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822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docx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病理:

  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

  

(一)病机:

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

  

(二)病位:

心肾(属里)

  (三)病性:

全身虚衰证

  (四)成因:

  它经转属(太阳病汗下太过,内夺肾阳;太阴病误治,脾损及肾)

  自然传变、风寒直中。

  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

  

(一)主证:

但欲寐

  主脉:

微细

  

(二)经络症状:

咽痛

  (三)分型:

  寒化证:

但欲寐,恶寒肢厥、下利清谷,小便清,脉微欲绝。

  热化证:

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少阴病治则:

  阳虚寒化证:

温经回阳一一四逆汤为代表

  阴虚热化证:

育阴清热一一黄连阿胶汤为代表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

  【提要】少阴病辨证提纲。

  脉:

  微一一微弱无力,似有似无一一心肾阳虚,鼓动无力

  细一一脉形细小如丝一一阴虚血少,脉道不充

  证:

但欲寐。

表现:

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精神恍惚,极度疲乏。

  机理:

心肾阳气虚衰,心神反为阴寒所困。

  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

  A.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B.下利便脓血

  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

  D.脉微细,但欲寐

  E.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2)

  【提要】少阴寒化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原有证:

  欲吐不吐---下焦阳虚,寒邪上逆,胃失和降

  心烦---虚阳与寒邪相争

  但欲寐----阳虚已甚,神失所养

  病程:

五六日---病经数日,邪更深入

  现在证:

  自利---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脾失升运

  口渴---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津不布达

  小便色白---肾阳虚衰,不能制水

  病机: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诊断:

少阴病形悉具

  辨证:

“虚故引水自救”//“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283)

  【提要】少阴病阴盛亡阳的脉症。

  咽痛——少阴之脉循喉,虚阳循经上扰

  下利——肾阳虚衰,中焦失于温煦,脾胃升降失常,寒湿下注

  呕吐——浊阴上逆

  

  三、少阴病治禁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5)

  【提要】少阴里证禁用汗法。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6)

  【提要】少阴病阴阳两虚禁用汗、下法。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3)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24)

  【提要】少阴病阴盛阳衰的证治。

  少阴病

  脉沉 沉而微细----阳气虚衰,阴寒极盛

     举脉略证----应有但欲寐等证

  治疗 急温之----早期治疗

     宜四逆汤---回阳救逆

  【辨治要点】

  病机: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主症:

四肢厥逆,身踡恶寒,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脉微细,但欲寐。

  治法:

温肾回阳。

方用四逆汤。

  下列证候,哪项不是四逆汤的主要脉证:

  A.下利肢厥

  B.但欲寐

  C.脉微而沉

  D.下利脉微

  E.小便清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四逆汤。

  

(二)通脉四逆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加葱),或腹痛(去葱加芍药),或干呕(加生姜),或咽痛(去芍药加桔梗),或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通脉四逆汤主之。

(317)

  【提要】少阴阴盛格阳的证治。

  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少阴寒化证

  脉微欲绝——真阳衰竭之危候

  身反不恶寒,面色赤——虚阳上浮

  或然证:

  腹痛——阴寒凝结,脾络不通

  干呕——阴寒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咽痛——虚阳上浮,扰及咽部则;

  利止脉不出——阳气欲绝,下利至甚,无物可下,阴液将竭

  【辨治要点】

  病机: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主症:

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治法: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方用通脉四逆汤。

  【方义】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相同,但重用附子,倍用干姜。

  通脉四逆汤的主要病机是:

  A.邪从寒化,阳不外达

  B.阴寒内盛,阳不化津

  C.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D.阴寒内盛,寒湿凝滞

  E.病情向愈,阳气复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通脉四逆汤的主要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为何汤证的辨证关键:

  A.四逆汤证

  B.四逆加人参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通脉四逆汤证。

  (三)白通汤证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4)

