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9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纪上地理知识点Word格式.docx

4.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纬线和纬度

1.纬线

1纬线的形状是圆圈;

2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平行;

3纬线的长度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纬度:

①赤道的纬度是0°

②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③南纬和北纬各有90度

④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度数往北越大为北纬N,度数往南越大为南纬S。

⑤从北极向南极:

纬线先变长再变短,纬度先变小再变大

⑥从南极向北极:

⑦判断纬线长短:

度数越小,纬线越长

⑧北极、南极的纬度分别是北纬90°

(写作90°

N)和南纬90°

S)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①0°

~30°

为低纬度地区;

②30°

~60°

为中纬度地区;

③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0º

为低纬度地区,30º

和60º

不属于任何一个纬度地区,90º

属于高纬度地区)

4.沿着纬线行走(或向东、向西行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原点。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的;

②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

①地球上的零度经线(0°

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该线通过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②0°

经线以东的为东经,用E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180°

相反。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有180度。

③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经度数值逐渐增大(变化),度数往东越大为东经,度数往西越大为西经。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160°

E。

(20°

E既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

⑤经线圈:

两条经线经度之和为180°

一条是东经E,一条是西经W。

(字母相反)

⑥沿经线行走(或往南、往北行走)不改变方向不能回到原点。

往北走到达北极点,往南走走到南极点。

⑦地球上四周全是北方的地点是南极点(找不到南了);

四周全是南方的地点是北极点(找不到北了)。

⑧0度纬线是0度经线的两倍

经纬网

1.经纬网:

向北增大为N,向南增大为S;

向西增大为W,向东增大为E。

2.如果一个经纬度没有符号,如(25°

,120°

),则在地球上有四个点;

如果确定了一个纬度或经度(25°

N,120°

)(25°

E),则在地球上有两个点。

3.经纬网比较阴影面积:

比较纬线长短,纬线长面积大,纬线短面积小

4.从赤道向北,向东,向南,向西各走100千米,能回到原点的什么方向?

(形状梯形,比较纬线长短)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形式:

自转和公转。

2.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⑤自转中心:

地轴

2周期:

一天

3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3.公转

自西向东④公转中心:

太阳

一年

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

1.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大写)

2.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南极洲)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北冰洋)为主。

3.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但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4.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5.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

七大洲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其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南美洲

3.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的大陆部分。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位于西半球的是: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6个空)

2.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4.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四大洋

1.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太平洋最小、最浅的大洋:

北冰洋。

2.面积第二大、略呈“S”形的大洋大西洋。

3.世界第三大洋是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6.围绕南极洲的大洋有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跟南极洲不沾边。

7.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

(了解即可)

8.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

9.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四个大洲包围。

10.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包围。

11.判断东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H

(该图为同学们判断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所用)

1亚洲、2非洲、3北美洲、4南美洲、5南极洲、6欧洲、7大洋洲

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北冰洋H(0º

,20º

W)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世界地形

1.海拔: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理解即可)

2.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3.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4.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特征是:

①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②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峭。

5.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特征是:

①山地海拔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②丘陵海拔较低,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两大著名的山脉带

①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横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和阿特拉斯山脉(非洲)等。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⑥,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⑦,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⑨,位于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⑧,位于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③,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④,位于亚洲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

海底地形

1.海底的五种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洋盆

2.水深最浅且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是大陆架

3.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是大陆架(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4.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大洋中脊,同时该处火山活动最剧烈。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定义:

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闭合曲线。

(注意在一幅图内并不一定闭合)。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一般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五个地形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结合自己的拳头记忆,注意鞍部的鞍。

5.山顶的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的特点:

中间低、四周高。

6.判断山脊、山谷的办法: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7.容易形成河流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8.陡崖的特点:

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陡崖适合攀岩,陡崖容易形成瀑布。

9.盆地出口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

(原因是容易施工,工程量小)

10.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11.登山路线的选择原因是:

因为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适合爬山。

12.水往低处流,在判断河流流向时,先在图中画出箭头标识,然后再画出指向标进行判断。

重要考点:

山顶高度的范围()

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山谷

河流流向、村庄方向、两山顶的方向判断

水库、大坝的选址(盆地出口处)

修建公路的位置(基本和等高线平行)

山脊、山谷的两侧的点能否看见(不能、能)

瀑布、攀岩运动在哪个部位(陡崖)

漂流运动主要在哪进行(山谷)

