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128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7.山谷中的谜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抗争、反弹、完好无损”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苍翠挺拔”、“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等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谜面、谜底尝试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3.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懂得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4.学习作者“借物喻理”写法:

作者通过对雪松如何抗争积雪的描写,揭示出哲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

深化感悟,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懂得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学习作者“借物喻理”写法;深化感悟,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取文中重点信息,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圈出关键词句,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懂得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4.学习作者“借物喻理”写法。

借助小练笔,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深化感悟。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以评促学。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来,猜一猜。

课件出示: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打一动物)——蚂蚁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打一植物)——松树

2.引出课题:

谜语一般分成两个部分,出的这部分叫谜面,猜出的这部分叫谜底。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解开它的谜底好吗?

这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师边说边板书:

17.山谷中的谜你们有信心揭开这个谜的谜底吗?

(板书“底”)

3.齐读课题,质疑:

你想知道什么?

(师针对实际情况点评)

问题提炼:

山谷中有什么谜?

它的谜底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根据预习单,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我能读准多音字

弯曲反弹适当丧失方便

 

指名读,强调多音字的读法。

教读、带读、指导学生读,以此来加强记忆。

我会读

完好无损引人注意苍翠帐篷摧毁纷飞屈服

苍翠挺拔魁北克省女贞抗争枝丫适当反弹

 

(1)指生读。

注意强调“篷”是后鼻音,“损、苍、翠、摧”都是平舌音,“贞、争、枝、适”都是翘舌音,要读准、读正确。

(2)同位练习读词,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读。

(4)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唯一:

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

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纷飞:

(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

屈服:

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

反弹:

有弹性的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恢复原状。

完好无损:

很完整、完好无缺,没有一点儿损坏或残缺。

损:

损坏。

3.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预习单,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如“魁、篷”两字,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2)学生在写字作业上把难写的字再练写一遍。

争取写好每一个字,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4.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找朗读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读正确、流利。

师生及时正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2.理清课文思路。

(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底?

默读课文,尝试为课文划分段落。

(生读文,试着划分段落)

(2)指名读

3.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

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自然段):

两个旅行者在大雪纷飞中,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东坡雪大,只有雪松枝丫富有弹性,没有积雪压断;西坡雪小,各类树种都能存活下来。

第三段(4—6自然段):

写发现这一谜底的两位旅行者的对话,指出了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4.指名按分段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5.依据文章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小组交流。

(2)指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6.感情朗读全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山谷中的谜”。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条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课件出示: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再读句子,试着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3.师画

4.齐读第一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完好无损、引人注意、苍翠、帐篷、摧毁、纷飞、屈服、苍翠挺拔、魁北克省、女贞、抗争、枝丫、适当、反弹”并对照纠正。

2.回顾这条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过渡:

一条普通的山谷中却藏着这样一个谜,这大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想迫切地知道:

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前往山谷中,去揭开谜底。

(板书:

“底”加点)

(二)精读感悟,揭开“山谷中的谜底”。

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

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2.课件出示: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松的特性——“这个本领”决定的。

雪松的“这个本领”指的什么本领?

默读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①你认为雪松独特的地方在哪儿?

自己放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地方用小圆点标下来。

(交流,相机板书:

弹性、弯曲、反弹)

师用钢尺来演示这一动态过程,以此理解“弯曲”“反弹”。

②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会弯曲)

●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这“一定程度”指什么?

(大雪飞扬,漫天飞雪,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即将顶不住的时候。

)压力大,如果不弯曲,会断;这是雪松区别于柏、柘、女贞之类树的关键所在。

●它弯曲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生存)

●它弯曲后的结果怎样?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

(腰杆挺得直直的,与雪抗争)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陈毅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过渡:

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显示:

向下弯曲)这是雪松向风雪低头屈服的表现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原来,弯曲是为了……(显示:

滑落)

雪松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显示),这样的反弹又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

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过渡:

同学们,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

——富有弹性(板书)

③这样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雪松所独有的身姿吧!

 

3.课件出示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面对着暴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2)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

(3)从这四个“反复”“不论…始终…”“完好无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你知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

(4)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

这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读。

(5)小结:

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了这种压力,又一次次地发起抗争,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山谷中一道奇异的景观。

这就是谜底中所说的雪松的本领。

让人情不自禁地佩服、赞叹。

  ●你能把这一句读好吗?

生练读,指名读。

  ●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你们已经把她读在心里了,带着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这种精神让我们由衷的感到敬佩。

让我们带着对这群智者和强者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描写雪松的几句话吧!

