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579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docx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

(金融保险)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

http:

///Article/Archive/2008/10/30/141862_2.html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壹)假设中投入股美国银行

按今天(2008-10-27)A股和H股的收市价计算,建行的总市值不到6000亿人民币,而建行2008年的净利润壹定超过10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建行的加权平均市赢率不到六倍.作为建行的大股东,汇金X公司在这个价位增持绝对是很合算的,财务上壹定会有不错的回报,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人气.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大壹点,从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角度来考虑,由汇金的母X公司中投X公司直接入股美国银行(BankeofAmeirica),可能更合算,壹百亿美元的投资可能实现壹千亿美元的价值,仍有可能大大提升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众所周知,美国银行是建行的战略投资者,且且是壹个真正有价值的合作伙伴.美国银行承诺不和建行在国内零售业务上竞争,同时派出50人的专家团队长驻北京,帮助建行提升业务水准.建行上市三年来在服务质量和财务业绩上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这和美国银行的帮助不无关系.另壹个案例就是2006年8月,美国银行在有买家出价为净资产2-3倍的情况下,以净资产1.35倍的价格将美银亚洲出售予建行,帮助建行快速搭建起在港澳发展零售业务的平台。

美国银行仍积极配合建行的海外战略,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从多种角度帮助做工作.

象美国银行这样有力又有心帮助中国的银行发展壮大的合作伙伴是不多的(大家能够挨个数壹数),这是建行和中国金融业壹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如果美国银行因为短期现金流的问题而不得不沽售所持建行股份,这不只是美国银行和建行的损失,也是美国和中国的损失.而直接承受财务损失的正是汇金X公司和中国股民,因为美国银行抛售建行H股,必然压低建行A股,当建行市盈率只有六倍或更低的时候,其它银行股能值多少?

当业绩最好的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如此之低时,其它业绩不如银行业的X公司估值又能有多高?

如果在这个时候由中投X公司出面入股美国银行,比如说投资壹百亿美元,条件和美国财政部入股美国银行的条件壹样,则不仅能够缓解美国银行的现金压力,也可大大提升美国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地位.美国的银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实是很分散的,美国有好几千家银行,最大的几家银行在美国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和中国日本欧洲的大银行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相比,是非常小的.在不久之前,美国的银行甚至不能跨州开分行,像花旗银行的成长壮大实际上主要是依靠在海外扩张完成的,所以花旗银行即使在全盛时期,其资产规模也不如日本银行,虽然美国经济的规模要比日本大俩倍.

这次金融危机是壹个历史的转折点,保尔森实际上是在用最近授权的7000亿美元(通过入股和收购不良资产)扶助大银行,让大银行去兼且中小银行,所以美国很快会出现几家巨无霸全能银行,排在前俩位的便是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因为收购了美林,前景更见高壹线,美林虽然在次按危机中损失惨重,但它的几万名零售证券经纪人对美国银行是宝贵的财富.在投资银行业内,美林在尖端金融技术(如兼且合且、衍生产品)和高端客户服务方面不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但在证券分析,基金管理和中端客户服务方面是壹流的,而这些正是美国银行将来所需要的,投资银行的中端客户在商业银行是高端客户.

英国和欧洲央行的救市策略和美国是不同的,他们是入股救助问题严重的银行,使其有足够的现金流免于倒闭,同时修改会计准则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能够不按市价入帐(marktomarket),让帐面利润见起来不那么差以支持股价.俩种不同的策略所产生的结果是很不壹样的,从股价上来说,可能美国的银行跌的更惨,但如果你是壹个国际投资者,你会去买欧洲银行的股票仍是去买美国的银行股票呢?

你愿意买壹家帐面资产很多股价偏高未来缺乏竞争力的银行,仍是愿意买壹家拨备充分股价偏低未来竞争力强的银行呢?

答案是英镑欧元转弱美元转强,因为资金流往美国.

因此,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见,中投入股美国银行也是壹个难得的机会,壹百亿美元的投资,三年之内变成俩三百亿美元是能够预期的.美国银行当下的状况和四年前建行的状况差不多,当时建行也刚经过大规模出售不良资产和政府入股以及内部重组的过程,很多人对于美银在建行的丰厚投资回报耿耿于怀,高呼国有资产贱卖,没人去想建行这几年利润成倍增长,没人去想美国银行当初所冒的风险(壹直到去年仍有国际会计师行说中国的银行资不抵债),没人去想建行上市的当天跌破发行价.和其羡慕当初美国银行买到了便宜的建行资产,不如当下去买正在贱卖的美国银行资产!

