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190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52 大小:30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2页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2页
亲,该文档总共2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2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会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各章思考题、练习题、案例指导性答案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说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答: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可概括为;

(1)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财务会计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是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

从信息的性质看,主要是反映企业整体情况,并着重历史信息。

从信息的使用者看,主要是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等。

从信息的用途看,主要是利用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管理会计的目标则侧重于规划未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以及加强事中控制。

(2)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会计报表作为最终成果。

会计信息最终是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出来。

因此,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核心。

现代财务会计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是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而编制的通用会计报表,并把会计报表的编制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而管理会计并不把编制会计报表当做它的主要目标,只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其业绩报告也不对外公开发表。

(3)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为了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还要运用较为成熟的传统会计模式作为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

传统会计模式也是历史成本模式,它依据复式簿记系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采用历史成本原则。

(4)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准则,是组织会计活动、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

公认会计原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所组成。

这都是我国财务会计必须遵循的规范。

而管理会计则不必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

2.试举五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并说明他们怎样使用会计信息。

答:

股东。

他们需要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

有关年度财务报告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最重要的手段,季度财务报告、半年度报告也是管理部门向股东报告的重要形式。

向股东提供这些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职责,股东借助于财务报告反映的常规信息,获得有关股票交易和股利支付的情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银行。

他们对公司的信誉、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关心的。

公司的财务报告是这些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银行人需要的有关借贷业务的常规信息,是通过与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交换得来的。

税务机关。

他们需要有关公司利润和向国家交纳税额的信息;社会保障机关需要有关企业交纳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

总经理。

他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经营。

职工。

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面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的信息,诸如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和利润等,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也会代表职工要求得到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由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

3.何谓可靠性?

可靠性是否意味着真实?

答: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掩饰。

所谓可核性是指信息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即由独立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基本相同的人员,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所谓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依,不带主观成份。

将真相如实地和盘托出,结论让用户自己去判断。

会计人员不能为了某种特定利益者的意愿或偏好而对会计信息作特殊安排,故意选用不适当的计量和计算方法,隐瞒或歪曲部分事实,来诱使特定的行为反映。

一般来说,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可靠的会计信息一般来说应该是真实的。

但真实是相对的,比如,历史成本资料是可靠的,但它相对于公允价值来说哪一个更真实呢?

4.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什么关系?

答: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首先是对决策有用,即具有相关性,但如果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会计信息虽然可靠但对决策豪无用处,这样的会计信息也是没有用的。

5.简述各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

资产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即企业资产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所有者的自有资金,一部分来自债权人,即借入资金。

前者是所有者权益,后者是负债。

从广义是讲,利润等于收入减费用。

收入的增加可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可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即会影响企业净资产的变化,净资产增加了,企业的资产也会相应的增加。

6.试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的区别?

答: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营业收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它是企业除了费用或分配给所有者之外的一些边缘性或偶发性支出。

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它是企业在获取收入过程中的必要支出。

一般来说,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前者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而后者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7.何谓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什么关系?

答:

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事项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

会计准则分有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会计规范,一般来说会计制度是按照会计准则制定的。

在我国1992年之前,国家没有制定会计准则,国家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就相当于我国的会计准则。

在我国当时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管理工作的规则、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事项处理程序、记账方法、会计确认、计量规程、会计监督和检查方法、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其他会计事务的规定等。

狭义会计制度主要是指财政部颁布的行业会计制度。

从目前来看,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假设?

为什么要确定会计假设?

答: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形成的,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会计基本假设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资金运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此,面对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例如会计核算的范围有多大,会计为谁记账;企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能否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会计应该在什么时候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在核算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计量手段等等。

这些都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

2.会计假设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答: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基本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含义相同吗?

为什么?

答: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还可以是企业、单位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

4.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答:

会计分期基本假设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

中外各国所采用的会计年度一般都与本国的财政年度相同。

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确定后,一般按日历确定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

其中,凡是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均称为中期。

5.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包括哪些质量特征?

答: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是指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或要求,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要求。

根据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6.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

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7.相关性和可靠性受到其它哪些质量特征的制约?

答: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掩饰。

第二,可核性。

所谓可核性是指信息应经得住复核和验证,即由独立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基本相同的人员,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第三,中立性。

所谓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依,不带主观成份。

将真相如实地和盘托出,结论让用户自己去判断。

会计人员不能为了某种特定利益者的意愿或偏好而对会计信息作特殊安排,故意选用不适当的计量和计算方法,隐瞒或歪曲部分事实,来诱使特定的行为反映。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但又不完全为会计人员所左右,有时会计人员受经济环境和会计方法本身的局限,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则力不从心。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预测价值。

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决策者可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做出其认为最佳的选择,从而影响其决策。

因此,预测价值是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响决策者决策的作用。

第二,反馈价值。

一项信息如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

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之与当初的预期的结果相比较,验证过去的决策是否有误,总结经验防止今后决策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

信息反馈价值与信息预测价值同时并存,相互影响。

验证过去才有助于预测未来。

不明白过去,预测就缺乏基础。

最佳的会计信息当然是既具备很强的相关性又有很高的可靠性,二者能同时增加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最为理想的。

然而在现实中,“可靠性与相关性常常互相冲击。

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可靠性会有所削弱,反之亦然。

”二者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如何权衡取决于决策者对其重要性的评价。

8.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涵义是什么?

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答:

会计确认:

是依据一定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

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会计计量:

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遵循:

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9.什么是账户?

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何?

