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7538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26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

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

院感科黄凤荣

资料主要来源: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1-2009)

一、相关概念

感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二、隔离的管理要求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三、隔离的实施

遵循:

“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一)手卫生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因此,世界各国对手卫生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以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

(二)安全注射

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不使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增加;

不使废弃物对他人造成危害。

非安全注射的预防:

→法律上的约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人员编制

→工作环境的设置

→医疗器具的管理

→社会的宣传

安全注射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注射;

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具,并禁止重复使用;

3.医务人员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发生针刺伤等;

4.严格锐器废物管理,将使用后的利器放入防穿刺和防液体渗漏的容器,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关闭、运送至暂存地点。

(三)常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效期内使用,防护用品使用适应征、注意事项

1、口罩

→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的佩戴方法

[戴口罩视频]

[摘口罩视频]

2、手套

 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根据不同操作需要,选择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无菌手套戴、脱办法

 [戴手套视频]

[摘手套视频]

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3、护目镜、防护面罩

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戴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摘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护目镜的戴、摘视频][防护面罩的戴、摘视频]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隔离衣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

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隔离衣的穿脱方法[穿隔离衣视频][脱隔离衣视频]

5、防护服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防护服的穿脱方法[穿防护服视频][脱防护服视频]

6、防水围裙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7、帽子的使用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二)空气传播的隔离

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三)飞沫传播的隔离

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隔离措施

→鼠疫、霍乱、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病原携带者,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下同)指定场所隔离治疗。

→疑似病人确诊前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上述密切暴露者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隔离或观察期限遵循疾控部门的意见。

→拒绝隔离治疗的患者,报告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患者的隔离

→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

→严格限制探视者。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其他注意事项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