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6231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

1)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2)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3.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及时、合理、避免无限过度,同时坚持适当超额

4.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生存适应性,大量时间用于处理关系或管理学生。

2)关注情境阶段。

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上。

3)关注学生阶段。

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B.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

C.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B.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C.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5)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B.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C.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D.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重视联系实际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确保教学的科学性B.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C.把教育性的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D.深入发掘教材和

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气质类型及特点

1)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敢情用事,好冲动

2)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稳定性差、缺少耐心、

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粘液质:

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内倾型、可塑性差、

死板、缺乏生气

4)黏液质:

孤僻、不善于交往、多愁善感、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差、易疲劳、内向型

7.学科中心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基本观点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课教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的基本观点

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与经验,学习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的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8.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

9.品德的结构形成方法

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方法:

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与恰当奖罚5价值辨析10.德育原则、方法、影响因素

原则:

疏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以理服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因材施教、尊重和严格要求结合

方法:

说服教育方法、品德评价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

原因:

1)外部(家庭教养、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

2)内部(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3)其它(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

1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4)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5)实行桑拿机课程管理制度6)简历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12.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准确鉴定、分析课堂气氛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13.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14.中学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包括: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⑥班主任工作

15.消除学生自卑感的方法

1)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努力增强自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4)积极与他人交往

1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纲要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

2)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A.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a.定义: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性

③讲究语言艺术④要组织学生听讲

谈话法(问答法)

a.定义:

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b.分类:

法系谈话、启发谈话

c.基本要求: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

a.定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b.基本要求:

①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②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③讨论结束后小结

读书指导法

a.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b.分类:

①根据学生独立程度:

教师指导性阅读、学生半独立性阅读、独立性阅读

②指导性阅读的方式:

预习和复习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c.基本要求:

①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③加强评价和辅导④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a.定义: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

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b.分类:

①实物或模型、标志、图片、挂图的演示

②用连续成套的或幻灯,进行序列性演示

③音乐、体育、劳动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c.基本要求:

①②③④

17.课堂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

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

2)教师:

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3)环境:

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

1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由于词语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主导地位

19.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的意义

①助于教师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助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自我认识

③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构推断出个体的稳定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

④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识记方法4)时间因素5)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6)识记者的态度

2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

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

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

达到的要求或产生预期变化。

24.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认知阶段,理解操作活动结构和程序要求,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过程

2)操作模仿: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

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的联系联接起来,使各动作相互结合,

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

高级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

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25.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爆发性和冲突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26.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的特点

27.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8.如何进行后进生教育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3)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29.需要层次说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3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注意问题

1)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注意问题:

1)教师在学生平的培养中要抓住时机:

学生需要的时候、师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

2)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和价值引领:

适当的指导、恰当的鼓励很定和提出不足

3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32.中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

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机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班级成员在服从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

4)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

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3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3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

1)学校体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价全面、系统和深刻

3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有适当的知识3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2)小组活动:

基本形式,以资源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

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3)个人活动:

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37.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8.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

3)评价主题单一,未形成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交互合作的评价模式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

5)评价内容片面,注重学业成绩,忽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心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呢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评判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

39.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学习)、个人实践能力、个性特征(勤奋、个人努力)

4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