中投入股黑石和摩根斯坦利从战略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决策,但投资成本太高,需要通过增持降低平均成本.如果中投在此时投资美国银行,则不只是战略意义重大,战术上也会是极为成功的(美股已经到底了).壹百亿美元投资美国银行,其本身的回报,加上建行股价的回升,加上工行中行和即将上市的农行的估值提升,中投所能实现的价值不会少于壹千亿美元.而银行股的全面上涨对于香港和国内股市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这比任何其它的救市措施更为有效.我们甚至能够预期,在各国政府和央行救市不遗余力的大背景下,以中投、建行和美国银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这样壹笔投资,很可能是全球股市的壹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崛起的壹个里程碑!

邹艺湘: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

(二)工行和建行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

(二)工行和建行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原创2008.10.3112:

14:

15]

以工行和建行为龙头,带动中国金融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市什么时候到顶是很难预料的,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处于非理性亢奋状态,少数几个保持理性思考的人会成为嘲笑和挖苦的对象.加息也是无济于事的,跟股票每天涨百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相比,利率每年百分之零点几的上升是完全能够忽略不计的.可是,股市什么时候到底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这时候大家比较理智,除了少数几个数学成绩太差而语文成绩太好的人会用自己创造的语言(别人很难懂的)去攻击理性的思考之外,绝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做壹些计算.

美国股市已经到底了,因为拖累美国股市最多的是金融股,而金融股暴跌的根源在于楼市.阻止楼市继续下跌的灵丹妙药是印钞票,油价跌了壹大半之后,美联储能够放手印钞票了,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且且仍会继续做下去,直到楼市止跌.事实上,美国最近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开始上升,说明楼市已有复苏的迹象.而在金融业内部,行业竞争的胜负已分,也加快了股市见底回升,因为股市的高低是由少数胜利者决定的,多数的失败者对股市已无影响(可是对经济和就业仍有影响)。

同理,美国汽车业的危机对美国的经济和就业可能有影响,但汽车股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资本市场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的功能----优胜劣汰。

中国的股市跌了70%,壹方面是因为炒得太高,在最高峰时期A股加H股的市值超过GDP的俩倍,而全球历史平均值大约是壹比壹;另壹方面,是因为过度收紧流动性,名义准备金率达到17.5%,再加上央票,实际准备金率超过30%,有学者统计国际上准备金率最高的历史记录是20%.如果实际准备金率降到20%,基础货币将增加四万多亿人民币,股市可能很快会回到三千点之上.事实上,实际准备金率(名义准备金率+央票)没有任何理由超过10%,所以迟早有八到十万亿的基础货币要放出来(否则农村的几十万亿土地怎么流转?

),所以A股迟早重上5000点.

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实际准备金率会降到20%或10%呢?

这个问题我壹定回答不出来,所以不做猜测.我所能见到且且相信的是,实际准备金率是在往下降的方向而不是往上升的方向走,因为名义准备金率在下降,央票发行量也在下降(但愿经济的下降速度不会更快).至于降息多少,对于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反而不是那么明显的,因为中国的降息和美国的降息基本上不是壹回事.美国的降息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完成的,所以对股市和楼市的影响立竿见影,而中国的货币供应由名义准备金率央票信贷规模等控制,跟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

要想了解中国的股市为什么涨不起来,请先见下面的数据:

九月份中国货币供应增速持续下滑.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下○五年五月以来的40个月新低,同比增长只有15.29%。

狭义货币供应(M1)和市场货币流通量(M0)增速也跌至单位数字,同比增长分别为9.43%及9.28%。

央行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九月末,M2、M1、M0余额分别为45.29万亿、15.57万亿、及3.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M2、M1比上月末分别低0.71及2.05个百分点。

今年前九个月净投放现金1350亿元,同比少投放60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供应数据显示中国的金融状况依然紧张,料未来货币政策将进壹步放松,庞大的外汇储备将为中国调整政策提供更多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见到货币供应仍然偏紧,但在往放松的方向走.反应到股市上面就是,股市全面上升的时机仍不到,但上升的潜力很大.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这个阶段,会有壹部分股票先涨起来,这壹些股票就是我们所说的“龙头股”。

