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947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docx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

论道德教育目的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

摘要:

当前,关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然而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对于这一问题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根本依据。

本文从分析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实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目的;有道德的人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社会腐败、犯罪、冷漠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很多人把上述现象归结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找出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原因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然而道德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个人因素。

我们虽然不能把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责任完全归于学校,但肯定也有原因。

本人曾经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控制和人“自我”的缺失是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根本原因1。

在深入研究中,本文发现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

一、衡量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一)衡量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三个依据

要讨论学校道德教育有效还是无效,首先要界定“有效”和“无效”。

“效”,指的是效果或功用,有效则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2,显然,无效则意味着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目的就是开始一项活动时预想的活动结果或事先设定通过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可以分解为三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为有效果。

指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结果与预期道德教育目的的吻合程度,有无完成目的中规定的要求是评价该指标的标准。

如目的中规定要培养有道德的人,那么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需要指向培养“有道德”的人这一维度,而非“有知识”或其他的维度。

第二个指标为有效率。

所谓有效率是学校道德教育在时间和经济尺度上的衡量标准,即学校花了多少时间,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达到预设的结果,也即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

第三个指标为有效益。

有效益则是指,指学校道德教育除完成规定的目的之外获得的某些收益或价值,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其采用的方法、手段、途径往往会获得预期之外的东西。

(二)道德教育目的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首要因素

由上所述,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与否,其衡量标准在于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检验和衡量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好坏,关键要看道德教育目的是否实现,实现得如何。

没有目的参照的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评价都是无稽之谈。

可见,道德教育目的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首要因素,也决定着学校一切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成效。

道德教育的目的往往会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用以指导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一般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体现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道德需要为社会和集体服务;二是规定一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所应具备的个人素质,道德为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服务。

学校道德教育活动都应围绕以上两个方面来展开,因此,有无明确、清晰、可操作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决定着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因为目的是一切活动的前设和指向标,也是评价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

我们国家对道德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人力、物力、时间、精力等的投入不可谓不多,道德教育贯穿我国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教育阶段,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学校教学甚至教学以外的所有活动都无一例外地把学生品德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也即大家通常说的实效性问题总是不令人满意。

二、现阶段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目的中的问题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与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重要的关系,如道德教育目的中偏重社会价值、层次缺乏、顺序倒置等问题,致使学校道德教育在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活动的依据,或者偏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

(一)道德教育目的中价值失衡

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每个人的存在都依赖于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他的一切利益都与社会、他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道德的产生应包括个人和种族发展两方面的需要,种族发展需要也可以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教育目的的制定,总要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的需要,两者同样重要。

道德教育目的中的社会价值,是指道德教育要满足一定社会的需要,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即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人,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同时也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和舆论,形成良好社会生活环境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道德教育目的中需要体现公共的道德价值,即公德部分,如为维护集体的利益所需的奉献、牺牲、无私等。

道德教育目的的个人价值,是指道德教育需要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即要培养具有一定道德品质的人,使其能完满幸福的生活。

这些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宽容、正直等。

道德教育目的中两个方面的价值,相辅相成,不应有所偏颇。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目的中所体现的内容往往侧重道德的社会价值,强调集体的利益。

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1条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3

在这一纲要中,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然而一个好公民却未必是道德高尚的人。

道德教育目的中社会价值偏重,致使学校在具体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社会公德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道德规范为教育的主要方面,在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中确立学生的道德信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意识,强调崇高、无私和牺牲。

然而在个人的道德发展过程中,人首先要作为人而生存,社会属性的发展要依赖自然属性的共同发展,只有当个人学会了自由思考、独立选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完成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否则这种道德教育本身是不道德的,更别谈什么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教育目的中层次含糊

“德育目的要分层次,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决定的,是反映中国特色的。

”4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的多元发展,意味着中国的教育需要有更丰富的层次,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随着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不断深化,道德逐渐分化为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每种道德的基本层次也逐渐凸显出来,即道德理想层次、道德原则层次和道德规则层次。

