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814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docx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汪金国、王志远

 

  【内容提要】 南高加索地区作为一个资源、民族和历史文化都极为丰富的战略地区,在国际政治中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这种价值对俄罗斯而言尤为重要。

苏联解体后,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也是几经变化。

本文着重分析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演变的原因与实质,指出这种变化实质上是俄罗斯利益从边界安全到安全边界再到利益安全的层进。

  【关键词】 俄罗斯 南高加索 地缘战略

  【作者简介】 汪金国,1971年生,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王志远,1982年生,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

(兰州 730000)

  冷战后,尤其是2008年格俄战争发生以来,高加索的战略地位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具体包括里海石油及油气管线问题,在高加索地缘政治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冲突,当然还有美国在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参与和介入。

再加上俄罗斯对上述问题的反应以及伊朗和土耳其作为地区性角色的出现,高加索地区成为全球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一大热点。

一 南高加索的战略价值

  地处欧亚大陆分界处的高加索,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和种族最具多样性的区域之一。

高加索地区面积达440700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将之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北高加索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它包括阿迪格共和国(Adygea)、达吉斯坦共和国(Daghestan)、印古什共和国(Ingushetia)、卡巴尔达-巴尔卡里亚共和国(Kabardino-Balkaria)、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NorthOssetia-Alania)、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Chechnya-Ichkeria)、卡拉恰耶-切尔克斯共和国(Karachay-Cherkessia)和沙普苏格斯卡亚共和国(Shapshugskaya)。

而南高加索则是指苏联解体后该地区所出现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

在一般的称谓中,南高加索又叫外高加索[1]。

尽管北高加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由于其更多地属于俄罗斯的国内问题,而本文的目的是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背景下突出南高加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的讨论范围主要是在南高加索地区。

从各国独立之初,该地区就不断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美国、西欧以及相邻的土耳其、伊朗均有涉足。

俄罗斯也将之作为其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并想极力将外来势力排挤出去。

  从地缘经济角度来看,南高加索本身及其周边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再加上如何将这些能源运向欧美消费市场等因素,就已对该地区的政治状况和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更明确地说,如何决定该地区的能源出口通道,这更多的是一外交政策问题,而不仅仅是寻找一条最便捷最经济的油气出口通道的问题。

另外,考虑到石油和天然气更多地属于战略物资的范畴,因此有关这些油气的开采和出口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和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

此外,油气管线问题还牵涉到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区未来的政治现实,因此不能仅仅根据其技术和经济条件来决定与油气管道相关的各种问题。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苏联的解体为南高加索三国在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之间作为独立力量来行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与此同时,该地区几起武装冲突的爆发[2],使这三国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该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的动荡。

因此南高加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爆炸性”区域之一。

该地区还存在许多因民族和历史原因而造成的领土争端,迄今仍未获解决,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加剧的趋势[3]。

另外,美欧等外部势力也试图介入。

因此,该地区潜在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相邻的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的北高加索。

  从地缘文化视角来讲,由于多种文明在此发端[4],它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北部和南部)均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因而易受具有较为激进的观念在内的文化与政治取向的影响。

这一现实业已对外来行为者在该地区的政策和南高加索各国的外交政策定位产生了影响。

南高加索地区还是俄罗斯和中东之间或者说是中东的伊斯兰文明(尤其是伊朗和土耳其)和俄罗斯的东正教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从地缘战略角度而言,南高加索是亚洲和欧洲、东方和西方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同时它还是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陆上通道。

最重要的是,此处所发生的事情对整个地区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影响。

南高加索作为一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无论是从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来看,这个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这些国家外交政策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南高加索在战略上的敏感性是由于它与其他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区毗邻所致,这些战略区包括:

俄罗斯、黑海和波斯湾,对于主要的国际行为体而言,所有这些地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高加索与俄罗斯在地理上的毗邻以及它靠近黑海和波斯湾这几个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水路,这种状况强化了西方大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因而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各主要国家博弈的场所。

二 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战略利益

  

