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9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测量学 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先对向转动两只角螺旋,使圆水准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角螺旋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须反复进行。

4.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成像在十字丝交点处。

当成像不太清晰时,转动对光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

5.精平、读数

在水准管视窗观察,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视线即处于精平状态;

同时,应立即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四位读数m、dm、cm和mm位。

读数时应先估出毫米位,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四位有效数。

四、结论与讨论

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熟”、“准”、“快”是水准仪使用的精髓。

在仪器整平环节上要求做到“熟”:

熟练掌握脚螺旋升降与圆水准气泡移动方向的关系,脚架往地下一放,圆水准气泡大致就在圈边,左手拇、食指同时操纵两个脚螺旋,右手操纵另一个同时进行,稍微一调即可整平仪器。

在视距找中点、放置仪器时要求选手做到“准”:

目测视距迅速找准中点,仪器放置地点前、后视视距差在2米之内。

如事先知道每一仪器站的视距,则可一步一米用步幅量距确定中点。

在测量读数、高差计算中要求做到“快”;

仪器整平后,快速读数、计算是关键,数据填在测量记载表内,马上算出视距。

同尺黑红面、前后视数据读完后,应立即检查同尺读数误差、前后视视距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实验二四等水准测量

——2012210531黄铜

1、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流程;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内业处理方法。

表2-1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小组编号小组成员

__年__月__日天气______仪器型号_______

点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方向及

尺 号

水准尺读数

(毫米)

K+黑-红

高差

中数

备注

上丝

后距(米)

前距(米)

前后视距离差(米)

累积差

(米)

黑色面

红色面

(1)

(4)

(3)

(8)

(13)

(18)

K1=

K2=

(2)

(5)

(6)

(7)

(14)

(9)

(10)

后-前

(16)

(17)

(15)

(11)

(12)

1

0876

0432

1020

5804

3

+0.448

1161

0712

0571

5258

28.5

28.0

0449

0546

+0.5

2

0875

1047

1064

5754

-3

-0.244

1251

1470

1310

6095

37.6

42.3

-246

-341

-4

-4.7

-4.2

0960

0190

1220

6010

0.800

1478

0658

0420

5110

51.8

46.8

800

900

5

0.8

4

0930

0620

1106

5791

+0.311

1283

0989

0795

5580

35.3

38.7

311

211

-3.4

-2.6

1970

0520

2098

6888

+1.444

2230

0793

0655

6343

-1

26.0

27.3

1443

1545

-2

-1.3

-3.9

6

0300

2108

0499

5187

-1.794

0672

2483

2292

7082

37.2

37.5

-1793

-1895

-0.3

77

0940

1671

1086

5857

0.706

1192

1935

1793

6480

25.2

26.4

-707

-605

-1.2

-5.4

∑(9)=185.2

∑(10)=186.3

∑(3)=50.2

∑(6)=59.3

∑(16)=195.9

∑(8)=87.9

∑(7)=65.4

∑(17)=200.1

∑(18)=245.5

(12)末站=190.7

总距离=301.2

[∑(16)+∑(17)±

0.100]/2=3.7015

表2-2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表

测站数

测得高差

(mm)

高差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

(m)

BMA

12

+2.785

-0.010

+2.775

36.345

BM1

39.120

18

-4.369

-0.016

-4.385

BM2

34.745

13

+1.980

-0.011

+1.969

BM3

36.704

11

+2.345

+2.335

BMB

39.039

54

+2.741

-0.047

+2.694

fh=+0.047/fh容=+/-88(mm)

1.选定一条必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10个以上测站为宜。

沿线标定待定点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之后,按以下顺序观测:

(1)后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

分别记入记录表

(1)、

(2)、(3)顺序栏中;

(2)前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中

(3)前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中;

(4)后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中。

3、各种观测记录完毕应随即计算:

(1)黑、红面分画读数差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中;

(2)黑。

红面分划所测高差及黑、红差较差填入表(11)、(12)、(13)顺序栏中;

(3)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中;

(4)前、后视距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表中;

(5)前、后视距差填入记录表(17)顺序表中;

(6)前、后视距累积差填入记录表(18)顺序表中;

(7)检查各项计算值是否满足限差要求。

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5、全路线实施完毕后:

(1)路线总长;

(2)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3)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

(4)路线闭合差;

(5)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

要认真对待数据,要真实数据,本着认真态度进行测量,不能随意修改;

要尽量减少误差,必要时选择多个转点,转点很重要,转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经过大家配合,探讨,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实验三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2012210531黄铜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了解用ET-02C电子经纬仪按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各项技术指标。

(1)经纬仪的安置

1)初步对中整平

①用垂球对中 

张开三脚架,安置在测站上,使三脚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挂上锤球,平移三脚架,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保持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脚的脚尖踩入土中。

