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841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docx

精品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板肋形结构设计

一、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为3级建筑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平面尺寸L1×L2为30m×19.8m,厂房周围用240mm厚砖墙砌筑。

楼板构造及荷载:

现浇板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20KN/m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容重25KN/m3;板底、梁侧均为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17KN/m3。

楼面均布活荷载设计为6.0KN/m2。

材料:

本设计将采用C20混凝土,板中钢筋及梁中箍筋均用HPB235箍筋,其它用HRB335钢筋。

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240mm、24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二、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设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l02/l01=6/2。

2≈2.7,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计算,要求板厚h≥2200/40=55mm,一般对工业厂房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18∽1/12)=6000*(1/18∽1/12)=330∽50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500=166∽250mm,则次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500mm,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15∽1/10)=6600*(1/15∽1/10)=440∽66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650=216∽325mm,则主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650mm,取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三、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0。

02=0.4KN/m2

80mm厚混凝土板25*0。

08=2。

0KN/m2

15mm厚水泥砂浆17*0。

15=0。

255KN/m2

小计2.655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6.0KN/m2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

2,因楼板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考虑到电站厂房的重要性,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

5,则板的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86KN/m2

活荷载设计值q=6.0*1。

5=9KN/m2

荷载总设计为g+q=3.186+9=12.186KN/m2,取近似值g+q=12.2KN/m2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

l0=ln+h/2=(2200-100—120)+80/2=2020mm<1。

025ln=2030mm,取l0=2020mm

中间跨:

l0=ln=2200—200=2000mm

因跨度偏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g+q=12.2KN/m2

3.弯矩设计值:

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计算系数αm

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A

1

B

2

C

3

梁、板搁支在墙上

0

1/11

二跨连续:

-1/10

三跨以上-1/11

1/16

—1/14

1/16

与梁整交连接

-1/16

1/14

—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由上表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端支座0;边跨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间支座,-1/14;中跨中,1/16。

M1=-MB=(g+q)l012/11=12。

3*2。

022/11=4。

56kN*m

Mc=-(g+q)l012/14=—12。

3*2.02/14=-3。

51kN*m

M2=(g+q)l012/16=12。

3*2。

02/16=3。

07kN*m

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0=80—20=60mm;板厚b=1000mm。

C20混凝土,α1=1,fc=9.6N/mm2,HPB235,fy=210N/mm2.板配筋计算的过程列于下表

截面

1

B

2

C

M(kM·m)

M1

MB

M2

0。

8M2

MC

0。

8MC

弯矩设计值(kM*m)

4。

56

—4。

56

3.07

2.456

3。

51

2.808

α1fcbh02(kN*m)

1*9。

6*10—3*1*602=34.56

αs=M/(α1fcbh00)

0.132

0.132

0.089

0.071

0。

102

0.081

ξ=1—(1-2αs)1/2

(≤ξb=0。

350)

0。

142

0.142

0.093

0.074

0.108

0.085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fc/fy

390

390

255

/

296

/

实际配筋

(mm2)

φ8@125

402mm

φ8@125

402mm

φ8@190

265mm

/

φ8@170

296mm

/

轴线

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ξbh0fc/fy

390

390

/

203

/

233

实际配筋

(mm2)

φ8@125

402mm

φ8@125

402mm

/

φ6@190

207mm

/

φ8@200

251mm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B、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四、次梁设计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厂房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恒荷载3.186*2.2=7。

009kN/m

次梁自重0.2*(0.5—0.08)*25*1。

2=2。

52kN/m

次梁粉刷0。

015*(0。

5—0.08)*2*17*1.2=0.257kN/m

小计g=9.786kN/m

活荷载设计值q=9*2。

2=20。

00kN/m

荷载总设计值g+q=29.81kN/m

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80mm,主梁截面积为300mm*650mm.2、计算跨度

