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98125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7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3页
《金融学基础》.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基础》.ppt

《《金融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基础》.ppt(2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基础》.ppt

2,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如何透过货币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主要分析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等问题。

3,第一节货币,一、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为四种形式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4,二、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作为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3)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4)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5,三、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是交换的产物,而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三)纸币(四)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6,四、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划分的依据

(二)划分的方法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1)M0(现钞)2)M1(狭义货币)3)M2(广义货币)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4.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三)划分的现实意义,7,五、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8,第二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由国家制定并主要通过法律强制保障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体现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

为创造有序、稳定的货币流通体系,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先后颁布法令和条例,对货币流通做出种种规定,从而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

9,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二)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三)黄金准备制度,10,三、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如图1-1所示。

11,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人民币

(二)中国的人民币发行(三)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以“¥”为符号。

(2)人民币采用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

(3)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4)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

(5)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6)禁止仿造、变造人民币。

禁止出售、购买仿造、变造的人民币。

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

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12,本章小结,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

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

13,概念回顾,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制度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人民币制度,14,课后习题,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形态有哪些?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5,案例讨论,【案例一】战俘营里的货币讨论题作为货币的商品需要什么特征?

【案例二】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讨论题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的异同?

17,第二章信用与资金融通,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只要存在信用关系,利息就必然存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关系已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关系之一。

本章主要分析信用、利息和资金融通等问题。

18,第一节信用,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一)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用存在的条件是偿还和付息。

偿还是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1.债权债务2.信用工具3.时间间隔,19,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1.债权债务2.信用工具3.时间间隔(三)信用的特征1.暂时性2.偿还性3.收益性4.风险性,20,二、信用的作用,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越发展,信用就越重要,经济对信用的依赖就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

(一)融通资金的功能

(二)调节社会资金的功能(三)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21,三、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概念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买卖和借贷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的统一。

(2)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概念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可以提供数量巨大、不受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限制的货币资金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22,三、信用的形式,(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概念2.国家信用的形式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1)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4.国家信用的作用

(1)国家信用是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

(2)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调节资产结构的工具。

(3)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23,三、信用的形式,(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概念2.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4)信用卡3.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对社会再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消费信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24,三、信用的形式,(五)国际信用1.国际信用的概念2.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1)出口信贷2)银行信贷3)政府信贷4)国际金融机构信贷,25,四、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信用工具是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它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具体反映和体现。

(二)主要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2.支票3.银行票据4.股票5.债券,26,第二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

(一)利息的概念计算利息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利息额=借贷货币额(本金)借贷时间利率

(二)利息的实质1.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息是财富的分配形式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三)利息的作用1.利息是银行吸收存款和聚集资金的重要手段2.利息是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手段3.利息是调整国家、银行和企业以及个人诸方面分配关系的工具4.利息是调节资金供求、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5.利息是银行实行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经营的基础,27,二、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是由利息率来表示的。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利息率=100%利息率通常以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来表示。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又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

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28,二、利息率,

(二)利息的计算1.单利2.复利3.现值与终值(三)利率的种类1.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4.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29,二、利息率,(四)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资本的供求状况3.物价水平4.经济政策5.其他影响因素(五)利率的作用1.利率对宏观经济具有调节作用2.利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30,二、利息率,(六)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利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具体如下。

1978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允许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

19901993年,主要是调整利率结构,包括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理顺存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的关系;各类利率尽可能在期限、成本、风险上体现出差别;等等。

1994年以后,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工具。

目前,部分利率已经或基本接近市场化。

31,第三节资金融通,一、资金融通的概念资金融通即金融,它是通过资金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的运动,或称为资金余缺调剂的信贷活动。

在现代经济中,由于资金盈余者和资金不足者的存在,产生了融通资金的需要。

简单地讲金融是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凡是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用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的范畴。

32,二、资金融通的方式,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相互之间融通资金可以借助金融市场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间接进行,从而使融资活动区分为直接融通资金与间接融通资金,如图2-1所示:

33,二、资金融通的方式,

(一)直接融通资金1.直接融资的含义2.直接融资的特点3.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二)间接融通资金1.间接融资的含义2.间接融资的特点3.间接融资的局限性,34,本章小结,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关系由债权债务、信用工具和时间间隔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财富的分配形式,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其大小是由利息率决定的,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率。

资金融通就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的运动。

其融资活动分为直接融通资金和间接融通资金两种方式,前者是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后者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活动。

35,概念回顾,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利息利息率资金融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36,课后习题,1.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2.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资金融通?

