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652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docx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

《化工传递过程》讲稿

【讲稿】

第一章传递过程概论(4学时)

传递现象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递过程:

物理量(动量、热量、质量)朝平

衡转移的过程即为传递过程。

平衡状态:

物系内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如

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等不存在梯度。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三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传递过程的研究,常采用衡算方法。

第一节流体流动导论

流体:

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微元体:

任意微小体积。

流体质点:

当考察的微元体积增加至相对于分子的几何尺寸足够大,而相对于容器尺寸充分小的某一特征尺寸时,便可不计分子随机运动进出此特征体积分子数变化所导致的质量变化,此一特征体积中所有流体分子的集合称为流体质点。

可将流体视为有无数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一)流体的密度

流体的密度:

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

对于均质流体

对于不均质流体点密度

*流体的点密度是空间的连续函数。

*流体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

流体的比体积:

单位流体质量的体积。

(二)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可压缩流体:

密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称为可压缩流体。

(气体)

不可压缩流体:

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液体)

(三)流体的压力

流体的压力(压强,静压力):

垂直作用于流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四)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1.质量力(重力)

单位流体质量所受到的质量力用

表示。

在直角坐标

三个轴上的投影分量分别以X﹑Y﹑Z表示。

2.表面力:

表面力是流体微元的表面与其临近流体作用所产生的力用Fs表示。

在静止流体中,所受外力为重力和静压力,这两种力互相平衡,利用平衡条件可导出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上式表明对于一定密度的液体,压力差大小与深度h成正比.故液柱高度h可用来表示压力差的大小,这就是用mmHg或mH2O柱表示压力单位的依据。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一)流速与流率

1.流速

流速即流体流动的速度。

对于任意流动状态速度为一空间向量,以u表示。

设u在直角坐标系x、y、z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为ux、uy和uz。

,在dθ时间内流体流过的距离为ds,且ds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距离为dx、dy和dz,则流速的定义式为

若流体流动与空间的三个方向有关,称为三维流动;与两个方向有关。

称为二维流动;仅与一个方向有关,则称为一维流动。

在化学工程中,许多流动状态可视为一维流动,例如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经过进口和管件一定距离后的流动状态,属于与管轴平行的一维流动。

流体在导管或设备内作一维流动时,流速方向与流动的横断面(流动截面)相互垂直,在流动截面上各点的流速称为点流速。

一般情况下,各点流速不相等,在同一截面上的点流速的变化规律称为速度分布。

2.流率:

流率为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流动截面的量,以流体的体积计量称为体积流率(习惯上称流量),/s;以质量计量称为质量流率,kg/s。

在流动截面上任取一微分面积dA,其点流速为ux,则通过该微分面的积体积流率dVs为dVs=uxdA

质量流率与体积流率的关系为

3.主体平均流速

当流体通过流动截面时,由于各点的流速不相等,实际应用很不方便。

在工程上为了简化计算,通常采用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称为主体平均流速。

(二)稳态流动与不稳态流动

稳态流动:

当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流速、流率和其他有关的物理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稳态流动或定常流动。

非稳态流动:

流体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有关物理量中只要有一个随时间而变化,则称为不稳态流动或不定常流动。

在传递过程中的稳态和非稳态过程与流体流动的稳态和非稳态区分相类似。

(三)粘性定律和粘度

流体具有粘性,表现在流体运动时,由于粘性作用,流体层之间会产生剪切力;而且当流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它会附着于壁面上不滑脱。

流体运动时的粘性作用,可用牛顿粘性定律描述。

1.牛顿粘性定律

为了说明流体运动时的粘性作用,可考察图1-3两平板间的流体运动情况。

由于粘性作用,下板表面上已运动的流体便带动其上相邻的一层流体沿x方向流动,依此类推,两板间的流体将全部沿x方向流动。

由于上板静止,故各层流速就沿y向逐层减慢,至上板面处的流体层速度为零。

经历一段时间后,流动达到稳态,两板间的流体建立起如图1-3所示的速度分布曲线。

凡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否则为非牛顿型流体。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相对分子质量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如水、空气等;而某些高分子溶液、油漆、血液等则属于非牛顿型流体,本书涉及的流体多为牛顿型流体。

2.动力粘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简称粘度)可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即由式(1-16)忽略负号得

故粘度的物理意义为单位速度梯度时,作用在两层流体之间的剪应力。

粘度有两种常用单位:

