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098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docx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说明

一、本项目的技术规范由《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和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自备,业主不提供)组成。

若《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与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不同,承包人均应遵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办理。

二、本项目三材中的水泥要求采用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免检产品,钢材要求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产品。

三、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主要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如有新颁标准、规范,则以新的为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8、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

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10、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1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JTJ059-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4)

17、公路设计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8、公路试验规程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公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GBJ92-96)

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22、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3、JTJ/T037.1-20002000-09-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

24、JTJ/T019-981999-02-0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25、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26、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27、JTJ075-941995-01-01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28、ST/T203-9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29、JTJ/T060-981999-02-01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30、设计规范见施工图说明,其它按通用技术标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1995]1081号文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其他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四)本招标项目所采用的其他国家级、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如下: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5.《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

6.《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7.《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9.《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11.《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12.《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13.《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质量验收标准》DBJ13-49-2003

 

第501节通则

501.01范围

1.本章工作内容包括隧道的施工准备、洞口与明洞工程、洞身开挖、洞身衬砌、防水与排水、风水电作业及通风防尘、监控量测、特殊地质地段施工与地质预报等以及其他有关工程的施工作业。

501.02材料

隧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规定,且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标准规格和质量要求,经检验合格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1.混凝土工程的钢筋、水泥、集料等应符合本规范第403节和410节的规定。

2.砌石工程的石料、水泥砂浆应符合本规范第413节的规定。

3.喷射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本章第503.06-2条的规定;锚杆一般采用带肋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403节的规定。

4.支护用钢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应符合图纸规定,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5.拱架、模板及支架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规定和相应的国家标准。

6.防水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和相应的国家标准。

7.防水混凝土应满足图纸关于抗渗的要求,并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的规定。

8.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应达到S6标准,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性能应达到S8标准。

 

501.03一般规定

1.核对图纸和补充调查

(1)施工前承包人要对图纸、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并作补充调查,调查核对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钻探图表,以及隧道进出口位置和其他相关工程的情况。

(2)调查核实水、电、交通运输及通信设施可利用的情况,当地生产、生活、劳力可以供应的情况。

(3)调查收集当地气象、水文资料。

(4)承包人将调查结果复制一份提交监理工程师,如有建议或改进意见应一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2.确定施工方案和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承包人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工期要求、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施工中的现场监控量测等因素,正确选定施工方案,制订施工顺序,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图纸,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序安排、劳力组织、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场地布置、监控量测、进度安排、供水、排水、供电、通风、通信和装渣运输方案,以及采用有关安全、质量、技术措施等的规章制度,作出合理计划并提出组织措施和充分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3)承包人将上述选定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必要的图表资料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4)承包人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循环作业,并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和材料的供应保障工作,使施工按预定的计划进行。

3.施工安全

(1)承包人对隧道施工安全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的有关规定,制订安全制度和采取安全措施,并负责检查实施情况,切实做到施工安全。

(2)在施工作业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通风、照明、防尘、防水、降温和防治有害气体等的措施,保护环境卫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否则,由于承包人未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力,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或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承包人均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3)承包人应按批准的施工方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工伤事故或工程事故,均不得因施工方案曾获批准而减轻承包人应负的责任。

(4)承包人应根据批准的爆破计划和按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爆破作业,并对所有人身、工程本身及所有财产采取保护措施,对由于爆破造成的任何事故或财产损失承担责任。

(5)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岩进行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反馈信息,合理修正支护参数和开挖方法,指导施工和确保施工安全。

承包人应根据图纸要求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的规定,进行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地表下沉量测,以及必要的超前地质预报。

另外,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和围岩具体情况,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围岩压力量测等。

所有量测结果都应报送监理工程师备查。

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声波探测或超前水平岩芯钻探或其他别的有效方法,查明地质情况,完善施工方案。

(6)爆破器材应设专人严格保管,严格领用手续。

对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失效及不符技术条件要求的,不得使用。

对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加工及现场使用,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1996)的有关规定。

