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016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一、选择题

1.“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

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

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

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

C.生物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2015年荣获诺贝尔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

A.袁隆平B.屠呦呦C.钱学森D.邓稼先

3.下列2018年上海进口博览会展出的设备反映出

①空气治理及烟气净化设备

②工业吸尘清洁设备

③废弃物处理设备

A.过度开发环境导致自然灾害越发频繁

B.自动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

C.保护环境,要适当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D.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

“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B.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C.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D.我国商品供应丰富

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B.钱学森

C.邓稼先D.华罗庚

7.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标配日常。

以上事实说明了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交化

④人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话剧《国魂》全面、真实地再现了研制“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事迹。

该功勋人物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9.如下图,旅游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购物付款时扫一扫二维码,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

10.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

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1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的时期的来临。

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12.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

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A.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13.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的杰出贡献是()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B.研制“两弹一星

C.取得奥运会金牌D.制定“八六三计划”

15.“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A.邓稼先B.屠呦呦C.焦裕禄D.王进喜

1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显得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7.以下是1970年4月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据此判断,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D.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

18.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

“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他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C.自驾游流行

D.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2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下列成就不属于文革期间取得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

A.“经济航母”B.“经济发动机”

C.“中国速度”D.“经济新常态”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的完成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4.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

A.实施义务教育B.开展“希望工程”C.恢复高考制度D.科教兴国战略

25.中国自行建造的航母海试已经结束,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技术达到一个高点。

下列属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国防科技成就是(  )

A.原子弹试爆成功B.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

C.弹道导弹试飞成功D.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我们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故选D

考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难度不大。

还需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等。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治疗疟疾作出重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杂交水稻之父”,C项是中国“航天之父”,D项是“两弹元勋”。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空气治理及烟气净化设备、工业吸尘清洁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技革命的开展,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主要问题,上海进口博览会展出的设备反映出了我国在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的保护了环境,缓解了科技带来的危害,D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64年10月17日”,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故A符合题意;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国商品供应丰富,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A

解析: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水稻的平均亩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两弹一星;选项C两弹元勋;选项D数学家,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可知①正确;由“微信、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可知通信不断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②③正确。

故A项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含有④的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此题选A。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所以B符合题意,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选项人物的贡献。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旅游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购物付款时扫一扫二维码,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

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时代,故B符合题意;航天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突破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用品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所以上述材料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从1993年起将被取消,说明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这里的“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B符合题意。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题干“1993年”不符,A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是票证取消前,C不符合题意。

1993年是在改革开放后,不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C

解析: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网络的利害。

上述材料说明了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要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故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粮票是我国特定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在粮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情况下实行的制度。

1978年,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地区推广这一有益经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大大缓解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紧张状况。

粮票的停止流通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所以AB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注于田畴”“一介农夫”,都与农业相关,这个人物是袁隆平,他的杰出贡献是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青蒿……千百次实验。

萃取……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制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B正确;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的研究,排除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为兰考遭受的内涝、风沙、盐碱自然灾害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排除C;王进喜是大庆的石油工人,排除D。

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王进喜被誉为铁人,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雷锋是党的好战士,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共同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①②符合题意,同仇敌忾抗击侵略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不符合题干中人物的精神,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C和D项错误。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70年4月”分析可知,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C项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1966年,D项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

‘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反映了“他”是一个农业学家,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让人们有了充足的粮食。

结合课本所学,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A项符合题意;邓稼先一生为原子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B项不合题意;焦裕禄为治理兰考风沙,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C项不合题意;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能反映”,结合课本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饮食结构开始改变,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衣着丰富多彩,普遍使用移动电话,自驾出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0.A

解析: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66---1976年是我国十年文革时期。

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项符合题意;1966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文革期间”是解题的关键,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文革之前。

21.B

解析: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毕昇;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的蔡伦;宋代出现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所以①③属于宋代的成就,故选B。

2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速度”。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展速度远超任何国家,同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目前令人瞩目的工程是高铁,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真空磁悬浮高铁,以及支付宝。

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完全自主研发,没有抄袭过任何国家。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与外国对中国的称号不符,故选C。

2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结合课本所学,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好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项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项不合题意;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C项不合题意;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要正式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故B符合题意;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故A不合题意;1966年弹道导弹试飞成功,故C不合题意;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不属于国防科技成就,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国防科技成就”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