它有哪些形式?

37,案例讨论,【案例一】我国利率调整回顾讨论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要降息和加息?

【案例二】企业间融资讨论题案例中的融资属于什么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

39,第三章金融机构与体系,现代信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金融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庞大的组织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中央银行是核心,商业银行是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

它们统一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

本章主要阐述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40,第一节金融机构及其分类,一、金融机构的概念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为实现资金融通服务的经济实体。

由于融资活动有两类,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机构也有两类:

即直接金融机构与间接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使融资方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首先,它作为金融中介,克服了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其次,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

再次,金融机构还具有资金雄厚、信誉好、稳定性强的优势,可以起到减少和分散借贷双方风险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41,二、金融机构的功能,

(一)信用中介功能

(二)支付中介功能(三)信用创造功能(四)金融服务功能,42,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一)银行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3.专业银行1)投资银行2)开发银行3)储蓄银行4)抵押银行5)进出口银行6)农业银行4.政策性银行,43,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2.信用合作社3.证券公司4.财务公司5.信托与租赁公司6.养老或退休基金7.投资基金(三)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由一国或多国出资组成。

国际金融机构按经营的业务范围可区分为国际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

44,四、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一)业务发展趋于综合化

(二)兼并成为全能银行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三)全融机构国际化和网络化(四)银行电子化和信息化,45,第二节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统一发行银行券和纸币的需要2.统一进行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3.商业银行要求有一个“最后贷款人”的需要4.统一进行金融监管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1.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2.中央银行的成长阶段3.中央银行的成熟阶段,46,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三)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2.不以盈利为目的3.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四)中央银行的地位

(1)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有它特殊的地位,是发行货币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47,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五)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2.联邦的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48,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1.服务职能2.调节职能

(1)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再贴现率。

(3)利用公开市场业务。

3.管理职能

(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2)代理国库业务3)集中管理存款准备金业务,49,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主要业务,2.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2)再贴现业务3)有价证券买卖业务4)黄金外汇储备业务3.中间业务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50,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主要业务,4.资产负债表,51,三、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约束债务行为,以维护正常的信用秩序。

其次,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平。

总之,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52,三、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1.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业的审批与管理2.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界定和监管3.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经营活动进行监督4.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率的监督与管理5.对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比率的监督与管理6.其他方面的监管(三)金融监管体制1.“一线一头”体制2.“双线多头”体制3.“一线多头”体制4.完全由中央银行以外的专门机构履行金融监管的职责,53,第三节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及其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地位1.商业银行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1.商业银行的类型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2)综合型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元制2)分支行制3)控股银行制4)连锁银行制5)代理银行制,54,一、商业银行及其组织形式,(三)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原则1.效率原则2.安全原则3.适度原则,55,二、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1.自有资本业务2.存款业务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3.借款业务1)向中央银行借款2)银行同业借款3)回购协议4)市场借款,56,二、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2.信贷业务1)贷款业务2)贴现业务3.投资业务1)政府债券2)金融债券3)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三)中间业务1.转账结算2.信托业务3.租赁业务4.保管箱业务5.咨询服务业务,57,二、商业银行的业务,(四)表外业务1.担保类业务2.承诺类业务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58,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盈利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2.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1)资产管理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1)资金汇集法2)资产分配法3)缺口管理法,59,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一)资本充足率

(二)存贷比例(三)中长期贷款比例(四)资产流动性比例(五)备付金比例(六)单个贷款比例(七)拆借资金比例(八)对股东贷款比例(九)贷款质量指标,60,五、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收缩,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制度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1.来源不同2.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3.地位不同4.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关系不同,61,五、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收缩,(三)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过程(四)商业银行信用收缩的过程(五)存款乘数1.现金漏损2.超额准备3.活期存款变为定期存款,62,第四节政策性银行,一、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首先,建立政策性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次,建立政策性银行是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最后,建立政策性银行,也是适应金融国际化,按国际惯例经营的需要。

