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640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docx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

隧道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

隧道三台阶法开挖施工工法

智文忠、程鹏、崔乐超

1.前言

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中,传统的施工方法有双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等,这些施工方法进度慢、工效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基本靠人工开挖,工效低、速度慢,难以满足客运专线工期要求;拆除临时支护时,正洞初期支护会因突然卸载而出现大的变形,存在安全风险;各分部开挖面循环衔接性差,相互干扰大,施工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临时支护反复拆除,成本投入大等。

而目前国内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以下问题:

对工期紧迫性的要求,需组织快速施工;工程水文地质复杂,可变性大,须选择一种能适应地质变化而迅速过渡的施工方法;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大型施工机械的优势,以求最佳的施工进度;把长期施工实践所积累的作业习惯融合于施工方法中,做到高工效,易掌握,达到快速形成施工能力的目的等要求。

借鉴近几年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成功经验,规避传统施工方法的局限性,以加快隧道施工进度、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为目的,在重庆沿江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提出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步骤、控制要点、劳动组织、机具设备等,突出大断面软岩隧道开挖施工的技术特点,总结完善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1施工空间大,方便机械化施工,可以多作业面平行作业。

部分软岩或土质地段可以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工效较高;

2.2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便于灵活、及时地转换施工工序,调整施工方法;

2.3适应不同跨度和多种断面形式,初期支护工序操作便捷;

2.4在台阶法开挖的基础上,预留核心土,左右侧错开开挖,利于开挖工作面稳定;

2.5当围岩变形较大或突变时,在保证安全和满足净空要求的前提下,可尽快调整闭合时间;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开挖断面为I级公路二车道和三车道,具备一定自稳条件的Ⅳ、Ⅴ级围岩地段隧道的施工。

不适用于围岩地质为流塑状态、洞口潜埋偏压段(但经过反压处理或施作超前大管棚后可采用)。

4.施工工艺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是以弧形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以前后七个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开挖,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施作仰拱

 

 

 

图5.1-1施工工艺流程图

5.2三台阶七步开挖发施工步骤

施工步骤见附图5.2-1,开挖透视见附图5.2-2,施工工序见附图5.2-3

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

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

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

上台阶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

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附图5.2-1开挖步骤图

 

施工步骤:

第1步:

施作超前支护后,开挖拱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作拱部初期支护;

第2、3步:

开挖左右侧中台阶并施作初期支护;

第4、5步:

开挖左右侧下台阶并施作初期支护;

第6步:

分别开挖上、中、下台阶核心土;

第7步:

开挖隧底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附图5.2-2开挖透视

 

附图5.2-3施工工序图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

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6步,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

分别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第7步,隧底开挖:

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底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宜为4~6m。

5.3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要点

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并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部台阶长度或施工方法,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及早封闭成环,保证施工安全。

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支护,防止围岩松弛,保证隧道开挖安全。

在断层、破碎带、浅埋段等自稳性较差或富水地层中,超前支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以机械开挖为主,必要时辅以弱爆破;

2.弧形导坑应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后及时支护;

3.其他分步平行开挖,平行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

4.仰拱紧跟下台阶,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

5.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保证施工安全;

6.完善洞内临时防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浸泡拱墙脚基础。

6.材料与设备

6.1材料:

本工法使用的材料都是常用的,不作说明。

6.2设备:

本工法操作简单,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见表6-2-1,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酌情调整。

6-2-1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

序号

作业项目

机具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开挖

电动压风机

20m3/min

5

高压供风

双液注浆机

4m3/h

2

注浆

风镐

G10

8

开挖修边

风动凿岩机

YT-28

15

系统锚杆、超前支护、局部爆破钻眼

挖掘机

CAT320C

1

开挖、装碴

自卸车

20t

6

出碴

装载机

小松WA470

2

装碴

泥浆泵

100m3/h

2

排水

2

初期支护

钢筋切断机

QJ40—1

1

加工钢筋

钢筋折弯机

40

1

加工钢筋

电焊机

BX—300

5

加工钢架、格栅及

其他钢构件

电焊机

BX—400

2

加工钢构件

台式钻床

SP-25A

1

加工钢构件

搅拌机

JS500

2

拌合混凝土

湿喷机

TK961

3

喷射混凝土

3

量测仪器

全站仪

索佳SET2130R

1

水准仪

PENTAXAP-128

1

铟钢尺

2

4

通风

通风机

SDF-No12.5

1

2×110kw

7.质量控制

7.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法以《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7.2质量保证措施

