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153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

饯行。

②擐(huàn):

穿着。

③泛菊:

菊花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浊酒一杯家万里”),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首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

“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

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但悲是主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悲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

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

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

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

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2)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①。

(注)①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喻指远大的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却是七言古体诗。

B.首联写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

气势宏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

D.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起伏,富有节奏感,承转顿挫,铿锵有力。

2)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

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声名大著。

1)清代王士禛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

岂。

②纪:

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客中闻雁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①

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

整整④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

②椒盘:

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

③彩胜:

即幡胜。

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

④整整:

词人家中婢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E.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①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②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

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

②崆峒:

道教名山。

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绿发”犹言“黑发”,此时的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年少得志,功成名就。

B.第二句描写贾使君横持长戈、即兴斌诗,塑造了文武双全、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C.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D.第四句背定了贾使君精通道家之理,表达了贾使君对返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

E.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

2)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

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偁:

巨野(今属山东)人。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②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

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雨恨云愁”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左锡璇①

三月过西窗凉似水,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

一院湿烟飞不起,临风咽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

卜得灯花②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

(注)①左锡璇:

字芙江,阳湖人,清代女词人。

②灯花:

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

古以灯花为古兆;寓征人将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上片首句从夜景写起,月光清凉如水,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不免令人触景生情。

B.第三句点明时令,秋虫鸣叫之声反衬了夜之幽静,远在天涯之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中的“湿”“飞不起”写出了烟雾的浓重,借此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

D.下片“珠楯玉栏闲徙倚”点明了人物行迹,一个“闲”字,写出了主人公的百无聊赖。

2)简要赏析“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两句。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圆

(2)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1)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2)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1)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

指月圆。

(4)列宿:

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

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

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③秋砧:

秋日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

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晚望

柴望①

才是青山便卜邻②,世情那得较③纷纭。

露含远地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扶槛入,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卷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曾因出书提醒当朝居安思危触怒朝廷被捕入狱。

出狱后隐居30年而时时心忧国难。

②卜:

选择。

③较:

计较,争辩。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择春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入诗,青山云露,炊烟人家,柳色莺声,花落棋床,意象丰富。

B.诗中的写景由远到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感。

C.优游闲适的高斋晚望,其实是诗人的一次暂时挣脱压抑与苦阀、孤独与无奈的心灵挣扎。

D.诗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2)请指出首联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

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

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两句,描写了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神清气爽的情景。

D.最后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隐居读书的感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至后①(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

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

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遇雨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我”坐在溪边,看到前山乌云骤雨,而自己所在处阳光灿烂。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自己头上。

C.第四句写天色渐晚,再加上前山黑云笼罩,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

D.这首诗生动写出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E.诗人通过“坐看”“忽惊”动作神态的变化,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特点。

2)请赏析一二句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②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

陶渊明,字元亮。

③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三、四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

曹冠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

薰风飒至清无暑。

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

深杯戏把纹楸①赌。

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注)①纹楸:

指围棋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B.“薰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C.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D.词的上阕描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而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渲染气氛、抒发豪情壮志。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⑾不嗣音⑿?

青青子佩⒀,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⒁,在城阙⒂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夭夭:

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②灼灼:

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③之子:

这位姑娘。

④于归:

姑娘出嫁。

⑤宜:

和顺、亲善。

⑥室:

谓夫妻所居。

家:

谓一门之内。

⑦有蕡(fén):

指桃实木大而多。

⑧蓁(zhēn)蓁:

叶子茂密的样子。

⑨衿:

衣领。

⑩悠悠:

忧思不断的样子。

⑾宁(nìng):

岂,难道。

⑿嗣(yí)音:

寄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

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⒁挑(tiāo)兮达(tà)兮:

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挑,也作“佻”。

⒂城阙:

城门两边的观楼。

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髙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②牛山: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析。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

1)下列对这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逐渐转凉。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