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980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毒品预防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毒品预防教育.docx

《毒品预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品预防教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毒品预防教育.docx

毒品预防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

毒品小常识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我国对毒品的分类:

一、麻醉药品

阿片类:

包括天然来源的鸦片以及其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如吗啡、可待因,也包括半合成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杜冷丁等。

古柯类:

可卡因、古柯叶、古柯糊等。

大麻类:

大麻、大麻脂、大麻成品等。

二、精神药品:

兴奋剂:

如冰毒、摇头丸

抑制剂:

如巴比妥类、安定。

致幻剂:

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北美仙人球碱、苯环已哌啶(PCP)等。

知识链接:

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

(1)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

(2)可卡因和可卡叶;(3)大麻;(4)安非他命等人工合成兴奋剂

(5)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和安眠酮;(6)精神类药物,安定类药物。

探究

上网查阅“国际禁毒网”,了解“摇头丸”有哪些种类,有何危害。

 

(二)

我国吸毒人群经常滥用的毒品

一、鸦片类

1、鸦片:

来源罂粟花的果实,俗称大烟、烟土。

吸食后使人精神颓废、饥瘦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呆直、瞳孔缩小,身体抵抗力极差,易感染疾病,影响人的肝功能和胃功能,吸食过量致人死亡。

小贴士:

戒断症状

由于吸食者反复连续用药,人的身体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使身体产生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吸食者停止用药后,就会产生一些强烈的对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症状。

2、海洛因

俗称白粉,是鸦片毒品中纯度最高的毒品,是目前我国吸食鸦片类毒品人员滥用的主要毒品。

来源:

鸦片是鸦片中的吗啡成分经乙酰改变化学结构而成。

吸食危害:

往往引起昏迷、呼吸减慢,体温下降,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

戒断症状:

流汗、恶心、发抖、或冷或热、高血压、肌肉疼痛痉挛等。

还易出现易怒、惊慌等情绪波动。

小贴士:

海洛因是1988年德国拜尔药厂将其注册为商品名海洛因(HERO),意为英雄。

3、杜冷丁

来源:

由化学合成的麻醉药品。

危害: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对血管、平滑肌也有一定的影响。

4、吗啡

来源:

鸦片

吸食反应:

欣快、昏睡、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恶心、皮肤刺痒、便秘。

吸食过量会昏迷直至死亡。

戒断反应:

对本药有依赖或成瘾者,突然停用或给予阿片受体拮抗药可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流泪、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恐、不安、打呵欠、震颤和失眠。

回顾历史:

1,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什么爆发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鸦片战争?

2,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不利影响?

 

(三)

二、古柯类

可卡因:

又称:

古柯碱;英语:

Cocaine从1985年起成为了世界性主要毒品,其原因为提炼技术提升制成之纯可卡因可方便吸食,并在25-150毫克剂量下,使吸食者于几秒钟至几分钟后产生兴奋感、激动。

事实上,早于16世纪之西班牙探险家们便注意到南美土人可用咀嚼古柯叶子来提神,而在1855年,德国化学家斐德烈(G.Friedrich)首度从古柯叶中提取出麻药成份,并命名为“Erythroxylon”。

可卡因成瘾最大原因是吸食者需寻求更多的可卡因来逃离这种吸食后之沮丧感。

另外,因可卡因造成死亡的例子并不多见。

不过,可卡因仍会对吸食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戕害,例如:

阻碍脑部神经传递质多巴胺、并影响正肾上腺素、血清素正常摄取。

除此,可卡因还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血管的收缩、眼球的扩大及导致心跳不正常。

因为可卡因成瘾性强,并对吸食者产生健康伤害,1914年,美国即宣布可卡因为禁药,该禁令延续至今。

与美国相同,至今绝大部分国家都将可卡因视为毒品。

不过,1985年出现了纯可卡因后,至今可卡因仍为西方世界主要毒品之一。

三、大麻类

大麻:

大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

大麻是地球上大部分温带和热带地区都能生长的一种强韧、耐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然而大多数大麻,都没有任何有毒成分。

通常所说的可制造毒品的大麻,是指印度大麻中一种较矮小、多分枝的变种。

这种大麻的雌花枝上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均有树脂,叫大麻脂,这种大麻脂可提取大量的大麻毒品。

吸毒者如吸入大剂量大麻,会产生大麻中毒性精神病。

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伴有思维紊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双重人格。

长期吸服大麻者,表现为呆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判断力损害。

偶有无故攻击性行为。

随着吸毒时间迁延,个人卫生不顾、饮食不佳、人格扭曲,对任何事物兴趣缺乏,呈精神衰退状态。

四、兴奋剂

1、冰毒

资料阅读:

兴奋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

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

有高血压及脑中风之危险。

停用之脱瘾症状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

滥用者会处于强烈兴奋状态,表现为:

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

苯丙胺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

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如头痛、寒战、面色苍白或发赤、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血压降低或循环性脱虚;还可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口中有金属味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

慢性中毒可造成体重减轻和精神异常(即苯丙胺精神病,或称妄想障碍,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同时,也会发生其他滥用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性病、爱滋病等。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

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

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

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

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

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

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产生耐受的人,使用苯丙胺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

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2、麻古

麻古”系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属苯丙胺类兴奋剂,经化验含有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

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服用后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

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公安部检验报告显示:

“麻古”毒品均为圆形、片剂,黄连素药片大小,呈玫瑰红、橘红、苹果绿等色,上面印有“R”、“WY”、“66”、“888”等标记。

此种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迷幻作用,含毒性,吸食后呈现健谈、性欲亢进等生理上的反应,心脏有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突然死亡。

更加可怕的是,从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吸食此药能够使吸食者将自己的秘密和隐私通过交谈等方式随意告诉他人,并促使吸食者受人支配、出现狂想等症状,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其危害不堪设想。

因此该药又被俗称为“唠嗑药”、“抢劫药”、“强奸药”。

3、摇头丸

“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服用后表现为:

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

该毒品现主要在迪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口服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

MDMA、MDA等既具有三甲氧苯乙胺的致幻作用,也具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

近一、两年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益突出,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

因此类毒品服用后不仅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而且会出现一定的幻觉、性冲动,造成行为失控,所以在这些地区俗称“摇头丸”、“快乐丸”、“劲乐丸”、“狂喜”、“忘我”、“疯药”、“强奸药片”等,也有按药片、药丸的不同颜色和上面的不同图案、字母称为“蓝精灵”、“白天使”、“蝴蝶”等。

自1996年以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已传入我国,传播速度很快,在云南、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北京等地都已相继发现此类毒品。

五、抑制剂

K粉:

又叫“HIGH”药和“强*粉”,是国际流行的新型毒品,医学上称氨胺酮,全名2-氯苯-2-甲基胺环乙酮(图1),是苯环己哌啶(PCP)(图2)的衍生物,属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因为其物理形状通常呈白色粉末,故俗称“K”粉。

K粉”是新型毒品中的一种,新型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物。

主要包括冰毒等甲基苯炳胺类药物,还有氯氨酮、三祚伦、咖啡因等其他化学合成药品。

长期吸食这些毒品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人认为新型毒品不会上瘾,没有什么危害,其实新型毒品,尤其是摇头丸和K粉危害很大,首先对人体的危害,对人的心脏、肺部、生殖系统都会产生致命性损害,吸食K粉过量以后会导致死亡,对中枢神经的损害比冰毒还厉害。

活动建议:

除了本单元介绍的毒品外,你知道还有哪些毒品?

如何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