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715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山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山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十月的梅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

D.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作品包含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B.《骆驼祥子》讲诉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赋予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课文《老王》选自《秋雨散文》。

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期间,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

B.港口造型相似的船只鳞次栉比,船上的灯光几乎都已熄灭。

C.小明同学遇到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D.“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前夕,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书写工整。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注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流在人们记忆里的河,一条生命的河。

似乎是涓涓细流,悄然无声,花花亮眼。

然而你晓得它是怎么穿透岩缝shèn出地面来的吗?

多少座石壁阻它、压它、挤它?

千回百转,不回头,不停息。

悄_________   ②shèn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8分钟”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

这24块透明又多彩的屏幕是怎么制作的呢?

研发团队采用了透明的LED作为显示介质。

不仅国为LED亮度高,足以保证“冰屏”机器人在几万人的体育场中表演效果完美,还国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

每块“冰屏”由两块屏幕组成,跨度长3米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研发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制作了结构非常精密的卡槽,卡槽与屏暴之间的距离细致到可以用微米计算。

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

其研发者骄傲地宣称:

“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

”而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机器人。

表演中,它们不仅需要做非常复杂又有艺术特点的动作一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而且还需多台协调,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

这不仅要求机器人看到更远、看得更清,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调整。

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舜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

24个“冰屏”机器人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科技巨变,同时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

两只活泼可爱、表演自如的“大熊猫队长”闪亮冬奥会舞台。

这两位主角与表演中出现的中国结、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风凰开屏等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共同彰显了中国这一大国的文化自信。

这两只2.35米高的熊猫木偶,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整体重量仅有20斤。

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遣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

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

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

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贏得了世界的喝彩。

(材料三)

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连续5年超过2%,并再创历史新高。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費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说,去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2.13%的平均水平,相当于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的第12位,正接近0ECD2.37%的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共投入研发经费196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连续3年倸持两位数增速。

”李胤说,自2013年研发经费总量超过日本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

5.下列对(材料一)分析,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我国“冰屏”的设计技术是世界领先的,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

B.我国“冰屏”的设计是自主创新的,在国内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

C.24个“冰屏”机器人表演中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

D.24个“冰屏”机器人的智能表演,完成了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升级创新。

同时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

6.下列对(材料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熊猫队长”在历史悠久的大木偶的基础上运用了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

B.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的云台与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配合完美。

C.“大熊猫队长”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

D.“大熊猫队长”采用了碳纤维等新材质,道具内置一千个LED小灯,都被密布的丝线固定在相应位置上。

7.请你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的内容,探究“冰屏”机器人和“大熊猫队长”被成功制造的原因。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善待磨难

①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出土的幼苗需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冻,才能在来年扬花吐蕊、结出果实。

冬天是冰冷残酷的,但对于冬小麦来说、却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错过最为艰难的那段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生命的价值和厚度也会打折扣。

②古人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日积月累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顽铁经受了烈火的锻造,千锤百炼锻造出锋利的宝剑。

艰难因苦、挫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最能激发人的潜能、磨砺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坚韧。

有志之人把它当作垫脚石,踩在脚下继续前行;把他视作磨刀石,磨砺出锐利的刀绛。

无志之人把它当作拦路虎,整天担惊受怕徘徊不前,视其为绊脚石,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

③人生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不是看顺境中能走多远、能爬多高,而是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看能否站得起米、爬得出去。

一个能看淡困境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直面失败的人,必定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成功只不过是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而己。

④漫漫人生路,有时像山路一样蜿蜒曲折、荆棘密布;有时像小溪一样九曲回肠、山石林立;有时又像迷宫一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挨批评、走弯路、撞南墙、遇变故、遭打击,但只要胸怀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斗志,保持永不停歇、永不松劲的精神,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向困难叫板,敢于同命运抗争,敢于同失敗搏斗,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⑤同是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像,一半做成了台阶。

一天台阶不服气地问佛像:

“我们本是一块石头,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却恭敬度诚地朝拜你?

”佛像说:

“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剐。

”经历是一种财富,吃苦是一种历练,别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别在困境面前丧失了前行的斗志,今天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明天的扬眉吐气;今天的摔打磨炼,就是为了明天的凤凰涅槃;今天的坚忍不拔,就是为了明天的破茧成蝶;今天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明天的灿烂辉煌!

(选自《思维与智慧》)

8.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暦难”。

9.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0.请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11.联系上下文,请为“艰难困苦、挫折失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最能激发人的潜能磨砺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坚韧初”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阅读理解

老海棠树(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就不说下来帮帮?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

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3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

还不懂吗?

我得劳动。

”我说:

“可谁能看见?

”奶奶说:

“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

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

“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

“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不耐烦地说:

“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

”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史铁生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有删改)

12.概述③—⑦段奶奶在老海棠树下所做的主要事情。

(不超5个字)

A.       

B.         

C.          

D.           

13.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14.本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的作品。

《回忆我的母亲》重在记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之情;从本文末句中的“思念”与“痛悔”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奶奶要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

15.为什么要以“老海棠树”为标题?

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

雪粒。

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

敲打。

③流行坎止:

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

即黄庭坚。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拥毳衣炉火____

(2)上下一白____

(3)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

(4)辄复不遂____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18.对以上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B.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的停顿应为“湖中人/鸟声/俱绝”;乙文“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的正确断句应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C.甲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在文中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D.乙文写夜雪之景,抓住特征,简笔勾勒,传形写照,笔触轻灵,极富韵味。

19.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其雅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请各概括出一点。

五、句子默写

20.默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4)统领《关雎》,今天已成为赞美女性的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惠崇春江晚景》中蕴含“实践出真知”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商隐,他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首联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相见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C.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22.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写出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意义。

七、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里有三位梁山女将刻画得十分精彩,请分别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吻合的女性。

A.和丈夫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酒店的是____________

B.解救了被毛太公陷害的猎户兄弟解珍、解宝的是____________

C.在三打祝家庄中,抓了“矮脚虎”王英的是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名著《水浒传》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B.《水浒传》中金氏父女被渭州状元桥下绰号“镇关西”的郑屠欺压,幸得当地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仗义相救。

C.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杨志痛失花石纲等。

八、作文

24.作文

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我们生命的星空。

还记得吗?

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那时,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词组)使其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