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8127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1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pptx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第一节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第二节质量审核的实施第三节质量改进第四节质量认证的概念和历史第五节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体系、产品),第一节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一、质量审核的内涵二、质量审核的构成三、质量审核的程序,一、质量审核的内涵1定义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内审、外审的主要准则;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承诺等,以及适用于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也是内审、外审的重要审核准则。

2原则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质量审核要遵循三个核心原则:

独立性。

执行审核的机构和审核人员具有独立性,依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的评定,得出客观的结论。

客观性。

审核应对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

系统方法。

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和达标性三个层次。

符合性是指质量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审核准则;有效性是指审核准则是否被有效实施;达标性是指审核准则实施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分类质量审核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即按审核对象分类法、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见图4-1。

产品质量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

产品质量审核通常由质量保证部门的审核人员独立进行。

过程(工序)质量审核独立地对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可以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可从输入、资源、活动、输出着眼,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时间、信息及成本八个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独立地对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质量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覆盖组织所有部门和过程,应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各个过程的审核和综合,得出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达标性的结论。

多管理体系结合审核组织按质量管理(ISO9000)、环境管理(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HSMS)、食品安全管理(HACCP)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多管理体系。

组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个管理体系进行结合审核。

第一方审核组织对其自身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

审核员通常是本组织的,也可聘请外部人员。

通过审核,综合评价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第二方审核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第三方审核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资格并经一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审核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三种审核方审核的特点及区别见表4-1。

二、质量审核的构成1质量审核的委托方:

要求质量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可以是,但不一定是接受审核的组织或人员自身。

2受审核方:

被审核的组织。

在内部质量审核中,受审核方为审核内容涉及的机构或部分。

在第二方审核时,受审核方是供方组织。

在第三方审核(认证)时,受审核方是申请认证的组织。

3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从事质量审核的人员必须符合两点,即资格和授权。

所谓资格是指质量审核员需经专门培训并经鉴定能胜任审核服务的人员。

所谓授权是指质量审核员必须由审核的工作机构(或评定机构)聘用、注册。

内部质量审核的质量审核员可以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授权。

图4-2是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所示的能力概念图。

4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审核组可包含实习审核员及技术专家。

审核组长除了具备一名审核员的素质和能力外,还应当具有附加的知识和技能。

5实施质量审核:

审核过程包括审核方案;审核活动;编制、批准、发放审核报告;完成审核保存文件及实施跟踪审核等。

三、质量审核的程序1.审核方案审核方案(auditprogramme)是“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需要实施质量审核的组织首先要制定并管理一个有效的审核方案,制定方案的目的是策划审核的类型和次数,识别并提供实施审核所必须的资源。

审核方案的管理可以应用PDCA模式,见图4-3。

2.审核活动审核活动包括启动审核、文件审核、现场审核至实施跟踪审核等内容。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给出了典型的审核活动的概述图,见图4-4。

审核方案的授权,审核方案的建立目的、范围与程度;职责;资源;程序。

审核方案的实施安排审核日程;评价审核员;选择审核组;指导审核活动;保持记录。

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监视和评审;识别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求;识别改进的机会。

审核方案的改进,审核员能力和评价,审核活动,图4-3审核方案管理流程示图,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启动审核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的实施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其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工作分配准备工作文件,现场审核活动的实施举行首次会议审核中的沟通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的编制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审核的完成,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注:

虚线表示审核后续活动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图4-4典型审核活动的概述,第二节质量审核的实施一、产品质量审核二、过程质量审核三、第二方审核,一、产品质量审核1产品质量审核的准则和作用产品质量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检查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其评价的标准以适用性为主。

产品的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而产品质量审核是用产品缺陷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来评价产品的。

“产品质量审核评价指导书”是产品质量审核的依据。

缺陷是以“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来规定的。

表4-2给出机电产品质量审核用的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

产品审核是通过抽取已经经过验收的产品,对比现在生产的产品和过去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分析产品质量的发展趋势。

其作用有下列几方面:

(1)确定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

(2)尽早发现质量不符合的原因,改进产品的实现过程;(3)分析产品质量变化的原因,以便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4)产品审核的结果能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5)预测服务工作质量;(6)研究产品质量成本,寻求适宜的质量水平,改进组织业绩。

表4-2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2产品审核的方法产品质量审核通常用实验室(定量)和感官评价(定性)的方法确定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

审核应由有资格的审核员进行。

产品质量审核的重点是成品,但也可包括外购、外协件、自制零部件。

审核的范围包括:

