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04571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xx县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

xx县辖00镇00乡00个行政村、00个社区,总面积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00万人。

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00年全县共有贫困村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0万多人。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农家乐00户、旅游扶贫车间0家,发展旅游专业村0个,2021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0亿元。

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00万元,有效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00元以上。

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水资源、草原、丹霞地貌、石窟、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丰富,我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保护为基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助推脱贫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扶贫产业发展和多规合一等要求,明确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指导引领全县乡村旅游高品位打造、高质量发展。

同时,按照乡土化、特色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乡村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产业扶贫和群众增收。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情况。

我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倾斜、项目聚合的原则,累计投入资金00亿元,建成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景区观光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游客接待中心00个、观光停车场00个、旅游厕所00个,全县乡村旅游服务功能不断优化。

同时,与xx等一批文化旅游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xxx旅游环境提升改造等一批产业型、带动型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比如,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xxx改造项目,计划采用epc合作模式,按照保护为主、修旧如旧、体现特色、一院一策的原则,高标准推进古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绿化美化、污水收集设施等建设,并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引导群众以房屋产权入股,由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畅通工程,xxx等一批通达乡村的交通大动脉全线打通,xx等一批重点旅游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50公里。

比如,我县自筹资金建设的xx旅游环线公路,打通了xx和xxx两大景区,为沿线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已带动xx等村发展农家乐00户,贫困群众就业00多人。

大力实施乡村生态绿化工程,以全县00个行政村、高速公路、通村道路和重点景区等区域为重点,投入资金00多万元,栽植樱花、红叶李、樟子松、侧柏等美化苗木00万株,累计造林0万亩,栽植行道树00公里,精心打造了一条大道、两路风情、三季长绿、四时有景的乡村旅游生态风情线。

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

我县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旅游带贫模式,让贫困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一是直接带动。

对于有能力、懂经营、善管理的贫困户,通过落实政策性贷款、开展技能培训等扶助措施,动员引导贫困户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直接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有00户贫困户家庭直接开展农家乐接待。

二是间接带动。

紧紧抓住贫困群众务工和农副产品销售两个关键因素,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农家乐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对贫困户家中有劳动力的,引导其在农家乐从事服务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对部分从事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贫困户,通过签订供销协议由农家乐收购,增加经营性收入。

比如,依托xxx汤浴养生基地,大力发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温泉村,培育发展温泉生态农庄、温泉旅游生态园等农家乐00户,带动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年均销售贫困户提供的食醋、粉条、土鸡、野菜等农副产品达00多万元。

三是股权带动。

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乡村旅游三变改革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资产入股,获得稳定分红。

比如,依托xx镇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在xx村建成了xx等5家冷水鱼养殖小区和xxx等3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导该村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资产入股获得分红,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00户贫困群众将00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入股到00个合作社,00户贫困群众将00亩土地入股到00个农家乐,00户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00万元。

2021年xx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荣誉称号,xxx农家乐被列入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开发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情况。

我县紧扣富裕乡民、提升乡貌、留住乡愁、文明乡风的要求,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资源,着力开发度假养生、绿色生态、观光农业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依托xxx草原,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养生保健、中医药康体、户外运动等服务项目,打造形成了温泉度假养生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xxx等景区景点,建设了xxx油菜花海观光基地,打造形成了南部乡镇绿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建成了xxx等一批集餐饮、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对脱贫攻坚的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情况。

我县着力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走乡村旅游+文化的路子。

实施了xx县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人才培训开发项目,建成了xxx等创意人才实训基地,并举办00期了精准扶贫文化创意产品xx刺绣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00人次。

比如,在xxx等加工点,建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扶贫加工车间00家,形成了集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技能培训、对外销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展链条,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截至目前,已有00多户贫困户进入扶贫车间务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二是走乡村旅游+农业的路子。

深入挖掘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价值,依托xxx等农业生产基地,扶持扶贫群众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积极培育田园观光、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野生菜、冷水鱼、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火爆,带动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三是走乡村旅游+康养的路子。

围绕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和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汤浴康体、疗养康复、中药理疗等健康养生产业,00个深度贫困村入股的xxx中药饮片生产线正式投产,xx等18个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示范点全面建成,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是走乡村旅游+电商的路子。