气温的变化(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海平面的升降)

2短时间的地表形态变化(火山、地震)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围海造田)

2.“沧海桑田”是说陆地变海洋、海洋变陆地;

1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海洋变陆地)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陆地变海洋)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陆地将变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海洋将变陆地)

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和非洲西岸的凹入部分要相对应。

(要记清楚是哪一个大洲的东岸和西岸)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3地中海变小: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4红海变大: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

5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⑥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的形成:

(注意是欧亚板块而不是亚欧板块)

⑦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⑧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⑩当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当两大板块发生张裂拉伸时,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海洋或裂谷。

图中标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红海

火山与地震

1.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3.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4.汶川地震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造成的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快、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快、慢)。

4.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

①亚洲东部②亚洲南部③欧洲西部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纬度因素:

中低纬度地区;

气候因素: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地形因素:

平原和盆地;

海陆因素:

临海地带

5.在图中指出人口稀疏区⑤⑥⑦⑧,并解释原因⑤干旱的荒漠、⑥原始的热带雨林、⑦寒冷的极地、⑧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6.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主要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资源问题:

森林、矿产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

②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社会经济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饥饿贫困、就业困难。

2.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3.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

城里好找工作,医疗教育条件好

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体的肤色、眼色、毛发等特征,世界的居民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2.

(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北非西亚、;

(3)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流传布最广的语言;

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2.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相对集中,经典为《圣经》,宗教建筑是教堂。

(注意“督”)

(2)世界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宗教建筑是清真寺。

中国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

(3)世界第三大宗教是佛教,以亚洲最多,创建于古印度,宗教建筑是佛塔和寺庙。

3.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4.在河流支流与干流交汇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解释原因: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5.东南亚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民居,又称高脚屋,为了适应当地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时间短,多变;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性。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表示发生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3.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气温和降水

气温

1.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和降水。

2.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午后2点),最低温在日出前后。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4.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5.除南极洲外,寒冷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6.年均温大于20℃的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7.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大致与纬线平行,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海洋面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8.北半球10℃等温线经过亚洲中部青藏高原时发生弯曲(降为0℃)。

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9.气温向北越低为北半球,气温向南越低为南半球。

10.北半球陆地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海洋最热月为8月,最冷月为2月。

南半球相反。

11.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12.七月份最热的地区在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1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14.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降水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个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锋面雨

地形雨

对流雨

4.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多发于赤道地区,夏季午后的降雨也属于对流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多发于山脉的迎风坡)

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多发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5.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6.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7.世界“雨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原因: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

8.安第斯山脉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

原因:

西侧位于安第斯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人类的活动、太阳的辐射等。

(1)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温度低;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温度高。

  

(2)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气温:

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海洋出现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月份比陆地晚一个月。

降水: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因素)

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山前桃花山后雪,一山有四季)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人类活动与气候 :

A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地市,中心地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易产生热岛效应(加大绿化面积可减弱)。

B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等使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

C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

   

2.一天中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最大。

3.地轴与地球轨道的平面约成66.5°

的固定夹角。

4.南北回归线一年内分别被太阳光线垂直照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被太阳光线垂直照射两次。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春分

赤道

3月21日前后

昼夜等长

秋分

9月23日前

5.五带的划分依据:

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②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③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名称

范围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四季分明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寒带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6.赤道没有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影子最短,阳光辐射面积最小;

冬至相反。

7.北半球3月21日—9月23日之间昼长夜短北半球在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昼短夜长

8.天安门升旗最早的一天是6月22日,升旗最晚的一天是12月22日

9.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亚洲、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我们在北温带。

10.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海陆因素

冬季,哈尔滨白雪皑皑,海南岛花果飘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名称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区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最大)、非洲的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以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C.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内陆及西岸,撒哈拉沙漠最大。

D.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E.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岸典型:

中国东南部

F.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在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

G.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形成原因:

因常年受海洋西风影响,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

H.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形成原因: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东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气候E、H的相同点:

雨热同期,不同点: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不同

气候E、F的相同:

夏季高温,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不同:

E夏季多雨,F冬季多雨

2.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亚洲,原因:

太平洋与亚欧大陆显著的海陆差异

3.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以亚洲最大。

4、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5、苔原气候主要在北冰洋沿岸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6、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世界的发展差异

1、从陆地面积来看,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梵蒂冈是面积最小的国家;

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2、从人口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从政治体制来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都分布在北半球。

6、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