(一)安全利益

  由于俄罗斯所属的北高加索居民与相邻的南高加索地区的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南高加索对俄罗斯利益攸关,毕竟它关系到俄罗斯的安全问题。

出于对其边境上出现敌对势力的担忧,俄罗斯认为有必要通过影响南高加索各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种考虑导致了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政策上的“粗暴”,2008年8月的格俄战争正是其表现之一。

但是,这样的政策非但没有能够强化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相反却迫使这些国家倾向于寻找一条能够克制俄罗斯力量的途径,如寻求西方的支持和援助。

事实上,俄罗斯对南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和地区冲突的操纵业已对北高加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车臣冲突进一步恶化了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形势。

  此外,争端的溢出效应[5]可能会使俄属北高加索地区变得极不稳定。

例如,纳卡冲突曾导致成千上万的亚美尼亚族人进入俄罗斯南部的克拉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尔省和莫斯科[6]。

这一移民潮加剧了这些地区间的族际关系,同时也加剧了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并在俄罗斯国内造成非法武器走私和贩卖。

  

(二)经济利益

  从经济而言,石油地缘政治是分析南高加索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向度。

该地区是通向里海和东方的要道,据估计该地区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可与中东相媲美。

目前,里海盆地探明的油气储量估计有160~320亿桶(美国有220亿桶,北海有17亿桶)。

但是,西方分析人士相信该地区的潜在储量达2000亿桶,因此这使得里海地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十年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市场。

他们还相信到2015年,里海地区的石油出口有望达到每天400万桶的规模[7]。

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则对里海资源的立即开采和出口充满了兴趣。

但是,尽管俄罗斯乐于看到里海石油通过其巴库—新罗西斯克管线(Baku-Novorossiskpipeline)进行运输,但阿塞拜疆却想绕过俄罗斯领土来实现其石油出口。

这样,在美国和西方石油公司的积极参与下,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管线付诸实施。

这一管线经由格鲁吉亚将阿塞拜疆的巴库和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连接在一起。

该管线于2001年动工,并于2006年正式运营。

据土耳其媒体报道,到2007年年底,该管道已经通过位于土耳其南部阿达纳省的盖达尔·阿利耶夫海运油气码头向世界市场输送了2.38亿桶里海石油[8]。

它是里海地区首条没有经过俄罗斯的大型输油管道。

该管线极大地降低了俄罗斯对高加索地区的影响以及该地区对俄罗斯的依赖。

另外,该管线的运营不仅使俄罗斯失去了高加索和中亚国家间经由其领土运输石油的过境费,还会使阿塞拜疆和其他中亚国家成为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竞争者。

  (三)战略利益

  从几个世纪前开始,南高加索地区就是沙俄及其继承者苏联的一部分。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失去它对原苏联各国的控制,这些国家开始转向西方,疏远俄罗斯并试图加入欧盟和北约。

出于因苏联解体而形成的“安全真空”被土耳其、伊朗、美国或北约等填补的恐惧,俄罗斯希望继续保持它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巴统(Batumi)和阿哈尔卡拉基(Alkhalkalaki)保持了两个军事基地[9]。

此外,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于2002年1月25日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租借达尔亚基地(Daryalbase,位于加巴拉附近)的协议,目的是在此设立俄罗斯的早期预警系统以应对导弹袭击。

俄罗斯认为它在高加索的军队是维持地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担心如果没有这些军事存在的话,北约将会进入这一地区或者说格鲁吉亚更有可能加入西方阵营。

  另外,该地区各国的政治和战略组合也影响到了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

亚美尼亚在军事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了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而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则受到了土耳其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持。

因此,从1994年6月开始,俄罗斯就在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发生冲突的因古里河(InguriRiver)沿岸部署了维和部队,目的是维持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之间的停火状态。

这样,俄罗斯就成为了第比利斯和苏胡米之间的仲裁人。

俄罗斯维和部队以这种方式来限制格鲁吉亚的作为,并对后者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任何努力形成了限制。

三 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作为其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从属于其整体的对外战略。

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三个主要阶段,即

(1)“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及调整阶段(1992~1993);