抢抓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建成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00个,发展电商企业和网店00多家,xx鸳鸯玉、蔬菜、三编等产品纷纷通过电商平台走进了北、上、广等大都市。

比如,xx镇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鸳鸯玉产品00多万元,带动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6000元。

乡村旅游发展宣传推介情况。

狠抓乡村旅游形象整体包装策划和推广宣传,利用主题宣传片、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实施品牌推介、节庆营销、投放广告、文旅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全景式、体验式营销活动,实现了精准化、高频次营销。

在中央电视台和甘肃卫视认购、投放旅游广告产品,在《五洲之旅》《中国旅游报》等媒体上全方位推介xx乡村旅游,在周边县区、天定高速沿线设置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宣传牌,人民网、新浪网、中国甘肃网等各级媒体对xx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全面宣传,连续举办了xxx文化旅游节等旅游活动,极大地提升了xx乡村旅游知名度。

二、xx县乡村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但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群众的需求相比,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游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项目资金支持,特别是发展初期都要经历高投入、低产出的过程。

近年来,我县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利用有限的财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在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县是国扶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加之省上在这方面的项目资金较少,资金投入与旅游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但现有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不齐全,乡村农家乐的住宿接待档次还不高,对旅游的承载力不足。

三是旅游要素发展不够平衡。

我县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市场开发层次较低,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主题不够突出,大多还处在景点+饭桌的基础阶段,缺乏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缺乏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消费项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是群众的思想意识还不解放。

一些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还不清晰,缺乏长远的眼光,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增加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难度。

多数从业服务人员是当地农民,既当管理员,又当服务员,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素养,缺乏接待大规模旅游团队的经验,有时留不住游客,影响了增收效果。

五是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由于乡村旅游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观念超前、敢闯敢干的带头创业人才较少,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加快农村三变改革、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还不够快,带动更多群众增收、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

三、对xx县乡村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一步,我认为,我县要按照省、市乡村旅游发展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助推整县脱贫摘帽。

一是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

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的机遇,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全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xx镇xx村等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修订工作。

加快实施特色精品创建、全域产业融合、基础配套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四大行动,按照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的内涵品质和富裕乡民、提升乡貌、留住乡愁、文明乡风的标准要求,统筹抓好标识标牌、旅游步道、游客咨询点、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民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二是进一步打造精品线路。

加快实施xxx大景区建设项目,把xx地质公园、xx林果经济产业园、xxx采摘体验区纳入大景区规划,进行综合打造、整体开发,努力把xx大景区建设成驰名陇上的黄金旅游品牌。

加快xx省级森林公园开发,持续抓好南部乡镇油菜花海观光基地建设,不断做大xx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着力建设xx南部生态观光后花园。

启动xxx保护开发,统筹推进xxx等景区景点建设,全力打造自由行、自驾游精品线路。

精心谋划xx等景区景点开发,开发养生保健、中医药康体等服务项目,加快培育特色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围绕xx等红色文化资源,抓好创意包装,让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努力把xx打造成驰名陇上的旅游胜地。

三是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

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xx丰富的仰韶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之中,加快推进宁远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包装打造鸳鸯玉雕、xx书画、三编、刺绣等特色产品,真正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产品销出去。

加快旅游农业协同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挖掘古村古镇、山水生态、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价值,提升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档次,培育田园观光、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各类农家乐发展壮大。

加快发展互联网+旅游,积极培育旅游电商品牌,整合线上营销,优化物流配送,为游客提供人在景区玩、农特产品送到家等贴心服务。

四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围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紧扣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大力实施旅游道路通达工程,抓好xxx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xx等景区道路建设,打通游客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民俗村落,保留乡村风貌,精心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的旅游客栈和乡村民宿。

五是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无垃圾创建、河长制落实、文明县创建等工作,按照群众意愿,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整合土地、房屋、资金等各类资源,鼓励支持以农民家庭为主体,通过自主经营、联户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采取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实行乡村旅游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的经营管理模式。

同时,支持各地按照景区带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六是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

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以家庭经营、就业创业、电子商务、实用技能、文创产品为内容,针对农村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待业大学生、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激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突出宣传乡村旅游形象、品牌及精品线路。

积极参加文博会、兰洽会、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全力举办好xxx等旅游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xx特色旅游和历史文化,吸引各地游客,聚集人气商气,实现旅游带贫、以游富民,助力整县脱贫摘帽。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