SI单位和物理单位。

粘度是流体状态(温度、压力)的函数,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压力对液体粘度的影响可忽略,气体的粘度在压力较低时(<1000kPa)影响很小,在更高压力下,则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四)粘性流体与理想流体

自然界中存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粘性流体:

具有粘性的流体统称为粘性流体或实际流体。

理想流体:

完全没有粘性即μ=0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理想流体,它只是为了便于处理某些流动问题所作的假设而已。

(五)非牛顿型流体

根据剪应力与速度梯度(亦称剪切速率)关系的不同,可将非牛顿型流体分为若干类型。

图1-4表示出了几种常见类型的非牛顿型流体的剪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关系曲线(a线为牛顿型流体)。

(六)流动型态与雷诺数

流体流动时,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可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和湍流。

这一现象是由雷诺(Reynolds)首先发现的。

下面先介绍雷诺的这一著名实验。

1.雷诺实验

图1-5为雷诺实验装置示意图。

将一入口为喇叭状的玻璃管浸没在透明的水槽中,在管的出口处装有阀门用以调节水的流出速率。

水槽上方放置小瓶,内充有色液体,将此有色液体从小瓶底部引出经针阀调节后注入玻璃管的中心部位。

从有色液体的流出状态可以观察到管内水流中质点的运动情况。

随着水流速的逐渐提高,当达到某一数值时,细线状的有色液体开始出现不规则的波浪形,流速再提高,细线波浪加剧直至被冲断而向四周散开,最终导致整个玻璃管中的水流呈现均匀一致的颜色,如图1-6(b)所示。

这种现象表明,在高的水流速度下,水的质点除了沿管路向前运动之外,各质点还作不规则的脉动,且彼此之间相互碰撞与混合。

2.雷诺数:

雷诺发现,若改用不同的流体在不同直径的管内进行实验,除流速u之外,流体的密度ρ、粘度μ和管径d也都影响流动型态。

实验表明,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若Re<2000,则流动总是层流;而当Re>10000时,流动一般都为湍流;而当Re在2000~10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亦可能是湍流。

若受外界条件影响,如管道直径或方向的改变、外来的轻微振动都易促使过度状态下的层流变为湍流。

(七)动量传递现象

牛顿粘性定律描述了流体层流时动量传递现象。

层流流体在流向上的动量,沿着其垂直方向由高速流层向低速流层传递,导致流体层间的剪应力,也可以理解为由于流体层的速度不同而发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流层内摩擦表现了流体的粘性作用。

层流时由于流体粘性作用所引起的动量传递现象,本质上是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传递过程。

流体在湍流时,不但存在分子动量传递,而且还存在大量流体质点高频脉动引起涡流传递。

涡流传递作用一般要比分子传递高几个数量级。

因此,湍流时的涡流动量通量比分子传递通量大得多,相比之下,湍流时分子传递通量可忽略。

流体湍流时由于旋涡混合造成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所引起的动量传递现象,属于涡流传递过程。

第二节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

如物系中存在着速度、温度和浓度梯度,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既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也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前者称为分子传递,后者称为涡流传递。

由分子运动引起的动量传递,可采用牛顿粘性定律描述;由分子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为热传导的一种形式,可采用傅立叶定律描述;而分子运动引起的质量传递称为分子扩散,则采用费克定律描述。

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和费克定律都是描述由分子运动引起的传递现象的基本定律。

(一)牛顿粘性定律

牛顿粘性定律可用式(1-16)表示

式(1-16)中剪应力τ是作用在与y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力,也表示y方向的动量通量。

式中的负号表示动量通量方向与速度梯度方向相反,即动量朝着速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μ为流体的动力粘度,一般简称为粘度。

(二)傅立叶定律

对于导热现象,可采用傅立叶定律(Fourier’slaw)描述

式中的q为y方向的导热速率;A为垂直于热流方向(y向)的导热面积。

式中负号表示热通量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即热量是朝着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

导热系数k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同物质的k值差别很大。

对于同一物质,导热系数主要是温度的函数,压力对它的影响不大,但气体的导热系数在高压或真空下则受压力的影响。

对于同一物质,k值可以随不同方向变化,若k值与方向无关,则在此情况下的导热称为各向同性导热。

(三)费克定律

在混合物中若各组分存在浓度梯度时,则发生分子扩散。

对于两组分系统,分子扩散所产生的质量通量,可用下式描述

式中负号表示质量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组分A朝着浓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扩散系数与组分的种类、温度、组成等因素有关。

