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553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docx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训练测试自助学习自助餐阅览题浏览题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训练测试自助学习自助餐阅览题浏览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状况的工程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D.“三北”防护林体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故选:

C.

2.以下自然资源中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能够永续利用的是()

①土地资源②铁矿资源③水资源④森林资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自然资源可分为: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解:

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

3.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B.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C.后备耕地资源丰富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故答案选B。

4.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金属资源

【答案】D

【解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森林、水能、水、阳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开发利用后,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煤、石油,故以上资源中,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然资源的分类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5.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是:

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A错;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B错;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C对;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D错。

故本题选B。

考点:

我国干湿地区的植被。

点评:

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6.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B.我国有56个民族

C.我国陆地面积960平方千米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答案】C

【解析】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7.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B.空气C.钢材D.水泥

【答案】B

【解析】解: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布匹、钢材、水泥是经过人类加工的,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空气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属于自然资源.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判定,理解答题即可.

8.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大

B.山地多,平地少,平原面积小

C.人口基数大

D.我国东部降水量普遍偏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山地比重大、平地少,因为山地不易开垦为耕地,注意耕地比重小与人口数量、我国东部降水量普遍偏低无关。

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

9.漫画“抢”中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耕地减少   

C.水土流失   

D.土地污染

【答案】B

【解析】

由图中漫画可以看出,“抢”是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耕地越来越少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使耕地越来越少,故选B。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充足D.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11.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做法,可取的是()

A.尽量坐公交车出行B.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C.尽量使用节日贺卡D.电池用完随手扔掉

【答案】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0.由图可知,图中反映了我国的矿产资源、风能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等总量在世界排名较前,但这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说明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自然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故选B.

11.由上题可知,我国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对于资源要保护和节约,在日常生活中要从点滴做起,如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对森林资源的砍伐,使用节日贺卡也是增加了对森林资源的浪费,电池随手扔掉会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资源的有关知识.

1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

A.草地B.耕地C.林地D.其他用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耕地和林地,其中草地所占的比重最大,耕地所占的比重最小,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的有关知识.

13.造成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A.乱占耕地,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耕地分布不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我国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加上人们的乱占耕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耕地的不断减少,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耕地的有关知识.

14.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A.空气B.鱼C.水D.书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书本是人类生产出来的,不是自然资源。

故选D。

考点:

该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

1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其中冰川水是地球总水体的主要部分

D.我国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现象比较严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上分布都不均匀,故A不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影响水的循环,所以B不正确;地球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海洋里,所以C不正确;我国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选D。

考点:

该题考查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17.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菜地花圃B.鱼塘C.稻田D.果园

【答案】

16.A

17.C

【解析】

16.根据图示,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直接反映了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17.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

一般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

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生产规模一般会不断扩大,而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缩小。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18.根据下图“我国南水北调线路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线方案可以利用的现有线路是京杭运河

B.南水北调是把长江富余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

C.经过河南郑州的是中线方案

D.西线方案最短最容易实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及其路线。

东线方案可以利用的现有线路是京杭运河,南水北调是把长江富余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中线方案经过河南郑州。

故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西线方案最短,但其地势陡峻,工程量巨大,不容易实施,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问题。

19.图中①处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

20.②处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

21.图中①和②区域面临的最严重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是__,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

22.图

处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

【答案】

19.甘蔗

20.花生

21.耕地面积减少,城镇的扩展占用耕地

22.林业

【解析】

试题分析:

19.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是我国南方地区,这里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20.由图可知,图中②处是我国北方地区,这里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花生。

21.由图可知,图中①和②区域面临的最严重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是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人口的增长,城镇的扩展占用耕地。

22.由图可知,图中③处是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林业。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有关知识.

23.下列关于图中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①为自然资源,②为土地资源,③为耕地资源

B.①为耕地资源,②为土地资源,③为自然资源

C.①为土地资源,②为耕地资源,③为自然资源

D.①为自然资源,②为耕地资源,③为土地资源

【答案】B

【解析】图中三圈反映了包含关系,其中①的范围最小,③的范围最大,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的一部分,而土地资源又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24.下列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

B.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取之不尽

D.我国每年大量出口煤炭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在各省区中,我国每年大量出口煤炭,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

自然资源

25.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因为我国水资源(  )

A.地区分布不均B.季节分布不均

C.年际变化大D.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措施是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的措施是修建水库,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故答案选A。

二、判断题

26.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A和B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

(2)图中字母E和C所在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甘蔗,其中广西为最大产区。

()

