼气在农村的开发应用有很大影响。

受教育程度

调查人数

能掌握

能较好的掌握

不能掌握

高中以上(含)

10

6

3

1

初中(含)

22

15

4

3

小学(含)

46

24

16

6

没读书

32

10

15

17

图6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掌握沼气管理水平掌握情况

5、农民对沼气修建后的后期服务网点的满意度情况

据调查,10%的被调查者认为后续服务较好,技术人员能及时上门进行指导修建,并为其安装,试用。

60.5%的被调查者认为技术人员的后续服务一般,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一般要等上几天才来修理。

剩下29.95%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很差,要等到出现问题的户数较多时才去解决问题,通常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可见,农民对技术员的后续服务是否满意、后续服务能否跟得上,直接影响着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的热衷程度。

6.农民对修建沼气池的补助额度的满意程度

据有关国家规定,农户每修建一口沼气池国家补贴其总花费的50%。

据调查,被调查者中20.3%的认为修建沼气池的补助及时到位,没有拖欠或者数额不够现象。

但是,66.4%的人反映补助不够及时,13.3%表示不知道具体补助多少。

可见,地方修建沼气的补助落实不到位,亟待有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同时我们调查发现增加补助可以调动农民修建沼气池的积极性。

 

图7农民使用沼气满意度调查图

7.沼气池修建的质量不高,影响沼气池的产气量及寿命

沼气池自身质量关系到沼气池的产气量及使用寿命。

经我们走访调查了解到,陇城镇的大部分停用的沼气户其原因都与沼气池自身的质量有关,在沼气池修建之初,沼气池的选址不恰当,地下水较丰富,直接影响到沼气池的产气质量,降低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其次在于政府委派的技术人员在于沼气池的设计不合理与购置的设备质量存在问题,也是造成沼气次停用废弃的原因之一。

8.家庭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沼气产业的发展

对于畜牧业、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农村来说,沼气池的推广与应用拥有广阔的前景。

畜牧业能为沼气池提供丰富的原料,而沼气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发展。

在陇城镇,农户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但大量的秸秆被用作燃料或直接还田;人畜粪便直接当作肥料,虽然家庭养殖业非常普遍,但却十分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对农户持续使用沼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环保意识强之所以能够成为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显著性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沼气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存在的事实而且沼气极具生态效益。

沼气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养殖环境,不仅降低了生猪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带动了生态养殖规模的扩大。

同时,沼肥的施用可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从而促进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政策法规对于农户使用沼气也有重要的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政策法规倾向于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沼气相关实用知识的宣传,因此农户能从中认识到沼气使用的高效率性。

就目光的长远来看,大多数普通农民是具有“环境的短视性”的,并不能完全理解沼气使用的环保性,但是他们对于“沼气长期使用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节约自己的能源支出费用”这个信息非常敏感,这也是政策法规对沼气用户的影响。

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完善的后期服务体系也是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支撑即指农户对沼气池建设及使用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沼气池如何建设、建设好之后如何良好产气等。

这些技术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所以,有较强技术支撑的农户群体会更容易接受并使用沼气,技术支撑强也就成为又一个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沼气后期服务体系的完善同样影响着农户使用沼气的信心。

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沼气使用村还没有建设沼气后期服务网点,这就对农户使用沼气产生很大影响,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在有沼气服务网点的地区使用沼气,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农户维修沼气设施和接受沼气建设的技术指导。

畜牧业的发展也对沼气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限制,畜牧业发展好的地区牲畜产生大量的粪便,给沼气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原料来源。

三、在陇城镇开发应用沼气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广开资金筹措渠道

陇城镇是国家级贫困镇,人均收入较低。

因此政府资金支持成为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显著性因素之一,也就是说资金短缺成为阻碍不少农户建设沼气的瓶颈。

显然在短时期内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解决农户建设沼气的资金问题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广开筹资渠道,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沼气推广利用的资金投入。

首先,政府要资金支持为引导,采取多种融资和经营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帮助群众解决沼气池建设资金困难。

陇城镇四面环山,农村人口较少且居住分散,通过单个家庭的力量实现沼气的长久使用,比较困难,农户可以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通过借贷等手段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合资形式实现沼气的规模效应,并吸引社会投资沼气产业及相关产业。

其次,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把沼气池建设项目与畜牧、水利、农发、扶贫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源开发、改水改厕、农业产业化、科技三项经费和文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将其经费捆绑使用,投入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最后还要发挥群众投入主体作用,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和投资积极性,鼓励有建设愿望、有投资能力的农户自主建设沼气。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沼气的了解度

首先,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海报等宣传媒介宣传沼气的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以此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户的科普知识及使用沼气相关技术水平。

同时政府可以在村镇各级全方位地营造“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学习氛围”的良好环境,使农户养成积极学习环保知识、科普知识的良好习惯,为沼气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发展环境。

其次,政府要从能源推广、畜牧发展、沼肥应用等方面进行算账对比,从美化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角度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农民对沼气的认知度。

最后,政府要适时组织村干部、沼气服务网点的技术员和农民代表到沼气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用事实和典型说服和教育群众,以激发群众建设和发展沼气池的积极性。

(三)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建设沼气服务网点

陇城镇沼气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因而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长效的服务机制是当务之急。

首先政府应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具体来说就是县级要成立沼气专业服务组织,做好县域内沼气配件及相关设备的采购、供应、配送,做好技工、村干部和农户的相关培训工作。

乡镇要设立维修服务中心,加强技工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做好相关设施的维修调配、农民掌握运用相关技术的普及工作。

户用沼气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要设立服务维修站,面向农户提供直接、便利、快捷的服务。

其次,政府要按照“民建、民用、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后续服务”新模式,逐步过渡,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为农户实行“建、管、用”全程服务,确保农村沼气正常使用和发挥综合效益。

(四)加快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并发挥行政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首先,陇城镇应该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国家关于加快能源建设的有关文件、政策,使其认识到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并组织基层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异地发展沼气的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充分认识和理解发展沼气对于农村实现小康、农民过上文明富裕新生活的巨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从法律方面提高农民对沼气使用的重视程度,提高沼气使用率,建设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其次,陇城镇政府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真正履行起农村沼气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根据上级要求做好规划布局、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灶具配送、检查验收、后续服务等工作。

同时由于目前农村沼气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无论是从沼气池的设计、设备装配,还是灶具等一系列环节上的技术难关都尚未攻克。

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政府还应不断创新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充分发挥沼液、沼渣在农业中的作用,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陇城镇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状况,实施切实可行的三结合(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能源生态模式、五配套(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厕所、水窖、果园节灌设施)能源生态模式,积极引用新型高效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综合效益。

(五)根据当地实际有目的地推进沼气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相互促进

陇城镇的产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广泛,但由于当地畜牧业十分分散,种植业的规模还不大,因此对沼气产业的推动作用并不大。

因此,政府要把本地沼气池建设同本地畜牧业、农业等发展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合资形式提高畜牧业、种植业等产业规模,修建大型沼气池。

合资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减少开支,同时可以增加收益。

最终实现畜牧业、种植业等产业和沼气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沛沛.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影响沼气使用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新农村为例.经济研究导刊

【2】赵金才.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沼气的利用.现代农业科学

【3】郝书囡.关于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及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4】陈勇.沼气利用与循环农业探析———以湖南娄底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