龙头股不壹定是市值最大的企业,不壹定是PE最低的企业,不壹定是增长最快的企业,但壹定是本身现金充裕的企业,壹定是家喻户晓且口碑好的企业。

在这种人心虚弱的时候,任何负面的消息都会被加倍放大,任何增长的前景都会被打折扣,任何不熟悉的事物都意味着风险,而风险是大家当下(肯定不是去年,也可能不是明年)最不喜欢的东西。

因此,工行和建行很可能成为今后几个月的龙头股,因为他们的存贷比都只有60%左右,这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很强而业绩增长的前景不错。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入实质操作和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这俩家银行因其雄厚资金和庞大网络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长远壹点来见,工行和建行在个人理财和资产管理方面前景很好,不是壹般的好,是特别的好,相当的好。

在美国,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共同基金退休基金历史悠久,各有自己牢固的客户基础和分销网络,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很难跟他们竞争,更着重于个人理财服务方面(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之后这种局面可能有所改变)。

但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地位是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匹敌的,如果当下工行和高盛合作,或者建行和美林合作,推出新的基金(包括QDII),管理水平和资产规模很快就会超过现有的基金X公司。

中国的经济状况在全世界是最好最平稳的,但中国股市的表现显然和此不符,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复杂,但和中国基金经理的水平不无关系。

这也难怪,因为中国当下基金经理普遍都很年轻,十年之后,其中很多人可能会非常优秀。

可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能等十年吗?

资本市场“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的功能主要是由基金经理们具体执行的,基金经理的群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和经济体系的效率。

工行和建行很多从事个人理财的资深客户经理都受过CFP、RFP或CFA的培训,有十年之上的工作经验,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情况很熟悉,如果让这些人和高盛美林的专业人员合作(请他们做顾问就行了,不壹定要搞合资X公司),俩三年之内就能培养出壹大批的资产管理人才。

工行和建行的资产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市场前景比任何其他银行都要好,缺点在于过分偏重贷款业务,如果能够和他们各自的策略股东高盛和美林合作,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几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真正顶尖的银行控股X公司。

事实证明,美国银行式的银行控股X公司模式比花旗的金融超市模式和欧洲的全能型银行模式更有生命力。

中国崛起的壹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壹批中国X公司成为世界顶尖的企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见,工行和建行似乎离这个目标是最近的,以他们为龙头,带动中国金融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或许是壹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三)把央票变成国库券和企业债券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央票只是壹种能带来收入的资产,其它的资产包括国库券、企业债券、股票、物业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各种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

可是,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来见,尤其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见,央票的功能和其它任何证券都是不同的。

政府发行国债是为了集资搞建设或作为其它的支出,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也是为了投资或营运,债券和股票的功能都是改变资金(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配置。

但央行发行央票,除了付利息的支出以外,且不做任何的投资或支出,而是让资金离开经济体系,其效果等同于在自家后院挖壹个地窖把银子埋起来。

发行央票的理由不是为了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也不是为了控制银行的风险,而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快速增加。

最近几年我国由于贸易和资本帐户的双顺差,对人民币造成巨大的升值压力,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幅过快打击出口,央行发行人民币不断购买外汇,结果是,壹方面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另壹方面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高速增长。

为了防止人民币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货膨胀,央行不断发行央票吸纳人民币,经济学家把它叫做“对冲”。

壹方面不断发行人民币购买外汇,另壹方面再不断地发行央票和提高准备金率吸纳人民币,不断“对冲”的结果是产生了俩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五万亿人民币的央票,仍有七万多亿的准备金。

壹般说来,为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8%的准备金率(约四万亿的准备金)是壹个比较合适的指标;为了保障外贸的正常运行和控制外汇风险,维持相当于六个月到壹年的进口量所需的外汇储备(约八千亿美元)已经足够。

这也就是说,有8万亿的人民币(三万亿的准备金+五万亿的央票)是存放在央行(完全)没有得到利用的,相应地,有壹万二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存放在国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

这俩笔数大致相等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同壹笔资产,如果外汇储备减少壹万二千亿美元,按我们前面的分析,用于“对冲”的央票和准备金也会相应减少八万亿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相应减少八万亿。

那么,外汇储备会减少吗?