道德理想是一种至善至极的道德境界,需要不断去追求,具有激励功能;道德原则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并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状态,具有指导功能;而道德规则是用以约束学生行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具有约束功能。

道德教育目的中需要体现不同层次的道德,然而在我国的道德教育目的中以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为主,而对道德规则的教育比较贫乏,这也导致无法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

如在“五爱”的道德理想教育中,我们可以描述爱祖国的状态,可以想象和展望祖国的美好情景,却无法对“爱”的程度进行衡量,因此在思想品德评定表中,“热爱祖国”这一指标只好人人都是“优”。

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目的,就规定了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如发生错位,就会导致道德教育功能的丧失。

用理想的境界去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如同画饼充饥,中看而不中用,用道德指令的方式去实施道德理想的教育,就如同坐井观天,无法管窥道德的真谛。

学校道德教育功能的定位和发挥往往取决于道德教育目的中的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分明。

(三)道德教育目的中顺序倒置

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大学道德教育的倒置现象,如小学校园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道德理想层面的教育,而大学校园强调的是“不要随地乱仍果皮纸屑,不要随意乱涂乱画”等道德规则层面的教育。

可奇怪的是,具体到道德行为中,却是小学生遵守各种规范,如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而大学生中闯红灯、说谎、考试作弊等现象层出不穷,难道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十五六年的学校道德教育真的是毫无用处吗?

道德教育目的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限制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总任务是“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

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任务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

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6

从两个任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道德教育目的中道德理想比重较大,重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然而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他们的理解能力仍是有限的,见识还不够宽广,对于远大理想的展望也许是懵懂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虽能理解一些较抽象的内容,也正是处于人生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繁重的高考任务在肩,对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解也许是匆忙的。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共产主义的道德,然而由于老生常谈,如果没有诱人的吸引力,也就不愿意去重新思考原来学过的内容,因而讲究文明礼貌、校纪校规等道德规则层面的教育就成了大学道德教育的选择。

这也形成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低龄人学习道德教育目的中的高层次内容,而在受教育的高级阶段目的却被定位在低层次上怪现象。

显然,这种目的倒置的结果也影响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发挥。

三、现阶段我国道德教育目的的重新审视

既然,道德教育目的是衡量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因素,那么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目的显然是有必要的。

(一)道德教育目的中道德的特征

“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7,教育者对于"道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潜在地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特殊的性质以及活动的效果。

道德的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目的的制定,也规定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如认为道德是静态的规范组合,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即学习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认为道德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愿践行,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并具备道德行动的能力。

如果将道德看成是“社会之善”,社会是伦理学的来源、标准和依据,那么道德就是利他的,尤其是利社会的,道德教育目的制定中无疑会强调服从、奉献和牺牲。

如果将道德看成是“理性生命存在之善”8,人作为人生存的所必需之物即是道德的来源、标准和依据,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如何像人那样生活,强调理性、自尊和坚定等。

本文认为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以及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要生存下来,既不能依靠武断的方式、随意的活动、盲目的冲动,也不能依靠偶然或者奇想而是通过理性来选择适合生命存在的方式,道德就是个人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来自由选择合适的行动,并为此负责。

于是道德成为衡量和调节个人和人类认识、行为的重要标准。

包尔生说:

“人们通过对自己道德的思考都会达到的第一个伟大和基本的真理——善良的人活得好,而邪恶的人活得糟”9。

不言而喻,每个人能否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从社会和他人中获得所必须的利益。

而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赞许,关键又在于其道德或品格如何。

因此,道德在成为利他或利己手段的同时,它本身也就是目的。

(二)受过道德教育的人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管如何进行表述,都可以概括为要培养“有道德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呢,这一问题又与前面“什么是道德”的问题息息相关。

一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特征,也就是道德教育目的中所要做出的规定。

对这种规定的设想既受到来自国家背景、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要素影响,也决定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向。