(2)维护国家利益的“全方位”外交阶段(1994~1995);(3)重振大国地位和推动世界“多极化”阶段(1996至今)。

但是,俄罗斯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却并不与其对外战略完全一致,因而在阶段的划分上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特征。

总体而言,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甩包袱”阶段(1991~1992)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其本身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俄罗斯对南高加索各国乃至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均无力顾及。

俄罗斯的决策者认为其他加盟共和国“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而且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文化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异类疆域”[10],要求俄罗斯彻底甩掉对其他原加盟共和国所承担的代价高昂的责任,全面转向西方,寻求俄罗斯的重新振兴之路。

叶利钦曾在其自传中写道:

俄罗斯人有一个幻想,即“摆脱了对‘小兄弟们’的经济责任这一重负,俄罗斯的经济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1]。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在未与南高加索各国商谈的情况下,实行“休克疗法”,使得整个原苏联地区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各国原本恶化的经济趋于瘫痪,各国被迫采取发行临时货币和限制出口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最终使得它们与俄罗斯之间原有的经济联系被彻底打乱。

  

(二)对冲突进行介入(1992~1993)

  这一阶段,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由“消极”转向“积极”,俄罗斯一改当初对南高加索地区弃而不问的态度,开始介入该地区的冲突[12],因为这些冲突的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导致国际化并损害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

出于这种考虑,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利用自己作为南高加索冲突调停人的角色,频频施压使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成为独联体成员国,用经济和政治的手段使三国“尊重”俄罗斯的利益和要求,并积极推动独联体集体维和行动,成立独联体维和部队,进驻冲突地区。

随着维和部队的进入,各地区的武装冲突逐渐平息或降温。

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维和行动对控制该地区的局势、防止冲突升级和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俄军在这些国家的留驻合法化,保持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影响。

  这样,随着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政策的调整,以及南高加索各国对平息内部冲突的需要,俄罗斯与南高加索国家的关系有所恢复,并同亚美尼亚形成了同盟关系[13]。

俄罗斯在这里树立了一块对付来自南部外来威胁的“盾牌”。

  (三)新的地位的确立(1993~2008)

  1993年以后,尤其是经过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和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之后,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利益更是凸显无遗。

与此同时,北约开始酝酿东扩,接着提出了包括原苏联地区国家在内的“和平伙伴计划”,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俄罗斯的警惕。

因此,俄罗斯开始并全面恢复其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这种恢复集中表现在俄罗斯对独联体各国的态度和对独联体这一组织的完善上。

  首先,作为对北约东扩的回应,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连续发表讲话和文章阐述对独联体国家的政策。

科济列夫认为:

“这是对俄罗斯利益的很大威胁,对付这些威胁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否则敌对势力就有可能填补这个真空。

”[14]他还强调指出,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域内“起着特殊作用,负有特殊使命”[15]。

  另外就是完善独联体这一组织,通过了《独联体章程》,对独联体进行一系列组织建设,结束了它无组织章程和无执行机制的不确定状态。

与此同时,还通过了《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规定独联体各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16]。

1995年9月,叶利钦批准《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明确要求要增强俄罗斯在苏联后空间建立新的国家间政治和经济关系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四)2008年格俄战争之后

  2008年8月8日格俄战争中俄罗斯果断出兵,并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

8月3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南部城市索契接受采访时,宣布了俄方外交政策的五项原则[17],大体概括如下:

  1.俄罗斯尊重确定文明社会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2.俄罗斯认为世界应当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

  3.俄罗斯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

  4.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

  5.俄罗斯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

  梅德韦杰夫特别强调,今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前景不仅取决于俄方,还取决于俄罗斯的朋友、伙伴和国际社会。

  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在谈论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的俄联邦对外政策五项原则时解释说:

“梅德韦杰夫总统所说的(外交五原则)是对我国总统今年7月12日批准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的集中表述。

主要内容是国际法至高无上、构建多极化的国际体系、保护俄罗斯公民的生命与尊严、捍卫俄罗斯商业在海外的利益。

”[18]

  从俄罗斯总统的“五项原则”到其新闻发言人的解读,我们看到,第四条和第五条与本文主题是相关联的。

第四条指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是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

