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747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5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docx

培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错误;

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2.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定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粉和铁粉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锌先和氯化铜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铁再继续和氯化铜反应。

【详解】

A、ab段剩余固体质量在减少,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的质量是增大的,且锌铁同时存在,是锌先和氯化铜发生反应,故ab段发生的是锌与氯化铜的反应,故A错误;

B、b点是锌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固体中还存在铁,所以往固体中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c点代表的是铁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成,溶液中有氯化亚铁以及前面一段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因此溶液是呈浅绿色的,故C正确;

D、d点代表的是滴加了过量的氯化铜,那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存在,而且溶液中还存在ab段生成的氯化锌,bc段生成的氯化亚铁,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与盐反应的滤液滤渣问题中注意最活泼的金属先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3.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酸性,与图像不符,A错。

B、加入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其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最后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大,幅度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相同,与图像相符,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气体,与图像不符,故C错。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产生氯化钠,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

B。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冒出大量气泡

D.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时,氯化钾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因此冒出大量气泡,不符合题意;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Mg、Fe,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但镁反应的时间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

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有MnO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7.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

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铝和氯化氢,故A错误。

B、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铝中,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铝,故C错误;

D、a点表示氧化铝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8.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小,选项A错误;

B、锌与盐酸反应时氢气是从零点开始的,选项B错误;

C、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项C错误;

D、浓碱溶液的pH值要比稀碱溶液的高,由于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相同,但由于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pH值变化有差异,选项D正确。

故选D。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向pH=12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

C.

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人硝酸钾

D.

向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铁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当碳酸钠反应完全后,氯化钠质量不变,再加人稀盐酸,增加了溶剂的质量,则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小。

A错误;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pH变小,但不会小于7。

B错误;

C、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则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当溶液饱和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正确;

D、铁与硫酸锌不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没有铁元素。

D错误。

故选C。

10.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到最后保持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硫酸亚铁质量减小,因此溶液质量随着加入铁粉之后,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全部反应完毕,质量不在变化,选项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碳就已生成,所以只要盐酸不为零,则二氧化碳质量不为零,等大理石全部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本身含有一定质量,因此未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为零,加入盐酸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随着盐酸的加入而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如图表示在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

B.

如图表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C.

如图表示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滴加pH=13的NaOH溶液

D.

如图表示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图中起点错误,还没有加入铁粉时,溶质有2种,加入少量铁粉时,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B错误;

C、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加滴加pH=13的NaOH溶液,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盐酸溶液也存在水,溶液的pH不会等于13,故C错误;

D、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耗尽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反应完后,不再生成沉淀,根据

可知,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钡,硫酸产生的沉淀质量多于氯化铜产生的沉淀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________;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它的可能组成有____________种。

(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g,固体粉末由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或“碳酸钙”)Na2CO3(或“碳酸钠”)311.7CaCO3、CaO、Na2CO3CaCO3、CaO

【解析】

【分析】

把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据题给的物质可以判断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判断在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么X就可能是氯化钠的溶液。

【详解】

(1)在白色粉末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又得到的无色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它可能的组合为:

①碳酸钠,氧化钙;②碳酸钠,碳酸钙;③碳酸钠,氧化钙,碳酸钙等三种可能的组成;

(2)根据

(1)的解答可知X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质量为:

200g×5.85%=11.7g,根据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固体粉末的组成为:

CaCO3、CaO、Na2CO3,进而可以判断若白色沉淀质量小于10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氧化钙和碳酸钙,计算过程如下: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10.6g

这里我们求得的只是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总质量为20g,所以假如白色沉淀是固体粉末中的,则只有20g-10.6g=9.4g,而题目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g,也就是说白色沉淀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原固体粉末中,而是有一部分是反应中生成的,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从而可以判断在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钙.

故本题答案为:

(1)CaCO3(或“碳酸钙”);Na2CO3(或“碳酸钠”);3;

(2)11.7;CaCO3、CaO、Na2CO3;CaCO3、CaO.

14.A一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能供给呼吸,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生成D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合2H2O2MnO22H2O+O2↑CaO+H2O=Ca(OH)2

【解析】

B能供给呼吸,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B是氧气,C是水,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故D是氧化铜,A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A是过氧化氢,水能生成F,F能与铜盐反应,故F是碱,故F是氢氧化钙。

(1)B生成D的反应是氧气生成氧化铜,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故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

(2)A物质是过氧化氢,C物质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C物质是水,F物质是氢氧化钙,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15.

(1)X、Y、Z、W、R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阳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W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②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备Z单质,该化学方程式为;

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别组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药剂,甲、乙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④X、Y、Z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12:

3:

8形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俗称为,它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高温下,R单质能与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2)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常见黑色固体单质,B是常见液体化合物,化合物C和单质D均为可燃气体,X为红色固体氧化物,C与X的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Z为硫酸盐,其溶液为蓝色.请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G溶液的颜色为,图中反应I到IV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个;

②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Na与O2在不同条件下可生成Na2O或Na2O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Na2O的化学性质与CaO相似,分步写出Na2O与Z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①

;Na+;②2KClO3

2KCl+3O2↑③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2H2O;④酒精;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⑤2Al+Fe2O3

Al2O3+2Fe

(2)①浅绿色;2②C+H2O(气)

H2+CO③-1;Na2O+H2O="2NaOH";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

试题分析:

(1)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X是氢元素,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所以Y是碳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Z是氧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所以W是钠元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所以R是铝元素,

(2)Z为硫酸盐,其溶液为蓝色,所以Z是硫酸铜,X为红色固体氧化物,C与X的反应常用于关于上冶炼金属,所以X是氧化铁,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铁,A是常见黑色固体单质,B是常见液体化合物,A和B高温会生成一氧化碳和D,化合物C和单质D均为可燃气体,所以A是木炭,B是水,D是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H是铜,G是硫酸亚铁,

考点:

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

试回答:

(1)写出A、B、G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G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FeBa(OH)2配制波尔多液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SO4,B是Fe,G是Ba(OH)2;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波尔多液;(3)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红色粉末,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2)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____种;

(3)F→E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4)A→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__________;

(5)F→G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改良酸性土壤4放出热量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盐酸,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D是一种红色粉末,盐酸和D会发生反应,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B、C可以相互转化,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盐酸会生成G,G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G是氢气,水生成的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2)通过推导可知,A是盐酸,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铁,E是氢氧化钙,F是水,G是氢气,所以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4种;

(3)F→E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现象是:

放出热量;

(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