  【提要】少阴阴盛戴阳证的证治。

  下利——肾阳虚衰较重,阴寒内盛,伤及脾阳,脾肾虚衰,寒湿下注

  本条省略一关键症状“面赤”

  【方义】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用量,加葱白而成。

  【辨治要点】

  病机:

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主症:

下利、面赤、恶寒踡卧、四肢逆冷、脉微细、但欲寐等。

  治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方用白通汤。

  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A.干姜,附子

  B.附子,甘草

  C.附子,葱白

  D.甘草,干姜

  E.干姜,葱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

所以相同的药物是干姜和附子。

  白通汤的病机是:

  A.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B.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C.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D.寒邪内侵,阳郁不达

  E.心肾阳虚,火不暖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白通汤的病机:

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315)

  【提要】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服热药发生格拒的证治与预后。

  厥逆无脉——阳亡阴竭,心肾倶衰

  脉暴出——浮大躁动,阴液枯竭,孤阳外脱

  【辨治要点】

  病机:

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主症:

白通汤证兼见寒盛格拒热药之症,包括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心烦。

  治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咸苦反佐。

方用白通加猪胆汁汤。

  【方义】白通加猪胆汁汤即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而成。

  下列关于白通加猪胆汁汤的病机描述最确切的是:

  A.阴寒内盛,阴阳格拒

  B.阴寒内盛,阳不外达

  C.阴寒内盛,虚阳上浮

  D.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E.阴寒内盛,正气拂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通加猪胆汁汤的病机:

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用猪胆汁与人尿,下列关于其作用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引阳药入阴以防格拒

  B.滋养阴液

  C.益阴和阳

  D.寓“逆者反治”之意

  E.苦寒清热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用猪胆汁与人尿目的是:

引阳药入阴以防格拒;寓“逆者反治”之意;益阴和阳,滋养阴液。

  白通加猪胆汁汤的辨证要点是:

  A.脉微,下利,滑脱不禁,厥逆无脉,面赤

  B.但欲寐,下利,面赤,手足厥冷,脉沉微

  C.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

  D.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

  E.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手足寒,脉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白通汤证兼见寒盛格拒热药之症,包括下利不止,厥逆无脉,面赤,干呕,心烦。

  (五)真武汤证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或小便利(去茯苓),或下利(去芍药加干姜),或呕者(去附子加生姜),真武汤主之。

(316)

  【提要】少阴阳虚水泛的证治。

  真武汤证(少阴阳虚水泛的证治)

  主证:

  腹痛下利一一阳虚水泛,水饮浸渍胃肠

  小便不利一一水停下焦,阳虚气化不行

  四肢沉重疼痛一一水泛肌表,浸淫肢体

  或然证:

  咳一一水寒犯肺

  小便利一一阳虚不能制水

  下利(指利甚)一一水寒下趋肠道

  呕一一水寒犯胃

  病机:

肾阳虚衰,水气不化,水饮泛滥

  治疗:

真武汤一一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辨治要点】

  病机:

肾阳虚衰,水邪泛溢。

  主症:

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

  治法: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用真武汤。

  真武汤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B.肾阳亏虚,水气泛滥

  C.脾肾阳虚,关门不利

  D.下元亏虚,气化不利

  E.邪侵少阴,肾失所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真武汤的主要病机:

肾阳亏虚,水气泛滥。

  下列证候中,哪项不是真武汤的主证:

  A.心下悸,头眩

  B.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C.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D.腹痛,小便不利

  E.四肢沉重疼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症是C选项。

  (六)附子汤证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

  【提要】少阴阳虚寒湿身痛的证治。

  证候 身体痛、骨节痛---寒湿不化,凝滞筋骨

     手足寒、背恶寒---阳衰,不能充达四末

              寒凝阳气所布之处

  脉沉:

里阳不举

  病机:

少阴阳衰,寒湿凝滞,营血不利

  治:

服附子汤---温经祛寒除湿

  灸 大椎---祛寒邪

    关元---助元阳

  【辨治要点】

  病机:

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主症:

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

  治法:

温阳散寒、镇痛除湿。

方用附子汤。

  附子汤中用炮附子,人参,白术,茯苓,芍药。

  下列那项不是附子汤的主症:

  A.口中和,其背恶寒

  B.身体痛

  C.四肢沉重疼痛

  D.手足寒

  E.骨节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四肢沉重疼痛是真武湯的主症。

  附子汤的治法是:

  A.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B.温通阳气,祛风除湿

  C.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D.破阴回阳,通达上下

  E.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附子汤的治法是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背恶寒鉴别

  太阳病一一寒邪袭表,卫阳被遏一一与发热头痛,脉浮并见

  阳明病一一邪热内炽,汗出肌疏,津气不足一一背恶寒较轻,必口中燥渴引饮

  少阴病一一阳虚寒盛,失其温煦一一背恶寒重,口中和,脉沉,无热象

  附子汤:

  术、附倍用,并伍人参,重在温补元阳(阳虚身痛)

  四两二枚

  真武汤:

  术、附半量,更佐生姜温散水气(阳虚水泛)

  二两一枚

  (七)吴茱萸汤证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09)

  【提要】少阴阳虚阴盛,浊阴犯胃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肾阳虚衰,寒邪上干于胃,浊阴上逆。

  主症:

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治法:

温胃散寒,暖肾降浊。

方用吴茱萸汤。

  (八)桃花汤证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脾肾阳虚,络脉不固而统摄无权,大肠滑脱)者,桃花汤主之。

(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的证治。

  桃花汤药用三味,赤石脂、干姜、粳米。

  证候:

下利不止---下焦虚寒,失于固摄

     便脓血----寒凝血腐,脉络损伤

     腹痛----阳虚寒凝,气机不畅

     小便不利----利久津伤

  病机:

阳虚寒盛,脉络损伤,固摄无权

  治疗:

桃花汤----温阳止利,涩肠固脱

  【辨治要点】

  病机:

脾肾阳虚,大肠滑脱。

  主症:

下利不止,便脓血,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

温涩固脱。

方用桃花汤。

  桃花汤的证候表现不包括哪项:

  A.腹痛

  B.下利不止

  C.下利便脓血

  D.下重

  E.小便不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下重为白头翁汤的主症。

  桃花汤证的发病机理是:

  A.脾肾阳虚,滑脱不禁

  B.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C.湿热蕴结,下迫大肠

  D.脾虚湿阻,寒湿下趋

  E.肾关不固,水渗大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桃花汤证的发病机理是脾肾阳虚,滑脱不禁。

  

  二、少阴热化证

  

(一)黄连阿胶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3)

  【提要】少阴病阴虚火旺的证治。

  黄连阿胶汤是滋阴降火的代表方,方中用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病程:

得之二三日

  症状:

  心中烦---肾阴不足,心火独亢,神不安藏

  不得卧---阴虚火旺,心烦,神志不宁

  病机:

正虚邪实,阴虚阳亢,心肾不交

  治疗:

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辨治要点】

  病机: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主证:

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方用黄连阿胶汤。

  

(二)猪苓汤证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19)

  【提要】少阴病阴虚有热,水热互结的证治。

  小便不利一一津伤,水热互结,膀胱气化失司

  下利一一水气偏渗大肠

  咳一一水气犯肺

  呕一一水气犯胃

  渴一一水热互结下焦,气化不利,津不上承

  心烦不得眠一一热扰心神

  病机:

阴虚水热互结

  治疗:

利水清热育阴一一猪苓汤

  鉴别:

  水气为患与真武汤证相似

  真武汤证为阳虚寒盛,兼水气不利,除咳、呕、下利外,并见四肢沉重疼痛。

  猪苓汤证为阴虚有热,而水气不利,除咳、呕、下利外,更有心烦不得眠等证。

  心烦不得眠与黄连阿胶汤证相似

  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有热,不兼水气,且热邪与阴虚均较重。

  猪苓汤证以水气不利为主,热势、阴虚均不甚。

除心烦不得眠外,更兼咳、呕、渴、小便不利等。

  下列那项不是猪苓汤的主证:

  A.咳而呕渴

  B.心烦不得眠

  C.脉浮发热

  D.微热消渴

  E.小便不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猪苓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表现是:

  A.小便不利

  B.水入即吐

  C.心烦不得眠

  D.咳而呕渴

  E.汗出而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猪苓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表现是小便不利。

  

  三、少阴阳郁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提要】少阴阳郁致厥的证治。

  主要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在里,不能透达于四末。

  阳气内郁——四逆

  或然证:

  肺寒气逆——咳

  心阳不足——悸

  气化失职——小便不利

  阳虚中寒——腹中痛

  中寒气滞——泄利下重。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主症:

四肢厥逆。

或见腹痛、泄利下重、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

  治法:

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方用四逆散。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一、少阴兼表证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1)

  【提要】少阴病阳虚兼表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阳虚兼表。

  主症:

发热不甚,恶寒无汗,头身痛,神疲乏力,脉沉。

  治法:

温阳解表。

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方义】本方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扶阳,细辛辛温雄烈,通达内外,外助麻黄解表,内合附子温阳。

三药合用,共奏温阳发汗、表里双解之效。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302)

  【提要】少阴病兼表证情轻缓的证治。

  【方义】麻黄附子甘草汤即麻黄细辛附子汤减去细辛,加炙甘草而成。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阳虚兼表,证轻势缓。

  主症:

发热不甚,无汗恶寒,头身痛,神疲乏力,脉沉。

病势较轻。

  治法:

温里阳而微汗解表。

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二、少阴急下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

  【提要】少阴三急下证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水亏土燥,真阴将竭。

  主证:

口燥咽干,或自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或腹胀满不大便。

  治法:

急下存阴。

方用大承气汤。

  阳明三急下证,是从腑热灼伤脏阴而论,

  少阴三急下证,是从脏阴被腑热耗伤而论。

  从腑者言其邪,从脏者言其正。

  

  三、热移膀胱证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293)

  【提要】少阴阴虚热化,移热膀胱的变证。

  

  四、伤津动血证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84)

  【提要】本条论少阴病火劫伤阴的变证。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4)

  【提要】少阴病强汗动血的变证。

  

第四节 咽痛证

  一、猪肤汤证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310)

  【提要】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证治。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下络小肠,其支脉挟咽;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人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阴虚,虚火上炎。

  主症:

咽喉疼痛轻微,红肿不甚,咽部干涩,伴下利,胸满,心烦。

  治法:

滋肾润肺,和中止利。

方用猪肤汤。

  【方义】猪肤汤由猪肤、白蜜、米粉组成。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不瘥,与桔梗汤。

(311)

  【提要】少阴客热咽痛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少阴客热,循经上扰。

  主症:

咽部轻度红肿疼痛。

一般不伴全身症状。

  治法:

清热解毒,开肺利咽。

方用甘草汤或桔梗汤。

  

  三、苦酒汤证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2)

  【提要】少阴病咽中生疮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痰热壅阻,咽喉不利。

  主症:

声哑咽痛,红肿溃烂,有阻塞感,甚或不能语言。

  治法:

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方用苦酒汤。

  【方义】苦酒汤由半夏、鸡子清、苦酒组成。

  四、半夏散及汤证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313)

  【提要】少阴客寒咽痛的证治。

  【辨治要点】

  病机:

寒客咽喉,痰湿凝聚。

  主症:

咽中痛,无红肿。

可伴有恶寒、痰涎多、气逆欲呕、舌淡苔润等。

  治法:

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方用半夏散及汤。

  【方义】半夏散及汤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