我们知道,在南高加索国家有许多俄罗斯人,许多人拥有俄罗斯的国籍(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更是如此),这样这个原则就将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触角合法地伸向了南高加索各国。

第五条是“俄罗斯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更是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利益存在,并且还不仅仅局限于南高加索地区。

这是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重建甚至扩大其影响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它标志着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诉求由安全边界向利益安全的转折。

四 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质

  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是由美欧进逼、南高加索各国离俄倾向加剧和俄罗斯自身实力的消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这种演变的背后是俄罗斯自身的国家利益使然。

而这种国家利益又表现出从边界安全到安全边界再到利益安全的层次发展特征。

  

(一)原因

  1.美欧进逼

  冷战后,美国和北约一直试图在俄罗斯西部地区建立所谓的“黑海—波罗的海防疫线”,以便将俄罗斯和西欧隔离开来。

该“防疫线”北翼为波罗的海三国,南翼则为“古阿姆集团”的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

这一“防疫线”将使俄罗斯在西部和西南部方向的战略空间极大收缩。

  九一一事件后,美军以反恐为名落户格鲁吉亚,改变了中亚和南高加索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目前,俄罗斯在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地位正在被美、欧、伊朗、土耳其等全球或地区性的政治势力所蚕食;独联体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组织对成员国的控制力正在日渐减弱,北约、“古阿姆”、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共同体等国际组织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地区安全和各国的内政外交行为。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不断插手南高加索事务。

  在里海能源问题上,美国和欧洲想要确定一条避开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管线,让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原油经过格鲁吉亚运往土耳其。

  这就是美国所倡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管线方案[19]。

“只有在一个油气管道和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陆地把这个地区直接与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连接起来的时候,地缘政治的多元化才能变成一个持久的现实。

因此,必须反对俄国为垄断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而作的努力,因为这不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20]。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由此而空前恶化。

不仅二战后苦心经营的中东欧地区全部落入北约之手,就连俄罗斯视为“自留地”的独联体地区也频频亮起红灯。

  这样,西方和俄罗斯在该地区就有了战略利益上的冲突。

俄罗斯不愿看到美国在高加索成为主要的调停者,俄罗斯更不愿意也不可能对高加索撒手不顾。

莫斯科想做的就是在该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使该地区始终处于其势力范围之内。

美国的对俄政策,显然已经从过度的俄罗斯中心主义转向意在阻止俄罗斯重新主导这一地区的政策,且这一政策已经影响到了南高加索各国的政策选择,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南高加索各国的离俄倾向。

  2.南高加索各国的离俄倾向

  由于经济结构上的相似性,南高加索各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等是俄罗斯不能提供的,因而它也无法帮助南高加索各国克服他们所面临的经济结构上所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导致这些国家社会贫困、财富分配不公、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

因而这些国家不得不将其经济关系转向更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及伊朗和土耳其等邻国,以获取迫切所需的外来投资,由此而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疏远。

  由于领土、民族和宗教等原因,俄罗斯与南高加索国家不时发生摩擦和争吵。

俄罗斯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上对亚美尼亚的偏袒以及武器供应让阿塞拜疆心生不快,而自格鲁吉亚独立以来,俄格两国因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等问题一直龃龉不断。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自治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提供军事支持,帮助后者维持了既成的独立状态。

尽管俄罗斯维和部队是用来监督双方停火的,但是监督停火就意味着维持现状,同时也就间接地压制格鲁吉亚接受俄罗斯的影响。

此外,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居民均具有俄罗斯公民身份。

这样,莫斯科就会在保护俄罗斯居民的借口下为其军事介入预留空间。

2008年8月的格俄战争不幸使这一点成为了现实,同时也使俄格关系降到了冰点,并使阿塞拜疆等国对俄罗斯增加了戒心,在潜意识中各国的离俄倾向更为明显。

毕竟南高加索各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领土问题,所以这些国家不可能不对发生在家门口的南阿独立充满恐惧。