质量上存在薄弱环节的产品;新开发的重点产品;性能要求高、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制造工艺复杂的产品;最终检验难度大或容易漏检的产品;顾客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

产品质量审核主要是在产品最终检验、包装合格后,出厂前抽样进行审核。

审核数量和时间应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可行性。

注意产品质量审核抽样不同于质量检验,检验抽样主要是按符合性标准判断批的合格性,把关验收;质量审核抽样是按适用性标准判断批的质量水平,找出主要问题、倾向性缺陷及异常波动。

抽样的数量(样本大小)应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生产批量而定3产品质量审核的程序产品质量审核应按计划、按程序有步骤地进行。

一般分为质量审核准备、实施审核、审核结果统计分析、提出审核报告和改进建议等基本步骤。

具体程序可用图4-5的框图表示。

二、过程质量审核1过程能力过程质量审核是针对过程能力对照组织在策划中对过程能力的预期要求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能力是指“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过程的能力就是指过程满足要求的本领。

过程能力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如果过程能力不足,就无法满足顾客要求。

2过程质量审核的依据每个组织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策划过程预期的要求,作为过程质量审核的依据。

过程的质量审核应当抓住对组织的产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过程。

3过程质量审核的一般程序图4-6为过程质量审核的一般程序框图。

三、第二方审核由顾客对供方进行的审核,审核结果通常作为顾客购买的决策依据,审核时应先考虑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或使用的影响程度后确定审核方式、范围,还应考虑技术与生产能力、价格、交货及时性、服务等因素。

审核方式有:

采购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采购产品质量审核、采购过程质量审核和采购产品特殊要求审核等。

列入供应链的第二方审核的基本流程可见图4-7。

第三节质量改进一、基本概念二、质量改进的程序三、质量改进活动的过程和主要工具四、“BPR”简介,一、基本概念1定义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和维持的基础上加以突破和提高,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过程便称为质量改进。

在ISO9000:

2000标准中质量改进是这样定义的: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ISO9000:

2000质量管理的概念图(图4-8)。

质量改进的内涵:

(1)质量改进的范围十分广泛,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的过程中,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过程的改进,包括了产品、过程、体系的改进。

(2)质量改进的作用是努力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改进的性质是创造性的,质量改进的过程是质量突破的过程。

图4-9可以显示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区别和关系。

(3)质量改进以有效性和效率作为准则。

(4)质量改进要持之以恒。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策划质量管理一的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图4-8有关质量管理的概念,原有水平的控制质量改进新水平上的控制维持(突破)(再维持)新水平改进成功原水平时间图4-9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区别和关系,2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1)质量改进是永葆名牌的秘诀。

不断根据用户(顾客)的需求和潜在期望适时地进行改进,使名牌产品始终领先一步,适合用户对适用性的要求。

(2)质量改进是新品开发的坚实基础。

开发适销对路、用户(顾客)满意的新产品去占领和扩大市场也是重要的市场竞争策略之一。

一个新产品投放市场还得依靠新的内部管理方法、新的过程控制、新的促销策略和建立新的供需关系作后盾。

(3)质量改进是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

依靠质量改进来改变管理程序、工艺方法和装备、服务的方式方法等,只有巧干才能获得持久的高效率。

(4)质量改进是降低成本的生财之道。

提高质量改进把经常性缺陷造成的损失成本降下来,对降低质量成本的效果是长久的。

(5)质量改进是挖掘潜力的无穷源泉。

质量改进的机会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领域、每项活动,可以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

质量改进是无止境的,它正好适应用户(顾客)无止境的需求和期望。

二、质量改进的程序1质量改进项目的识别和确定质量持续改进的项目来源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数据及定期的测量和评估的信息来发现改进的机会。

(1)数据收集和分析: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与顾客要求和期望有关的数据;与体系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与竞争对手、供方和政府部门及市场有关数据。

(2)改进项目确定的原则: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产品和/或服务的质量目标值的优化;过程的改进和生产率的提高;成本控制和优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

2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

(1)渐进性改进:

发动全体员工,结合自己工作,采取一系列小步骤改进活动,提高有效性和效率,是组织内人员进行的改进。

(2)突破性改进:

指重大项目改进或对现有过程进行修改或改进,实施新过程达到特定目标;一般由日常运作之外的跨职能人员完成。

质量改进活动的一般程序见图4-10。

收集数据数据分析,总体策划,质量改进计划:

总体计划,专题计划,组织:

立项,建组,分析诊断:

分析现象,原因设想,确定因果关系,实施改进:

措施计划,措施实施,验证与确认,提供各种控制方法巩固成果,指定指导人员、诊断人员员。

遗留问题,图4-10质量改进活动的一般程序,三、质量改进活动的过程和主要工具1质量改进活动的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改进是永无止境的。

