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97587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指导(开头与结尾)ppt.ppt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元代文人乔梦符有“凤头豹尾”之说,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想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引人入胜;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刚劲有力,简洁明快。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概述,意思是说文章的开篇要切题,开门见山;结尾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充分显现出作者立言的本意。

现代人强调要“首尾呼应”,意思是说文章的开篇和结尾在内容上要相互照应、相互关照。

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做出相应的交代,这样才能使文章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首尾的标准可以概括为:

开头:

简洁明了点题,新颖别致创意,响亮夺目诱人,秀气悬念神秘。

结尾:

卒章显志扣题,呼应开头严密,深刻含蓄隽永,启智耐思神奇。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

开头,1、开头要注意点题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2、开头要对应主体3、开头要用好修辞比喻排比引用等4、开头要创设情境5、开头要巧设悬念,1、开头要注意点题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或倒叙结构的文章时,尤应如此。

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

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

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

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所谓映衬句,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事物,故意借用另一个事物予以映衬的句子。

相当于古典诗歌中“兴”的手法。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方法:

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

(合作),方法:

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把爱心带给他人)4、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成长的脚印),5、在童年的书包里,生长着一种情感,那是我对语文的牵挂和对语文的依恋。

十多年来,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走向永远。

回眸身后脚印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布满生活的美的波纹,荡漾着人生迷人的涟漪。

(品味语文),2、开头要对应主体,文章的开头不是孤立的。

它必须与主体部分紧密联系。

因而,有时我们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要注意承接下文、对应主体,尤其是在开头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时候。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完整的文章:

月迹原文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了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

”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

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不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贝壳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3、开头要用好修辞,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

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

在此,我们作简单的介绍。

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

以生活为题开头,1、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品酒师;生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生活更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远足者。

2、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着我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3、生活是什么?

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可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

4、生活就像一首诗,朦胧清新,洒脱奔放,充满了喜悦、悲伤与哲理;生活又像是一幅画,色彩旖旎,浓淡交织,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7、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走过一样,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8、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生活又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到个中滋味,了解到生活告诉你的点点滴滴。

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

1、它曾是千年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哑哑学语的孩子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

(诚信),2、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

(童年)3、我有桥,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爱那犹如彩虹、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我更爱那一座座家乡的立交桥。

它们是我心中的一支支交响乐。

(立交桥,我心中的交响乐),4、一个十分辽阔的苇塘,一片永远也长不高的采油树,一幢低矮的却又爬满青藤的木板屋。

这苇塘是鹤的故乡,这采油树是石油工人的丰碑,这木板屋就是我的家。

用引用,增加开头的情韵。

1、雪是沉默的,它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

田野感激它的滋润,诗人歌吟它的壮美,它,只有洁白的沉默。

这首题目为雪的诗,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作者对雪那种沉没的爱,勾起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

对于生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北疆的孩子来说,最熟悉的东西莫过于雪了,我对雪的一片深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

(洁白的沉默),2、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湖,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雪中的西湖更有特殊的魅力。

(雪中西湖)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婉转的歌声又萦绕在耳旁,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小草的无限崇敬之情。

(小草)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杭州。

(西湖览胜),4、开头要创设情境,开头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设定情境,可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为全文创设出一种情境美。

如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感人,这正是作者通过祖母去世、父亲赋闲以及父亲老境颓唐这些特殊的事件的渲染,来创设出特定情境的结果。

1、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2、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

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3、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

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5、开头要巧设悬念,枣核,1、早晨,我正坐在餐桌旁吃饭,一抬头,发现大家都神秘兮兮地望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妈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

“你们班编座号了吗?

”“编了。

”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6号”的故事,2、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不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

“想见你,心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这一生只想和你在一起!

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红透了。

四下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

都是歌词惹的祸,提升练习,首尾的标准可以概括为:

开头:

简洁明了点题,新颖别致创意,响亮夺目诱人,秀气悬念神秘。

结尾:

卒章显志扣题,呼应开头严密,深刻含蓄隽永,启智耐思神奇。

1、开头要注意点题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2、开头要对应主体3、开头要用好修辞比喻排比引用等4、开头要创设情境5、开头要巧设悬念,二、结尾,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

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

淡而无味。

好文章的结尾,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如何使结尾达到这种“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呢?

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结尾要照应开头2、结尾要突出主旨3、结尾要含蓄有味4、结尾要以情(景)动人5、结尾要解开谜团,1、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应试作文最基本的结构。

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如背影中的结尾: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呼应了开头,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却又比开头深刻多了。

下面就来看习作中的几个例子吧。

1、生活像甜蜜蜜的果汁,沁人心脾;生活像酸溜溜的话梅,令人生津;生活又像淡淡的绿茶,让人回味。

生活的味道多种多样,只要你细细的品,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

(多味生活)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真想对那蓝天、对那白云,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呼喊:

“我真快乐”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时充满着快乐的集体里。

(快乐在我们的集体里),3、时间老人在我耳畔悄声说道:

“你已长大了!