63,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政策性银行的性质首先,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机关。

其次,政策性银行不同于中央银行。

再次,政策性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1.补充职能2.选择职能3.服务职能,64,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1.资本金2.借款3.国内融资4.国际融资

(二)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1)社会效益第一2)利率优惠3)风险大、期限长4)贷款使用的指令性2.投资业务3.担保业务1)筹资担保2)对外工程担保3)进出口担保,65,四、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原则及经营方针,

(一)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原则1.专业性原则2.弥补性原则

(二)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三)政策性银行的类型1.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类型1)开发性政策银行2)农业政策性银行3)进出口政策性银行4)其他政策性银行2.我国的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66,第五节我国的金融体系,一、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

(2)作为政府的银行,肩负着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重任。

(3)作为银行的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起着领导作用。

(二)商业银行1.国有商业银行1)中国银行2)中国人民建设银行3)中国农业银行4)中国工商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合作制商业银行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5.外资或合资商业银行,67,(三)政策性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2.信托投资公司3.证券公司4.财务公司5.金融租赁公司(五)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是我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

一、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68,二、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体系,

(一)香港金融管理局

(二)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三)香港银行公会(四)银行三级制,69,本章小结,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为实现资金融通服务的经济实体。

金融机构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也称政府金融或公共金融,它是由政府组建、参股或保证,专门在某一领域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国家银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70,概念回顾,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政策性银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71,课后习题,1.什么是金融机构?

它有哪些功能?

2.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业务有哪些?

3.为什么要加强金融监管?

4.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

5.建立政策性银行有哪些重要性?

6.我国的金融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72,案例讨论,【案例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讨论题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有哪些?

【案例二】揭开洗钱的核心秘密讨论题你认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反洗钱业务中还要做哪些工作?

同时又如何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

74,第四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信用时代的产物,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制赖以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市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把资金供求双方联系起来,使资金融通顺利进行。

金融市场是由许多子市场构成的统一体。

本章主要分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

75,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为融通资金而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买卖或各种货币借贷的场所,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相并列的一个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进行金融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二是进行各种资金融通和所有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三是金融资产交易和确定价格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

76,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

(二)金融市场客体(三)金融市场媒体(四)金融市场价格(五)金融市场监管者,77,三、金融市场的特点,

(一)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商品,即“金融商品”

(二)金融商品的“价格”是利息率或收益率(三)多元化(四)公开性,78,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融通资金

(二)积累资本(三)调节经济,79,五、金融市场的类型,

(一)按交易对象划分

(二)按金融工具的约定期限划分(三)按金融交易的功能划分(四)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五)按金融交易的区域范围划分(六)按有无固定交易场所和设施划分,80,五、金融市场的类型,综合以上的分类,金融市场的结构可用图4-1来表示。

81,第二节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的含义及特点1.货币市场的含义2.货币市场的特点1)参与者多2)期限较短3)流动性强4)短期融资

(二)货币市场的作用1.有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2.有利于联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协调资金的供需3.有助于进行宏观调控,82,一、货币市场概述,(三)货币市场的主体构成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3.非银行金融机构4.政府5.企业6.金融专业人员7.个人投资者(四)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1.票据1)汇票2)本票3)支票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3.短期国债4.信用证5.信用卡6.回购协议,83,二、货币市场的分类及主要业务,

(一)同业拆借市场1.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与发展2.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3.同业拆借市场的类型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2)短期拆借市场4.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和特点5.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

(二)票据市场1.票据市场的含义2.票据市场的类型1)票据承兑市场2)票据贴现市场,84,二、货币市场的分类及主要业务,(三)短期证券市场1.短期国库券市场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回购市场,85,第三节资本市场,一、资本市场概述

(一)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二)资本市场的主体构成(三)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1.股票1)股票的性质2)股票的特征3)股票的种类2.债券1)债券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