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569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docx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冲刺模拟卷附答案

小升初冲刺模拟测试

部编版语文试卷

一、看拼音写同音字。

(8分)

yù领()犹()名()抵()

xié和()要()威()()手

二、词语百花园。

(20分)

1.照例子写词语。

(5分)

例:

表示“红”的意思的;__赤______丹_____朱____绛__

表示“绿”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字组词。

(8分)

籍藉()贯书()慰()学()

生身奋不顾()舍生()死谈笑风()终()难忘

3.看图猜三个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成语。

(4分)

我的叔叔是一个______(有学问的人),他______(读的书特别多),常常是______(速度特别快)。

为了读书,有时他________(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三、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人空格处。

(4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四、给下面语句排列顺序。

(5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五、按原文填空。

(6分)

1.“以子之矛,,何如?

”其人。

2.,唯有蜻蜓蛱蝶飞。

3.,有笑有泪,,有香有色,,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六、阅读。

(22分)

(一)海啸(12分)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海啸分为()和()两类。

(2分)

2.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4分)

(1)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两年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也不少。

()

(3)当海啸发生时,有经验的船长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

(4)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

3.全文的表达顺序是()。

(1分)

①先分述再总述②先写原因后写结果③先总述再分述④按时间顺序叙述

4.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的原因是。

(1分)

5.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2分)

6.第④段中“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①生动、形象②简洁、流畅③准确、具体④通顺、连贯

(二)挪树(10分)

院子里那株蜡梅()()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蜡梅会挪死吗?

”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

刨开了!

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巳经成熟的蜡梅啊!

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

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

“它会死吗?

“死不了!

”老花匠()不经()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

”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然而这株蜡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芟不可,哪怕()筋()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蜡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

嚓!

嚓!

”一铲,一铲,一铲……“喀!

喀!

喀!

”一锄,一锄,一锄……蜡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蜡梅的呻吟。

蜡梅在阵痛中出土了!

独立了!

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巳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蜡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蜡梅瘦骨()

()地立着。

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蜡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人挪活!

树也挪活!

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

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

()()一息()不经()()筋()骨瘦骨()()

2.文中第3自然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和____,应该为____和____。

(2分)

3.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分)

(1)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2)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4.最后一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蕴涵着什么意思?

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概括。

(2分)

(1)从第3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

(30分)

读下面三组词语,并按照要求写作文。

1.雨春天明媚欢乐丝带望远镜幽静小鹿悠扬畅想

2.烦恼思念网络游戏眼花繚乱震撼渴望毛笔口香糖

3.朋友书包婉转枫叶漫不经心脏兮兮掌声校园电子邮件

提示与要求:

1.先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灵活组合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如:

“雨”“畅想春天”;也可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基础,扩充题目,如“我的烦恼”“令人激动的掌声”……

2.围绕题目写一篇作文。

3.用上其中一组词语,并在文章中用横线标明。

4.文章要求表达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体裁不限,500字左右。

(作文纸自备)

答案与解析

一、看拼音写同音字。

(8分)

yù领()犹()名()抵()

xié和()要()威()()手

思路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运用,要填写生字,首先就要看组词搭配情况。

名师解析:

读音是“yù”的生字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这里出现的前一个字以及平时积累知道四个词语依次为“领域”意思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犹豫”的意思是迟疑,不果断,做事拿不定主意;“名誉”的意思是指社会对特定的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作用,才干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抵御”的意思是抵抗,防御;读音是“xié”,同时根据所给词语及平时积累的词语可知四个词语分别为“和谐”的意思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威胁”的意思是威逼胁迫;“携手”的意思是手拉着手,也指共同奋斗﹐联合。

参考答案:

域豫誉御谐挟胁携

易错提示:

由于对拼音的发音不够准确或者同音字词语的积累不够,都可能导致书写错误。

二、词语百花园。

(20分)

1.照例子写词语。

(5分)

例:

表示“红”的意思的;__赤______丹_____朱____绛__

表示“绿”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的多个字表达同一颜色词义,即多字一意,解决这道题,首先要对表示颜色的字词有所积累,然后根据例子进行解答。

名师解析:

我们知道七色光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里的“赤”就是红。

也就是例子中的字都有“红”的意思。

那么能表示“绿”的意思的字还有“翠、青、碧、苍、葱”。

参考答案:

翠青碧苍葱

易错提示:

对于表示“绿“这种颜色的字意识记不够。

2.选字组词。

(8分)

籍藉()贯书()慰()学()

生身奋不顾()舍生()死谈笑风()终()难忘思路分析:

形近字是这一题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对平时积累的难区分的生字所组词语的检测。

学生可以根据词语意思和字面意思进行选择。

名师解析:

“籍、藉”是一组形近字,“籍”的本义指名册、户口册;登记在同一名册上的人,必然有相同的隶属关系,因而现代有“户籍、国籍、党籍、军籍、学籍”之类的说法。

“籍”又可以引伸指装订成册的文字或图画作品,成为“书”的同义字,如“史籍”就是史书,“古籍”就是古书,“书籍”两字常并列成词。

而“藉”表示践踏的意思。

“生与身”这两个字的区别一是读音不一样;另外“生”有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活的、有活力的;发出、起动等意思。

“身”主要指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人的一生或生命等意思。

所以从以上释义就可以知道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籍;籍;藉;籍;身;生;生;生

易错提示:

词语的积累不够好以及对词语意思没有透彻、深层次的理解都会导致选择错误。

3.看图猜三个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成语识记情况,是否能够根据简单提示有规律地填写成语,根据方框中字的不同位置进行推理,就可以解决这种题目。

名师解析:

这是一个十字方格填字谜,从中可以看出“顾、盼”两个字在左右两边,即为“左顾右盼”;“蹿和跳”分别在上下,即为上蹿下跳;“竹”字在中间即为“胸有成竹”。

参考答案:

上蹿下跳、左顾右盼、胸有成竹

易错提示:

对成语的识记不够好,另外对于图的理解不够好均容易失分。

4.填成语。

(4分)

我的叔叔是一个______(有学问的人),他______(读的书特别多),常常是______(速度特别快)。

为了读书,有时他________(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思路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中成语恰当、合理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要对整段话语的意思有所理解,另外就是从成语释义来写出正确的成语。

名师解析:

首先根据括号内“有学问的人、读的书特别多”可以知道有:

才华横溢、无所不知、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见多识广、饱学之士等成语,但在句子中要使句子通顺连贯,其它成语填写后都缺少补语,所以只能选择的成语是“饱学之士”和“博览群书”;形容“速度特别快”的成语有:

“风驰电掣、白驹过隙、大步流星、一目十行”等等,但根据句意是看书的速度快,所以只能是“一目十行”;“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的成语有“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而这里是指用功忘记了吃饭睡觉,所以就是“废寝忘食”。

参考答案:

饱学之士、博览众书、一目十行、废寝忘食

易错提示:

学生没有读通短文,以及对成语的解释不能正确理解。

三、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人空格处。

(4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思路解析: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概括能力,要选择正确的比喻就要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根据搭配来选择。

名师解析:

春联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有它独特的魅力,原题中说它豪放,那首先我们想到的应该是豪放派的特点为“气势雄浑”,从选项中可知“大江东去”是有雄浑气势的,而“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句,苏轼也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所以豪放若大江东去;婉约派特点是“结构深细慎密,寓意含蓄委婉。

音节谐婉,情调柔美”,从选项可知“小桥流水”这是这一风格,而“小桥流水”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曲状元马致远之曲词婉约沉郁见长,所以所填是婉约如小桥流水;粗犷的意思是“粗野”,从选项排除推理“旭日喷薄”所要表达的就是粗野的意境,所填空就为粗犷如旭日喷薄;细腻意思是细润光滑,微风吹拂杨柳不正是这种意境吗,“风拂杨柳”即如小家碧玉般细腻。

参考答案:

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易错提示:

学生对于相同意境词语的理解不透,以及对于古诗词中人物所写诗词风格的把握不好,都可能导致答题出错。

四、给下面语句排列顺序。

(5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思路解析:

这道题考点是学生对句子之间逻辑关系、连贯性的掌握情况的考查,排列句子的题目,首先找到第一句,然后根据意思往下推想,找出上下句间衔接连贯的句子。

名师解析:

从五个句子来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学会读书”。

根据整体意思可以看出“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是这段话的第一句,然后根据衔接,接下来所要表达的就是读教科书的必要性以及作用。

所以第二句话就是②,然后是⑤;读了教科书只是初级层面,所以用转折性的句子,即④,只有做到这些,才是学会读书,总结性的句子为①。

参考答案:

③②⑤④①

易错提示:

学生在找到第一句话后,对读教科书必须性和转折性句子衔接性理解不好,这样容易使句子间搭配不好,导致选择性错误。

得分

评卷人

五、按原文填空。

(6分)

1.“以子之矛,,何如?

”其人。

2.,唯有蜻蜓蛱蝶飞。

3.,有笑有泪,,有香有色,,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査点为经典名句积累,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语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名师详解:

①句出自《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②句出自宋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③出自老舍《养花》。

参考答案:

①陷子之盾弗能应也②日长篱落无人过③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既须劳动

易错提示:

“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次序有所颠倒。

得分

评卷人

六、阅读。

(22分)

(一)海啸(12分)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海啸分为()和()两类。

(2分)

名师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心句的把握。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

整段话是围绕哪句话说的,这句话就是中心句。

通读本段,主要说明了海啸的种类。

由“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这两句话可以使我们具体的了解海啸的种类,即“自然型海啸”和“人为的海啸”。

因此可以判断,此段首句为本段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自然型与人为型

2.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4分)

(1)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两年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也不少。

()

(3)当海啸发生时,有经验的船长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

(4)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

名师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把选项返回文段中,逐一对照,加以辨析。

(1)句出自第三段,由“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可知判断正确;

(2)出自第四段,由“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句可知选项错误;(3)出自第三段,由“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句可知正确。

(4)出自第四段,由“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可知正确。

参考答案:

(1)√

(2)×(3)√(4)√

3.全文的表达顺序是()。

(1分)

①先分述再总述②先写原因后写结果③先总述再分述④按时间顺序叙述

名师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文章首段总体介绍海啸,二段讲海啸的类型,三段讲海啸形成原理,四段讲海啸高发地区,故为总分型。

参考答案:

4.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的原因是。

(1分)

名师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

本题作答时要结合语境。

这句话出自第③段,关键词“因而”表示后边是结论性的语句,原因应在本句前面去找。

第三段主要讲了海啸形成的原理及危害性,告诉我们因为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也就是说发生海啸后海岸处的危险是最大的,这就是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

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5.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2分)

名师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

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

“如”一词是说明方法“举例子”的标志,另文段中出现大量数字,故应为“列数字”。

参考答案:

举例子,列数字

6.第④段中“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①生动、形象②简洁、流畅③准确、具体④通顺、连贯

名师详解:

本题考查点为“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①项“生动、形象”所对应的说明方法为“打比方”,②项中“简洁、流畅”和④项“通顺、连贯”行文语言特点,与说明方法无关,故选③项。

“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能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或者更精确,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二)挪树(10分)

院子里那株蜡梅()()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蜡梅会挪死吗?

”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

刨开了!

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巳经成熟的蜡梅啊!

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