朱兰博士的质量改进七个步骤(见朱兰的质量改进方法);美国质量专家克劳斯比的质量改进十四个步骤;前任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的改进质量的十项活动等,对于质量改进活动的开展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质量改进活动的过程可用“PDCA循环”来表达和指导。

PDCA循环是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的科学工作程序,可应用于任何实体的质量改进活动。

PDCA循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活动中的指导价值已为国内外质量管理实践所证实。

2质量改进活动中的支撑工具质量改进活动的支撑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即统计技术;一类是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即科学分析技术。

进行质量改进活动的支撑工具有很多,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表4-3所列的工具可供参考。

表4-3质量改进的支撑工具,四、“BPR”简介1.“BPR”的概念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MIT教授哈默(Michael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Champy)在他们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BPR的定义:

针对业务过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它进行彻底地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绩效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BPR定义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过程”,即企业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

过程强调的是:

工作如何进行而不是工作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思想是BPR的最大贡献。

BPR不只求业绩上取得点滴的改善或逐步的提高,而是要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

BPR的主要特性有:

(1)强调顾客满意;

(2)使用业绩改进的量度手段;(3)关注于更大范围的、根本的、全面的业务流程;(4)强调团队合;(5)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改造;(6)高层管理者的推动;(7)在组织中降低决策的层级。

2.方法与步骤BPR也是一种管理理论,有自己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BPR是从流程的层面切入,关注流程增值性/效率等问题。

渐进改良法是哈林顿提出的,其采用的方法是将现有的过程模型化,分析找出改进的机会。

全新设计法是由哈默和坎彼提出的,这种方式常用于迫切需要改进的情况。

这是一种从上至下的推动方式,关键是去“设想”一种能使竞争能力获得突破的思想过程。

方法及工具主要有价值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CSF)法及约束法等,以及ESIA,即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

一般的步骤可见图4-11。

一些世界级的大公司如福特汽车、柯达、IBM等都曾经报道了BPR所带来的巨大成效。

据报道,BPR一般在一至二年内取得回报,平均降低成本48%,降低次品率60%,缩短时间80%。

90年代初,福特汽车公司位于北美的应付帐款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帐单的应付款项。

但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负责应付帐款工作的只有5个职员。

应付帐款本身不是一个流程,但采购却是一个业务流程。

公司对采购进行了流程重组。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完全改变了应付帐款部的工作和应付帐款部本身。

现在应付帐款部只有125人(仅为原来的25)。

第四节质量认证的概念和历史一、质量认证的概念二、质量认证的发展历史,一、质量认证的概念1质量认证的定义质量认证也称合格认证(Conformitycertification),ISO/IEC指南2-1983标准化、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一般术语将合格认证定义为:

“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的方法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该指南的1986版,将该定义修改为“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指南的1991版,再次将该定义修改为:

“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明确如下要点:

(1)质量认证是一种符合性评价活动;

(2)质量认证的主体对象是产品、过程和服务的质量;(3)认证工作的基础(依据)是特定的标准;(4)认证合格的证明方式可以采用合格证书和认证证书;(5)认证活动由有条件的第三方进行。

2合格评定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所述的合格评定定义为:

“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程序。

”其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程序;合格评估、鉴定和保证;注册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结合。

由此可知合格评定包括认证和认可两大方面。

(1)认证:

第三方机构就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与规定要求的符合性给予书面保证的过程。

包括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注册。

(2)认可:

一个被授权的权威机构就某一个机构或个人实施特定任务的能力给予正式承认的过程。

包括标准/检验机构认可、认证机构认可、审核机构认可、审核员/评审员资格认可等。

3.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特点习惯上,把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通称质量认证,但两者是有不同的。

其比较见表4-4。

表4-4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主要特点的比较,产品质量认证有强制性认证与自愿性认证之分。

强制性认证是为了贯彻强制性标准而采取的政府管理行为,故也称之强制性管理下的产品认证,它的程序和自愿认证基本相似,但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见表4-5。

表4-5强制性认证与自愿性认证特点比较,4产品质量认证的典型制度世界各国基于不同制度的产品质量认证,在国际标准化组织1990年编写的认证原则和实践一书中归纳为八种模式:

(1)型式试验。

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产品样品进行试验,来检验样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

这种认证只发证书,不允许使用合格标志。

(2)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

监督的办法是从市场上购买样品或从批发商、零售商的仓库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证明认证产品的质量特性持续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证明方式包括证书和标志。

