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8061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docx

徐州市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讲义

徐州师机械工程专业初级职称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B)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和()确定。

A)机械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制图的详细程度要求

B)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大小

C)机械机构设计的内容和制图的详细程度要求

D)图纸设计的内容和其他图样的统一大小

2、(A)在工程图样上,齿轮分度圆的线型为

A)细点划线          B)粗点划线           C)细实线        D)细虚线

3、(C)尺寸线,尺寸边界线,螺纹牙底线均用()画出。

A)细点划线          B)粗点划线           C)细实线        D)细虚线

4、(D)采用第一视角投影法表示工件视图时,后视图在左视图的最()。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

5、(C)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工程图样表示方法中,右视图在主视图的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

6、(D)在装配图中,当剖切面通过螺纹紧固件的螺杆轴线时,螺母按()绘制

A)全剖          B)半剖           C)阶梯剖      D)未剖切

7、(A)工程图样的绘图比例从1:

1变为1:

2时,图样上的形位公差基准符号大小应

A)放大2倍          B)缩小2倍           C)放大0.5倍        D)不改变

8、(A)图样上四个相同螺纹孔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是

A)4×M6               B)M6×4                  C)4-M6         D)M6-4

9、(A)圆柱上标注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主要是限制零件的

A)圆柱度与直线度误差                          B)圆柱度与同轴度误差

C)圆度与直线度误差                              D)圆度与同轴度误差

10、(B)检测轴类零件几何形状的误差项是:

A)倾斜度          B)圆柱度           C)平行度        D)同轴度

11、(B)以下哪个一般用于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

A)波浪线B)粗实线C)双折线D)细实线

12、(C)以下哪个图线一般用于轴线、对称中心线()

A.波浪线B)粗实线C)细点划线D)双点划线

13、(A)()和()图线一般都可以应用于断裂处的边界线

A)波浪线和双折线B)双折线和虚线C)虚线和细点划线D)细点划线和粗点划线

14、(B)以下哪个图线名称和图线宽度对应是不正确的()答案不确定

A)粗实线BB)双折线约B/2C)细实线约B/3D)双点划线约B/3

15、(C)一般用于假想投影轮廓线的图线是()

A)虚线B)细点划线C)双点划线D)粗点划线

16、(A)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之间选择:

A)0.5~2mmB)0.5~2cmC)1~2mmD)0.75~5mm

17、(A)以下关于机件在图纸上的比例描述有错误的是()

A)机件在图纸上清晰的表达主要侧重于机件的形状、结构等,不应该考虑图纸幅面的使用

B)选择合适的比例可以提高绘图效率

C)应该选择合适比例,还出于图样交流和统一比例尺的要求

D)图纸上表达机件即使表明比例也应该标注尺寸

18、(C)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的方向。

A)从左到右B)从上到下C)看图的方向D)图纸宽幅的方向

19、(D)关于视图表示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现有国际承认的视图表示方法有三种,即第一视角视图表示法,第二视角视图表示法和第三视角视图表示法。

B)只确定主视图还不能确定其他各基本视图的投影方向以及位置。

C)我国标准中规定采用第三视角视图表示法

D)第一视角视图表示法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20、(B)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一张工程图一般包含的三个基本内容中的:

A)标题栏B)图例C)基本视图D)技术要求

21、(D)工程图中三项基本内容里,书写按照图面的空白处安排而没有固定位置的是:

A)标题栏B)图例C)基本视图D)技术要求

22、(B)以下哪个材料对应的剖面符号和画法是正确的:

A)金属材料

B)绕线组元件

C)型砂、填砂等

D)非金属材料)

23、(D)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困度小于或等于()时,可以用图和代替剖面线。

A)0.5mmB)1mmC)1.4mmD)2mm

24、(A)螺纹牙顶圆的投影用()表示,牙底圆的投影用()表示:

A)粗实线,细实线B)粗点划线,细点划线C)细点划线,粗点划线D)细点划线,双点划线

25、(A)有效螺纹的终止界限用()表示: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双点划线

26、(B)当需要表示螺尾时,该部分用与轴线成()画出。

A)30°的粗实线B)30°的细实线C)45°的粗实线D)45°的细实线

27、(C)不可见螺纹的所有图线用()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双点划线

28、(A)以剖视图表示内外螺纹的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照()的画法绘制。

A)外螺纹B)内螺纹C)圆锥螺纹D)内外螺纹叠合

29、(B)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螺杆轴线时,对于螺柱、螺栓等均应按()绘制。

