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一).doc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优化资源提升内涵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强化政策支持,凸显政府主导地位
教育是百业之基。
我们始终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优先发展是态度,优质均衡是目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了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是全局决策优先谋划教育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成立了县长为组长的建设教育强县领导小组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每年的《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规划,2021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21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同时,出台《祁阳县2021-2021年合格学校建设规划》,计划用7年时间投入2个亿,将全县义务教育87所完小以上的学校都建成合格学校,并逐步撤并100所中小学校,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二是组织领导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县委、县政府为落实政府办学责任,要求从县到各乡镇政府,从“一把手”到班子成员,都要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把手抓教育制度、政府定期议教制度、政府领导联系教育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
近两年来,县政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分别就县城学校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普九”化债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40余次。
各级政府班子成员都确立了教育工作联系点,每人定点联系一所以上学校,每年为联系学校办1-2件实事。
同时,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聘请6名督学,专门负责对义务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评估。
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事
关祁阳长远发展、民生福祉的重点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年终考核,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是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
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但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确保教育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第一位工作来抓,近年在教育投入方面作出了三大决策:
一是投入6000万元新建浯溪一中;二是从2021年开始,用7年时间投入2个亿建好合格学校;三是从2021年开始,规划三年投入资金32872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维修改造或重建迁移。
2021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到36641万元,增长28.3%,占到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2.41%;2021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3225万元,增长18%,占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3.97%,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落实了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实现了“三个增长”;投入1.27亿元保证教师有关政策性津补贴、福利待遇,与党政干部同安排、同标准并优先发放;县财政配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944万元,由县级配套的资金配套到位;拨付资金5331万元,全面化解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二、联系县域实际,力促教育资源均衡
我们采取“造峰填谷”的方式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全县基本形成城乡、校际“网点布局相通、办学条件相近、师资力量相当”的同步提升、高位发展的均衡格局。
一是均衡布局网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县中小学数量多、教学点多、规模小,校际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多年前,有人曾形象地说,祁阳的城区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
2021年,县委、县政府组织教育、规划、乡镇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调研论证,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生源决定留舍,
照顾地理位置设点,尊重群众习惯选校”及“小学就近、初中进镇”等原则,合理安排学校布点和学位,分阶段进行布局调整。
三年来,共撤并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小、生源不足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18所,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形成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新格局。
二是均衡办学条件。
坚持把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
2021年来,共投入7400万元建成合格学校25所,全部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合格学校建设其速度之快,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创造性地形成了祁阳经验,得到了省政府督导室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全市合格学校建设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市推广。
郭开朗副省长莅临我县视察期间,也高度评价我县合格学校建设的做法。
同时,全面实施维改工程和中小学校安工程,2021年来,全县投入维改资金1375.03万元,维修校舍94078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7815平方米。
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1113万元,重点建设11所义务教育寄宿学校。
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021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497万元,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26间,配备电脑1311台,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
共投入资金720万元,新建多媒体中心教室25间、建设广播系统21套、改扩建实验室及增添电教仪器设备等。
通过近几年努力,全县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貌大为改观,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或已胜于城区学校,或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
农村学校太弱的问题已初步得以解决。
三是均衡师资配置。
教师是第一资源,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采取“三定三竞”办法。
“三定”:
一是教师定期补充。
近几年,共引进、招考录用近200名优秀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了农村教师年龄、知识老化的问题;二是教师定期培训。
