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931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docx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

19个漫画心理学知识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有个人读懂自己,可是自己又有多了解自己?

看懂这19个心理小漫画,就看懂了自己!

1、谣言

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

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

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3、实验者效应

主试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有意无意的通过不同表情,语言,动作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造成一种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

4、拖延症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干预措施:

1.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2.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

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3.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

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4.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5、顿悟

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醒悟。

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

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

有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其特点是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情绪性。

 

6、温度与攻击行为

很久以来,人们就已注意到炎热的天气与暴力相伴而生。

我国的成语中就有“火冒三丈”、“怒火中烧”、“心烦气躁”等。

 

学者们运用地域、时段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从信息加工、唤起、情绪行为等角度,对温度与攻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热假说(heathypothesis)认为,物理环境中当达到不舒服的高温时,会增加攻击动机和攻击行为。

7、恐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

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

 

8、香蕉恐惧症

来自英国东苏塞克斯的弗兰·丹多在她7岁时,哥哥詹姆斯与她开玩笑将一只香蕉藏在她的被窝里。

可怕的黏黏的东西把弗兰·丹多吓坏了,从此,她便对香蕉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对这种黄色且弯曲的水果,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就算看上一眼,都会呼吸加速甚至出现呕吐现象。

9、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为焦虑症的一种。

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

广场恐怖症原意是指患者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患者最怕去开会或去商场购物,也不敢到空旷的场所,如运动场、广场,即便是乘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也非常害怕、紧张。

10、黑夜恐惧症

黑暗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怕黑,不敢一个人独处,白天与晚上精神症状不一,情绪相差很大。

 一般到了晚上,独自一人时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慌情绪,没有安全感,紧张害怕,产生消极情绪。

 

这种症状有间接性,连续性:

有的人会因为最近发生了某些不好的事而产生这种情绪,而有些人是一旦到了晚上,身旁又没有人陪伴就会产生这种情绪。

消极,害怕,甚至有很多莫名奇妙的想法。

 

黑暗恐惧也是一种心理恐惧,主要是不相信自己,害怕人生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产生消极情绪的程度,看个人的黑暗恐惧症严重程度。

11、玩偶恐惧症

面目可憎的小丑,空无一物的镜子中逐渐现出一个模糊的影子,扭曲破旧的布娃娃……这些特定的物体,都有其对应的恐惧症来源,而本身就对这些事物有一定恐惧的人,也极有可能受到影响而发展成恐惧症。

12、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

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13、内向性格的优势

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有这样的特征:

他把他的心理能量向内释放。

也就是说,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他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

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说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

我们可以把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

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

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

比如愿意承受孤独,而有时孤独反而有助于他成功。

14、愤怒

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

 

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

15、压力

压力分精神与物理两个领域的定义。

 

物理定义具有客观属性,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16、宇航员的心理状况

幽闭恐惧症,压制情感,情绪转移,第三季度效应,月亮效应…… 

“第三季度效应”,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任务过半的时候可能会显示出来的一种效应。

第三季度效应的特点有:

士气跌落、紧张或忧郁情绪增加。

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现象会在一项任务的中间点呈现出高峰

17、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18、厌食症和暴食症

厌食症(Nervosa)就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

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

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

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

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19、假日综合症和季节性抑郁

假日综合症,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理病。

就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等而引起身体、眼睛、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的总称。

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

例如学生不习惯早起、上班族不愿工作、上班后没有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