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772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docx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

  徽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着小桥流水人家,有着美丽的风景,而造就这些的,是属于徽州的文化。

谈到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

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到徽州文化包括:

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

  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2、徽州朴学。

也就是徽派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

  3、新安画派:

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4、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

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

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5、徽派版画。

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

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

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

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

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6、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7、徽州刻书。

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

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

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著名有家刻有歙县汪启淑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

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

  8、新安医学。

"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

(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

"(徽州地区简志);

  9、徽派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0、徽菜。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

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

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

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酷热的夏天里,好不容易通过紧张的复习和考试,就要背上我亲爱的500D相机,随老师一同去安徽宏村采风,这是十分令人激动的,我认为这是锻炼自己作为一个广告人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不论是摄影还是写生,这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

平日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都没什么机会接触大自然,遇上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当然不能错过。

  随学校安排好的车辆,我们缓缓步入了这个美丽的村庄,这是在城市中无法见到的景象。

在城市中呆久了,出外欣赏、记录美景,自然感觉心旷神怡。

  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

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

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叙仁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

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

”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XX年11月30日,宏村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XX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看着这一幅幅图片,看着岁月剥落的墙,看见的不仅仅是小时候,还有久远,久远的逝去的时光。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形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

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

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

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历经数百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

?

,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参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与探过墙头的青藤石木,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在宏村村口,一眼望去,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

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

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

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因为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而这棵银杏又有500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

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月沼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处景点。

也就是宏村中央的,有鹅游泳的小湖。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

  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

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

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

  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

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徽风柔波。

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图吗?

所以有人称这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月沼北畔正中“乐叙堂”祠堂,又名“众家厅”,为汪氏总祠,也是15世纪初明永乐年间所建。

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乐叙堂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

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

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

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

"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家住桃源好,村居别有天。

秋山千树月,春水一湖烟。

  我有幸得以一见一湖冬日的薄烟。

  一早进入村口,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的一湖薄烟。

淡青色的烟似轻纱,如薄雾,在南湖的湖面上氤氲,如舞者的裙裾。

近处的画桥,湖对岸高高翘起的马头墙,远处的雷岗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我不禁有些恍惚,这一切美得简直不真实,眼前的这个村庄到底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梦里的一幅画呢?

  踏上画桥,烟雾在身旁环绕,低头看去,脚背时隐时现,周围的人飘飘悠悠向前移动,像去赴蟠桃盛宴。

村中大多是一条条的小巷,中间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一侧是弯弯绕绕流遍全村的水圳,水清见底,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

一路行来,有村民蹲在水圳边剖鱼、洗菜,见我们走过,会微笑点头,眼神一如水般清澈。

来到村北口借宿的碧园,稍作安顿,我们拿上相机,细品南湖。

秋日的太阳已慢慢露出脸来,湖面上的烟渐渐散去,像一场好戏拉开了幕布。

我想着,接下来在宏村的这些日子,我将会亲历怎样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剧目。

阳光在湖面洒下粼粼金光,湖面上的残荷、堤上的垂柳、岸上白墙黑瓦的房、远处的山,都一一在湖面投下倒影,似乎这儿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世界,而水下的那个世界有时竟然比水上的世界来得更加清晰,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夕阳下,再次漫步于南湖的堤岸,我不禁惊佩于宏村的汪氏祖先们,早在明万历年间,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挖掘工具,凭着一锄一铲,历时三年,平地成湖。

南湖的开挖是继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工程。

宏村自建村伊始,到明万历年间,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村中月沼所蓄的内阳水已远远满足不了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急需新的水源。

汪奎元、汪邦华等人忆起前人所言:

“濉溪绕南之北畔,有良田百亩,可再凿池,蓄外阳水,子孙其更逢吉。

”因而倡导集资,掘通村南洞、泉、窟、滩93处成池塘,百余亩宽广的南湖如一把大弓,横亘在宏村的南面,春日垂柳依依,夏日莲叶田田,秋日水天一色,冬日烟笼雾锁,四时不同景,就如我一天之中,三次来到南湖,所见也次次不同。

  自此,村中水脉形成阳水(自然河水自西入地)和阴水(雷岗山的地下水,由董家井山涧流入村东侧),主圳、支圳穿村而过,在南湖汇合流入良田和濉溪,形成了完整的循环水系。

  坐在东岸的石板上,西斜的太阳红得耀眼,耳边传来叮叮铛铛的铃铛声,耕作的老农赶着牛从田间回来,农妇挑着水桶走过画桥回村,好一幅牧归图。

我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神思悠远,心,静如湖水,风微微地吹在脸上,竟有丝丝暖意,真是久违的感觉。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

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

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承志堂建于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

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2100平方米,内部有房屋60馀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

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塾厅和鱼塘厅,后院是一座花园。

院落内还设有供吸食鸦片烟的“吞云轩”和供打麻将的“排山阁”等。

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造型富丽,工艺精湛,题材有“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唐肃宗宴客图”等。

宏村周围为青山绿水环抱,环境秀丽宜人,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

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的缠绕全村的水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由600年的历史。

水系是按照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牛肠”在流入村中的“牛胃”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

再次过滤后,流入河流。

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一绝。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

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

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敬德堂”的“敬”与积累的“积”读音相近,反映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

主人喜好种植花草盆景,在正屋前留有充裕的地方,并在院子左边放置一间木制小房,相当于温室,冬季时把盆景放在房内。

  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敬德堂门楼上雕刻的图案就有很多象征意义。

  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

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

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

东鹿、西马图,“鹿”是福寿禄“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则反映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

门楼最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艰难的跃出水面,鲫鱼跳龙门,即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六扇莲花门,中间拦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称之为“五蝠奉寿、万福万行”之意。

东西厢房是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窗子上楼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

  敬德堂用天井通风采光,天井下方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木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阳光直射在家中十分炎热,主人就在木条上穿上铁环,挂上布帘,挡住强烈的阳光。

厅前有一幅楹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明朝房子式样、布局简单,支柱是正方形,清朝则为圆柱;一般房子都为两层,明朝房子上下两层的高度相当,而清朝的底层高大宽敞,大多采用形似东瓜形的粗粗的大梁。

明朝的房子装饰简单,清朝徽商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注重雕梁画栋。

徽派建筑把楼梯口和楼梯前隐藏在门的背后,起到了美观的作用。

楼梯间作为储藏室,充分利用了空间。

楼梯的台阶一般有16台阶,商人注重聚财,按五行来设计,金木水火土,第一个台阶为金,而最后也为金,金碰金,意为财运广通。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

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

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个。

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

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

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

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树人堂系清刺授奉政大夫诰赠朝仪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建。

树人堂也称民艺收藏馆,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孙汪森强的私人收藏馆,为弘扬徽州的历史文化,主人多年来从民间及博物馆收集了明清民间时期老作坊机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画、民俗用品、徽商书信用具、宏村族谱等,再现了当年徽州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树人堂全屋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合大顺之意。

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坐北朝南。

天花彩绘,飞金走彩。

厅堂东边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水塘,活水长流。

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坊栏板。

  水碓,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水车动能,从而转化为机械能带动龚谷、磨面、舂米的一些器具。

先把稻谷的壳子除去称为龚谷,再把米放入舂米机碾碎,最后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