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是为了显示力量以确保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但是这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此次俄罗斯的咄咄逼人之势将增加南高加索各国对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恐惧与防范。

  3.俄罗斯实力的消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施了激进的“休克疗法”,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

据俄罗斯统计委员会的数据,199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按汇率计算)为10000多亿美元;到1997年俄罗斯为4284亿美元,同期美国为80000亿美元,中国为9000亿美元[21]。

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又直接导致了诸如车臣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以及军事力量的衰弱。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无力再像苏联那样充当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奶牛”,甚至无力维持其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固有影响。

  到1999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这中间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原油产量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0~2004年,产量年均增长9.3%[22]。

2005年其经济增长6·14%,国内生产总值达7600亿美元,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

到2008年4月1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已达50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23]。

在经济好转并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政治形势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

普京获得70%民众的支持,他应对美式民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得到多数国民拥护。

车臣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受到致命打击[24]。

在国内经济好转的形势下,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恢复了其战略轰炸机的巡航活动,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加强武器的更新换代。

同时俄罗斯全力恢复自己在原苏联地区的影响,以一种强硬的姿态出现于地区和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实质

  按照现实主义的理论范式,“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

”[25]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也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但是由于其国力的变化,它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由此构成了其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透过其对南高加索的战略,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对其国家利益的诉求经历了由边界安全到安全边界[26]再到利益安全的变化过程,这是其国家利益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自然延伸。

  边界安全就是国家主权安全,最主要的就是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其范围主要局限于其国界范围之内。

而安全边界的范围要大于边界安全,可以说,凡是其国界以外对其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均可划入安全边界的范围,如恐怖组织在他国的基地等。

而利益安全则涉及对威胁本国利益的相关因素的关注,它已超出了安全的范畴,举凡一国在国外的经济、侨民等的利益均在其关注之中。

应当注意的是,国家利益的这三个方面是有层次的,且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而不断推进的。

  我们知道,从二战结束乃至更早,在周边地区建立安全缓冲带一直都是俄罗斯(苏联)地缘战略的首要取向。

斯大林孜孜以求地将东欧、外蒙古等与其相邻的地区纳入自己的影响下便是这种表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策也是如此,只不过苏联解体之初其元气未复,对原苏联的一些地区进行继续控制显得有心无力,甚至为了应对国内严峻的形势而对之撒手不管。

在这个时候,它只能且只可能专注于其边界安全,力保俄罗斯联邦的版图完整与国内的稳定。

随着俄罗斯国内局势渐趋稳定,俄罗斯开始关注可能引发其国内某些地区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即其安全边界,因此与车臣相邻的南高加索地区再次进入了俄罗斯的视野,俄罗斯开始重新介入南高加索地区。

近年来,由于在里海能源和南高加索等问题上出现外部势力的大肆插手,南高加索各国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离俄倾向,俄罗斯有决心捍卫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而大量石油美元的入库也使其有能力捍卫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

格俄战争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五项原则”的第四条和第五条[27]便将俄罗斯的要求堂而皇之地展现了出来,这也将成为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利益从安全边界向利益安全的转折。

  从南高加索本身的战略地位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来看,在对利益安全更为关注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战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泛滥,防止车臣等地区的进一步动荡,这属于边界安全的范畴;二是阻止至少是遏制美欧以及土耳其、伊朗等在南高加索侵害俄罗斯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的企图,这是其安全边界的要求;三是在南高加索尤其是里海地区发挥俄罗斯的传统优势与影响,主导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和交易活动,捍卫自己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这是其利益安全的诉求。

  从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战略目标及其所实行的外交政策来看,将南高加索地区转变成一个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占优势的区域本身并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实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多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安全。

这是俄罗斯国家利益发展的逻辑使然,也是其在该地区战略目标的归宿所在。

  (责任编辑 陆齐华)

  注释:

  [1]在一般的叙述中,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两个词具有相同的指涉内容,但是作为一个地理或者说是地缘的概念,笔者认为用“南高加索”一词更为恰当,因为与之相对的就是俄罗斯所属的北高加索,而“外高加索”一词则不能直观而恰如其分地将之与俄罗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