由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和费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1-6)、(1-24)、(1-25)可以看出,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规律存在着许多类似性,即各过程所传递的物理量都与其相应的强度因素的梯度成正比,并且都沿着负梯度(降度)的方向传递。

各式中的系数只是状态函数,与传递的物理量及梯度无关。

因此,通常将粘度、导热系数和分子扩散系数均视为表达传递性质或速率的物性常数。

由于上述三式中,传递的物理量与相应的梯度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故上述这三个定律又常称为分子传递的线性现象定律。

二、动量通量、热量通量与质量通量的普遍表达式

(一)动量通量

(动量通量)=—(动量扩散系数)*(动量浓度梯度)

(二)热量通量

(热量通量)=—(热量扩散系数)*(热量浓度梯度)

(三)质量通量

(质量通量)=—(质量扩散系数)*(质量浓度梯度)

(四)分子传递的类似性

通过以上对于动量通量、热量通量和质量通量的分析,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通量,均等于各自量的扩散系数与各自量浓度梯度乘积的负值,故三种分子传递过程可用一个普遍的表达式来表述,

即(通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

(2)动量、热量和质量扩散系数具有相同的因次。

(3)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递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动量、热量和质量。

各量的传递方向均与该量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故通量的普遍表达式中有一负号。

通常将通量等于扩散系数乘以浓度梯度的方程称为现象方程(phenomenologicalequation)它是一种关联所观察现象的经验方程。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有统一的、类似的现象方程。

动量扩散系数(运动粘度)v、热量扩散系数(导温系数)α和质量扩散系数DAB可分别采用式(1-26)、(1-27)和(1-25)定义,三者的定义式均为微分方程。

动量、热量和质量浓度梯度分别表示该量传递的推动力。

对于各量传递的方向和梯度方向可作如下规定:

沿坐标轴(y轴)方向为传递的正方向,即当y值增加时,速度、温度和组分A浓度的值都降低,

但依梯度的定义,其相应量增加的方向为梯度的正方向,故此处坐标轴的相反方向(-y)即为梯度的正方向,亦即传递方向与梯度方向相反。

因此,现象方程中有“负”号时表示传递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同而梯度与坐标轴方向相反。

反之,现象方程中有“正”号时,表示传递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而梯度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同。

第三节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规律,根据欲解决的问题需要,可以在设备尺度、流体微团尺度和分子尺度三种不同范围进行分析研究。

分子尺度范围的传递过程是由分子微观运动引起,其宏观上的传递规律已在上一节中用现象方程描述。

对于设备尺度和流体微团尺度范围的传递规律,则依据守恒原理运用衡算(Balance)方法进行。

依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动量守恒(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原理,对设备尺度范围进行的衡算称为总衡算或宏观衡算;对流体微团尺度范围进行的衡算称为微分衡算或微观衡算。

进行衡算时必须确定一空间范围,这一衡算的空间范围称为“控制体”,包围此控制体的边界面称为“控制面”。

控制体大小、几何形状的选取则根据流体流动情况、边界位置和研究问题的方便等来确定。

一、总衡算

总衡算或宏观衡算是针对某设备或其代表性部分,依据守恒原理进行传递规律的研究。

因此,控制体为一宏观的空间范围。

总质量衡算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探讨控制体进出口流股的质量变化与内部流体总质量变化的关系。

总能量衡算是依据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探讨控制体进出口及环境的状态、能量变化与内部总能量变化的关系。

总动量衡算是依据动量守恒(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分析控制体进出口流股的动量变化与内部动量变化及受力作用的关系。

总衡算的特点是由宏观尺度的控制体外部(进出口及环境)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来考察控制体内部物理量的总体平均变化,而对控制体内部逐点的详细变化规律无法得知。

衡算可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转换及消耗、设备受力等问题。

下面讨论有关总质量和总能量衡算问题,关于总动量衡算,可参阅有关著作。

(一)总质量衡算

1.简单控制体

简单控制体系指控制体是流动系统中的某一段管道、一个或数个设备等。

流体的进出口可以有若干个,进出口流体的流速方向与控制面垂直。

2.总质量衡算的通用表达式

将质量守恒原理应用于控制体为任一宏观空间范围、有多个进出口且流动方向与控制面的法向存在夹角的情况,可以得出总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总能量衡算