在满足作业空间和台阶稳定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台阶长度,核心土长度应控制在3~5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挖长度,根据围岩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循环进尺,每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1.5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超前支护,控制好超前支护外插角,严格按注浆工艺加固地层,保证隧道开挖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施工。

隧道周边部位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其余部位宜采用机械开挖,局部需要爆破时,必须采用弱爆破,不得超挖。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钢架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制作和架设。

钢架应架设在坚实基面上,严禁拱(墙)脚悬空或采用虚碴回填。

钢架应与锁脚锚杆(管)焊接牢固。

隧道超挖部位必须回填密实,严禁初期支护背后存在空洞。

必要时初期支护背后应进行充填注浆,保证初期支护与围岩密贴。

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

应完善洞内临时防排水系统,严禁积水浸泡拱(墙)脚及在施工现场漫流,防止基底承载力降低。

当地层含水量大时,上台阶开挖工作面附近宜开挖横向水沟,将水引至隧道中部或两侧排水沟排出洞外。

必要时应配合井点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隧道仰拱以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反坡施工时,应设置集水坑将水集中抽排。

8.安全措施

本工程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8.1隧道进洞前应做好洞顶及洞口防排水系统。

洞顶及洞口排水沟应铺砌,用砂浆抹面,防止地表水及施工用水下渗,影响结构安全。

8.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应做好工序衔接。

工序安排应紧凑,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引起围岩失稳。

初期支护应及时封闭成环,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时间宜控制在15d左右;

仰拱应超前施作,仰拱距上台阶开挖工作面宜控制在30~40m。

铺设防水板、二次衬砌等后续工作应及时进行。

对于土质隧道,衬砌应紧跟仰拱施工,一般为15~20m,衬砌距开挖掌子面最大不得超过60m;对于岩石爆破隧道,衬砌距开挖掌子面距离须满足爆破距离要求;

8.3中、下台阶左、右侧开挖应错开,严禁对开,左右侧错开距离宜为2~3m。

8.4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增加拱(墙)脚锁脚锚杆(管)、增设钢架拱(墙)脚部位纵向连接筋、扩大拱(墙)脚初期支护基础及增设拱(墙)脚槽钢垫板等增强拱(墙)脚承载力等措施控制变形。

9.环保措施

本工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当地的有关环保政策和有关规定。

9.1施工现场按照设计统一规划、业主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

9.2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

处理的工艺流程为:

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

9.3严禁乱倒、乱卸。

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按规定分开收集,做到每班清扫,每班清运。

9.4施工道路上要适量洒水,减少粉尘污染。

9.5隧道施工应加强洞内通风,作业环境应符合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10.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

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经济效益方面尤为突出,与传统的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拓展了隧道的施工空间,可以做到大型施工机具生产效率最大化,避免了CRD法作业空间小、限制了大型施工机具使用的尴尬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施工产值,缩短了整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工期;二是降低了人工用量和劳动强度,节约了工费成本,由以往密集型劳力施工转变为机械化、程序化施工;三是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没有临时支护环节,节约了大量的临时支护成本,减少投资浪费;四是工程质量满足验标要求,操作便捷,推广性强;

以重庆沿江高速公路古树岩1、2号隧道为例,与传统的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相比,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有效地发挥了大型施工机具的使用效率,施工进度达到了月平均90-100m/月,经济效益显著。

10.2社会效益

古树岩1、2号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技术,领先重庆沿江高速公路全线其它重难点隧道工程,第一个顺利贯通,受到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其他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

突破了大断面隧道安全风险高、施工进度慢、施工难度大这一难题,社会效益显著。

10.3环保效益

该工法施工现场按照设计统一规划、遵循业主和施工环保要求进行实施,隧道地下水及施工用水从核心土开槽引排至集水井,既不影响施工又方便污水处理。

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按规定分开收集,做到每班清扫,每班清运,施工环境粉尘污染少。

该工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可节约大量能量资源,环保、节能效益良好。

11.工程实例

在沿江高速公路后续开工的总长6017米的新屋基特长隧道和2000米的佛儿岩隧道、塘垭口隧道、晒顶堡隧道等,均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取得了安全、质量、进度的良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