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415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docx

整理路基路面打印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的定义及两者的关系(p5)

路基是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2.各类土的工程性质(p11)

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是良好的路基路面材料;

巨粒土是良好的路基材料;

砂性土是施工效果最优的路基建材;

粘性土是较常见、效果也较好的路基路面建材;

粉性土属于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特殊土用于路基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加以处理。

3.掌握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12)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4.掌握路基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的概念(16-18)

路基存在四种干湿状态:

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第二章

1.对车辆荷载的简化(p30)

2.什么是标准轴载,为什么要换算为标准轴载,轴载等效换算的原则(p35)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作用在路面的设计荷载千变万化,一般选用一种轴载作为路面结构设计的标准轴载,其它各种轴载按照一定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要求对路面的响应较大、又能反映本国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总体轴载水平。

轴载换算的基本原则:

①等破坏原则:

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在使用末期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破坏状态);

②等厚度原则:

用不同标准轴载设计的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3.轮迹横向分布的概念(p35)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的轨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由于轮迹的宽度远小于车道的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既不会集中在横断面上某一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一点上,而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

4.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研究意义(p40)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在工作区范围内的路基,对于支承路面结构和车轮荷载影响较大,在工作区以外的路基,影响逐渐减少。

该深度Za随车辆荷载增大而增大,随路面的强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5.表征土基承载力的指标有哪三项,简单了解(p44)

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CBR

6.路基病害防治的措施有哪些(p49)

(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作稳定处理。

(3)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积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土基。

(7)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墙、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1.掌握路基设计的定义(p59)

2.掌握路基横断面的类型(p59)

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3.掌握一般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路基宽度的概念及确定要求,路基高度概念及确定要求,路基边坡坡度概念及确定要求

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

(1)选择路基断面型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

(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附属设施设计。

路基宽度的概念: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路基宽度的确定要求:

行车道:

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

路肩: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

中间带:

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50m~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中间带的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护栏、防眩网、交叉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爬坡车道: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路基高度:

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中心线)标高之差;由于原地面不平整,因此还有边坡高度。

路基高度的确定要求:

路基高度结合公路路线纵断面、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同时与路基临界高度结合;应使路肩边缘高出地面积水,并考虑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作用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高路堤及深路堑的判别标准以边坡高度为依据;

沿河及受水浸淹路基的高度应大于:

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0.5m。

当路基高度不符合规定时,可采取降低水位、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

路基边坡概念:

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H:

b的形式表示,并取H=1计算为1:

m(路堤)或1:

n(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

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

4.掌握路基压实的概念、土的压实特性、路基压实标准(68)

路基压实的概念:

土的压实特性

1)低于最佳含水量时容易提高密实度,从而增强抗变形能力和强度,高于最佳含水量时则难以获得高的密实度;

2)压实土遇水浸湿含水量增长的程度与压实时的含水量及土质有关,压实时低于最佳含水量ω0时压实土的膨胀量比略高者为大,因此在接近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的土,其吸水量与膨胀量最小,最稳定;

3)压实土浸湿后的抗变形能力:

在ω0时压实的土可望得到最高的浸湿后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增加压实功、提高密度可以得到较高的浸湿后的抗变形能力。

路基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路堤压实度及路堤填土最小强度要求

5.了解路基附属设计的内容(70-71)

1、取土坑与弃土堆

借方与弃方不可避免,若能结合不同标段进行协调处理,则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维护自然平衡,但须进行调配安排及合理计算运费。

