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597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8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docx

大厦工程模板安装方案

XX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XX大厦工程

 

 

XX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年月日

建设单位

XX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XX大厦

主编

参编人员

 

审核意见:

质量部门负责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安全部门负责人:

年月日

审批意见:

 

公司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模板施工方案审批表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编制原则

四、分项工程模板施工方法

五、主体结构模板

六、模板施工技术要求措施

七、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八、模板结构计算书

九、特殊部位支模安全措施

十、环境保护措施

十一、成品保护措施

 

一、工程概况:

1、本程位于滨湖新区万B路与徽C路交口处。

2、工程名称:

XX大厦工程

3、建设单位:

XX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

5、监理单位:

6、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18230M2

7、基础类型:

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独立基础

8、结构类型及层次:

地下一层,地上十七层。

9、建筑物耐火等级:

一级

10、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二、编制依据: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XX大厦工程》施工图纸

2、《XX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

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1实施意见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三、编制原则: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四、分项工程模板施工方法:

1、墙柱模板

(1)墙柱楞木每面不少于2根,背楞一根,柱箍间距400。

(2)操作程序:

引弹轴线→测设标高→清理砼表面垃圾→安装模板→引弹轴线→校核模板→加固。

(3)技术要求:

安装模板先将砼表面建筑垃圾以及浮石子清理干净并冲洗,安装模板时根据构造形式,应在四角柱弹好与轴线相应的控制线,以控制模板的几何尺寸,确保砼断面尺寸,螺栓间距应准确,安设正确,模板组拼应合理,拼装前应涂好脱模剂,安装好后应根据所给轴线结合图纸进行校核,并加固牢固。

2、梁、板模板

(1)操作程序:

架设梁底板→校正梁面标高和轴线位置→安装侧板→架搁栅→校正搁栅标高和梁侧板垂直度→铺现浇板模板→设置拉撑加固。

(2)技术要求:

梁底模板应校准轴线定位,净跨不小于5m的梁模板跨中应按梁净长2‰起拱,短跨不小于4m的现浇板其模板应按板短边1.5‰起拱,模板支撑应根据所给标高校正,梁侧板应垂直或每边扣2mm加固斜撑,拉撑应设置合理稳固,模板拼缝不大于3mm,模板加设前必须涂好脱模剂,但不应过重。

3、底层模板施工定位放线、标高引测

(1)基础砼施工完毕后,根据定位控制点将轴线投测到底板上并在梁外边上定好四角控制线;用墨线弹上,用红漆标明轴线名称,室内弹好横纵轴线后再弹好柱外边控制线。

(2)用水准仪把±0.000点引至柱钢筋主筋上,用红漆准确标明,便于模板标高控制。

(3)梁底板和现浇平板模板加固前架水准仪引测标高,校核模板结构标高,以控制模板结构标高和模板的平整度。

五、主体结构模板:

1、框架墙柱模板

模板安装顺序:

弹柱方框线→清理柱根脚垃圾并冲洗→安装柱模板→加固、校正模板→设置相邻扫地撑和剪力撑→复校轴线和模板垂直度以及断面成型正确。

2、梁、现浇板模板

(1)梁、现浇板模板安装顺序:

量测梁、现浇板模板底标高线→加设梁、现浇板模板底板支顶撑→校正标高和轴线位置→支梁侧模,加固并控制垂直度→架设龙骨支顶撑→—铺多层板→校正标高和平整度→钉拉撑。

(2)同一轴线的梁应拉通线作业,跨度不小于5m的梁其模板按梁净长的2‰起拱;对于短跨不小于4m的板其模板按短边长的1.5‰起拱。

(3)楼梯模板标高要准确,踏步宽度应一致,踏面要水平,支模前应清洗斜板接头建筑垃圾和浮子。

(4)梁板支撑间距布置纵1100mm,横1100mm,标高控制根据引测到柱的侧面500mm线,珩木间距按50cm布置。

3、模板安装的质量控制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5

4、模板拆除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底模在砼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砼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表中“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的砼强度等级相应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六、模板施工技术要求措施:

1、模板施工严格按木工工长翻样的施工图纸进行拼装到位和设置支撑,板底的标高差应严格控制,模板制作的几何尺寸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梁、柱等节点部位施工应注意接头、拼缝的平直和严密,应安排专人施工。

3、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4、模板的支柱应选用整料,若不能满足要求的,支柱的接头不宜超过2个,并应采用对夹接头方式。

5、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浇筑时应安排专人跟班,严禁跑模、胀模。

6、上层结构支模时,支柱、斜撑等落地端应加设垫木、斜撑与地面的倾角大于60°,并应设扫地杆撑与支柱边成一体。

七、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1、安装模板时高度在2m及其以上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楼层高度超过4m或三层及三层及以上施工时,周围应设安全网并搭设安装模板的脚手架和加设防护栏杆,在临街及邻道地区,还应设警示牌,并设专人监护,严防伤到行人。

3、高处作业人员应通过马道上、下,严禁攀登模板、支撑杆件上、下,也不得在高处的墙顶、独立梁或其模板上行走。

4、模板预留孔洞应加盖板或设防护栏杆,必要时应在洞口处设安全网,防止操作人员或物体坠落伤人。

5、模板安装时应把模板及支承件与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分开。

6、在架空线路下安装模板时,应停电作业,当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7、拼装模板时应边就位,边校正,边设支撑固定以防倾覆伤人。

(二)、模板拆除安全技术要求

1、拆模板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方法,严格遵守从上而下原则进行拆除。

2、拆除模板时应从上而下,由外向里,严禁上下交叉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3、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顺序是:

柱箍→柱侧模→砼平板支承构件→平板模板→梁侧模→梁底支撑系统→梁底模。

4、拆除模板时,要站在安全的地方,先拆内外木楞、木模、再拆除底模。

八、模板结构计算书:

1、本工程地下室柱拟采用15mm厚的胶合板,模板加50×70木楞背方三道外用钢管φ48,壁厚3.5加钢管扣件作柱箍,假定柱箍间距为600mm。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1.15×2.51/2,24×2]=min[38.4,48]=38.4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38.4+1.4×2,1.35×38.4+1.4×0.7×2]=0.9max[48.88,53.8]=0.9×53.8=48.4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8.4kN/m2

模板设计平面图

强度验算:

最不利受力状态如下图,按四等跨连续梁验算

静载线荷载q1=0.9×1.35bG4k=0.9×1.35×0.6×38.4=27.99kN/m

活载线荷载q2=0.9×1.4×0.7bQ3k=0.9×1.4×0.7×0.6×2=1.06kN/m

Mmax=-0.107q1l2-0.121q2l2=-0.107×27.99×0.242-0.121×1.06×0.242=-0.18kN·m

σ=Mmax/W=0.18×106/(1/6×600×152)=7.83N/mm2≤[f]=15N/mm2

挠度验算:

作用线荷载q=bS正=0.6×38.4=23.04kN/m

ν=0.632ql4/(100EI)=0.63×23.04×237.54/(100×10000×(1/12×600×153))=0.27mm≤[ν]=l/400=237.5/400=0.59mm

模板设计立面图

柱箍强度验算: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弯矩图(kN·m)

长边柱箍剪力图(kN)

M1=0.38kN·m,N1=11.67kN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弯矩图(kN·m)

短边柱箍剪力图(kN)

M2=0.21kN·m,N2=12.71kN

M/Wn=0.38×106/(5.08×103)=75.27N/mm2≤[f]=205N/mm2

柱箍挠度验算: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变形图(mm)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变形图(mm)

ν1=0.07mm≤[ν]=l/400=0.94mm

ν2=0.01mm≤[ν]=l/400=0.56mm

2、本工程地下室框架最大截面尺寸为300×1050,跨度为7.2米,梁底采用50mm胶合模板,侧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用50×70方木背方三道,梁底横担为φ48×3.5钢管,支撑采用φ48×3.5。

平面图

立面图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486000mm4

q1=0.9max[1.2(G1k+(G2k+G3k)×h)+1.4Q1k,1.35(G1k+(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1.05)+1.4×2,1.35×(0.1+(24+1.5)×1.05)+1.4×0.7×2]×1=34.42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1.05]×1=32.65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G2k+G3k)×h)×b=[0.1+(24+1.5)×1.05]×1=26.88kN/m