我认为不太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

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肯定会使中国的出口增速放慢,这是事实,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

可是,另壹方面,中国的进口成本(尤其是石油和原材料)下降得更快,贸易条件的改善,更可能让贸易顺差增加而不是减少。

事实上,随着海外金融危机的加深,中国的贸易顺差近三个月连创新高,十月份达到创纪录的三百五十亿美元。

不仅如此,随着海外经济陆续步入衰退而中国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中外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仍会进壹步增大,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热钱”会进入中国寻求“避难”或寻找机会。

最近香港金管局不断卖出港币吸纳外汇,以维持联系汇率不因港币过强而垮解,造成银行结余创纪录新高,隔夜拆息几乎为零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港币的超强是人民币进壹步走强的最明白无误的信号,人民币仍会继续升值,外汇储备仍会继续增加。

如果我们的金融体系尤其是货币发行机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央票规模会超过十万亿人民币,“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银子埋到地窖里边!

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利用这笔巨额财富吗?

中国需要用钱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企业需要资本金和流动资金,政府需要投资基建和公用事业,几千万从沿海地区返乡的农民工需要工作,几万亿的大小非等着减持,几亿百姓需要钱买房买车。

为什么壹方面几万亿资金闲置,另壹方面更多对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很显然,我们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率地分配资源。

如果央行把储备金率降到10%,同时把5万亿的央票全部赎回,会有什么后果呢?

答案是银行多了8万亿的现金,但少了俩千亿的利息收入。

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发行8万亿的国债和企业债,也就是说用8万亿的国债和企业债取代8万亿的央票和准备金,会有什么后果呢?

答案是银行的利息收入可能会增加俩千亿(因为企业债的利率较高),政府和企业会增加8万亿能够使用的资金。

如果这8万亿的资金能使用到适当的地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大大加快,人民的收入会快速提高,很多企业的利润会成倍增长,股市很快会重返5000点。

很多人会问,这样做的风险在那里呢?

会不会产生恶性通胀?

会不会产生新的泡沫?

会不会创造壹个像美国壹样的次贷危机?

会不会。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8万亿的基础货币且不是央行无中生有“印”出来的,它们本来就是属于市场的资金,当下只是把它们仍给市场而已。

即使把这8万亿全部仍给市场,我们的货币政策仍只能说是“中性”,谈不上“宽松”,因为我们仍没有多印壹毛钱的钞票。

美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才能叫“宽松”,比如说,最近美联储准备用八千亿美元买按揭证券和消费信贷,这八千亿就是“印”出来的,而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的7000亿救市计划是要靠发行国债的,不能算是印钞票,除非由美联储包销。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因为银行把钱贷给本来买不起房年的人买房,房价上升之后又以此为抵押增加消费信贷,壹旦房价开始下跌。

就。

完了。

如果我们上面所说的8万亿资金被用来炒作房地产,把北京上海深圳的楼价炒到几十万壹平方米,然后再把地产股和银行股炒翻几倍,然后再通过银行的再贷款(货币乘数)把8万亿变成18万亿。

结果肯定是不会比美国的情况更妙的。

可是,如果把这8万亿用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方面,主要用于增加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的投资,那么,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会大致平衡,既不会带来通货膨胀,更不会产生泡沫。

根据过去的经验,凡是中国自己能生产的东西,价格都是很难涨起来的,只有那些中国自己的生产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的东西,如石油铁矿石等,才有可能大幅涨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海外的金融危机带来全面的经济衰退,造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大跌,中国才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放手发展。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快速发展才不会招徕国际上过多的麻烦,因为中国增加进口符合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中国的崛起之路就在我们脚下,“时事造英雄”不只对个人和企业适用,对国家也是适用的。

当海外市场需求旺盛,而中国自己内需不足时,充分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是壹个很自然的选择;当海外市场需求疲弱,原材料价格大跌,而国内已经累积了相当规模的资本时,加速发展国内统壹市场是不二之选。

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最大障碍在于二元经济结构----小部分和国际接轨,大部分仍停留在远古时代---经济的二元结构必然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形成内部统壹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

而行成内部统壹市场的关键第壹是交通便利,第二是流动性充足,或者说,第壹是流动性充足,第二是交通便利。

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交换”,没有钱和路怎么交换?