(3)型式试验加认证后工厂监督。

监督的办法是从工厂发货前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检查。

证明方式同第二种模式。

(4)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的双重抽样监督。

即从市场和供方双重抽样检验,实际上是第二、第三两种型式的结合,监督的力度大、可信度高。

证明方式包括证书和标志。

(5)型式试验加工厂质量体系评定再加认证后的双重抽样监督。

这种型式集中了前三种认证模式的优点,并增加了对工厂质量体系的评定和监督,手段完善、严密。

成为当前各国认证机构通常采用的一种模式,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各国推荐的一种认证模式。

国际认可论坛(IAF)也已按照这种模式开始推进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

证明方式包括证书和标志。

(6)工厂质量体系评定。

这种认证型式是对产品的生产厂,按照所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产品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和评定,也称为质量体系评定。

其特点是证实生产厂具有按既定的标准或规范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第六种认证型式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系而不是产品,其监督检查也是定期对质量体系进行复查。

因此,按这种型式认证批准的企业,不能在出厂的产品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而是由认证机构给予生产该产品的生产厂质量体系注册登记,发给注册证书。

在这种认证模式的基础上后来形成了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即ISO9000系列标准。

(7)批量试验。

这是依据规定的抽样检查方案对企业生产的一批产品进行抽样试验的认证模式。

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买方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这种认证方式没有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也没有对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评审,一般只对该批检验合格产品出具证明文件,而不授予认证合格标志。

(8)全数检验。

对认证产品作100%的检验后发给认证证书,这种检验是由经过认可的独立检验机构按照指定的标准来进行的。

这种认证型式所需的费用是很高的,因此,一般只在政府有专门规定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认证型式,例如英国和法国政府对体温表有特殊规定,必须经政府指定的检验机构对每件产品检验合格并做上标志后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如何衡量一个认证制度的完善程度,主要是视其对顾客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信息的完善程度和所提供的信任程度,而认证后的监督力度、监督措施又深深影响着这种信任程度。

因此,一种比较完善而又普遍切实可行的认证制度,应当能够保证产品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制造出来的,使购买者得到不合格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质量认证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质量认证制度。

1国际质量认证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质量认证的发展态势主要有:

一是认证认可工作国际化;二是强制性认证的范围越来越广,认证认可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三是认可机构趋向集中统一,认证机构向大型、集约、名牌方向发展。

2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及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认证认可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促进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工作机构,与国际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中国认证认可制度的组织框架见图4-12。

目前我国的认可工作涵盖了产品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机产品认证和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等多个领域。

2003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已正式施行。

认证认可工作既是质量监督及合格评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国家管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五节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体系、产品)一、认证机构二、质量认证的实施三、质量认证的管理,一、认证机构1认证管理机构: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由经国家授权的民间机构负责质量认证的管理职能,以确保质量认证具有第三方的公正性。

例如英国的BSI、美国的UL、英国的LLOYD、加拿大的CSA、日本的JIS、法国的BVQI、挪威的DNV等,都是在世界上很有权威的非官方认证机构。

我国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国务院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2认证检验机构:

指对材料、产品的特性或性能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校正或进行其他测定的实验室。

它根据认证机构的委托,对申请认证的产品的样品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确定是否符合有关的产品标准,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提交认证机构。

认证检验机构必须经过认可,认可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工作人员、检验能力、公正性等。

3认证审核机构:

由权威性的认证机构认可的,从事按特定的质量保证标准对申请认证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和评定,并出具检查报告的第三方机构。

它应是非商业性的。

这种机构中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联络能力、认可能力、财政上的稳定性、档案报告、保密与安全、设施等都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既具备适当的技术能力和工作可靠性,又具有公正性和真实性。

二、质量认证的实施1产品质量认证的工作流程ISO/IEC指南28典型的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通则对产品质量认证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它是通过对产品的抽样检验和对工厂质量体系的评定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并在获证后对该质量体系进行监督检查以及从工厂和市场上进行抽样检验。

产品认证工作流程见图4-13所示。

2质量体系认证的实施世界各国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不尽相同一致,但一般都遵循ISO/IEC指南48第三方评定与注册供应商质量体系指南中提出的程序和规则。

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质量体系认证,从1993年9月起,依据ISO/IEC指南48制定发布了质量体系认证实施程序规则,国内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也都确定了各自的质量体系认证程序,虽然各有差异,但其程序基本相同,见图4-14所示。

三、质量认证的管理依据ISO/IEC指南28典型的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通则和ISO/IEC指南48第三方评定与注册供应商质量体系指南,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对已认证的企业从认证产品监督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