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124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docx

K12学习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教案

  导语:

以下是《电磁铁》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电磁铁》教案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试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此行强弱的因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材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认识电磁铁的性质,认识电磁铁的两极,认识点磁铁两极的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第一节《电磁铁》。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学习过永磁铁的磁现象知识,在中学阶段又掌握了磁场、磁感线和电流的磁场及串联电路等电和磁相关的知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对电磁铁等直接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知识确是全新的。

  1、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制作电磁铁,在探究活动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的异同

  

(2)知道什么是电磁铁,认识电磁铁的性质。

  (3)经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学习,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了解电磁铁在现代生产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并找出控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兴趣和态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设疑、点拨。

  4、学法指导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一)复习提问:

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1、多媒体片展示:

在废品站里,巨大的电磁起重机吸起几吨重的废钢铁,并把它们放在大型汽车上。

  “哇,真神奇!

它怎么能随意把铁吸住或者放下来呢?

  2、教师演示:

  将螺线管、导线、电源、开关、滑动变租器组成串联电路。

  

(1)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钉或小铁钉

  

(2)连接电源开关S闭合时,用它接近大头钉或小铁钉,大头钉或小铁钉

  被吸起。

  (3)开关S断开后,大头钉或小铁钉被放下。

  (4)在螺线管内插入铁心在做一次上述实验。

  (吸起大头针更多一些)

  3、引导:

  同学们,刚才试验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这个装置有趣么?

好玩么?

  4、学生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又没有磁性,好玩。

  5、启发:

  这个装置通电后能怎样?

与我们学过的那种物体有相同的性质?

(磁铁)与磁铁又有什么不同呢?

  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电磁铁)为什么?

(通电时有磁性,不通电时没有磁性。

  板书课题《电磁铁》

  6、引导: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么?

并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三)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

认识电磁铁及性质

  1、制作电磁铁

  

(1)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电磁铁?

(想)

  老师今天就教教同学们来做一个电磁铁,先拿一个大螺母(或者一个大铁钉)和一根导线,注意导线的一端要留一段距离,然后从外向里绕(也可以从里向外绕),一圈两圈……绕置20圈至50圈,最后再留一段距离,将两端的线头打一个结。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以接上电池,不过时间不能过长,“一个电磁铁即做成了”。

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上述方法制作电磁铁,做完后按照老师的演示方法和步骤做三次吸起大头针的试验,并将吸起的大头针放在桌子上数一数,看那一组吸起的大头针数最多。

  

(2)分组试验探究、教师指导

  2、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各组汇报本组吸起大头针的个数及每次做的方法。

  

(1)电磁铁:

内部带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板书)

  

(2)性质: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3)电磁铁磁性可有可无,可是永久磁铁磁性不易消失。

  3、质疑:

怎么有的组吸的多,有的组吸的少?

看来电磁铁的磁性有强有弱。

  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

  第二部分:

探究影响电磁铁性强弱的因素

  1、启发探究环节:

那位同学能谈谈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探讨猜想

  

(1)电磁铁的磁性是电流产生的,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

  

(2)螺线管的磁性与线圈匝数有关,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也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

  3、设疑:

  

(1)它们到底有没有关系,通过什么来证实(实验)

  

(2)如果我们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它们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控制变量法)

  激励:

同学们太棒了!

  4、点拨:

  

(1)我们应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

  (看其吸引大头针或小铁钉的多少?

  

(2)怎样改变线圈中的电流?

  (用滑动变阻器或者改变电池的个数)

  (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取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进行试验)

  (4)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5、分组探究(分两大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方案)

  6、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探究实验。

  

(1)组一:

将电磁铁与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连成一个串联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取两次大小不同的电流;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就可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2)组二:

取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与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连成一个串联电路;保持电流不变;比较两个电磁铁的线圈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7、点拨与指导

  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有些组的同学可能会直接分别将两个不同匝数的线圈接入到电路中,进行比较,而忽略了电流的变化,要及时调整电流大小相等。

为了更准确、方便地控制电流,可设计一个串联电路。

  8、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1)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板书)

  

(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板书)

  9、设疑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再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改变电磁铁的极性呢?

  10、学生讨论与实验探究(过程)

  11、交流汇报

  用电流的方向可以控制电磁铁的极性。

(板书)

  12、设疑

  通过前面的探究实验,要想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我们采用了哪些措施呢?