鸦片战争后大量的战争赔款(包括买鸦片的支出)导致通货紧缩,是我国近代经济落后的壹个重要原因,而英国和日本在近代的崛起,和从中国得到大量的白银直接相关。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现金“窖藏”起来离开流通领域,导致货币供应不足使资产价格缩水,而其它国家大印钞票(这是解决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然后用他们的钞票来收购我们的资产,包括人民币、股票、房地产和生活用品,其经济效果跟当初用鸦片来换我们的白银、茶叶、瓷器和丝绸,是壹样的,结果都是中国的经济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而其它国家则过度发挥。

中国政府最近壹段时间的经济政策是很让人欢欣鼓舞的,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四万亿投资计划到央企增持股份,尤其是关于农村改革的方向,形成了壹个综合治理的格局。

可是,如何把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壹个重大的挑战。

西方经济学中且没有“央票”的概念,美国和英国也从没有外汇储备过多的“烦恼”,所以且无现存的理论可用。

最近俩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了1000多亿资金,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6000多亿资金,总共释放了不到8000亿资金。

在许多经济学家见来,这已经很“宽松”了,但8千亿跟8万亿比起来,仍只是壹个零头。

只要仍有壹毛钱的央票存在,我们的货币政策就不能说是“宽松”,因为,这意味着仍没有把本来属于市场的钱全部仍给市场。

如果我们在国内把8万亿的央票和准备金换成8万亿的国债和企业债,同时在国外把壹万二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换成石油和原材料储备,中国的崛起速度将会大大加快,也会帮助其它国家尽快从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

如何有效运用外汇储备和央票所占用的的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俩大金融战略,也是中国的发展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关于有效利用外汇储备的问题,留待下次专文探讨。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四)把壹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储备

中石油的四俩拨千斤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有负面影响,集中表当下出口下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也有正面影响,最明显的是石油价格跌了壹大半.如果石油价格真的能够重新回到三十美元以下,且且保持稳定,那么世界各国央行都能够放手大印钞票,把利率降到零,等待美国楼市暴涨,银行把已撇账的不良资产拨回,金融机构账面利润翻倍上升,然后大量批股集资,大量发放新的贷款,大规模兼且收购,全球股市再创新高.....这是美国在科网泡沫破灭以后,尤其是9.11以后所走的路线,当下仍能够重走壹遍吗?

答案是不太可能,因为石油输出国不答应.

石油价格下跌对于石油进口国是福音,对于石油出口国则是恶梦.当发达国家不断开会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欧佩克不断开会讨论减产以应付石油价格下跌的危机。

石油价格下降了壹大半,石油输出国的净收入已经不见了三分之二之上,当下仍要减产......如果石油价格长期处于五十美元以下,有些石油输出国将爆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全球新生成的石油生产能力,很多属于第二次开采或深海开采,生产成本已经达到70美元了。

如果石油价格长期低于七十美元,石油产量会自然下降,而在石油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投资会下降更快,已经开使的项目也会终止--为油价将来再创新高埋下伏笔--因为石油需求量的下降是非常短暂的,因为全世界壹半之上的石油需求增量都来自中国,而中国今后十年的石油进口量很可能要翻倍.(想想八亿农民!

因此,石油价格的狂升暴跌,不论对石油进口国仍是石油出口国都是灾难。

中国此时把部分外汇储备直接转化为石油储备,能够起到壹石三鸟的作用:

保障国内石油供应,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提高外汇投资回报。

不过,以石油现货市场的规模,可能很难容纳壹千亿美元的投资,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上述三个目标,能够考虑动用俩千亿美元收购已上市石油X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尤其是中石油H股。

中石油H股的价格不到A股的三分之二,分红派息超过5厘,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见,也是外汇储备投资的上上之选,如果中国政府不出手,巴菲特迟早卷土重来。

事实上,今年第三季度中,在股市下滑的形势下,巴菲特(WarrenBuffett)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X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已经通过市场增持成为原油生产商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最大股东。

中国从来不缺劳动力,当下也不缺资本,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使用效率之后,将来也不会缺土地。

如果说,中国的崛起有什么物质障碍的话,我能想到的只有石油。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石油问题,除了上述的权宜之计外,关键仍在中东,尤其是伊拉克。

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之上,而开采成本比其它地方低很多。

从石油进口依存度来见,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比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高得多,中国目前有超过50%的进口来自中东,而美国只有27%。

伊拉克的人口只有俩千多万,但石油储备占全世界的十分之壹,仅次于沙特和伊朗,高于俄罗斯。

伊拉克已探明可开采的油田有80个,但真正已开采的油田只有十几个,且设备老化、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伊拉克的重建和发展,除了需要大量投资于石油的开采、运输和储藏,仍包括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道路、机场、港口等的基本建设;供水、供电、供气的市政建设;医疗、教育、娱乐、宗教等的人文建设;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网络建设;当然也包括维持社会治安的整套体系的建设。

从社会发展阶段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