平坦地区用土量少时可沿路两侧抽沟取土,结合路基排水及农田灌溉安排,但对于堤顶至坑底高差大及软弱地基区域,取土坑易远离路基坡脚,并进行坑设计

废方能利用应尽量加以利用,实在需堆弃也应尽量不影响路基,做好相关设计,尤其应控制废方的数量。

2、护坡道与碎落台

护坡道有利于降低边坡平均坡度、保护边坡稳定,软土地段还有助于路基沉降均匀及路基整体稳定。

但护坡道设置涉及到土地占用及工程经济,应兼顾好稳定与经济合理性。

碎落台设于挖方边坡坡脚处,保护边沟不被碎落的土石块堵塞,也可同时兼起护坡道作用。

3、错车道

错车道一般用于单车道公路会车或紧急避让之用,可每隔200~500m设置一处,长度不小于30m,前后各有10m的出入过渡段。

单车道的路基宽度一般为4.5m,而错车道地段的路基宽度一般为6.5m,必须在路基设计时加以考虑。

4、急流槽与消力池

急流槽是路面排水采取集中排泄方式时的必须设施,一般与消力池进行综合设计考虑。

急流槽的过水断面必须加以计算,并应进行其稳定性设置。

第四章路基稳定性分析(涉及不多)

1.直线法的适用性和基本假定

直线法适用于砂土和砂性土(两者合称砂类土),土的抗力以内摩擦力为主,粘聚力甚小。

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平面。

基本假定

①不考虑滑动土体本身内应力分布;

②认为平衡状态只在滑动面上达到,滑动时成整体下滑;

③最危险的破裂面位置通过试算确定。

2.圆弧法的适用性和原理

适用范围:

圆弧法适用于粘土,土的抗力以粘聚力为主,内摩擦力力较小。

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圆柱形。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1.路基防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冲刷防护与加固、湿软地基加固处治

2.软土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砂垫层法、换填法、反压护道法、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

3.超载预压法的概念(112)

路堤填筑到超过设计标高的高度,使软土地基受到超载作用而加速固结沉降,从而可较早地达到路堤设计荷载下的沉降量,并减少路面铺筑后的剩余沉降量。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的定义及种类(116-117)

挡土墙是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结构物。

挡土墙的类型

(1)按挡土墙位置分:

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和山坡挡墙等。

(2)按挡土墙的墙体材料分:

石砌挡墙,混凝土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砖砌挡墙,木质挡墙和钢板墙等。

(3)按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

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拱式,锚定板式,板桩式和垛式等。

2.设置排水设施、沉降缝和伸缩缝的目的(122-123)

挡土墙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造成墙后积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因含水率增加而产生的膨胀压力:

减小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应根据地基地质条件及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

为了减少圬工砌体因硬化收缩和温度变化作用而产生的裂缝,须设置伸缩缝。

3.挡土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极限状态分限系数法)(143)

按“极限状态分项系数法”进行设计,其设计的极限状态分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承载力极限状态:

1)整个挡土墙或挡土墙的一部分失去刚体平衡;

2)挡土墙构件或连接部件因材料承受的强度超过极限而破坏,或因超过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挡土墙结构变为机动体系或局部失去平衡

极限状态分项荷载系数见表6-11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的耐久性局部破坏;

3)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待定状态。

极限状态的分项荷载系数除Ep取0.5外,其余均取1.0

(3)合力偏心距计算时的极限状态

分项荷载系数取值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重力式挡土墙验算的内容,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144-151)

第七章面排水设计路基路

1、掌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182)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2.)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6.)为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2、地面排水的种类与特点;(182)

1.)边沟

2.)截水沟

3.)排水沟

4.)跌水和急流槽

5.)倒虹吸与渡水槽

6.)蒸发池

3、地下排水的种类和特点(190)

1.)暗沟(管)

2.)渗沟(井)

3.)盲沟

4.)检查井

特点:

排水量不大,主要以渗流方式汇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围以外。

4、路面排水的种类和特点

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2)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3)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

4)路面边缘排水设计

5)排水基层或面层排水设计

第十二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及路面的定义(286)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参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86)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特性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干缩特性

4)半刚性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

3、半刚性基层的含义(286)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

4、石灰剂量的定义(289)

石灰剂量:

是石灰质量占全部土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即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5、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机理(289)

在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并在最佳含水率下拌匀压实,是石灰与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一般分四个方面:

离子交换作用、结晶硬化作用、火山灰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6、火山灰反应的概念(290)

7、石灰土混合料设计步骤(292)

1)制备同一土样、不同石灰剂量的石灰混合料,根据不同的层位,可参照下列石灰剂量进行配制。

做基层

砂砾石和碎石土:

3%、4%、5%、6%、7%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性土10%、12%、13%、14%、16%