【答案】

(1)错误

(2)错误

【解析】

(1)图中字母A和B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2)图中字母E和C所在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的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其中广西为最大产区。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试着分别给漫画A和B取一名字、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反映的是淡水资源利用种存在的主要问题,A图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B图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是(请根据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熟视无睹(流泪的水龙头)多色水等

(2)水浪费水污染

(3)随手关好水龙头,污水净化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漫画A可以取名为熟视无睹(流泪的水龙头),B可以取名为多色水等。

(2)图中所反映的是淡水资源利用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A图的问题是水浪费,B图的问题是水污染。

(3)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随手关好水龙头、污水净化等。

考点:

本题考查水资源。

28.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故本题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29.(题文)下列漫画是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据漫画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家园的现象。

 (  )

(2)《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  )

(3)《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

(  )

(4)《背井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  )

(5)滥伐森林,使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  )

(6)乱占耕地,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  )

【答案】

(1)√

(2)×(3)×(4)√(5)√(6)×

【解析】

【详解】

(1)《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家园的现象。

(2)《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的现象。

(3)《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

(4)《背井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5)滥伐森林,使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6)乱占耕地,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草原地区。

30.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问题。

(10分)

⑴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经过山东省的是线。

该调水线路利用了我国著名的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⑷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是引长江最大支流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水到达北京,解决北京缺水问题。

中线输水路线经过郑州后,大致沿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往北,经过该城市南北方向的铁路线是。

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进一步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请说出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至少两条)。

⑹当前人们利用淡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对冰川水开发太少B.任意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D.对地下淡水开发少

【答案】

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跨流域调水

⑶东线京杭运河

⑷汉江太行山京广线

⑸①降水较少,水资源总量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⑹B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我国降水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稀少。

(2)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如南水北调,可以解决我国北方的缺水为题。

(3)观察图可知:

南水北调东线经过山东省,该调水线路利用了我国著名的京杭运河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4)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是引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水到达北京,解决北京缺水问题。

中线输水路线经过郑州后,大致沿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往北,经过郑州南北方向的铁路线是京广线。

南水北调中线还可以解决沿途城市和地区的农业用水。

(5)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是自然原因。

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再加上污染和浪费严重,使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6)根据题意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知,人们利用淡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和浪费严重。

考点:

该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填空题

31.关于我国北方缺水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降水少,径流量小B.某些河流污染严重

C.植被多,吸收水量大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解:

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量偏少,河流径流量小,某些河流污染严重,人口稠密,用水量大.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要认真分析.

32.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切实保护”.

【答案】土地;耕地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总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4分)

导致堤坝险情不断,部分乡村被淹,许多群众被迫转移,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

(1)2013年黑龙江省各河段发生洪水的原因是。

(2)洪水造成的危害有。

(一项即可)

(3)材料介绍的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的。

(气象灾害或地质灾害)

(4)材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答案】

(1)强暴雨

(2)部分乡村被淹没

(3)气象灾害

(4)季节

【解析】

试题分析:

(1)黑龙江是我国最北部的省区,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

2013年入汛以来,黑龙江省由于遭遇连续的强暴雨,导致江河水位激增,使多条江河连续多次发生洪水,使得许多群众被迫转移,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

(2)洪水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堤坝险情不断,部分乡村被淹,险工弱段地区的群众被迫转移,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等。

(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和泥石流等。

据材料介绍可知:

该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

(4)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此材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

34.华北平原是我国____、____、____等农作物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____。

【答案】小麦玉米棉花(可以互换)23%3.8%

【解析】气候是影响我国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原因,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不同,景观差异大,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水资源严重短缺。

35.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建筑用地等。

【答案】耕地;林地;草地

【解析】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及建筑用地等。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36.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24分)

(1)图中土地类型的A为、B为、C为。

(2)从图中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比重少,土地多,不足。

(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在我国已利用土地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5)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部,草地主要分布在。

【答案】

(1)草地耕地林地

(2)耕地林地难以利用后备

(3)30.1%

(4)草地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读图可知,图中土地类型的A为草地、B为耕地、C为林地.

(2)从图中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林地的比重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读图可知,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1%.

(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据图可知,在我国已利用土地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草地.

(5)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37.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环节.

【答案】海洋;地表径流.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

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故答案为:

海洋;地表径流.

【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的跨世界工程,理解解答即可.

38.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地区和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答案】华北;西北.

【解析】

试题分析: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解: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地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故答案为:

华北;西北.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要牢记.

39.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确立为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