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03923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何群众看病难 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doc

为何群众看病难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调查

【摘要】

夯实网底抓关键有效解决“看病难”――关于解决*村群众“看病难”的调查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深入兴马乡木罗村开展调研,先后召开各种座谈会3次,到32户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干部党员10余人、农民100余人进行交夯实网底抓关键有效解决“看病难”――关于解决*村群众“看病难”的调查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深入兴马乡木罗村开展调研,先后召开各种座谈会3次,到32户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干部党员10余人、农民100余人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该村生产、生活状况,实地察看了村卫生室的阵地及人员情况,基础设施较差,诊疗设备奇缺,加之该村位置偏僻,路况较差,群众“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如何破解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成为卫生部门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应着力从解决“有人看病”、“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四个方面入手,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木罗村位于兴马乡东部,与通江县板桥乡毗邻,距兴马乡街道18公里,辖3个社,共有农户175户,计680人,幅员3.5平方公里,耕地566亩,村社干部4人,党员14人。

全村通公路里程达13公里,农电入户率达100%,电视入户率达70%,共有电话60部。

2021年该村农民参合557人,参合率81.9%;2021年农民参合586人,参合率86.2%;2021年农民参合647人,参合率达95.1%。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木罗村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归集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区位劣势明显。

该村距兴马乡18公里地势陡峭,怕旱不怕涝,信息比较闭塞,交通道路路况较差。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

该村农民收入主要靠出售经济作物、劳务收入和出售粮食,由于种、养殖业以家庭为主,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劳务输出又大多是自发和分散进行,大多又从事体力型工作。

三是各项经济指标落后。

2021年,人均纯收入仅1860元,与兴马乡1859元的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全县2313元的平均水平;全村56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0.84亩,低于全乡1.1亩平均水平;生猪饲养料仅占全乡的2.05%,黄羊饲养料占全乡的7.3%,银花产量占全乡的10.57%,人均粮食产量仅610千克,仅占到全乡人均粮食产量1256.7千克48.5%。

四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不牢。

该村距兴马乡街道达18公里远,农民生病后难以到乡卫生院治疗,虽然设有1个村卫生室,但其在家中举办,诊疗水平一般,基础设施较差,诊疗设备奇缺,诊疗手段单一,农民“看病难”问题突出。

三、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木罗村作为全县522个村之一,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而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和基础,是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哨所,如何应对当今时代面临的各类新型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如何夯实这个网底。

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四个关键。

一是配备合格村医,解决“有人看病”问题。

“赤脚医生”曾在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农村防保工作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木罗村原来没有村医,群众就是一个头痛脑热的小病都要跑到很远去医治,生病就医极不方便。

为此,我局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遵循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已为该村中专医学专业毕业的高小燕批准注册了乡村医生,让她举办村卫生室,填补了该村无村卫生室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生病“有人看病”问题。

二是规范村卫生室建设,解决“有地方看病”问题。

村卫生室要满足和发挥其功能,必须要有独立区分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三室一房),房屋建筑面积一般要达到120-150平方米,其中,偏远山区、库区以及覆盖人口少、医疗业务量较低的村卫生室,可因地制宜,适当降低房屋建设标准,但房屋建筑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

为确保村卫生室建设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政府适当投入、乡(镇)村提供土地、卫生院负责建设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推进村卫生室建设。

对需要新建的村卫生室,由所在村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只收取办证工本费,对村合并后有闲置房屋,如学校、村委会办公楼等,符合村卫生室选址及业务用房需要的,可以加以利用改建成村卫生室。

木罗村的村卫生室目前是在村医家中执业,极不规范,需要新建村卫生室,结合该村人口特点,按村卫生室建设最低标准,房屋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在建设上可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村医自己出一点,兴马乡卫生院出一点、县卫生局补助一点,变村卫生室“村办村管”为“村办院管”,以彻底解决该村农民群众生病就医有阵地。

三是配齐诊疗设备、加强村医培训,解决“看得好病”问题。

合格村卫生室至少有120种常用药物和必需的抢救药品,要具备必需的设备(高压消毒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出诊箱、诊断床、妇检床和紫外线消毒设施等)。

这些设备的添置,可以争取国家相关项目支持,目前我县已上报了相关项目报告,有望2021年内得到解决。

同时,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原则上每两年必须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轮训、上派学习、巡回指导、质量督导等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医生能使用规范统一的医疗文书(处方、门诊登记簿等),按照工作规范和诊疗操作规程进行执业,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让村医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随时提供上门服务等,增强农民对村卫生室的信心,有利于村卫生室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实施好新农合制度,解决“看得起病”问题。

村卫生室是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道窗口,村卫生室的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在该村,虽然村民的收入不高,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新农合制度实施较好,农民参合积极,参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更是达到95.1%,这与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有关,也与该村部分因参加新农合而得到补偿的正面效应有关。

该村2021年有7人生病住院获得大病补偿,三社杨某因宫颈ca住院花去8000余元,获得补助2200多元,今年,该同志继续化疗三次,花费4000余元,又报销了近1000元,可以说是新农合为他家已报帐了3200余元,对维护正常的生活提供了直接帮助。

今年1―7月,木罗村门诊报费5000余元,有11人生病住院获得补助,实现报账7011元,远远超过该村本身上缴的6470元新农合基金。

一社任某因双眼慢性囊肿,一次性花去3800余元,新农合为他报销了1331.6元,越来越多的木罗村人正享受到新农合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随着新农合政策的继续调整完善,通过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将有更多的人得到报销比例更高的补偿,他们再也不会因“看不起病”而发愁了。

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突破口在村卫生室,全县522个村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实行“六统一”和“六有”的管理模式(即机构统一设置、人员统一调配、药品统一调拨、财务统一监管、工作统一考核、制度统一上墙;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传染病有报告),要充分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要加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探索,要转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关系(从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这不仅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发展,还会促进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逐步形成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药品管理为基础、以财务监管为重点、以业务质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我县在此项工作上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将充分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着力解决好“有医生”、“有地方”、“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等具体问题,让广大农村居民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充分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面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第7页共7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