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5%、7%、9%、11%、13%

做底基层用: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性土8%、10%、11%、12%、14%

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5%、7%、8%、9%、11%

2)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至少做三个不同石灰剂量混合料的击实实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3)按最佳含水量与工地预期达到的压实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做平行实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4)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1d,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表12-4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石灰剂量,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12-3的要求。

R>=Rd/1-ZaCv工地上实际采取的石灰剂量应较实验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

8、水泥稳定土强度形成机理(296)

用水泥稳定土的过程中,水泥、土和水之间发生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化学作用:

如水泥颗粒的水化、硬化作用,有机物的聚合作用,以及水泥水化产物与黏土矿物之间的化学作用等

物理-化学作用:

如黏土颗粒与水泥及水泥水化产物之间的吸附作用,微粒的凝聚作用,水及水化产物的扩散、渗透作用,水化产物的溶解、结晶作用等。

物理作用:

如土块的机械粉碎作用,混合料的拌和、压实作用等。

第十三章沥青路面

1、沥青路面的定义306

由沥青作为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并和基层(底基层)、路基(垫层)共同组成的路面结构。

2、沥青路面的优点306

(1)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较舒适;

(2)结构较柔,振动小,行车稳定性好;

(3)车辆与路面的视觉效果好;

(4)施工期短、施工成型快,能够迅速交付使用(在机场跑道、高速公路上尤其需要);

(5)易于维修,可再利用;

3、沥青路面的病害及成因306-30

(1)裂缝:

产生原因:

1)横向裂缝:

分荷载型和非荷载型,非荷载型又分为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荷载型因拉应力超过材料疲劳极限引起,从下向上发展;非荷载型沥青面层缩裂因冬季沥青材料收缩产生的应力大于材料强度引起,反射裂缝因基层收缩开裂向面层延伸引起。

2)纵向裂缝:

路面分幅摊铺时,接缝未处理好;路基原因等引起失稳。

3)网裂:

上述裂缝未及时处理,水渗入所致;结构强度不足;沥青老化等

(2)车辙

原因:

1)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塑性变形累积;

2)路面结构及路基材料的变形累积;

3)车辆渠化交通的荷载磨耗-磨耗型车辙。

(3)松散剥落

原因:

1)沥青与矿料黏附性差(沥青粘性差、集料粘附等级低、集料潮湿、沥青老化后性能下降、冻融等);

2)水的作用;

3)沥青在施工中的过度加热老化

(4)表面抗滑不足

原因:

1)集料软弱,宏观纹理和微观构造小;

2)粗集料抵抗磨光的能力差(由磨光值、棱角性、压碎值等表征);

3)级配不当,粗料少、细料多;

4)用油量偏大,或出现水损害;

5)沥青稠度太低;

6)车轮磨耗太严重

(5)其它病害:

包括泛油、坑洞、波浪、拥包、啃边等

4、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的指标及意义308

5、如何对沥青路面进行分类312

1)按强度构成原理:

密实类沥青路面、嵌挤类沥青路面、

2)按施工工艺:

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

6、SMA的含义及特点,与AC有什么区别313

7、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有哪三种?

能够判断比如AC、SMA、OGFC分别属于什么结构316

OGFC:

具有较强的结构排水能力

8、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含义?

车辙的成因?

动稳定度的概念329-331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通常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积累而导致路表面出现车辙

9、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机理333

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与温度下降而引起材料的体积收缩有关

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技术措施337

(1)完善路面结构排水系统

(2)沥青材料选择应考虑选取黏度大的沥青和表面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沥青

(3)集料选择,在其它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SiO

含量低的碱性集料,若不可能得到碱性集料时,应掺加外掺剂,如消石灰、抗剥离剂等。

(4)施工时保持集料干燥,无杂质,拌和充分,摊铺时不产生离析,碾压时保证达到压实要求等。

11、沥青的老化过程及评价方法342-343

 沥青老化是指沥青在储存、运输、加工、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在空气、热、光照和碾压作用下产生性能下降的现象 。

分施工中的短期老化和使用中的长期老化。

评价:

①沥青: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短期)、压力容器老化试验(PAV)(长期)

②沥青混合料短期老化:

针对松散混合料,采取烘箱老化法、延时拌和法、微波加热法

③沥青混合料长期老化:

针对压实成型试件,采取加压氧化法、延时烘箱法、红外/紫外线处理

12、几种主要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及应用352

13、沥青混合料选用的原则353

(1)沥青面层与沥青碎石基层通常都采用双层或三层结构,层间应喷洒黏层油,以加强层间联结

(2)满足耐久、稳定、密实、安全等功能性要求,且便于施工

(3)表面层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密水、耐久、抗车辙、抗裂性能。

当抗滑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在表面层上加铺抗滑磨耗层。

14、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阶段指什么?

354

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第十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1.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377

结构组合设计

材料组成设计

厚度设计验算

结构方案比选

路肩构造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

2.沥青路面标准轴载轴载换算的方法378

3.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是什么?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380

1、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图式

 

2、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假定

1)各层连续、弯曲弹性、均匀、各向同性,位移、形变微小;

2)最下一层(路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有限,水平方向无限;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向下无限深处,应力、形变、位移为零;

4)层间接触情况,或完全连续(连续体系)或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滑动体系);

5)不计自重。

3、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求解过程

轴对称课题,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

4、多个轴对称荷载下的主应力计算

4.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原则(能对实例进行分析)385

①总原则:

面层耐久、基层坚实、土基稳定

②具体要求:

1)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

从上至下,从薄到厚,从强到弱,表层抗滑、抗磨耗

2)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

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3)考虑结构层的特点

上下层匹配,总体上强度足够而不过多浪费

4)考虑防冻、防水要求

③详细组合原则:

1)根据沥青路面的工作特性,各结构层应尽量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的规律安排;

2)必须考虑材料特点和施工工艺以及强度和造价等方面考虑;

3)各结构层应具有适宜的厚度,不宜使层数过多而厚度过小;

4)应合理选择相邻结构层之间的模量比(基层:

面层(E2/E1)宜在1.5~3,基层:

底基层(E2/E3)宜不大于3,底基层:

土基(E3/E0)宜在2.5~12.5);

5)对于低温地区,应考虑收缩裂缝,进行合理的防止反射裂缝组合,并保证有适宜的沥青面层厚度;

6)对于潮湿地区及多雨地区,应考虑水稳定性,选择水稳定性好的基层及尽量考虑不透水的面层;

7)路面还应满足防冻厚度的要求;

8)应考虑结构层间的结合性。

5.垫层的功能388

6.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设计指标有哪些?

389-391

7.设计弯沉值的定义?

390

设计弯沉值是路面峻工验收时、最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测得的最大(代表)回弹弯沉值。

可根椐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8.路基回弹模量的四种确定方法?

394

现场测试法、查表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

9.了解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流程

10.沥青路面改建设计的流程及方法(综述)408

第十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定义419

是指由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基层或底基层所组成的路面,也称刚性路面。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419

优点:

(1)强度高

(2)稳定性好

(3)耐久性好(可以使用20~40年或更长)

(4)夜间行车效果好

(5)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取决于使用效果

缺点:

(1)初期造价高(目前与进口沥青比造价已不高,且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长,因此单位年费用更低);

(2)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因此总体污染(水泥生产过程);

(3)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

(4)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

(5)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

(6)养护维修困难。

3.水泥路面设置基层的目的420

①支承路面板

②防唧泥

③防冰冻

④防水

⑤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

4.水泥路面接缝的类型及作用423

(1)横向接缝:

①缩缝:

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②胀缝:

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③施工缝:

因施工不连续,暂时停止施工时要设置施工缝。

常设置在缩缝、胀缝位置处,必须添加传力钢筋,保证纵向整体性。

(2)纵缝:

平行于行车方向的接缝,用来控制路面板因翘曲应力与荷载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不规则的纵向裂缝。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5.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定义、构造特点448

(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RCP是指在路面纵向连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裂缝的间距和缝隙大小,从而可在路面纵向不设接缝的混凝土路面。

第十六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内容454

(2)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