(7)在对安全风险大的地质条件下施工或风险大的工程项目,如围岩复杂、塌方、岩爆、涌水、瓦斯、围岩破碎、地下水渗漏以及仰拱基础开挖等,承包人应对此制订预控措施,以便一旦出现险情能及时防止和排除。

(8)承包人或其派出的施工人员应具有在紧急情况下,提出应急措施和组织抢险的能力,以备施工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正确处理。

(9)承包人对安全与工程防护,有责任和义务贯彻始终,一直到工程完工经监理工程师确认交验为止。

4.施工过程中,当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审定。

若施工技术需作相应变更时,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对于围岩级别的划分,应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规定。

监理工程师对围岩变化认可后,承包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组织,以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

5.监控、通信、照明、通风、消防等的预埋构件应按图纸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正确设置,并切实加以保护,不得受到毁损。

6.承包人应建立自检体系,工程的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自检后,方可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

前道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施工中除应符图纸及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遵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及《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的有关规定。

501.04准备工作

1.施工测量

(1)承包人应配备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和测量器材,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完成隧道施工前的各项测量工作以及今后工程进行中的测量校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2)承包人应按《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洞外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一切必要的测量和计算工作,并应将施测采用的方法和精度报监理工作师批准。

(3)承包人应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对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平面控制三角网基点桩以及标高控制的水准基桩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不得有误,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任何由于测量原因造成的误差、错误而产生的后果,应由承包人负责。

(4)承包人在放线中除公里桩、平曲线基本桩外,应设置必要加桩;在工程实施中隧道中桩最大间距直线上不得大于10m,曲线上不得大于5m,并明确标出用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桩、辅助基准点以及其他为控制正确放线的水平和垂直标桩。

(5)承包人应保护好一切基准点和测桩,并予以固定;如遇损坏、遗失、位移等情况,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同时承包人应自费及时予以恢复。

(6)隧道洞口应设立中线桩及两个以上的后视点桩和两个水准点,并进行联测,核对其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2.施工现场的准备和布置

①承包人应按隧道图纸,对拟建洞口构造物的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凡在施工区域内有碍施工的电杆、建筑物、道路等均应拆迁或移改。

②承包人应根据图纸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为隧道施工创造方便条件,并应绘制施工场地布置图,主要内容有:

a.弃渣场地位置和范围;

b.轨道运输的卸渣线、编组线、牵出线和各种作业线的布置;

c.运输道路、场内道路和其他运输设施的位置;

d.大型机械设备的组装场地;

e.各种材料的存放场地及回收材料的堆放位置;

f.各种机械设备停放场地、加工场、仓库、工棚、宿舍、办公用房以及医疗等房屋的位置;

g.通风、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布置;

h.场内临时排水系统的位置。

3.交验前的准备

①为观察建成后隧道的稳定情况,隧道路面中心及两侧路缘带每隔50m(曲线)或100m(直线)应设置永久的水平观测点;在可能有采空区出现的地段、不良地质地段,观测点的距离应适当减小,并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交验时还应同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设有观测点位置与标高的平面图。

②隧道完工后,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及时准备全部竣工资料,与工程一并交验。

提交的隧道竣工资料复制份数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竣工资料计有:

a.机电设备装置的测试记录;

b.竣工图纸及原始资料(包括监控量测记录);

c.工程检查合格证;

d.主要机械设备的技术合格证;

e.竣工文件清单及竣工交验报告。

4.环境保护

(1)隧道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因工程行为而造成的破坏,要有处理措施,如坡面防护、加固、排水、植被等。