然后把经纬仪从箱中取出,用连接螺旋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此时,如果垂球尖偏离测站点标志中心,稍松连接螺旋,双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锤球尖准确对准测站点,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②用光学对中器对中使架头大致对中和水平,连接经纬仪;

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光学对中器的分化板小圆圈和测站点标志的影像清晰。

固定一只三脚架腿,目视对中器目镜并移动其它两只架腿,使镜中小圆圈对准地面点,踩紧脚架,若光学对中器的中心与地面点略有偏离,可转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标志中心,此时圆水准器气泡偏离,伸缩三脚架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脚架尖位置不能移动。

2)精确对中和整平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同时反向转动这对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将照准部旋转90°

,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步骤反复1~2次,使照准部转到任何位置时水准管气泡的偏离不超过1格为止。

此时若光学对中器的中心与地面点又有偏离,稍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光学对中器的中心准确对准测站点,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锤球对中误差在3mm以内,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在1mm以内。

对中和整平一般需要几次循环过程,直至对中和整平均满足要求为止。

(2)瞄准目标

1)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对向明亮处,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用望远镜上的粗瞄准器对准目标,使其位于视场内,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

旋转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目标像的高低适中;

旋转照准部微动螺旋,使目标像被十字丝的单根竖丝平分,或被双根竖丝夹在中间。

(3)读数

1)调节反光镜的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当。

2)转动读数显微镜目镜对光螺旋,使度盘分划清晰。

注意区别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读数窗。

3)读取位于分微尺中间的度盘刻划线注记度数,从分微尺上读取该刻划线所在位置的分数,估读至0.1′(即6″的整倍数)。

盘左位置瞄准目标,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位置再瞄准该目标,两次读数之差约为180°

,以此检核瞄准和读数是否正确。

实验四测回法水平角测量

1.了解ET02C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2.掌握经纬仪的操作方法及竖直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2C

(″)

方向值

(°

′″)

归零

各测回

平均方向值

盘左

′″)

盘右

7

8

9

A

00000

1800012

-12

(00005)

00006

000000

B

573307

2373300

+7

573304

573259

573310

C

983018

2783009

+9

983014

983009

983020

D

1422245

3222237

+8

1422241

1422236

1422238

1800002

+4

00004

1800005

-5

(00004)

00003

573327

2373321

+6

573324

573320

983041

2783031

+10

983036

983032

1422247

3222239

1422243

1422239

00007

1800003

00005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

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

,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

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

β右=b右-a右。

对于DJ6经纬仪,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的水平角之差不应超过±

36″。

如需要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的置数应按180°

/n递增。

但应注意,不论观测多少个测回,第一测回的置数均应当为0°

各测回观测角值互差不应超过±

24″。

实验五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2012210531黄铜

1、了解全站仪的应用,对全站仪测角、测距的特点、分类及精度指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以一种全站仪为例,学会正确安置仪器及反光棱镜的方法;

3、学会水平角、平距等的测量方法;

4、掌握直线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场地上,选择A、B、1、2、3五个点,相邻点的距离大于100米。

五个点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2)在A点架设全站仪,打开电源,对中整平(注意借助电子水准器,按【BS】键)后,按【F1】键进入到测量模式。

(3)分别在B、1点架设反光棱镜,注意架设棱镜时,尽量使棱镜杆竖直。

(4)测量直线AB、A1的水平距离。

将全站仪的望远镜十字丝中心分别瞄准B、1点的棱镜镜面中心,按【测距】键,等待数秒后,屏幕上显示出平距,将其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

(5)测量角度。

以测回法测量β’为例,首先,将全站仪架设在A点,对中整平后,盘左位置(注意盘左的识别,以屏幕上显示的罗马字符Ⅰ为准)将望远镜十字丝照准B点的棱镜杆,注意尽量照准棱镜杆与地面接合的尖部,不要照棱镜面。

按二次【置零】键,使得水平角读数显示为0°

0′00″,并在表格中记录此时的读数。

其次,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到1点,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水平角读数。

再次,倒转望远镜,切换成盘右位置(注意盘右的识别,以屏幕上显示的罗马字符Ⅱ为准),将望远镜十字丝照准1点的棱镜杆,并记录下此时的水平角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到B点,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水平角读数。

最后,计算盘左、盘右角度的平均值。

(6)在A点完成测距、测角任务后,将全站仪依次架设到1、2、3、A点,分别完成水平角β1、β2、β3、βA测量工作及直线12、23、3A的测距工作。

(7)各直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假定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180°

,根据上述测量的角度值,分别推算直线A1、12、23、3A的坐标方位角αA1、α12、α23、α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