(齐读:

“当雪积到——完好无损”。

(6)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

(出示雪松图)

看着这傲立于风雪之中,依旧苍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

过渡:

两位旅行者通过观察思考,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

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

(三)升华情感,联系生活,学会“弯曲”。

1.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

课件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1)齐读,从这位旅行者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相机板书:

正面抗争学会退让

(2)合作探究:

由雪松“弯曲“和“反弹”的品性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

引导学生想到《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之类的故事,想到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试图音乐救国,想到同学、亲人间的相互宽容及适当的让步……

2.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这样说——引读(出示最后一节)

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名说说)

课件出示:

口头填空

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蔺相如的躲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记住:

出示

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生齐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智者。

出示: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领悟人生弯曲哲理:

1.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都会面对种种逆境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有时也要学会退让,学会雪松的弯曲,恰当地以退为进,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相信同学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后,会在生活中更加坚强,更有韧性。

2.写法总结:

借物喻理,也称为明理,即从眼前所见或平日观察积累的事物出发,写它的形状、活动、变化等,最后阐明一个道理,揭示主题。

本文只用最后一句话点明主旨,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写魁北克省的一条山谷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这是因为山谷之谜的揭开与课文的主旨有着重要的联系。

作者正是通过对雪松如何抗争积雪的描写,揭示出哲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使读者在阅读中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提供阅读材料,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沈阳怪坡》,意在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

沈阳附近有一个怪坡。

怪坡怪在上坡时人骑着自行车会自动上滑,下坡时却累得满头大汗,可速度还是迟缓。

一天,一位司机驾车行到坡底,他摘挡熄火,停下车来。

突然发现停在坡底的汽车,竟然倒着自己朝坡上滑去,足足滑行了50米远,司机看得目瞪口呆。

怪坡的名声越传越远,吸引了大批的好奇者。

好多车辆来到怪坡试行,他们发现,越重的车,甚至装满货的载重汽车,向坡上滑行的速度越快。

2.积累背诵:

(1)赞美松树的诗。

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2)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

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六)拓展写作。

课文我们学完了,相信同学们在如何面对逆境和压力方面,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示,请同学们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17     山谷中的谜底?

 

        雪小雪大

杂树雪松:

弯曲、反弹(富有弹性)

正面抗争学会退让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感悟文本,突出重点。

《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景观。

课文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近。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

文中旅行者说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重难点。

教学时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从质疑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怎样揭开的;领会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体会“既要学会抗争,又要学会退让”的道理;第二课时重点理解感悟两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启示的话,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体会。

在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猜谜导入课题的方法。

我说谜面“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

一个学生说那是“松树”。

我说:

“松树就是这个谜语的——”“谜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写了“谜底”两字,告诉学生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

接着,我把课题补充完整,指名朗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然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带着“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谜底又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激发了他们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热情,吸引他们非读下去不可。

二、导之以行,突破难点。

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后,再让他们读课文,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表示谜面的句子,谜底的句子。

然后,从文章的谜底着手,层层剖析,理解山谷东坡只长雪松,而山谷西坡除了长雪松以外还长其它杂树的原因。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片断“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便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就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那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这一片断的理解作为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除心中的疑惑。

接着,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某一个感人的句子去读,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感悟雪松的特征和品格。

最后,要求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把自己所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这样,既是学生心灵的独白,又是他们的个性的张扬,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带着对雪松的敬佩之情去读,读出它的傲霜斗雪,读出它的灵活变通,以次丰富课文的内涵。

知道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后,再指导学生理解给人启示的话“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了前文的铺垫,学生就不难理解,弯曲和倒下并不意味毁灭和失败,而是为了积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练笔:

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以此来深化感悟,提升学生的运用文字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题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题是文章的眉眼,但在朗读文题时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能读出情趣,没能读出滋味,读出感受。

2.指导阅读重点片段时,指导太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故学生主动探究不够。

3.语文课上读很重要,但这堂课我没能很好地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机会不多,朗读指导缺乏深度和力度。

教学建议: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设计的问题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写作之于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

只有把学语言、学阅读、学表达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附件:

《山谷中的谜底》预习单

17.《山谷中的谜底》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前面的话:

亲爱的同学们,充分的预习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想试一试吗?

老师很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学习词语

我能读准多音字:

弯曲反弹适当丧失方便

我会读:

完好无损引人注意苍翠帐篷摧毁纷飞

苍翠挺拔魁北克省女贞抗争枝丫适当

二、规范书写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三、读通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难读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四、我的疑问: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我会做:

搜集人类揭开自然之谜的故事,在班内和同学们交流。

六、我会写:

体现坚强意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