(2)隧道凿岩应采用湿法钻孔。

通风除尘和排除有害气体时,必须考虑洞口的环境污染和注意洞外常年主导风向与居民区位置的关系,必要时应改变排风口的位置或提高排风口的高度。

(3)隧道弃渣中硬质岩石应充分利用,多余废渣应在规定地点弃置,并做好妥善防护。

必须避免因弃渣而引起排水不畅、污染水源及过高堆积引起坍塌崩溃等的不良后果。

(4)隧道施工中排放的污水、废气或产生的噪声等,承包人应提出排放、处理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5)隧道施工中,由于可能造成地下水径流的改变或形成洞顶地表塌陷等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时,承包人应于施工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制订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501.05计量支付

1.本节所有准备工作和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均为以后各节工程的附属工作,不作单独计量与支付。

2.图纸中列出的工程及材料数量,在各节工程细支付细目表中凡未被列出的,其费用应认为均含在与其相关的工程项目单价中,不再另予计量与支付。

第502节洞口与明洞工程

502.01范围

本节工作内容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排水系统、洞门、明洞、坡面防护、挡墙以及洞口的辅助工程等的施工及其他有关作业。

501.02一般规定

1.洞口与明洞工程应按照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安排,按图纸要求先施工完成,以减少干扰,并保证安全,为加速隧道施工创造条件。

2.隧道洞口附近其它构造物的施工安排,应考虑到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及适应弃渣、运输的需要;相邻工程的部署,亦应妥善安排。

3.洞口工程特别是排水、坡面防护等工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直至完工交验之前,应经常进行养护维修,费用由承包人自理。

4.洞口施工时,如地质情况有变化或其他原因需变更设计或施工方案时,承包人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5.洞口施工宜避开降雨期。

6.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避免渗漏造成浅埋段坍方。

502.03施工要求

1.洞口土石方

(1)按照图纸的要求,在洞口施工放样的线位上进行边坡、仰坡自上而下的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尽量减少原地层的扰动。

所有土石方的开挖除遵照本节规定外,还应按本规范第200章有关规定办理。

(2)边坡、仰坡上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仰坡面应采用光面爆破成形。

(3)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结合地层稳定程序、洞门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进行开挖。

(4)松软地层开挖边坡、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

(5)进洞前必须完成应开挖的土石方。

废弃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指定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石方。

(6)工程需要的填方,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施工;超挖部分应用混凝土回填,费用由承包人自负。

2.排水工程

(1)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本节和本规范第413节砌石工程的规定。

(2)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地引入排水系统。

(3)边坡、仰坡以外的上方,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予以处理;但不得用土石方填筑,以免流失堵塞排水沟渠,影响洞口安全。

(4)路堑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妥善连接,使排水畅通。

土路肩及碎落台,应按图纸要求予以加固。

3.坡面防护

(1)边坡、仰坡开挖面的防护措施,应按图纸进行,并主动制订工程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实施。

如情况有变化或图纸未作规定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2)坡面防护,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喷射混凝土、铺种草皮等措施,应按图纸及本规范第200章和第400章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

坡面喷射混凝土防护时,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

4.洞门

洞门应及早修筑,并尽可能安排在冬季或雨季前施工,所有建筑材料和施工要求,均应符合图纸及本规范第400章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1)洞门施工放样位置准确。

(2)洞门基础开挖及支护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做好防水排水工作,不得被水浸泡。

基坑废渣、杂物等必须清除干净,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相连接。

(4)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5)洞口装饰的隧道名牌,字样要求美观醒目。

(6)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并应检查与确保坡顶以上的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连通。

(7)端墙顶排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应将填土夯实紧密。

5.明洞

(1)明洞地段土石方的开挖

a.承包人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及仰坡的稳定程度和图纸要求,提出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作业时间以及防护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b.明洞的开挖必须采用全部明挖法,禁止采用拱上明挖拱下暗挖法,按本规范第200章石方开挖的要求施工。

c.土石方开挖应按顺序进行;边坡开挖要严格控制爆破药量,爆破作业应符合本章第503.03小节的规定。

明洞开挖后应即进行边坡防护。

d.在松软地层开挖边坡、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

e.明洞开挖前,应先做好洞顶的防水、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

在施工过程中,无论由于何种原因,承包人应对因落石、塌方所造成的危害、破坏和损失,负全部责任。

f.明洞开挖的弃方,应堆置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指定地点。

g.明洞不宜在雨季施工,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

(2)边墙基础

a.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b.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垂直路线方向宜挖成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c.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标高,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报监理师审批。