总能量衡算在化工管路计算、流体输送机械的选择以及流量测量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首先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总能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再介绍这一方程在化工流动系统中的应用。

二、微分衡算

上面讨论的总衡算方法,是由控制体外部(进出口及环境)有关流体物理量变化来考虑内部物理量的总体平均变化情况,而对于控制体内部流体物理量逐点的变化规律无法解决。

例如对于流体流过管截面的流速情况,总质量衡算只能解决主体平均流速问题,而截面上各点的速度变化规律(速度分布)则无法求解。

要进一步探讨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规律问题,必须在流体微团尺度范围的控制体中进行微分衡算,导出微分衡算方程,然后在特定的边界和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求解,才能得到描述流体流动体系中每一点的有关物理量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微分衡算是在流体任一微分的体积单元即微元体中进行,故又称微观衡算。

微分衡算所依据的物理定律与总衡算一样,微分质量衡算依据质量守恒原理;微分能量衡算依据能量守恒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动量衡算则依据动量守恒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在传递过程中,对单组分流体流动系统或不考虑组分浓度变化的多组分流体流动系统,进行微分质量衡算所导出的方程称为连续方程。

对流体流动系统,进行微分能量衡算所导出的方程称微分能量衡算方程或能量方程。

对流体流动系统,进行微分动量衡算所导出的方程称运动方程。

对组分浓度变化的多组分流体流动系统中某一组分,进行微分质量衡算所导出的方程称为微分质量衡算方程或对流扩散方程。

依据守恒原理,运用微分衡算方法所导出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运动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统称为变化方程。

描述分子传递的现象方程即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和费克定律又称本构方程。

变化方程和本构方程是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理论计算的基本方程。

【讲稿】

第二章动量传递概论与动量传递微分方程(4学时)

如前所述,为了揭示流体流动系统内部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解决诸如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流动阻力的计算等问题,必须进行微分质量与微分动量衡算。

本章通过对等温流动体系进行微分质量衡算和微分动量衡算,建立描述动量传递的变化方程——连续性方程与运动方程。

第一节描述流动问题的两种观点

在推导流体流动的微分衡算方程之前,首先对推导方程采用的观点及物理量的时间导数作一简单介绍。

一、欧拉观点与拉格朗日观点

在研究和分析流体流动时,常采用两种观点:

欧拉(Euler)观点与拉格朗日关点(Lagrange)。

(一)欧拉观点

欧拉观点以相对于坐标固定的流场内的任一空间点为研究对象,研究流体流经每一空间点的力学性质。

如果每一点的流动规律都已经知道,则整个流场的运动规律也就知道了。

其具体方法是,在流体运动的空间中取一位置、体积均固定的流体微元,对此流体微元依据守恒定律作相应的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微分方程。

为了获得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可以对微分方程积分。

采用欧拉观点进行微分衡算时,选取的衡算范围为一微团尺寸范围的控制体(流体微元)。

它的特点是体积、位置固定,输出和输入控制体的物理量随时间改变。

(二)拉格朗日观点

与欧拉观点不同,拉格朗日观点的着眼点不是流体空间上的固定点,而是流体运动的质点或微团,研究每个流体质点自始至终的运动过程。

如果知道了每一个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则整个流场的运动状况也就清楚了。

在微分衡算中,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是在运动的流体中,选取任一质量固定的流体质点,将守恒定律用于该流体质点,进行相应的微分衡算,从而得出描述物理量变化的微分方程。

采用拉格朗日观点进行微分衡算时,所选取的流体质点的特点是质量固定,而位置和体积是随时间变化的。

这是由于质点随流体一起运动,而流体在不同位置的状态不同,故质点的体积亦随之受到压缩或膨胀。

将上述流体质点称为微元系统,系统外的流体称为环境。

在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这两种观点均可采用,但选择哪一种观点比较合适,则视问题的分析研究较为简化而定。

本章推导连续性方程采用欧拉观点,而推导运动方程则采用拉格朗日观点

二、物理量的时间导数

在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中,众多物理量如密度、速度、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传递过程速率大小的量度。

物理量的时间导数有三种:

偏导数、全导数和随体导数。

下面以测量大气的温度t随时间θ的变化为例说明之。

气温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可表为t=t(x,y,z,θ),t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