强度验算: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32.65×0.082+0.121×1.76×0.082=0.02kN·m

σ=Mmax/W=0.02×106/54000=0.34N/mm2≤[f]=15N/mm2

挠度验算:

νmax=0.632qL4/(100EI)=0.632×26.88×754/(100×10000×486000)=0.001mm≤[ν]=l/400=75/400=0.19mm

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5=0.393q1静l+0.446q1活l=0.393×32.65×0.08+0.446×1.76×0.08=1.02kN

R2=R4=1.143q1静l+1.223q1活l=1.143×32.65×0.08+1.223×1.76×0.08=2.96kN

R3=0.928q1静l+1.142q1活l=0.928×32.65×0.08+1.142×1.76×0.08=2.42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5'=0.393q2l=0.393×26.88×0.08=0.79kN

R2'=R4'=1.143q2l=1.143×26.88×0.08=2.3kN

R3'=0.928q2l=0.928×26.88×0.08=1.87kN

小梁的计算: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1.02+0.9×1.35×[(0.3-0.1)×0.3/4+0.5×(1.05-0.25)]+0.9max[1.2×(0.5+(24+1.1)×0.25)+1.4×1,1.35×(0.5+(24+1.1)×0.25)+1.4×0.7×1]×max[0.6-0.3/2,(1.2-0.6)-0.3/2]/2×1,2.96+0.9×1.35×(0.3-0.1)×0.3/4}=3.58kN/m

q2=max[0.79+(0.3-0.1)×0.3/4+0.5×(1.05-0.25)+(0.5+(24+1.1)×0.25)×max[0.6-0.3/2,(1.2-0.6)-0.3/2]/2×1,2.3+(0.3-0.1)×0.3/4]=2.73kN/m

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3.58×0.62,0.5×3.58×0.32]=0.16kN·m

σ=Mmax/W=0.16×106/64000=2.51N/mm2≤[f]=15.44N/mm2

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3.58×0.6,3.58×0.3]=1.302kN

τmax=3Vmax/(2bh0)=3×1.302×1000/(2×60×80)=0.41N/mm2≤[τ]=1.78N/mm2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2.73×6004/(100×9350×2560000)=0.09mm≤[ν]=l/400=600/400=1.5mm

ν2=q2l24/(8EI)=2.73×3004/(8×9350×2560000)=0.12mm≤[ν]=l/400=300/400=0.75mm

:

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3.58×0.6,0.393×3.58×0.6+3.58×0.3]=2.45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5=2.04kN,R2=R4=2.45kN,R3=1.6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2.73×0.6,0.393×2.73×0.6+2.73×0.3]=1.87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5=1.59kN,R'2=R'4=1.87kN,R'3=1.3kN

主梁验算: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341×106/5080=67.15N/mm2≤[f]=205N/mm2

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5.325kN

τmax=2Vmax/A=2×5.325×1000/489=21.78N/mm2≤[τ]=125N/mm2

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15mm≤[ν]=l/400=400/400=1mm

扣件抗滑计算

R=max[R1,R4]=0.57kN≤8kN

同理可知,右侧立柱扣件受力R=0.57kN≤8kN

立柱验算:

λ=h/i=1800/15.8=113.92≤[λ]=150

查表得,φ=0.54

风荷载计算

Mw=0.92×1.4×ωk×la×h2/10=0.92×1.4×0.18×0.6×1.82/10=0.04kN·m

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公式5.2.5-14,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

1)面板验算

q1=0.9×[1.2×(0.1+(24+1.5)×1.05)+0.9×1.4×2]×1=31.29kN/m

2)小梁验算

q1=max{0.93+(0.3-0.1)×0.3/4+0.9×[1.2×(0.5+(24+1.1)×0.25)+0.9×1.4×1]×max[0.6-0.3/2,(1.2-0.6)-0.3/2]/2×1,2.7+(0.3-0.1)×0.3/4}=2.85kN/m