A)剖切B)未剖切C)投影D)虚线

30、(C)齿顶圆和齿顶线用()绘制,分度圆和分度线用()绘制。

A)细实线、粗实线B)粗实线、细实线C)粗实线、点划线D)细实线、双点划线

31、(A)齿根圆和齿根线用()绘制,也可以省略不画;在剖视图中,齿根线用()绘制。

A)细实线、粗实线B)粗实线、细实线C)细点划线、粗点划线D)虚线、细实线

32、(C)当需要表示齿线形状时,可用()与齿线防线一直的细实线表示,()则不需要表示。

A)一条、斜齿B)两条、人字齿C)三条、直齿D)两条、斜齿

33、(A)在垂直于圆柱齿轮轴线投影面的视图中,啮合区内的齿顶圆均用()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点划线D)虚线

34、(D)在平行于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轴线投影面的视图中,啮合区的()不需画出,节线用()绘制,其他处的节线用()绘制。

A)齿顶线、细实线、虚线B)齿底线、粗实线、点划线

C)齿底线、细实线、虚线D)齿顶线、粗实线、点划线

35、(D)平行于花键轴线投影面的视图,大径用()、小径用()绘制;花键工作长度的终止端和尾部长度的末端均用()绘制。

A)细实线、虚线、点划线B)粗实线、虚线、细实线C)细实线、粗实线、虚线D)粗实线、细实线、细实线

36、(A)平行于花键轴线投影面的剖视图,大径及小径均用()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点划线

37、(C)以下选项中,()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示意图。

A)

B)

C)

D)

38、(B)装配图中被弹簧挡住的结构一般不画出,可见部分应从弹簧的()或弹簧钢丝剖面的()画起。

A)中心线、中心线B)外轮廓线、中心线C)外轮廓线、外轮廓线D)中心线、外轮廓线

39、(A)示意图在机械制造中常用语表达工艺系统的主要()特征。

A)结构原理B)细节C)零件组合D)整体

40、(A)尺寸界线用()绘制,并应从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它们做尺寸界线

A)细实线B)粗实线C)虚线D)折线

41、(C)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延长,从其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A)轴线B)对称中心线C)轮廓线D)对角线

42、(B)标注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引出。

A)弧线切向B)径向C)角度中分线D)垂直角度中分线

43、(B)标注弦长或弧长的尺寸界线,应()。

当弧度较大时,可沿径向引出。

A)平行于该弦的切线B)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C)垂直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D)垂直于该弦的切线

44、(A)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尺寸线终端有()和()两种形式。

A)箭头,斜线B)顿点、虚线C)折线、箭头D)点线、顿点

45、(C)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A)左边B)右边C)上方D)下方

46、(B)标注球面尺寸时,应在符号前面加符号(),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

A)QB)SC)OD)Φ

47、(A)标注斜度、锥度时,符号方向应与斜度、锥度方向()。

A)一致B)垂直C)斜交D)无关

48、(C)在同一图形中更具有几种尺寸数值相近而又重复的要素(如孔等)时,可采用()标记方法区别。

A)画斜线和涂阴影B)涂色和标数字C)涂色和字母D)数字和字母

49、(B)对于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可用()联接后,由同一基准出发标注一次尺寸。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50、(B)偏差是某一实际尺寸(或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

A)绝对值B)代数差值C)整数差值D)约值

51、(A)是表示结构大小、形状和之间相对位置的数据。

A)基本尺寸B)极限尺寸C)基本偏差D)公差

52、(D)是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或上偏差减下偏差所得的差值。

A)偏差B)极限尺寸C)基本偏差D)公差

53、(D)基本偏差是确定()相对于()的极限偏差。

A)偏差,公差B)基本尺寸,零线位置C)基本尺寸,极限尺寸D)公差带,零线位置

54、(A)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A)基孔制配合B)基轴制配合C)间隙配合D)过盈配合

55、(B)在标准推荐中,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过渡配合用()。

A)a,B,c,d,e,f,g,h

B)js,k,m,n

C)p,r,s,t,u,v,x,Y,z

D)A,B,C,CD,D

56、(C)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A)形状公差B)形位公差C)位置公差D)基本偏差

57、(D)以下形位公差特征符号中有基准要求的是()

A)直线度B)平面度C)圆柱度D平行度

58、(B)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总误差不包括以下的那个部分。

()

A)表面粗糙度B)表面硬度C)表面波度D)形状误差

59、(C)加工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两个方面。

A)颜色B)粗糙度C)几何形状D)波度

60、(A)表面粗糙度指已加工表面波距在()以下的微观集合形状误差。

A)1mmB)1nmC)2mmD)1.25mm

61、(D)尺寸Ф50H7的

  A)上偏差、下偏差均大于0                  B)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负值

