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715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中2017学年度秋学期高三年级

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命题人:

张明辉徐志连张玉伍审题人:

王婧李国传刘永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

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完成下题。

北京雨燕( )

A.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B.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甲地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四大大板块

D.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

【答案】D

【解析】读图文材料可知,北京雨燕越冬地为非洲大陆南部,此处为热带草原气候,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为当地湿季,草木繁盛,A错。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而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丙地,B错。

看图可知,迁徙中经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三大板块,C错。

北京雨燕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但是近年来,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建筑被大量拆除,保留下来的也被安上防雀网,这让雨燕无以为家,使北京城雨燕大幅减少,D正确。

【点睛】

北京雨燕,属雨燕目雨燕科,因为爪的4趾都向前伸,它们无法在平地站立,一旦落地,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

因此,这些可怜的家伙,只能从半空中跃下,经过滑翔,才能飞起来。

北京雨燕的近亲们,多半住在峭壁的洞穴里。

而这座古老皇城的高大建筑,则为它们提供了岩穴之外的最佳住所。

“第八大陆”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日本的4倍,是太平洋上一片由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

在垃圾漩涡中海水的运动非常缓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垃圾漩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的来源只有来自海上航行的货船丢弃物

B.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的垃圾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垃圾漩涡位于太平洋反气旋型洋流的中心

D.日本东海岸的垃圾受季风的影响汇集于此

3.垃圾漩涡中海水运动缓慢的原因是

A.位于副高中心控制下的无风带B.位于低纬度,盛行上升气流

C.塑料垃圾带的厚度太厚D.受风带影响,洋流汇集

【答案】2.C3.A

【解析】

3.由图可知垃圾涡旋位于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型洋流中心,这里受副高控制下的无风带影响,所以垃圾涡旋海上运动缓慢,选A。

【点睛】

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海 区

模 式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低纬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副极地环流(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北印度洋海区

西风漂流

40°S~60°S附近

图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

A.地表径流B.大气降水C.地下水D.高山冰雪融水

6.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影响是:

A.补给春季河川径流B.减少沙尘天气和扬尘

C.为生物避免严寒D.提高土壤水分及养分

【答案】4.A5.B6.D

【解析】

4.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主要受降水量、蒸发等因素的影响,蒸发又要考虑气温、风速等因素。

结合材料信息,冬季有积雪覆盖,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温回升使积雪融化补给土壤,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A对。

夏季和秋季气温较高,蒸发蒸腾较强,土壤含水量较低,B、C错。

冬季气温最低,零度以下,降水以雪的形式覆盖在地表,含水量不高,D错。

5.根据材料信息,该区域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盆地的中央且为沙漠,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所以无地表径流,因而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不可能为地表径流,A错。

而沙漠地区的地下径流水位也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C错。

高山冰川融水主要在盆地四周,由于水量较小,且消耗(增发、下渗)较大不可能补给给沙漠腹地地区,D错。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可大150毫米,可知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对。

6.与东北地区相比积雪覆盖对该沙漠地区的特殊影响,东北平原地区与该沙漠地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冬季积雪对植被的不同意义,另外三个选项所描述的影响在东北平原地区也存在相应的作用,所以可判断答案为D选项。

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

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

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8.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市场需求不足B.资源不可再生

C.基础设施薄弱D.埋藏深,开采难

9.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主要导致(  )

A.地下水位下降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D.地下水水质变好

【答案】7.B8.C9.A

【解析】

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并不是从断层线向两侧递减;绿港地区地温梯度值在每百米6.5℃~6.7℃之间,最丰富;图中浅层地热能并不以县城为中心向外递减分布;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地形起伏对地热能影响小。

8.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与地球梯度增温,属于可再生资源,埋藏也相对较浅,该区域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缺少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未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

9.浅层地热能以水为载体,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因此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等,开采浅层地热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浅层地热能涉及的地下水水体中生物量很少。

2014年8月21日,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

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米,淹没土地13.82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5425人。

下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

A.航运B.防洪C.防凌汛D.发电

11.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给库区周边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淹没近20万亩耕地,农业减产B.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明显加剧

C.气候转变为海洋性特征D.大坝下游泥沙沉积减少

【答案】10.C11.D

【解析】试题分析:

10.从内蒙古黄河干流及流向(向北)可知,该河段有低纬度向高纬度,这是一个凌汛河段;且与三峡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的航运、防洪、发电相对较弱,而且长江没有凌汛,因此海勃湾水利枢纽相比三峡工程最有特色的就是防凌,故选C。

11.图示可知海勃湾水利枢纽靠近乌兰市和沙漠,不是灌区,淹没耕地不成立,排除A;防凌在冬季,蒸发小,土地盐碱化不明显,排除B;虽然该水利枢纽改造了下垫面,但这个地区典型的大陆性特征不会变成海洋性,排除C;工程阻滞了干流,有利于泥沙淤积在水库之内,大坝下游淤积减少,故选D。

【考点定位】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第II卷非选择题(1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白山地区是我国少有的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

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层、火山碎屑岩层及断裂构造带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贮存空间、出露通道。

丰沛的雨水和完整的森林环境使地表水不断下渗,在长期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

稀有的高品位矿泉水资源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竞相角逐,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5年,长白山地区已建、在建和明确投资意向的矿泉水项目的总产能已累计超过1亿吨,约是2014年全国瓶装水总产量的1.28倍。

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冰泉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长白山区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28个国家,形成“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

下图示意长白山地区的地形。

(1)说明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的形成过程。

(2)分析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水质优良的原因。

(3)试对恒大冰泉集团“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

(1)大气降水经森林涵养渗入地下,经玄武岩层、火山碎屑岩的长期融滤、矿化,源源不断地生成矿泉水,沿断裂带上涌出露地表。

(2)地下水在长期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植被茂密、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强度小。

(3)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储量大、水质优,分布集中;企业总部位于东南沿海,信息通达、交通便利,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引进德国技术,生产工艺先进;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高端饮用水的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整体分析:

该题以学生熟悉的恒大冰川为切入点,出题思路切合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的要求,材料新颖、设问视角独特,重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准确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体难度适中。

(1)矿泉水是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水源,因此回答该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水的来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是大气降水被植物截留后下渗;而是水中矿物来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水中矿物质来源于岩石。

(2)水质优良是资源原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自然原因看,地下水在长期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使水质得以保持和提升;从人类活动看,该地人口少,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小。

(3)“一处水源供全球”包含三层含义:

一恒大冰泉的水源地集中;二是恒大冰川依靠便利的交通能投放市场;三是供应范围广。

可从上述三方面回答。

(4)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应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

若赞同,可从该地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若不赞同,可从该地发展矿泉水产业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

13.南宁市位于以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之中,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烧,河流汇集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宁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并呈蔓延趋势,对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南宁市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构建城市降温通道.以期缓解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

(1)南宁市降温通道主要有哪两个地理要素组成?

(2)阐释南宁市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

(3)指出南宁市降温极核和降温节点的分布特点,并推侧其土地利用类型。

(4)说明降温极核除降温功能之外的生态社会效益。

(5)除建设降温通道外,请你再为南宁提出四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答案】

(1)南宁市的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

(2)邕江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吸收相同热量,两者温度上升幅度不同,形成温差,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起到降温效果;河流又可以通过蒸发降温,并将部分热量带出城外,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

南宁市主干道两旁植树种草,形成林荫大道,绿化带可以遮阳隔热,大量蒸腾,对林下和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降温通道可以将郊区凉爽的风引入城区,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3)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

降温极核用地:

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用地:

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4)南宁市地处河谷地带,周围山地环绕,降温极核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5)控制使用空调,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质量,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量;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机动车道,渗水砖铺设人行道,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卫星城等。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难度大、综合性强,整组题围绕城市热岛效应展开,考查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措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植被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结合图中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中的降温通道可知,南宁市的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

(2)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可从水体的比热容大,城市主干道的植被等方面分析。

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吸收热量大,升温慢;河流可以传输热量到城外。

植树种草,可以遮阳隔热,植物大量蒸腾水分,具有降温增湿作用。

(3)读图,结合图例可知,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

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故可以推测用地类型为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其用地主要是城市内部的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4)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用地类型为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从生态效益来看,南宁市地处河谷地带,周围山地环绕,降温极核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社会效益来看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5)缓解的基本措施主要从减少人为排放热量、扩大绿地和水体面积、控制城市人口、建筑规模、城市规划特别是城市道路的规划几个方面来阐述。

【点睛】

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市气候往往具有“五岛”效应:

①热岛——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②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③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④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⑤雨岛——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