”我惊诧不已,是吗?

我已长大了吗?

是啊,我正由年少的无知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成长的脚印)4、在与老师的那么多次合作中,我总觉得这次合作最难忘,最成功,最真挚它冲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逾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达到了师生间相信相依,亲密无间的境界。

(合作),5、当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别人,你会发现,你的周围时刻充满着阳光。

2、结尾要突出主旨,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

需要注意的是:

点明题旨要自然。

“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

”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

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

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

有些同学在叙事后进行议论,总喜欢大谈特谈。

每写一篇文章,每叙一件事后,就喜欢来个“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这样太生硬了,简直是公式,哪有美感?

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能让我们明白道理的。

1、生活告诉了我:

回忆是有毒的,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或者多么暗淡,它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味地回忆过去,会让我们的神经变得脆弱;只有把握现在的每一瞬间,满怀着信心和希望,才能争取和抓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2、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

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把爱心带给他人),3、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每时每刻在延续。

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4、我知道:

世上本没有恨,只是心中的委屈多了,也便产生了恨。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中总有一种委屈感,只是这种委屈绐终没有升华成恨。

也许正是这种委屈,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坦然面对各种挫折。

5、黄叶子又在落了,居然象是在飘雪,我仿佛听见玲玲在说:

“黄叶子落下来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

”我终于知道了刘阿姨眼底的那一抹别样的神气了,那是她很深很重的情怀回到家,听见广播电台正在播老舍的散文,最后的一句话是:

是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6、今生今世,也许不能成为空谷幽兰,傲世独立;也许亦不能成为娇艳的玫瑰,受尽恩宠;但是我可以做一棵向日葵,在蓝天下,一步步向太阳看齐。

跟着太阳走,一生都不会错。

3、结尾要含蓄有味,有些文章,尤其是小小说之类的文章,事情发展的本身就能表明一切(主旨)。

因而结尾时,我们没有必要点明题旨,那是画蛇添足,而可以通过情节陡跌、留下空白等手法来使得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他的第三个梦随着法院的裁决而破灭。

所以,现在的他,每天都在做着同一个梦希望能够回到童年。

但又有谁能回到童年呢?

小时候的他是没有梦到他会在这铁窗里度过余生的。

因为那时的梦很单纯(他的梦),2、几天后,一个邻居对张婶说:

“你家可真有福,郝市长送了1000元慰问金。

有福啊!

”张婶疑惑道:

“你听错了吧,是100元,郝市长可真是个大好人!

”那邻居说道:

“我亲眼看的报纸,怎么会错?

上面还有市长把钱交给你的照片呢?

”“照片?

”忽然,张婶想到了那秘书胸前黑乎乎的东西。

一时愣住了(服务)3、二个月过后,村公路改建好了,日子又平静下来。

人们依旧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只有村干部们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在上面奔驰(修路),4、结尾要以情(景)动人,抒情式的结尾和景物描写式的结尾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

1、渔歌远了,小船远了。

听不见,也看不见。

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

大海上滚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

(卖蟹)2、每每抚摸这拐杖,我就想,老人步履蹒跚需要拐杖的扶持。

在人生路上刚起步的孩子,又何尝不需要拐杖的扶持呢?

爷爷,您不就是我人生的拐杖吗?

3、旁边,满头银发的奶奶,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满脸的皱纹,在夕阳的渲染下,像一朵盛开的山菊花。

看,她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什么?

是慈祥,哦,更是幸福!

(眼睛里的笑)4、人生是一杯酒,似洌又不洌,似甜又不甜,似苦又不苦;人生是一首歌,似童歌又不是,似流行歌又不是,似老年歌又充满着青春之气;人生是一出戏,有悲欢也有离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又有平淡的情节人生啊,就是这样,要读懂它,就得不断地敲击出自己的生命火花!

读人生,5、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

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把微笑带给生活6、家在农村,没有喧嚣的汽笛,也没有碍眼的高楼,更没有刺鼻的烟尘。

每一天你都会收藏一份好心情,每一天你都会享受“百事可乐”。

家在农村,真好!

5、结尾要解开谜团,这是针对前文设置了悬念的文章而言的。

收尾揭开“面纱”,文章便有回味悠长之感。

如传递小纸团中:

考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她一个小纸团。

于是,就有了(难道他捣蛋不成?

难道他有求于她?

她一时间坠入云里雾里,他毕竟是个尖子生,没理由),结尾段:

“叮呤”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她拾起被“委屈”了好久的小纸团,满含卑鄙地展开,只见上面潦草地写着“注意:

姓名、校名不要超出装订线”。

顿时,她心里刮起了一阵飓风。

这个结尾很巧妙。

待读完全文,才解开“小纸团”的谜底。

虽说是轻描淡写的几句,但细细吟味,这里面却饱含着小作者对应试教育下学生纯净友谊遭到误会的惆怅。

话虽不多,可弦外之音却不得不使我们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