   C)上偏差、下偏差均小于0                  D)上偏差为正值,下偏差为0

62、(A)在机械设计时,零件表面粗糙度应该

A)经济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B)尽可能精密

C)尽可能美观                             D)尽可能降低摩擦阻力

63、(B)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是

A)以mm为单位                                    B)以μm为单位

C)以nm为单位                                      D)百分比数值

64、(C)一般表面粗糙度标注优先采用()值

A)RYB)RzC)RaD)以上选项均可

65、(B)

表示的意思是表示()。

A)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B)所有表面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C)表面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D)表面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66、(D)组成环位与几个不平行平面内的尺寸链称为()

A)直线尺寸链B)角度尺寸链C)平面尺寸链D)空间尺寸链

67、(A)尺寸链的所有环都只属于一个尺寸链,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其他尺寸链的是()。

A)独立尺寸链B)并联尺寸链C)平面尺寸链D)空间尺寸链

68、(C)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应力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

A)断裂强度          B)抗拉强度           C)疲劳强度        D)屈服强度

69、(A)共析钢的室温金相组织为

  A)珠光体              B)渗碳体        C)铁素体        D)莱氏体

70、(A)含碳量<()为碳钢

A)2.11%              B)2.12%        C)3.11%        D)3.12%

71、(A)铁碳合金相图中,共析转变温度为()。

A)727℃                            B)948℃ 

C)1148℃                              D)1048℃

72、(C)铁碳合金相图中,共晶转变温度为

A)948℃                            B)1048℃

C)1148℃                              D)1200℃

73、(D)碳钢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应为()。

A)珠光体              B)渗碳体        C)铁素体        D)索氏体

74、(B)高速钢片铣刀淬火后其变形应采用()最为有效。

A)冷却矫正法             B)回火矫正法       C)热点矫正法        D)反击矫正法

75、(B)中碳结构钢铸件、锻、轧件以及焊接件中出现的魏氏组织、粗大晶粒等地热缺陷和带状组织,通过()处理可以消除这些缺陷。

A)回火             B)正火       C)  退火     D)淬火

76、(C)38CrMoAl钢膛杆通常采用()化学热处理。

A)氮碳共渗                            B)渗碳

C)渗氮                              D)渗硼

77、(C)制造高级精密弹簧、膜片、钟表、齿轮、游丝等弹性元件、耐磨零件,通常选用的铜合金是

A)铝青铜                             B)锡青铜

C)铍青铜                             D)硅青铜

78、(C)在大批量生产中,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常用的热处理炉是

  A)盐浴炉              B)箱式炉        C)保护气氛连续炉             D)井式炉

79、(B)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及钢件退火、正火及调质后的硬度常采用

A)洛氏硬度试验                             B)布氏硬度试验

C)维氏硬度试验                            D)里氏硬度试验

80、(A)精度较高、便于携带、常用于测量大型铸锻件和永久组装件的硬度计是

A)洛氏硬度计                             B)布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                              D)里氏硬度计

81、(D)用于制造凸轮轴、连杆等零件的铸铁材料是

A)灰口铸铁          B)球墨铸铁           C)蠕墨铸铁           D)可锻铸铁

82、(C)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和()

A)材料的组分和形成温度

B)材料的大小和组分

C)材料的组分和晶体结构

D)材料的大小和晶体结构

83、(C)金属的硬度表示中洛氏硬度的缩写是()

A)RHB)LHC)HRD)HB

84、(A))金属材料的布式硬度与()在一定硬度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

A)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C)脆性D)塑性

85、(A)对于刀具、冷成型模具和粘着磨损或磨粒磨损失效的零件,()是决定耐磨性的主要性能指标。

A)硬度B)强度C)塑性D韧性)

86、(A)()检测非常简单,且基本上不损坏零件,常作为金属零件的质量检验标准。

A)硬度B)强度C)塑性D)韧性

87、(C)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中,()是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变形的应力。

A.比例极限δpB.弹性极限δeC.抗拉强度δbD.断裂强度δK

88、(C)是强度设计中应用最多的性能指标。

A)δpB)δBC)δsD)δK

89、(B)材料的承载能力不是由其屈服强度来控制,而是决定于材料的韧性的是()

A)承受交变接触应力的零件

B)低应力脆断零件

C)承受弯曲和扭转的轴类零件

D)纯剪或纯拉伸零件

90、(A)应适当提高零件心部屈服强度来提高接触疲劳性能有利的零件是()