第二节连续性方程

在单组分等温流体系统(如水)或组成均匀的多组分混合物系统(如空气)中,运用质量守恒原理进行微分质量衡算,所得方程称为连续性方程。

一、连续性方程的推导

连续性方程的推导采用欧拉观点。

如图2-1所示,在流场中的空间点M(x,y,z)处取一微元控制体dv=dxdydz,其相应的各边分别与直角坐标系的x、y和z轴相平行。

设位于M点处流体的速度为u,密度为ρ,且u和ρ均为空间和时间的函数。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所选取的控制体进行质量衡算,得

(流出质量流率)-(流入质量流率)+(累积质量速率)=0

式(2-6)即为流体流动时的微分质量衡算方程,亦称连续性方程。

任何流体的流动均满足此方程,即对于稳态或非稳态流动、理想流体或实际流体、不可压缩流体或可压缩流体、牛顿型或非牛顿型流体均适用。

连续性方程是研究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微分方程之一。

二、对连续性方程的分析

三、柱坐标与球坐标系的连续性方程

化工过程中所处理的流体大多为圆形管道或容器内的流动,此时采用柱坐标来表达微分衡算方程要比直角坐标方便。

又如流动系统为球形或球形的一部分时,宜采用球坐标系的方程。

下面给出这两种坐标系对应于式(2-6)的连续性方程的推导结果,其推导过程从略。

第三节运动方程

通过微分动量衡算,可以导出流体的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与连续性方程结合起来,可以处理许多流体流动问题。

一、用应力表示的运动方程

(一)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微元上的表达式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即牛顿第二定律,流体的运动也不例外。

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于运动着的流体时,可理解为:

流体的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应等于作用在该流体上的诸外力向量之和,即

由于采用拉格朗日观点,故在推导微分动量衡算方程时,可在流场中选一固定质量的流体微元即微元系统,如图2-3所示,考察该微元系统随环境流体一起流动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二)作用在流体上的外力分析

式(2-18)左侧的dF为作用在微元系统上的合外力。

在第一章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中已提到,按作用力的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两类:

体积力和表面力,下面将这两类力更深人地予以讨论。

1.体积力

体积力(Bodyforce)亦称质量力,是作用在所考察的流体整体上的外力,它本质上是一种非接触力。

例如地球引力、带电流体所受的静电力、电流通过流体产生的电磁力等均为体积力。

2.表面力

流体微元与其周围环境流体(有时可能是固体壁面)在界面上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表面力(surfaceforce)。

表面力又称为机械力,本质上是一种接触力。

(三)用应力表示的运动方程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知,作用在流体微元系统上的合外力为体积力与表面力之和,即

下面以图2-3所示的流体微元所受到的机械应力或表面应力的情况为例进行讨论。

图中示出的流体微元的6个表面上都受着与之毗邻的环境流体而来的机械应力。

每一个这样的机械应力,在直角坐标系上又都可以分解成为三个平行于x,y和z三个坐标轴的应力分量。

在图2-3中仅示出了x方向上的这种机械应力分量。

图2-3中的机械应力分量的下标含义同前。

下面首先考察微元流体系统在x方向上受到的体积力和表面力。

显然

二、牛顿型流体的本构方程

对于三维流动系统,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但其内容已超出本课程的范围。

下面仅给出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其推导过程可参见有关专著。

(一)剪应力

在第一章中曾经指出,对于牛顿型流体的一维流动,当速度梯度与y轴方向相同时,剪应力与剪切速率(或形变速率)成正比,即

式(2-33)仅可用于描述一维流动时剪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三维流动,情况要复杂得多,每一剪应力与其相应两方向的形变速率有关。

(二)法向应力

第一章曾经指出,流体静止时,法向应力在数值上即为流体的静压力。

当流体流动时,这一关系并不成立。

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其一是流体的压力,它使流体微元承受压缩,发生体积形变;其二由流体的粘性作用引起,它使流体微元在法线方向上承受拉伸或压缩发生线性形变。

三、奈维.斯托克斯方程

现将牛顿型流体的本构方程(2-34)及(2-35)代人式(2-27)中,经简化后即可得流体的运动方程的最终形式为

四、对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分析

(一)方程组的可解性

以直角坐标系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2-36a、b、c)为例讨论。

对于等温流动(μ=常数),方程中共有5个未知量,而方程亦有5个,即连续性方程(2—6)和运动方程(2—36a)、(2-36b)、(2-36c),以及流体的状态方程f(ρ,p)=0。

因此原则上讲,奈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可以应用数学方法求解的。

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将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普遍解求出,其原因是方程组的非线性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