边跨l01=ln+α/2=(6480—120—300/2)+180/2=6300mm

〈1.025ln=1。

025*6210=6365mm,取l01=6300mm

中间跨:

l0=ln=6480—300=6180mm

因跨度偏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次梁的计算简图见下图

g+q=29.81kN/m

3、内力计算

由M=αm(g+q)l02可计算出弯矩M1、M2、MB、M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α

1/11

-1/11

1/16

—1/14

M=αm(g+q)l02

(kN·m)

1/11*29.81*

6.32

=107。

56

—1/11*29。

81*

6。

32

=-107。

56

1/16*29.81*

6。

182

=71.16

—1/14*29.81*

6.182

=-81。

32

由V=β(g+q)ln可计算出剪力VA、VBl、VBr、V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A

Bl

Br

C

β

0.45

0.60

0。

55

0.55

V=β(g+q)ln(kN)

0。

45*29.81*

6。

3

=84.51

0.60*29.81*

6。

3

=112.68

0.55*29.81*

6.18

=101。

32

0。

55*29。

81*

6.18

=101。

32

4、截面承载力计算

(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设计,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

b'f≤l/3=6480/3=2160mm

梁高:

h=500mm,h0=500—35=465mm

翼缘厚:

h'f=80mm

判定T形截面类型

α1fcb'fh'f(h0-h'f/2)=1*9.6*2160*80*(460-80/2)=696.72*106N·mm

=696。

7kN·m,696.7kN·m大于107。

56kN·m(边跨中)且大于71.16kN·m中间跨中,故各跨中截面第一类T形截面

(2)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500-60=44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465mm。

(3)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M(N·mm)

107.56*106

-107。

56*106

71.16*106

-81。

32*106

α1fcbh02或

α1fcb’fh02

1。

0*9.6*2160*

4652=4483。

641*

106

1。

0*9。

6*200*

4402

=371。

712*106

1。

0*9。

6*2160*

4652=4483。

642*

106

1。

0*9。

6*200*

4652

=415。

152*106

as=M/α1fcb’fh02

或as=M/α1fcbh02

0。

024

0。

289

0.016

0.196

ξ=1—(1—2αs)1/2

(≤ξb=0.350)

0。

024

0.35

0.016

0.22

As=ξbh0α1fc/fy或

As=ξb’fh0α1fc/fy

0。

024*2160*465*1*9。

6/300=

771。

4

0。

35*200*440*

1。

0*9。

6/300

=985。

6

0。

016*2160*465*1*9.6/300

=514.3

0.22*200*465*1*9.6/300=654。

7

选配钢筋(mm2)

2Ф14+1Ф20(弯)

775。

2

4Ф18(弯1)

1017

2Ф16+1Ф12(弯)

515。

1

2Ф18+1Ф14(弯)

662。

9

(4)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A

Bl

Br

C

V(kN)

84。

51

112.68

101。

32

101.32

0。

25βcfcbh0(kN)

0。

25*1*9。

6*200*465*10—3=223。

2kN>84.51kN

截面满足

0.25*1*9。

6*200*440*10-3=211。

2kN>112。

68kN

截面满足

0.25*1*9.6*200*440*10-3=211.2kN〉101。

32kN

截面满足

0。

25*1*9。

6*200*465*10—3=223.2kN〉101.321kN

截面满足

Vc=0.7ftbh0(kN)

0。

7*1。

1*200*465*10—3

=71。

61kN

需配箍筋

0。

7*1.1*200*440*10-3

=67.76kN

需配箍筋

0。

7*1.1*200*440*10-3

=67.76kN〈V

需配箍筋

0.7*1.1*200*465*10—3

=71.61kN

需配箍筋

箍筋支数、直径

2φ6

2φ6

2φ6

2φ6

Asv=nAsv1

56.6

56。

6

56。

6

56。

6

s=1。

25fyvAsvh0/(V-Vc)

1。

25*210*56。

6*465*

10-3/(84。

51—71。

61)