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

R1=0.48kN,R2=5.06kN,R3=5.06kN,R4=0.48kN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R3,R4+N边2]+Mw/lb=max[0.48+0.9×[1.2×(0.75+(24+1.1)×0.25)+0.9×1.4×1]×(0.9+0.6-0.3/2)/2×1.2,5.06,5.06,0.48+0.9×[1.2×(0.75+(24+1.1)×0.25)+0.9×1.4×1]×(0.9+1.2-0.6-0.3/2)/2×1.2]+0.04/1.2=7.61kN

f=N/(φA)+Mw/W=7613.01/(0.54×489)+0.04×106/5080=36.43N/mm2≤[f]=205N/mm2

可调托座验算:

由"主梁验算"一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1,R2,R3,R4]×1=5.89kN≤[N]=30kN

3、本工程框架柱拟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加50×70木楞背方三道,外用钢管φ48,壁厚3.5加钢管扣件作柱箍,主要验算钢管扣件的抗脱滑力和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假定柱箍间距浇200mm。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1.15×2.51/2,24×2]=min[38.4,48]=38.4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38.4+1.4×2,1.35×38.4+1.4×0.7×2]=0.9max[48.88,53.8]=0.9×53.8=48.4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8.4kN/m2

模板设计平面图

强度验算

最不利受力状态如下图,按四等跨连续梁验算

静载线荷载q1=0.9×1.35bG4k=0.9×1.35×0.2×38.4=9.33kN/m

活载线荷载q2=0.9×1.4×0.7bQ3k=0.9×1.4×0.7×0.2×2=0.35kN/m

Mmax=-0.107q1l2-0.121q2l2=-0.107×9.33×0.222-0.121×0.35×0.222=-0.05kN·m

σ=Mmax/W=0.05×106/(1/6×200×152)=7.03N/mm2≤[f]=15N/mm2

挠度验算

作用线荷载q=bS正=0.2×38.4=7.68kN/m

ν=0.632ql4/(100EI)=0.63×7.68×2254/(100×10000×(1/12×200×153))=0.22mm≤[ν]=l/400=225/400=0.56mm

强度验算

小梁上作用线荷载q=bS承=0.22×48.42=10.89kN/m

小梁弯矩图(kN·m)

Mmax=0.12kN·m

σ=Mmax/W=0.12×106/40.83×103=3N/mm2≤[f]=15.44N/mm2

挠度验算

小梁上作用线荷载q=bS正=0.22×38.4=8.64kN/m

面板变形图(mm)

ν=0.09mm≤[ν]=1.5mm

柱箍强度验算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弯矩图(kN·m)

长边柱箍剪力图(kN)

M1=0.2kN·m,N1=5.74kN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弯矩图(kN·m)

短边柱箍剪力图(kN)

M2=0.19kN·m,N2=6.6kN

M/Wn=0.2×106/(5.08×103)=39.9N/mm2≤[f]=205N/mm2

柱箍挠度验算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变形图(mm)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变形图(mm)

ν1=0.03mm≤[ν]=l/400=0.93mm

ν2=0.04mm≤[ν]=l/400=0.81mm

对拉螺栓验算

N=6.6×1=6.6kN≤Ntb=17.8kN

N=6.6×1=6.6kN≤26kN

4、本工程框架最大截面尺寸为400×600,跨度为6.5米,梁底采用50mm木楞模板,侧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用50×70方木背方三道,梁底横担为φ48×3.5钢管,支撑采用φ48×3.5

平面图

立面图

面板验算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486000mm4

q1=0.9max[1.2(G1k+(G2k+G3k)×h)+1.4Q1k,1.35(G1k+(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0.6)+1.4×2,1.35×(0.1+(24+1.5)×0.6)+1.4×0.7×2]×1=20.48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6]×1=18.71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G2k+G3k)×h)×b=[0.1+(24+1.5)×0.6]×1=15.4kN/m

①、强度验算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18.71×0.12+0.121×1.76×0.12=0.02kN·m

σ=Mmax/W=0.02×106/54000=0.33N/mm2≤[f]=15N/mm2

②、挠度验算

νmax=0.632qL4/(100EI)=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