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6974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概念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关系: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

1m=1000mm

1mm=1000卩m

1卩m=1000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观察:

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要注意:

1正确放置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4、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时h、分min

它们之间的关系:

1h=60min,1min=60s

5、时间的测量工具:

钟、表

6、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不是误差,错误能够避免

7、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

9、速度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S/tS=Vtt=s/v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常用单位:

km/h

它们之间的关系:

1m/s=3.6km/h

例:

轿车速度V=20m/s,它表示:

轿车在1s内行驶的路程是20m

10、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11、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1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V=S/t

注:

求解平均速度时,要注意是求哪段路程内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由于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5、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6、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可以利用回声测距)

8骨传声--固体传声(助听器、耳机)

9、声音的三大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定义:

声音的高低

1音调定义: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影响音调的因素:

频率

单位:

赫兹HZ「超声波:

频率>20000HZ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L次声波:

频率<20HZ

r定义:

声音的强弱(大小)

2响度

L影响响度的因素: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与响度、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传递信息---B超、倒车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10、声音的利用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洁机、超声波除结石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11、噪声

L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

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2、戈y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

分贝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dB

13、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常用单位:

摄氏度°C(国际单位:

开尔文K)

摄氏温度的规定: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它们之间

分成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10c

3、温度的测量工具:

温度计

4、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5、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先观察:

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2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测量人体的温度的工具:

体温计

7、人体的正常体温:

37°C

8物态变化图

期华

9、固体分为:

晶体、非晶体

10、晶体、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

11、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12、晶体熔化曲线图的理解:

1B点开始熔化,C点完全熔化,BC叫熔化过程

2AB呈固态,BC呈固液共存态,CD呈液态

3该物质(是晶体,因为有固定的熔点)的熔点是480C

13、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发

p.

发生部位

代血潅体表面进行

在液徉和内部同时发q

平和缰慢n

剧ffi

在任河汩度F均可发性

温度必巍达到涕点

詁度瘦化

81度降牴•議堆冇致冷柞用

母响因素

液休的湛度'左面积及&面空动悄况

-点nas上的fie的瑞大而升高

联秦

14、液态沸腾的条件:

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15、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16、常见现象:

液化-----雾、露、“汽”、“烟”

凝华-----霜、雪、“冰花”

第四章光现象

1、光源: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可以解释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等现象

3、光线:

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4、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空气中略小,可近似认为相等)C=3xi08m/s

5、光的反射规律:

(口诀: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特殊情况:

垂直入射时:

反射角=入射角=00

6、光在反射时(折射时)光路可逆

7、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注:

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物、像左右相反

2物、像大小相等

3物、像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所成像是虚像

9、光的折射规律: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

折射角>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入射角

(总之在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特殊情况:

垂直入射时:

折射角=入射角=0°

10、光的色散:

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它说明: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1、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1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的特点:

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加热、红外测温仪、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夜视仪

2紫外线的特点: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验钞、紫外线消毒灭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起会聚作用

1、透镜彳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起发散作用

2、几种典型光路图

物距

像的性征

物煖与

謨的位置

像距¥

光屏

能否

承接

应用

U

正方还

呈倒立

放犬还

是缩小

实像还

星虚像

u=°°

縮成一个棣小的壳点

异侧

v-f

测焦距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

照相相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像缩放

大的分界点

t

倒立

戢大

实像

异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U

正立

戢大

虚像

同侧

|v|>u

不能

放大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

(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到

右两个实热点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

物镜---倒立、放大、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显微镜彳

目镜---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

物镜---倒立、缩小、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望远镜目镜---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国际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有:

吨t、克g、毫克mg

它们之间的关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

天平

4、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游码归零

3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4左物右砝(砝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5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左端)对应的质量

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与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6、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7、p=m/vm=pvv=m/p

81g/cm3=103kg/m3

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举例:

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密度相同)

10、p水=103kg/m3,它表示:

1m3的水的质量是103kg

11、测密度的原理:

p=m/v

12、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

1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倒一部分盐水入量筒,读出量筒里盐水的体积v

3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贝Up盐水=(m1-m2)/v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2、力的国际单位是:

牛顿N

3、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速度方

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岀来的方法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注”: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分别在这两个物体上)

7、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8塑性: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

9、弹力: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10、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1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1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观察:

①单位②零刻度线③量程④分度值

使用时要注意:

指针要对零、来回拉动几次、指针与面板尽量减少摩擦

13、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4、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5、G=mgm=G/gg=G/m

16、g=9.8N/kg,它表示:

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7、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18、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第八章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因为物体不受力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但它是正确的,因为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的;

2当物体不受力时,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则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即惯性)

3、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4、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不管是运动快还是运动慢)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因此只能用“具有”、“由于”这类词语去描述它;