=535。

6

1。

25*210*56。

6*440*10—3/(112。

68-67。

76)

=145.5

1。

25*210*56。

6*440*10—3/(101。

32-67.76)

=194。

8

1。

25*210*56.6*465*10—3/(101。

32—71.61)

=232.5

实配箍筋间距

150

150不足用Asb补充

150

150

Vcs=Vc+1.25fyvh0Asv/s

71。

61+1.25*210*10—3*

465*56。

6/150=117。

67〉V

满足

67.76+1。

25*210*10—3*

440*56.6/150=111。

34

不满足

67。

76+1.25*210*10—3*

440*56.6/150=111。

34>V

满足

71.61+1。

25*210*10-3*

465*56。

6/150=117。

67>V

满足

Asb=(V-Vcs)/0.8fysinα

/

(112.68—111.34)*103/(0。

8*300*sin45。

)=7.9mm2

/

/

选配弯起钢筋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Ф20

1Ф18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Ф12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Ф14

实配钢筋面积

314.2mm2

254。

5mm2

113.1mm2

153.9mm2

5、构造配筋要求:

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每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五、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主梁尺寸300mm*650mm

1。

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

9。

786*6。

48=63.413kN

主梁自重:

(0。

65-0。

08)*0。

3*2。

2*25*1.2=11。

286kN

主梁粉刷重:

2*(0。

65-0。

08)*0。

015*2.2*17*1.2=0.768kN

小计75。

467kN

恒荷载G=75.467kN

活荷载Q=20.02*6.48=129。

73kN

2.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24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为:

边跨:

ln=6600—400/2—120=6208mm,

则0.025ln=6208*0.025=157。

00mm

l01=ln+b柱/2+0。

025ln=6208+400/2+157=6637mm

>ln+b柱/2+α/2=6208+400/2+240/2=6600mm,由于支承长度240mm不满足要求,故支承长度取370mm,从而取近似值l01=6640mm

中跨:

l0=66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见下图

G=75.467kN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

M=k1GL+k2QL

其中,k1、k2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量跨的平均值。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k/M1

k/MB

k/M2

k/MC

0.244

122.27

-0.267

—133。

39

0.067

33.37

-0。

267

—133。

39

0。

289

248.95

-0.133

-114.22

/

—0。

133

-114.22

/

-0。

133

-114。

22

0。

200

171。

24

—0。

133

—114。

22

0。

229

197。

26

—0。

311

—267。

09

0。

170

145.55

—0.089

—76。

43

0.274

236.03

-0.178

-152。

87

/

0.044

37。

79

Mmin

(kN·m)

组合项次

①+④

①+④

①+④

①+②

组合值

-380。

48

178.92

-247。

61

Mmax

(kN·m)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③

①+③

①+⑤

组合值

371。

22

—247。

61

204。

61

—95.6

由此可以做出下列几种情况的内力图:

①+②;①+③;①+④;①+⑤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2)剪力设计值:

V=M=k3G+k4Q,其中k3、k4可由书中表查取.

主梁剪力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k/VA

k/VB左

k/VB右

0.733

55。

32

—1。

267

-95.62

1.00

75.467

0.866

112。

35

—1.134

—147。

11

0

0

-0。

133

-17。

254

—0。

133

-17。

254

1。

00

129.73

0。

689

89。

38

-1.311

-170.08

1.222

158.53

0.822

106.63

—1。

178

—152。

82

0.222

28。

8

组合项次±Vmin(kN)

①+②

167。

67

①+④

265。

7

①+④

233。

997

同样可以绘出剪力包络图: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300*650次梁200*500)

(1)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

b'f≤l/3=6600/3=2200〈b+s0=6600mm,故取b'f=2200mm

梁高:

h=650,h0=650-40=610mm(边跨),h0=650-40=610mm(中间跨)