A)承受交变接触应力的零件

B)低应力脆断零件

C)承受弯曲和扭转的轴类零件

D)纯剪或纯拉伸零件

91、(C)塑性材料制作的零件,大多数断裂事故都是由()引起的。

A)超过断裂强度B)超过抗拉强度C)疲劳断裂D)低温断裂

92、(B)通常以()来衡量材料疲劳强度的高低,提高材料的此种性能对零件抵抗高周疲劳断裂有利。

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疲劳强度D)硬度

93、(C)可以调高零件工作的可靠性,防止零件突然断裂。

A)强度B)硬度C)塑性D)韧性

94、(A)表征在有缺口时材料塑性变形的能力。

A)冲击韧度指标B)塑性指标C)疲劳强度D)弹性模量

95、(B)反映了应力集中和复杂状态下材料的塑性,而且对温度很敏感。

A)塑性指标B)冲击韧度指标C)疲劳强度D)弹性模量

96、(B)在设计中对于脆断是主要危险的零件,()是判断材料脆断抗力的重要性能指标。

A)塑性B)冲击韧度C)强度D)硬度

97、(B)材料承受小能量多次重复冲击的能力主要决定于()。

A)硬度B)强度C)塑性D)韧性

98、(B)试验规范规定:

钢的循环次数以()为基数,非铁合金或某些超高强度钢取()为基数。

A)106,107B)107,108C)107,107D)108,108

99、(B)当零件尺寸和外加载荷一定时,材料的弹性模量(),零件的弹性变形量(),则刚度愈好。

A)愈高,愈大B)愈高,愈小C)愈低,愈小D)愈低,愈大

100、(C)如果在给定的弹性变形量下,要求零件重量最轻,需要按照()进行选材。

A)弹性模量B)疲劳强度C)比刚度D)弹性极限

101、(C)焊锡、熔丝要求()的合金制造。

A)密度小以减轻自重B)导电性C)熔点低的铅锡D)导热好

102、(B)的金属,铸造性能好,对铸造工艺有利。

A)熔点高B)熔点低C)导热性好D)导热性差

103、(B)晶粒愈细,其强度愈高,()和()也愈好。

A)硬度,塑性B)塑性,韧性C)韧性,耐磨性D)耐磨性,疲劳强度

104、(A)结构的金属塑性最好,可加工成极薄的金属箔,()结构的金属塑性次之,()结构的金属塑性最差。

A)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封六方

B)线心四面体,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C)密封六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

D)面心立方,密封六方,线心四面体

105、(A)铜镍二元合金属于合金相结构中的()

A)置换固溶体B)金属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D)间隙固溶体

106、(C)塑性和抗蚀性较差的合金类型为()

A)固溶体B)金属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D)以上都不是

107、(C)是钢与铸铁的理论分界线。

A)ωc=4.3%B)ωc=6.69%C)ωc=2.11%D)ωc=0

108、(A)以下随着碳的质量分数增高,铁碳合金的组织发生变化的顺序正确的是()

A)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B)共析钢→亚共析钢→纯铁

C)过共晶生铁→共晶生铁→亚共晶生铁

D)过共析钢→共析钢→亚共晶生铁

109、(C)当碳的质量分数增高时,渗碳体的分布和形态发生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Fe3CⅢ→共析Fe3C→Fe3CⅠ→共晶Fe3C

B)共晶Fe3C→Fe3CⅡ→共析Fe3C→Fe3CⅢ

C)共析Fe3C→Fe3CⅡ→共晶Fe3C→Fe3CⅠ

D)共晶Fe3C→共析Fe3C→Fe3CⅠ→Fe3CⅡ

110、(B)当钢的含碳量增加至0.9%时,其组织大多数为(),强度达到()。

A)铁素体,最大值

B)珠光体,最大值

C)奥氏体,最小值

D)莱氏体,最小值

111、(B)当ω>1.0%时,由于()出现,导致钢的强度下降。

A)共析Fe3CB)网状Fe3CⅡC)共晶Fe3CD)Fe3C

112、(D)请选择要求与铁碳合金对应正确的是()

A)容器,高碳钢

B)轴类零件,高碳钢

C)工具,中碳钢

D)建筑结构,低碳钢

113、(C)一般对过共析钢控制在()

A)稍高于GS线(A3线)B)固相线以上100~200℃

C)稍高于PSK线(A1线)D)HJB线

114、(D)对铁碳钢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钢获得()

A)铁素体B)珠光体C)莱氏体D)奥氏体

115、(D)钢只有处于()状况才能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使其转变为不同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

A)铁素体B)珠光体C)莱氏体D)奥氏体

116、(B)拉力试验是用来测定金属材料的()

A)硬度、强度B)强度、塑性C)塑性、韧性D)塑性、耐磨性

117、(A)屈服强度是试样产生()的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A)0.2%B)0.5%C)1%D)2%

118、(B)试验是测定材料在受拉力状态下对缺口的敏感程度。

A)拉力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