(3)衬砌

明洞的衬砌,除应按本章第504节的规定与要求办理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拱圈按图纸要求制作挡头板、外模、支架、支柱,并应设有防止渗漏、跑浆和走模的施工措施。

b.钢筋的加工及绑扎按本规范第400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c.浇筑拱圈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混凝土养生按本规范第400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d.起拱线以下暗挖时,应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并有保证拱圈安全和稳定的措施。

e.沉降缝及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按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4)明洞与暗洞衔接

明洞施工一般采用先墙后拱法。

当边坡松软易坍及明洞与暗洞衔接时,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法。

在仰坡暂能稳定的情况下,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浇筑到仰坡脚,再由内向外作洞内拱圈,并确保仰坡稳定。

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5)防水

a.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拱圈背部以砂浆涂抹平整。

敷设复合土工膜时,应从下向上敷设,敷设时应与拱背粘贴紧密,土工膜相互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并向隧道内拱背延伸不少于0.5m。

b.拱背铺设的粘土隔水层应按图纸要求选用粘性好、无杂质、无石块的粘土分层夯实,并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严密。

c.止水带的施工见本章第504.06-2条的规定。

(6)回填及拱架拆除

a.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b.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

回填土夯实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c.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d.在人工回填筑时,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0.7m以上方可拆除拱架;若使用机械施工回填时,则应在回填土石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拱架。

(7)仰拱

当设置仰拱时,应按本章第504.04-9

(1)款的规定进行施工。

502.04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洞口设置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2)洞口边坡、仰坡的坡率,符合图纸要求。

坡顶无危石,坡面无显著的凹凸不平。

(3)洞门排水与路基边沟排水组成系统。

(4)端墙、翼墙的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

(5)浆砌片(块)石符合图纸要求,砌筑砂浆饱满密实,砌石分层错缝,砌体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

(6)伸缩缝、沉降缝位置适当,填缝符合图纸要求。

2.检查项目

(1)排水工程中的浆砌截水沟、排水沟的检查项目见表207-1。

(2)坡面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护坡的检查项目见表208-1。

(3)洞门端墙和翼墙的检查项目见表502-1。

洞门端墙、翼墙的检查项目表502-1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混凝土强度和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D、F检查

2

平面位置(mm)

浆 砌

50

每20m用经纬仪检查3点

混凝土

30

3

顶面高程(mm)

浆 砌

±20

每20m用水准仪检查1点

混凝土

±10

4

表面平整度(mm)

浆 砌

20

每20m用2m直尺检查3处

混凝土

10

5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图纸规定

每20m用尺量2个断面

6

基础底面高程(mm)

石 质

+50,-200

每20m用水准仪检查1点

土 质

±50

7

墙面坡度

不陡于图纸规定

每20m用吊垂线检查3处

(4)外露及隐蔽工程各项施工记录、试验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5)明洞衬砌按本章第504.07小节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

(6)明洞防水层的检查项目见表502-2。

明洞防水层的检查项目表502-2

顺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与频率

1

搭接宽度(mm)

≥100

尺量:

每环测3处

2

卷材向隧道延伸长度(mm)

≥500

尺量:

检查5处

3

卷材于基底的横向长度(mm)

≥500

尺量:

检查5处

4

沥青防水层每层厚度(mm)

2

尺量:

检查10点

(7)明洞回填的检查项目见表502-3。

明洞回填的检查项目表502-3

顺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与频率

1

回填层厚(mm)

≤300

尺量:

回填一层检查一次,每次每侧检查5点

2

两侧回填高差(mm)

≤500

水准仪:

每层测3次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