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749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说课稿.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说课稿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

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

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

3的后面是几?

还有可能是几?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

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

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

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

"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

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比大小说课稿

说教材:

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

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比大小”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

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说教学策略:

结合本班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好学。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说教具学具: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6袋带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学具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几只小猴子正在开心的吃着各种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果图)在途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猴子有几只?

香蕉有几根?

梨有几个?

桃子有几个?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数完课件出示数量图。

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数字也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比大小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师:

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吃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在黑板展示:

一只猴子对着一个桃子,从而得出结论:

3=33等于3教师介绍等于号的含义与写法。

同理导出:

3<43>2

2、你是怎样认识“>”、“<”的?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编口诀,并交流记忆“>”、“<”的方法。

3、小结方法:

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

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

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课件出示:

照样子,比大小。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新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比大小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比大小。

 

2、教材简析:

教材以情景的形式呈现出郑强和李明参加演讲比赛,郑强得9.87分,李明得9.90分,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得分高,然后给出张华得9.96,让学生排出名次,最后是道理解题,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相同,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方法,本节课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

 

⑴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⑵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

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比较大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内容也比较枯燥,但其内容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新课程注重小数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情景,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意义。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创设生动具体的教育情景,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投入,使他们自主的投入学习。

我在本节中首先通过展示少年演讲这一情景,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角色,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应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不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程序】 

设计这一课时,我以学生亲自参与的“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也隐含着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2、立足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在引入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活动贯穿始终,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在“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想法,恰当给予肯定,然后通过引导,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

 

3、巩固练习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

 

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们也许看不到步调一致的和谐,但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

 

4、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鼓励总结。

 

总之本节课的整个过程,力求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中心,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在为学生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每个一页)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的使用:

由于学生很少有独自购票的经历,书中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相符,大胆将主题图舍去,换成同学排排队、小动物排排队、圆片排排队三次活动,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浪子老师的建议,经过研究最后确定为:

能区别几和第几,感知第几的相对性,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学流程及效果预测

课前小游戏

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对左右位置表述不清的问题,课前我增加了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伸出左手和旁边的同学打个招呼,记住你们是朋友;再伸出右手和同桌握握手,希望这节课你们能团结互助。

(课件)其目的在于强化左右的概念、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品德教育

 如何导入是网友们向我提出修改的一个重点之处,老师们觉得原来的导入太过生硬,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经过实践,确定这种导入最受学生的欢迎。

(课件5张)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

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

使学生明白:

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揭示学习主题:

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此环节的设计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此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

学生排排队,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

我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排成一直队,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同学在队伍中是第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

XX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的是几个人?

你知道前两个人是谁吗?

同样是2,为什么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呢?

XX的后面又有几个人?

回座位一个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二次活动:

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

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学生带来五位动物朋友,原本是我安排好小动物的位置,听从了浪子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排队,这样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接下来请学生介绍一下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的介绍中有的从左数起,有的从右数起,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使学生明白数的起点不同小动物所在的位置也不同。

在此环节中郭永军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由教师示范怎样把几个和第几个圈出来,这样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避免了以往练习第二题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提问考一考同桌,看看从不同的方向能否准确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第三次活动: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本环节我请学生拿出学具:

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接下来我向学生提出要求:

把学具摆成一直排,圆片在第2的位置上,有哪些摆法?

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后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

(三)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

此环节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

   第一题:

水果排排队,目的是检测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果的位置也不同。

第二题:

圈小猫,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画一画,目的是检测学生能否准确区分几和第几。

前几次试讲时发现学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把三只小猫圈在一起,而是每个圈一个圈,反思原因是学生不懂怎样去圈画,采用了郭老师的建议在小动物排排队环节就示范教给学生圈画方法,到了本题,问题就不再出现了。

  第三题:

想一想,猜一猜。

这样的习题具有一定难度,原设计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演一演的步骤来处理,老师们向我提出质疑:

这样的练习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否太难了?

实际教学时学生确实也遇到了困难,最后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1)想想小明前面有几个同学?

小明后面有几个同学?

(2)一共有多少人?

指哪些同学?

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性训练的目的。

最后,我设计了小游戏:

快乐乐出教室的环节。

在张晶老师的建议下加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听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正确进行判断,走出教室。

这样的设计不仅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我想说这次网络说课比赛让我收获,让我成长。

在此我将辉煌老师送我这句话作为结束与大家共享:

深度地把握好教材,读懂自己的学生,大胆地跳出,走自己的路。

谢谢大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说课稿二

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2、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

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

序数含义。

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