杜威认为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至少应该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道德的人应形成一定的习惯并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它是作为人格和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第二,这种习惯包括态度的养成、情感和理智的态度,其中理智的态度最为重要;第三,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一定社会和社会团体的一部分,而且通过社会形成;第四,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最终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自我”10。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杜威认为的教育目的,其关键在于发展学生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也就是道德教育的目的。

与此相适应,道德教育的途径应是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在合作活动中形成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动的能力。

(三)现阶段我国道德教育目的分析

“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就其具体目标来说是成就人的德性的教育。

”11德性是人性的自觉,它使人成为人。

而这种人性的自觉往往需要道德主体的参与,需要道德主体的体验、思考、选择和行动,否则“道德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教义问答的教学,或者成为‘关注道德’的课”12。

然而掌握道德规范、有一些道德的认知,依据规则行事并不是我们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道德教育目的中得到些启示。

日本提出21世纪青少年道德教育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3:

第一是培养宽广的胸怀和丰富的创造力;第二是培养自主自律的精神;第三是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

这一道德教育目的中,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自觉和践行,并为国家服务。

21世纪初美国“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EP)认为受过道德教育的人应该是这样的14: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他必须诚实、坚持原则、遵守诺言;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尊重他人,他必须有礼貌、接受个体差异、看到别人的优点;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负责任的,他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公平公正的,具有爱心;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好公民,他遵守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关心国家大事,保卫邻里和社区安全,纳税和保护环境资源。

从美国的道德教育目的看,个人价值显然要多于社会价值,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得到体现,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通过主体的努力都可以切实感受与触摸,这样道德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也不是含糊不清的水中月。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照搬美国和日本的道德教育目的,还是要根据我国的实情,在道德教育目的中可以提升一些个人的价值,并使受教育者有感悟、思考和行动的自由和空间,因为道德的发展终究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

同时,道德教育目的中可以有更合理的层次,使学校道德教育能准确的定位使道德理想虽凌驾于道德原则和规则之上,又能和谐一致。

注释:

王俏华.教育科学研究[J].2009(5):

58-61.

2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1403.

3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A].2001年10月20日.

4胡守棻.德育原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A].2004年2月24日.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2004年8月26日.

7陆有铨.“道德”是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中国德育[J].2008(10):

23-27.

8(美)安·兰德著.焦小菊译.自私的德性[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7:

12.

9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41.

10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177-178.

11鲁洁.关系中的人:

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教育研究[J].2002

(1):

3-9.

12(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73.

13程晋宽.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J].2005

(1):

1-5.

14AnneTurnbaughLockwood.Charactereducation:

controversyandconsensus.ThousandOaksCalif:

CorwinPress.1997:

127.

参考文献:

[1]胡守棻.德育原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4.

[2]陆有铨.“道德”是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中国德育[J].2008(10).23-27.

[3](美)安·兰德著.焦小菊译.自私的德性[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7:

12.

[4](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41.

[5]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177-178.

[6]鲁洁.关系中的人:

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教育研究[J].2002

(1):

3-9.

[7](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73.

[8]程晋宽.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J].2005

(1):

1-5.

[9]AnneTurnbaughLockwood.Charactereducation:

controversyandconsensus.ThousandOaksCalif:

CorwinPress.1997:

127.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A].2004年2月24日.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2004年8月26日.

CommentOnThePurposeOfMoralEducation

--------AnOtherResearchingOnTheEfficiencyInOurSchoolMoralEducation

Abstract:

Nowadayspeopleareconcernedontheproblemabouttheefficiencyofschoolmoraleducationinourcountry.Ithinkthattheimportantreasononlowefficiencyinschoolmoraleducationisthatthepurposeofourschoolmoraleducationliesinsomedefects,andwhichistheprimaryfactortomeasuretheefficiencyofschoolmoraleducation.

Keyword:

moraleducation;thepurposeofmoraleducation;amoralpers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