3惯性的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5、几个力平衡的概念:

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彼此平衡,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

①平衡力的合力为零(即相当于不受力)

②平衡状态仅仅指两种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二力平衡的概念:

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7、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个条件)

8二力平衡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1相同点:

这两个力都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不同点:

二力平衡这一对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对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

9、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10、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注:

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1产生静摩擦力时物体虽然静止,但它有运动的趋势

2因为物体静止,所以总有一个力跟静摩擦力是二力平衡(若找不到,则不受静摩擦力)

11、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当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2、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3、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使接触面彼此隔开(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加润滑油)④变滑动为滚动

第九章压力压强

1、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2、压强: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

压力、受力面积

1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3、P=F/SF=PSS=F/P

4、压强的国际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Pa

1Pa=1N/tf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1就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I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6、液体由于重力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7、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在同一深度,液体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越深,压强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P=p液gh(h表示深度:

从液面往下计算)(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9、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10、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液面高度相同

11、气体由于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所以也能产生压强

1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岀大气压强的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3、托里拆利实验表明:

标准大气压强能支撑住760mm高的水银柱(试管是否倾斜、试管粗细不同“不”影响水银柱的高度;但试管里不能混入空气,否则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

14、气压计:

测量大气压强的值的仪器

15、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

16、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因此在高海拔地区需要用高压锅:

气压高,水的沸点升高

17、流体:

能够流动的液体和气体

1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液体和气体里,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

1、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2、求解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1称量法:

F浮=G-F(G表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示数)

2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2-F1(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F

浮=G排=p液gV排

注:

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

物体部分浸没时V排=V浸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或后面的条件仅限实心物体)

上浮:

F浮>G物(上浮的结果是漂浮:

F浮=6物)或p液〉p物

悬浮:

F浮=G物或p液=卩物

下沉:

F浮<G物或p液<p物

3、浮力的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

2潜水艇:

改变自重

3气球、飞艇: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合于气体:

F浮=p气gV排)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注意:

距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

W=FS

3、

4、

5、

6、

功的国际单位:

焦耳、焦、J

「意义:

表示做功的快慢

9、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0、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支点: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相关名词]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

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注:

力臂的实质是“点到线的垂直距离”

注: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3、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1

省力杠杆

:

L1>L2

F1

4、杠杆的种类•

等臂杠杆

:

L1=L2

F1=F2

费力杠杆

:

L1

F1>F2

特点: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

等臂杠杆

5、滑轮「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动滑轮§

-实质: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6、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注:

如果不考虑绳重、滑轮重和摩擦力,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绳端所用

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7、机械效率:

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

n=w有/W总(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W有=Gh,W总=FS,S=nh,n表示动滑轮上的绳

子段数)

8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省力就要费距离;费力就要省距离)

第十三章内能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10-10m为单位来量度)

2、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表明:

①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厂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5、内能Y

影响因素:

温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热传递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意义:

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7、比热容《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淀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8C水=4.2x103J/(kg0C)它表示:

1kg的水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x103J

*Q吸=Cm(t-10)

9、公式彳Q放=Cm(t0-1)

-Q=CmA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热机:

各种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等

2、内燃机: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

3、四冲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

压缩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四冲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

①汽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火花塞,而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喷油嘴;②汽油机吸气冲程时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而柴油机吸气冲程时吸入的只是空气。

-定义: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岀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

6、热值、国际单位:

焦每千克J/kg

计算公式:

Q=mq

如:

q酒精=3.0x107j/kg它表示:

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x107J

7、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岀的能量之比

8、热机效率低的原因:

燃料燃烧不充分;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直接散失掉

9、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从而导致“得失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并不

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简称电荷):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单位:

库仑、库、C

6、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e=1.6X1019C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7、原子I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8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如: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导电原因:

存在

大量的自由电子)

9、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

橡胶、玻璃、塑料)

10、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1、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

12、电流方向的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13、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14、电路的三种情况:

通路、断路(开路)、短路

15、电流的国际单位:

安培、安、A

常用单位:

毫安(mA)、微安(卩A)

33

换算关系:

1A=10mA1mA=10卩A

16、电流的测量工具:

电流表

0--0.6A量程的分度值:

0.02A;0--3A量程的分度值:

0.1A

17、电流表的使用:

①串联②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④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级

18、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1=11+1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电压的国际单位:

伏特、伏、V

常用单位:

千伏KV毫伏mV

换算关系:

1KV=103V1V=103mV

记住:

1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电压表:

测量电压的工具

0—3V量程的分度值:

0.1V;0—15V量程的分度值:

0.5V

3、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1并联②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④可以把电压表直接连到电

源的两级,就是测电源电压

4、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