翼缘厚:

h'f=80mm

判定T形截面类型

α1fcb'fh'f(h0-h'f/2)=1*9。

6*2200*80*(610-80/2)*10-6=963。

07kN·m

963.07kN·m>317。

22kN·m(边跨)且963.07kN·m>204。

61kN·m(中间跨中),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2)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650-80=57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615mm。

正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位置

1

B

2

弯矩M(N·mm)

371.22*106

-380.48*106

204。

61*106

-101.06*106

α1fcbh02或

α1fcb’fh02

1。

0*9.6*2200*

6152=7988.12*106

1.0*9。

6*300*

5802

=968。

832*106

1。

0*9.6*2200*

6152=7988。

112*

106

1.0*9.6*300*

6152

=1089。

288*106

as=M/α1fcb'fh02

或as=M/α1fcbh02

0.046

0。

393

0。

026

0。

093

ξ=1-(1-2αs)1/2

(≤ξb=0.55)

0。

047

0。

537

0.026

0.098

γs=1—0.5ξ

0.977

0。

732

0.987

0。

951

As=M/γsfyh0

371。

22*106/

(0.977*300*

615)=2059

380.48*106/

(0。

732*300*580)=2987

204.61*106/

(0.987*300*

615)=1123。

6

101。

06*106/

(0.951*300*

615)=576。

6

选配钢筋(mm2)

6Ф22(弯4)

2281mm2

8Ф22(弯4)

3041mm2

4Ф22(弯2)

1520mm2

2Ф20

628mm2

斜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

A

B左

B右

V(kN)

167。

67

248.44

104。

267

hw=h0—h'f=580—80=500mm,因hw/b=500/300=1。

67〈4,则截面尺寸按下面公式计算

0。

25βcfcbh0

(kN)

0.25*1*9.6*300*615*10-3

=442。

8〉V,截面满足

0.25*1*9.6*300*580*10—3

=417。

6>V,截面满足

0。

25*1*9。

6*300*580*10—3

=417。

6〉V,截面满足

剪跨比:

λ

λ=2000/615=3.25〉3.0取λ=3.0

Vc=1.75ftbh0/(λ+1)(kN)

1。

75*1.1*300*615*10-3/(3+1)

=88。

79

1.75*1。

1*300*580*10-3/(3+1)

=83.73〈V需配箍筋

83.73

箍筋肢数、直径

2φ8

2φ8

2φ8

Asv=nAsv1

101

101

101

s=1.0fyvAsvh0/(V-Vc)

1。

0*210*101*615*10-3/

(167。

67—88.79)=165。

4

1。

0*210*101*580*10-3/

(248。

44—83.73)=74.7

1.0*210*101*580*10—3/

(104。

267—83。

73)=599

实配箍筋间距

150

150不足用Asb补充

150

Vcs=Vc+1。

0fyvh0Asv/s

88。

79+1.0*210*10—3*615*101/150=175。

75>V

满足

83.73+1。

0*210*10—3*580*101

/150=165.74〈V

不满足

83。

73+1.0*210*10—3*580*101

/150=165。

74〉V

满足

Asb=(V—Vcs)/0。

8fysinα

/

(248。

44—165.74)*103/(0.8*300*sin45.)=487.3mm2

/

选配弯起钢筋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Ф22

1Ф25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φ20

实配钢筋面积

380。

1mm2

490.9mm2

314。

2mm2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sv=Asv/bs=101/(300*150)=0.0024>0。

24ft/fyv=0.24*1。

1/210=0.00126,满足要求.

说明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

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B截面左边的2。

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B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mm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Fl=63。

413+129.73=193。

143kN,hl=650-500=150mm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s=2hl+3b=2*150+3*200=900mm

取附加箍筋φ8@200mm,则在长度范围内可以布置箍筋的排数:

m=900/200+1=6排,次梁两侧各布置三排,另加吊筋1Ф18,Asb=254。

5mm2,则由:

2fyAsbsinα+m·nfyvAsv1=2*300*254。

5*0。

707+6*2*210*50。

3=234.7kN>Fl,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