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709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docx

高段朗诵教案何艳

课题:

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

昔日《闲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

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朗诵并且背诵。

2、学生讲讲还知道哪些孝敬的小故事。

3、小组合作交流应该怎样对待父母,表演一下。

 

《增广贤文》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

(二),老师今天在学习新课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最被人们看重的。

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小组表演

1、谈话:

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照我们的?

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

2、分小组表演,看看那个小组表演得真实感人。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百善孝为先。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案

课题:

增广贤文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乡党和而争诉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只缘花底莺声巧,遂使天边雁影分。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朗诵并且背诵。

2、学生谈谈这几句话的道理。

3、小组讨论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缺点,同学间应该如何相处。

增广贤文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边听边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

镜子。

徘徊:

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

它,指方塘。

如许:

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

(读中领悟: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

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

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生命教育》第1课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默默的奉献,应懂得向父母感恩。

教学重点:

懂得向父母感恩

教学过程:

一、问号屋:

你了解爸妈吗?

二、故事园:

雨中情。

三、智慧树

四、训练谷

1、想一想,如果这样做,妈爸什么心情?

(1)父母下班回家,你递上茶。

(2)你把房间弄乱。

(3)妈妈出差,你致电问候。

(4)放学迟迟不回家。

五、拓展营

六、良言板。

教学反思:

 

《生命教育》第2课眼耳齿的保健

教学目标:

了解眼耳齿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懂得保健。

教学重点:

了解眼耳齿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将蛋壳分别浸泡在醋和水中,10分钟后观察。

二、问号屋

1、填一填

2、想一想

如果眼睛近视了、戴眼镜会带来哪些不便?

三、故事园

四、智慧树

1、早晚刷牙。

2、写字姿势正确。

3、不用尖锐物掏耳朵。

4、不乱大叫。

五、训练谷

1、儿歌《刷牙歌》

2、怎样保护五官?

教学反思:

 

《生命教育》第3课快乐多多身体好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获得快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人体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问号屋: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

二、互动场:

游戏;快乐传递手。

三、故事园

谁是健康大使?

讨论:

大家为什么选公鸡呢?

四、智慧树

1、保持愉快可降低患病机率。

2、获得快乐小秘诀。

五、训练

六、良言板。

教学反思:

 

《生命教育》第4课从一滴水说起

教学目标:

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大自然中万物生存的基础,珍惜水资源和生命。

教学重点:

珍惜水资源和生命

教学过程:

一、问号屋

二、互动场

讨论:

1、口渴,喝不到水的时候…

2、有一次,我家停水了。

3、有一年,我的家乡遭遇旱灾。

三、故事园

牛与水的故事

四、智慧树

1、人体70%为水分

2、淡水仅占地球2.53%

3、节约水,从我做起。

五、训练谷

1、找出浪费水的现象。

2、哪些水可再利用?

六、良言板。

教学反思:

 

《生命教育》第5课呵护美好的生命

教学目标:

应该关心,呵护生命,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

教学过程:

一、互动场

春游时,老师都拍到了什么?

为什么?

二、故事园:

深情一跪

思考:

2002年1月澳大利亚网球赛上发生了会发生什么?

三、智慧树

四、训练谷

1、分享“我的最爱”在小组中。

我最喜欢的植物是。

我喜欢它。

我喜欢它的小动物是。

2、你怎样热爱大自然中的生命呢?

五、拓展营幸福的小草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