账户中各项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所谓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账户的结构:

如前所述,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

因此,随着会计主体会计事项的不断发生,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管多么错综复杂,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所以用来积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各种有关数据的账户,在结构上就应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方和右方。

一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则登记减少数。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

这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这一基本结构,不会因企业在实际中所使用的账户具体格式不同而发生变化。

每个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账户如有期初余额,首先应当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登记,会计事项发生后,要将增减内容记录在相应的栏内。

一定期间记录到账户增加方的数额合计,称为增加发生额;记录到账户减少方的数额合计,称为减少发生额。

正常情况下,账户四个数额之间的关系如下:

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的是该类经济内容在本期内变动的情况,而期末余额则反映变动的结果。

10.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何异同?

答: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据。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

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项经济内容,即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从理论上来讲,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主要区别是:

会计科目通常由国家统一规定,是各单位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而账户则由各会计主体自行设置,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不仅表明相同的经济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并通过账户的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

即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而账户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

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照会计科目命名,也就是说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两者的称谓及核算内容完全一致,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账户常被作为同义语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11.什么是复式记账?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所谓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应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理论依据:

如前所述,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而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过程,只有把企业所有经济业务无一遗漏地进行核算,才能完整地反映出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貌,为经营管理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核算资料。

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无非就是涉及资金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并且某项资金在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总是与另一项资金在量上的增加或减少相伴而生。

换言之,在资金运动中,一部分资金的减少或增加,总是有另一部分资金的增减变动作为其变化的原因。

这样就要求会计上在记账的时候,必须要把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和结果都记录下来,从而完整、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而复式记账方法恰恰就是适应了资金运动的这一规律性的客观要求,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资金在量上的增减变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予以全面反映。

可见,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12.何谓借贷记账法?

如何理解其“借”、“贷”二字的含义?

答: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大约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意大利沿海城市的商品经济特别是海上贸易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中,为了适应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经营者管理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借贷记账方法。

“借”、“贷”两字的涵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

借贷资本家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要业务,对于收进来的存款,记在贷主(Creditor)的名下,表示自身的债务即欠人的增加;对于付出去的放款,则记在借主(Debtor)的名下,表示自身的债权即人欠的增加。

这样,“借”、“贷”两字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的债权(人欠)、债务(欠人)及其增减变化。

13.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

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分为借、贷两方,而且把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

记账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如果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

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借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借方发生额;贷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贷方发生额。

那么,究竟用哪一方来登记增加额,用哪一方来登记减少额呢?

这要根据各个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就是它的性质来决定。

下面分别说明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由于资产的减少额不可能大于它的期初余额与本期增加额之和,所以,这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必定在借方。

该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由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与期初余额之和,通常也要大于其本期减少额,所以,这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必定在贷方。

该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3)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大多由资产转化而来,所以费用在抵销收入之前,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资产。

因此,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转销)额;由于借方登记的费用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该类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类似,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转销)额;由于贷方登记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这类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

(5)利润类账户的结构

利润类账户的结构也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大致相同,账户的贷方登记利润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利润的减少额,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借”和“贷”两个符号对六大会计要素所赋予的含义表述如下:

①属于资产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

②属于负债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③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④属于收入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⑤属于费用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

⑥属于利润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将上述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余额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列示见表2—1所示。

表2—1借贷记账法下的各类账户结构

账户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

资产类账户

增加额

减少额

余额在借方

负债类账户

减少额

增加额

余额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减少额

增加额

余额在贷方

收入类账户

减少额

增加额

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

增加额

减少额

一般无余额

利润类账户

减少额

增加额

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都在记录增加额的一方,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也可判断账户的性质。

即账户若是借方余额,则为资产(包括有余额的费用)类账户;账户若是贷方余额,则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利润)类账户。

借贷记账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设置双重性质账户。

14.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它包括哪几层含义?

答: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包含两层含义:

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都必须是在记入某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而且记入借方与记入贷方的金额总是相等。

15.什么是会计分录?

其一般表达形式是怎样的?

答:

所谓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记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它是会计语言的表达方式。

会计分录按其所运用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以上每笔会计分录,都只有一“借”一“贷”,故均属于简单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实际上它是由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组成的,因而必要时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

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既可以简化记账手续,又能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全面情况。

16.如何计算某一资产、负债账户的期末余额?

答:

采用借贷记账法,由于对任何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记入各有关账户,所以不仅每一笔会计分录借贷发生额相等,而且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同时,期末结账后,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等于贷方余额合计数。

因此,通过所有账户借贷两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试算,如果借贷两方金额相等,则可以认为账户记录基本正确;反之,如果借贷两方金额不相等,则表明账户记录已发生错误。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发生额及余额的试算平衡计算公式分别为: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17.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已平衡是否说明记账过程完全正确?

为什么?

答:

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已平衡不能说明记账过程完全正确。

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通过试算也就无法发现,如漏记或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借贷记账方向彼此颠倒或方向正确但记错了账户等等。

因此,根据试算平衡的结果,只能确认账户记录是否基本正确。

【练习题】

第一题

(一)

1..借:

银行存款200000

贷:

实收资本200000

2.借:

固定资产40000

贷:

银行存款40000

3.借:

原材料15000

贷:

应付账款15000

4.借:

库存现金2000

贷:

银行存款2000

5.借:

银行存款20000

贷:

短期借款20000

6.借:

应付账款35000

贷:

银行存款35000

7.借:

生产成本12000

贷:

原材料12000

8.借:

短期借款3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

(二)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00200000

2000113000

2300

31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