农村学校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每三年必须到轮训一次,并参
加专业知识考试;三是干部教师定期交流。
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城乡干部教师交流方式,明确“上挂下派”时限,充分发挥优秀干部教师示范带动作用。
“三竞”:
一是校长竞聘上岗。
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实行竞聘上岗,2021年暑假共调整交流了120名正、副校长。
2021年,我们进一步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对缺位的校长职位面向全县公示,在全县范围内竞聘上岗;二是教师竞争上岗。
拟出台《祁阳县教育系统核编定岗和竞争上岗办法》,铁腕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每年引导近100名优秀干部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有效解决城区周边学校“没书教”、边远学校“没人教”等老大难问题;三是教师绩效竞高。
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坚持绩效工资考核向农村教师、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并发放农村边远学校教师津贴平均每人每月100元,做到农村教师待遇比城区高,让边远学校教师安心从教,促进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三、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教育优质资源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
为此,我县努力在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上做文章。
一是推行联系学校制度。
县级领导联系教育直接到校,县直各局分别联系一至两所薄弱学校,并明确要求每年为联系校解决一至两个重大问题或难题,全县形成教育改薄合力。
同时,县教育局建立了“局主要领导联片、分管领导联块、股室联系到镇、工作人员具体到校”联系学校制度,局各股室通过“项目带资金”的方式,从政策、财政和人员三方面对学校的特色办学予以全力支持,特别是对薄弱学校,找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突破口,实行“错位竞争”,精心规划、用心设计、资金支持、大力实施,推进学校管理水平上台阶,引导形成各自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二是推行“捆绑”支教制度。
大力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助战略,每所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一到二所农村薄弱学校,每所镇中心学校对口帮扶一所本镇薄弱学校。
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统一制度、统一理念、统一文化。
同时,为了不让“合作办学”流于形式,把帮扶农村学校从“尽义务”提升到“尽责任”,我县以制度的形式将学校的管理机制、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和效益等各个方面采取“捆绑评价”,实现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共同负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由于捆绑学校的真情投入和被帮扶学校的真诚配合,我们原来担心的“牛奶被释稀”现象没有发生,捆绑帮扶工作呈现出捆绑双方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实效,实现了“双赢”,为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推行大教研制度。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源动力。
为此,我县建立“县、镇、校、组”四级教研网络,将全县初中学校按地域分成四个片区,成立初中联片大教研组,小学以镇为单位成立教育研究中心组,形成“县教研室—片教研组—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多层次、全覆盖的教研体系。
学校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片区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在教研课题上和研训内容上,县教研室集中精力在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环节上去确定课题,深入研究,扎实推进。
片区和学校则坚持“微型教研”,研究来自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贴近教学,贴近实际。
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县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四、维护公平正义,破解均衡发展难题
我县以“实现教育公平、彰显社会公正”为目标,重视解决弱势群体上学问题,努力使每个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每个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是指标到校,遏制“择校热”。
我县严格执行初中划片招生政策,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严格控制班额
并保持逐年下降,重点破解义务教育“择校热”难题。
推行高中指标到校办法,逐年提高省、市示范性高中指标分配比例,2021年比例分别由2021年的20%、10%提高到30%、20%,保障了学生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力。
二是城区扩容,缓解“大班额”。
据统计,我县城区学生以每年增加900余人的速度增长,而我县学位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为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太挤”这一当前我县最大教育民生问题,县财政投入8600万元,在县城建设新浯溪一中和西区明德小学,兴办民生小学,大力扩大城区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三年实现新增学位10000个的目标。
目前,城区班额平均减少近20人,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太挤”难题。
同时,做好民办学校这篇文章,扶持与支持民办学校学校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补充扩大学位,辅助解决城区班额过大问题。
三是帮困助学,消除“上学难”。
入学机会的均衡是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前提。
我县坚持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不折不扣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三年来达1.5亿元,免除近11万名中小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近14000名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
设立政府保学基金和政府教育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4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各中小学校通过减、免、捐、垫、补等措施,为家庭贫困学生入学铺设“绿色通道”,确保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大力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在全县党政干部中开展助学活动,争取和接受在外祁阳能人的助学捐赠,充分发挥昌世助学基金、滴泉助学基金、老年协会助学基金等基金会的作用开展捐资助学,仅“昌世助学基金”10年来就资助祁阳籍贫困大学新生220万元。
同时,实行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一带三”、非留守儿童“三帮一”结对帮扶机制,对3万余名留守儿童给予学习、生活和心理帮助,有效保证了弱势群
体的受教育权利
温家宝总理指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教育是最大的公平,是最重要的民生。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市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做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加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第9页共9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