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6109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袅娜(niǎo)荫庇(yīn)横槊赋诗(shuò)义愤填膺(yīng)

B.主簿(bù)嫉恨(jì)妖童媛女(yuàn)靡室靡家(mí)

C.驯鸽(xùn)帷裳(shāng)否极泰来(pǐ)如椽大笔(chuán)

D.涸辙(hé)裨益(bì)混混沌沌(dùn)旁稽博采(j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点缀无精打采急不遐择惠风和畅

B.勖勉夙兴夜寐岌岌可危放浪形骸

C.嬉游冯虚御风沧海一栗杯盘狼藉

D.贻误责无旁代销声匿迹背道而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代欧美船运公司侵入我国,一叶知秋,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表团。

②每晚六时许:

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著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

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③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将兵之道,身先士卒”,也许,正是将帅们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才使得-一批批科技专家云集麾下,扎根戈壁,为中国航天披肝沥胆,奉献终生。

⑤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研发及临床研究上给予重点扶持,完全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倚马可待。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的颜色,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对于电视台来说,随着亲子类、美食类、旅行类综艺节目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然成为电视台不可或缺的立台王牌。

C.书展本身就是一次集中的、有文化的营销活动,包括周边活动和衍生品售卖在内的越来越多元化,不断打开图书市场。

D.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应发挥“雅俗共赏”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

这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5.依次排列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都流于苟且敷衍的风气,前途不堪设想。

②假设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谈成为他人的榜样。

③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

④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

⑤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

⑥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

A.③①②④⑥⑤B.④⑥⑤③①②C.③④①⑥⑤②D.④⑤③①②⑥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离骚》则句式长短不一。

后人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B.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浑;陶渊明的诗冲淡平和,诗味酵厚绵远;古诗十九首写游子思妇的离愁相思,被誉为五言诗之冠冕。

这些诗歌都是我国古诗走向文人自觉创作时代的优秀代表。

C.《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的“序”是前言,“赋”为文赋,“记”是游记,均指一种文体。

D.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髙背后。

”敲钟人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副主教弗罗洛、弓箭手队长弗比斯分别代表了外丑内美、外美内美、外美内丑、外丑内丑的类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5分)

本报讯(记者蒋培玲)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城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备注: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暑、立秋、处暑、白菰、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1)把这则新闻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2分)

(2)给二十四节气下定义,不超过60字。

(3分)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成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理若穴,尺寸千里,攒簇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缘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僇人”指的是获罪的人。

“僇”,通“戮”。

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古代表达官员贬谪的词语有“除”“黜”“左迁”等。

B.文中的“箕踞”,是一种散漫坐姿.臀部着地,两腿向前伸开。

《荆轲刺秦王》中写荆轲“箕踞而笑骂”。

C.“衽席”指的是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孔雀东南飞》中的“结发同枕席’>中的“席”与此同,而“捶床便大怒”中的“床”指坐具。

D.“元和四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都是此类用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写出了环境的冷僻、行走的艰难和游览的急切。

B.作者对西山怪特进行了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并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苦闷、孤寂的心情。

C.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D.从“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以及决心忘却现实世界和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4分)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4分)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风雨

《诗经•郑风》

巩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②。

云胡不夷③?

风雨潇潇,鸡鸣胶肢④。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⑤?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鸡叫的声音。

②君子:

丈夫。

③夷:

通“怡”,喜悦。

④胶胶:

鸡叫声。

⑤瘦(ch6u):

病愈。

12.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6分)

13.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8分),

(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八《诗经•氓》)

(2)怨灵修之浩荡兮,。

,谣琢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3)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枉用相存。

(曹操《短歌行》)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不能喻之于怀。

(王義之《兰亭集序》)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4分)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鸱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_、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

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

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地去。

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

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

“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

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

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

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

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

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

分和卖。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

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

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这就是“家”!

“甜蜜的家”!

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香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溢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1941年4月

(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奇异的感情”是离家者归来看见熟悉的一切的激动心情。

B.“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写了黑暗来临、灯光亮起的感觉,也引人了痛苦的回忆。

C.“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意外”,指偶然,姐姐的偶然而死对自己的打击十分沉重。

“意外”加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偶然性。

D.“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具有象征意味,表明了我到新世界去的决心。

E.巴金的小说《家》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取自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觉新的叛逆热情、觉慧的善良懦弱、鸣凤的以死抗争、梅芬的善良温顺、瑞珏的善良厚道、高老太爷的专制,都带着自己“家”的影子。

^

16.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长宜子孙”四个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几个字含义的理解。

(4分)

17.这篇散文中,作者写到了哪几种灯光?

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2分)

蔡元培的富贵

余世存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

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

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道德文章,夙手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雅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蔡元培的做官机会太多,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责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

但蔡先生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

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

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的人太多了。

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谋等人,还有众多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

到他晚年,仍然如此。

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

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枣平子,恬淡高沽,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

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

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再难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

这方面,蔡元培的自信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

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

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

当时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薪金。

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

他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维持国内妻儿生法。

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责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1898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

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与写史之列。

但戌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独裁,向袁当面请辞。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7月3日,因抗议,勋复辟,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

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耗名辞职。

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

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

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请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

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

“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

恩格斯曾称赞但丁:

“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有删改)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

B.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

C.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敎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士,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趋附强权荣华。

D.各国名大学的校长在学科上往往卓有贡献,但能领导一个民族产生时代转折的,蔡元培几乎是唯一的;他在这一方面的地位甚至可以与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相提并论。

19.文章说“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20.文章标题是“蔡元培的富贵”,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标题内涵的理解。

(5分)

五、写作(60分)

21.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其中,有很多古人对于家园的描写。

古人笔下的家园是怎样的?

它们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古诗文中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