  13、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心后,吸起达头针的个数与通电螺线管不插入铁心时吸起大头针的个数进行比较。

(插入铁心时吸起的大头针多)

  14、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中有无铁心有关(线圈中有铁心时磁性强)(板书)

  15、学生质疑

  为什么插入铁心时磁性会增强呢?

  16、引导学生分析

  当把铁心插入通电螺线管内部时铁心被螺线管电流的磁场磁化成为磁体,它的磁场方向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一致,这就大大增强了磁性,所以铁心对增强磁性起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

电磁铁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1)电磁起重机(3)电铃

  

(2)电磁铁限流器(4)电磁刹车装置

  (5)水位自动控制装置(6)温度自动报警器

  (7)磁悬浮列车

  (四)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有何收获和体会

  (五)想想议议

  1、电磁铁中使用的铁心应该用软铁还是钢制成的?

为什么?

  2、试说明电铃的工作原理。

  (六)布置作业

  教材P51、2、3题

  本节课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在复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兴奋状态。

教学中,先是通过演示电磁铁不通电和通电及断电时接近打头针的实验和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试验。

我边观察边知道,发现有的小组效果不理想,就进一步的指导,很快找到了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吸不起大头针是因为导线的绝缘皮没有去掉,有的组实验时吸起大头针在切断电流后掉不下来,是因为所用的大头针没有用火烧过,出现了“剩磁”。

还有的组因没有按老师的指导,没有掌握方法和要领,实验效果不明显。

后来在我的提醒与指导下完成试验。

由此,在总结时强调指出,做任何探究性学习与实验时,要有准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要注意大家合作。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我的设计是:

“采用竞赛法”。

在课程开始就让个小组将完成吸起大头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汇报给大家,看那一组吸起的大头针个数多,同时引导学生试验观察探究,认识了电磁铁及性质。

进一步的质疑、启发,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时空,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过程。

学生兴致高涨、讨论激烈,有的同学建议:

“用四节电池来增加电流”;有的同学还说:

“将两根导线并联使用”……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学生动手实践。

有的组出现直接分别将两个匝数的线圈接到电路中进行比较,忽略了电流的变化,我就及时给予点拨:

“要注意及时调整电流大小相等,也可以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可方便、准确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在比赛中很快的掌握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在探究电磁铁的极性时,学生有了前面探究的结果,所以我设计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方法,完成较为顺利。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对电磁铁有更充分的认识,我又设疑,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除通过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电螺线管内部插入铁心时磁性大大增强。

”进而指出了:

“电磁铁就是利用了该道理来工作的”。

最后,还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观看完多媒体片展示后,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并说明电铃的工作原理及电磁铁中的铁心是软铁还是钢制成的?

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争先恐后地发言。

最后请一位同学讲解分析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使课程达到了高潮。

  本节课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让多种思想、方法进行交流、碰撞,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

杜凤玉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级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全国物理中学物理竞赛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哈市优秀教师。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学物理的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撰写多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省级、哈市级一等奖、二等奖,曾获哈市课件制作二等奖,阿城课程大赛一等奖,阿城教学设计二等奖,多次进行阿城市公开课并受到好评。

  杜凤玉老师讲授的《电磁铁》一节课,从旧知到新知,采用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过程,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而且经历了探究过程,学习了探究方法,使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以三维目标为主线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与教材、多媒体有机整合,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教师利用生活实际应用和学生的好奇,力求营造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让物理走进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在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生间存在的不合理探究方案,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并及时点拨最后通过师生交流达到共识。

通过探究活动使同学们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体味科学研究方法,理解知识的内涵,享受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快乐。

  2、以启发、引导为杠杆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和探究。

如新课导入,利用电磁起重机吸几吨重的废钢铁并装入汽车内,接下来通过演示大头针不动,到大头针被吸起又能被放下的实验,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探究的领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层层诱导,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3、以探究为核心

  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并不直接给出,而是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层层引发学生猜想、探究、讨论,使学生能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4、以实验为特色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精髓,没有实验的物理,不能成为真正的物理,单纯讲实验的物理是不完善的物理,只有动手的物理才是丰满的。

本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学生设计性实验来充分体现物理学课的特点,真正重视了观察与实验,有利于使观察与实验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习惯。

  一个教师的责任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一节好课的作用不止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挖掘和形成。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体现了新课程的新思想,是值得学习的一节好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