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102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必考题沈阳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BC)

A历史规律的科学B普遍联系的科学

C永恒发展的科学D物质第一性的学说

E实践第一性的学说

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3.鲁迅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于歌是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

从表现形式上看:

(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破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5.由于机遇使科学获得新成果,这是:

(C)

A纯粹偶然的巧合B纯粹必然性

C偶然中的必然D命该如此

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抛弃B继承C扬弃D循环

7.“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B)

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形面上学的观点

8.激变论的观点是:

(B)

A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的观点B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的观点

C坚持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9.“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

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系:

(A)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A事物的变化是苟丁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上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11.认识事物的起点是(A)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的度D规律性

12.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是指:

(A)

A质变事物也变B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

C质和事物的存在是无关的D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

13.“不是冤家不聚头”,说明了(A)

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B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3.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方法的根据是:

(D)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共和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1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C)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这就是:

(C)

A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的工作方法B依靠群众,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工作方法

C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D围绕中心,兼顾其他,抓住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17.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C)

A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是:

(D)

A主要矛盾B特殊矛盾C矛盾的特殊方面D矛盾的主要方面

19.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2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A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特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2.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

C外因和内因的对立统一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23.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B)

A矛盾B特殊矛盾C普遍矛盾D矛盾双方的既统一又斗争

24.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上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2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点是(A)

A形面上学的孤立观点B形面上学的静止观点

C形面上学的否定观点D形面上学的发展观点

26.“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句话体现了“(D)

A折衷主义思想B诡辩论思想

C二元论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2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唯物辩证法和形面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度到质变

28.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下不变,道亦不变”这是(D)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辩证法观点D形面上学的观点

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B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相统一的观点D质变和量变相统一的观点

30.唯物辩证法是:

(B)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切规律的科学

B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BD)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模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和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构成的运动

D电视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32.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BE)

A是纯粹的生理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仅仅是社会的产物

D不仅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E不仅整个人类的意识形成过程离不开社会,而且在人类意识形成以后,个人意识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33.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人体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

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E)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应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他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3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BC)

A不可以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35.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BCD)

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内容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D在意识中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

E在意识中主观和客观是分裂的

36.“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

(ABCDE)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B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C离开运动去考察物质,否定物质是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E认为万物在概念中运动是荒唐的

37.唯物辩证主义认为(ABCDE)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物质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C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E人类意识统一于物质

38.“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ACDE)

A共同本质B个别属性C绝对性D普遍性E根本特性

39.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BDE)

A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大和小的关系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E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0.《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4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44.马克思说“如果牛有宗教,那么牛的神一定是牛,这说明: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颠倒的反映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途径是:

(A)

A社会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依赖物质条件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6.人的意识同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是:

(C)

A意识的具体性B意识的抽象性C意识的社会性D意识的主观性

47.时间和空间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C物质存在的形式D“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

4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在方XX上的错误在于:

(A)

A不懂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主义

C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不懂得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4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哲学寓意是:

(B)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0.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是指:

(B)

A人的意识是万能的B人类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C人具有感觉的能力D人具有改造规律的能力

51.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B)

A它将最终取代人脑思维

B他能部分取代人脑思维

C他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D他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没什么作用

52.认为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3.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54.关于意识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D)

A不懂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的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55.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否认了(B)

A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B物质的相对静止C事物的客观性D意识的能动性

56.“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C)

A变着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5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蕴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

59.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C)

A相对主义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

60.运动就是(C)

A物质空间位置移动,除此之外就是静止

B指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指显著的变动

61.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中主义D二元论

6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货某几种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6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不易烂于人的意识的所有事物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构成物质体的最小单位

D有形的可能感触到的实体

6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ABCDE)

A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统一起来

B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

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E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指:

(ABC)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辩证思维E发展经济

第一专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第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6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三专题

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次,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第四专题

4.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第四专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3.简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第五专题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第四,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五,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问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六专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终极笔记:

马哲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

物质、意识

2大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

联系、发展

3大规律:

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